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和A.sphaerocephala)是内蒙西部荒漠草原重要植物,近年由于害虫为害,死亡很严重。为害沙蒿的害虫中以钻蛀为害的种类较多且为害轻重,是导致沙蒿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根据1983~1985年的实地观察,对沙蒿大粒象、沙蒿木蠹蛾、沙蒿圆吉丁虫和沙蒿蛀茎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点及为害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沙蒿钻蛀性害虫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蒿是内蒙古西部荒漠草原的重要植物.近年来由于害虫为害,沙蒿死亡严重.危害沙蒿的害虫中以钻蛀为害的种类较多且为害较重,是导致沙蒿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根据2009年5月的实地调查,对沙蒿大粒象、沙蒿木蠢蛾、沙蒿圆吉丁虫的幼虫形态、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且对沙蒿的受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另外进一步对沙蒿吉丁虫分布型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榆林沙区沙蒿分布区设置的临时样地和固定标准地沙蒿木蠹蛾危害特性调查,结果表明:沙蒿木蠹蛾的发生具有区域性,片区、块状危害;固定沙地比半固定沙地危害率低,半固定沙地立地条件下,平坦沙地、迎风坡中上部危害较背风坡、丘间地重,最高危害率达75.8%以上;地径1.6~3.4 cm的沙蒿危害率达51.6%;单株被害沙蒿中幼虫数量只有1头的达50.0%,且存在不同龄幼虫同时钻蛀现象;初孵幼虫多集中在杆基0~1.0 cm处,逐渐钻蛀向下转移多聚集在根部0~5.0 cm段。  相似文献   

4.
逐步回归模型在油蒿钻蛀性害虫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宁夏灵武市和盐池县不同演替阶段的61块受钻蛀性害虫危害的油蒿林为试验地,应用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组建了以沙蒿圆吉丁虫的虫口密度、结皮类型、沙蒿木蠹蛾的虫口密度和油蒿树龄为参数的油蒿钻蛀性害虫混合种群有虫株率的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实际检验,具有较高的预测功能,今后可在林业生产实际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5.
沙棘木蠹蛾主要产卵在干部树皮裂缝、伤口等处,卵孵化后,初孵幼虫首先取食树干的韧皮部,然后逐渐向下转移危害根部,根部幼虫主要取食木质部,形成多条、纵向的蛀道,通过蛀道在主根与侧根、侧根与侧根间进行转移危害.  相似文献   

6.
罗晓玲  王蕾  于钊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8):128-129
[目的]明确宁夏草原虫害的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方法]采用扫网调查法、样方框调查法、发生期调查法、百步惊蛾法、枝条计算法等方法调查草原蝗虫、沙蒿金叶甲、沙蒿木蠹蛾、苜蓿蓟马、苜蓿蚜虫的发生面积以及防治前后的密度。[结果]宁夏共发生草原虫害71.23万hm~2,草原蝗虫危害面积为39.16万hm~2,沙蒿金叶甲危害面积为18.75万hm~2,沙蒿木蠹蛾危害面积为3.41万hm~2,苜蓿斑蚜、苜蓿蓟马危害面积为9.91万hm~2;共完成草原虫害防治10.56万hm~2,占危害面积的14.8%;4.5%高效氯氰菊酯对草原蝗虫防治效果显著,是防治草原蝗虫的理想药剂。[结论]研究结果为宁夏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沙棘木蠹蛾危害特性与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作者于2003年5月至11月对沙棘木蠹蛾卵和幼虫的危害特性和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棘木蠹蛾主要产卵在干部树皮裂缝、伤口等处,卵孵化后,初孵幼虫首先取食树干的韧皮部,然后逐渐向下转移危害根部.根部幼虫主要取食木质部,形成多条纵向的蛀道,通过蛀道在主根与侧根、侧根与侧根间进行转移危害.树干上的卵和初孵幼虫多集中在2 m以下,而根部的幼虫主要聚集在距离地面20 cm以内的主根上.从5月至11月,非当年生幼虫基本呈现递减的变化趋势,6月和10月减少的幅度较大.当年生幼虫则从7月逐渐增加至9月达到最大,而后又急剧减少.从8月到11月,幼虫的聚集位置和种群数量都呈现向树下部转移的趋势,10月初转移至根部的幼虫达70.5%,树干上分布的仅有29.5%,且大部分都集中在树干1.2 m以下的位置.11月初,幼虫已基本转移至地下根部,此时树干上幼虫分布很少.   相似文献   

8.
沙棘主要蛀干害虫危害特性及种群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木蠹蛾主要危害沙棘栽植树的根部和干部,红缘天牛同时危害沙棘栽植树和根蘖苗的干部,已成为宁夏沙棘林中两大主要蛀干性害虫。通过对沙棘树不同高度范围内沙棘木蠹蛾幼虫和红缘天牛幼虫的调查发现,沙棘木蠹蛾幼虫主要分布在地下根部和干部40~120 cm的范围内,而红缘天牛主要分布在树干40~120 cm的高度内。树干不同高度处,红缘天牛幼虫数量随时间变化大致呈现向树上部增加的趋势。沙棘木蠹蛾幼虫数量随时间变化呈现明显的向根部转移的趋势,7月末,有近98%的幼虫在根部危害,之后,由于初孵幼虫的大量出现,使干部幼虫数量急剧增加,越冬前,虽然有部分转移至根部危害,但到9月末仍有近43%的幼虫停留在树干40~120 cm处越冬,直到次年越冬结束。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在沙棘树干部40 cm以上危害位置的较大重叠,必然造成它们在时间、空间和营养上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9.
臭椿沟眶象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害树种 主要危害臭椿、千头椿,也危害苦楝、桑、杨、柳、榆等树木。 危害特征 主要以幼虫蛀食枝、干和根部韧皮部及木质部。初孵幼虫先咬食皮层,稍长大后蛀入木质部危害.成虫取食叶柄、叶片及小枝皮层补充营养,造成树木枯枝或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10.
沙柳木蠹蛾是为害沙漠生态林树种——沙柳的主要钻蛀性害虫,对其危害性状进行了阐述,并综述了沙柳木蠹蛾的生物防治方法和非生物防治方法,以为沙柳木蠹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