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甲氰菊酯(20%乳油)、高效氯氟氰菊酯(2.5%乳油)、氯氰菊酯(10%乳油)、溴氰菊酯(2.5%乳油)4种化学药剂对地老虎的防治效果,本文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在地老虎发生较重田块分别喷施4种供试药剂,测定玉米被害株率、防治效果、防虫效果等指标。结果表明:参试的4种菊酯类杀虫剂中,以溴氰菊酯(2.5%乳油)防治地老虎效果最佳,防治效果为89%,防虫效果达97.72%,可作为当地玉米田防治地老虎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2.
麻点豹天牛化学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多种农药、剂量、防治方法的反复比较,筛选出树干涂刷、注干、喷雾、喷烟等多种较理想的麻点豹天牛防治方法和措施:应用5%氯氰菊酯乳油、2.5%保得乳油分别与柴油1:150倍混合药剂进行树干涂刷,麻点豹天牛卵及幼龄幼虫防治死亡率达80%以上,最佳防治时期为产卵期及幼虫孵化期;应用5%氯氰菊酯、2.5%保得乳油分别与柴油1:75倍混合药剂喷烟防治成虫,死亡率达85%以上,最佳防治时间为9月上旬至11月中旬;树干注药是该虫整个幼虫期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双条杉天牛是柏科树木的毁灭性蛀干害虫,该虫在山西省吕梁市1 a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干2 m以下边材内做虫道越冬;以幼虫在侧柏树韧皮部与木质部蛀食,受害处流出树胶,受害部位常明显突隆起,多有萌条丛生,重者常造成风折,整株枯死。为了掌握吕梁双条杉天牛发生期、发生量,从而探索有效的防治途径,利用植物源引诱剂对双条杉天牛发生期进行预测预报及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双条杉天牛在吕梁始发期为4月1日,高峰期为4月8—15日,末期在4月底;最佳防治期宜在4月10—20日进行;最有效的防治办法就是采用植物源引诱杀死成虫。  相似文献   

4.
黄斑星天牛化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注入40%氧化乐果乳油、40%乐果乳油和60%3911乳油的方法,对黄斑星天牛幼虫一次性防治,可收到70%以上的杀虫效果;而以2.5%功夫乳油、25%菊乐合酯乳油、5%来福灵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50~200倍液喷孔一次性防治小幼虫,杀虫率可达90%~97%;对该虫种成虫采用树干药环法一次性防治杀虫率在82%以上的药剂有5.7%百树德乳油+柴油(1:10)、2.5%功夫乳油+柴油(1:10)和50%敌敌畏乳油+柴油(1:10)。  相似文献   

5.
星天牛在我国分布较广泛,能危害多种林木,近年来在椒江市木麻黄防护林中发生较严重,主要以幼虫钻蛀木质部,形成弯曲的蛀道,被害木轻则生长衰弱,重则易造成风折、风倒或整株枯死。此虫在椒江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木质部中越冬。对它有效的防治方法主要是:人工捕捉成虫;击杀卵和初龄幼虫;喷洒25%菊乐合酯或40%SN-851乳油1500倍液杀卵和小幼虫,用80%敌敌畏、90%敌百虫或40%SN-851乳油2000倍液,也可用20%杀灭菊酯、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将上述药液注入通气孔可收到90%的防治效果,用百部的块根堵塞通气孔,可获得87%左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菜粉蝶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几种杀虫剂对其防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分析方法对甘蓝地菜粉蝶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菜粉蝶幼虫在一定密度下呈均匀分布.应用6种杀虫剂对甘蓝上的菜粉蝶幼虫进行药效试验,结果1%阿维菌素乳油和0.3%印楝素乳油持效性最好;25g/L溴氰菊酯乳油、2.5%敌杀死乳油、2.5%功夫水乳剂、1%阿维菌素乳油的触杀性较强,所供试6种药剂均可作为田间防治菜粉蝶的轮换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药剂树干注射防治松梢螟幼虫对比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选用5%吡虫啉乳油原液、40%氧化乐果乳油、25%灭幼脲悬浮剂3种药剂,采用树干注射法防治松梢螟越冬幼虫。结果显示,吡虫啉用于树干注射防治松稍螟幼虫效果最好,且药剂浓度在0.9 mL/cm时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国槐小卷蛾在宝坻区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国槐小卷蛾的系统研究可知,国槐小卷蛾在宝坻区1年发生2代,该虫以幼虫钻蛀当年生新梢为害,初孵幼虫多从羽状复叶柄的基部蛀入枝条内为害,蛀入前先吐丝拉网并在网下咬食树皮,再蛀入木质部内,受害处排出黑褐色粪沫。成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在幼虫发生期,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35%吡虫啉乳油、20%杀灭菊酯乳油、2.5%敌杀死乳油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用药9d后,4种药剂8个不同浓度喷雾防治效果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9.
以3种不同保存方式下的双条杉天牛幼虫(表皮层幼虫裸虫,木质部幼虫裸虫及诱木中保存幼虫)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比不同处理寄主保存率、寄生成功率、单管平均雌蜂量,研究不同保存方式下的双条杉天牛幼虫对管氏肿腿蜂的繁育效果,找出双条杉天牛幼虫最佳剥取时期和存放方式。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3个处理寄主保存率逐渐下降,其中木质部幼虫裸虫下降速率最慢,330 d时天牛幼虫存活率仍为66.33%;同时综合对比寄生成功率、单管平均雌蜂量,木质部裸虫保存270~330 d对管氏肿腿蜂繁育的总体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以三种不同处理的双条杉天牛幼虫(处理1:韧皮部幼虫裸虫,处理2:木质部幼虫裸虫;处理3:幼虫诱木保存)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比不同处理寄主随着保存时间的增长,寄主保存率、寄生成功率、单管平均雌蜂量等数据,研究不同保存方式的双条杉天牛幼虫繁蜂效果,找出双条杉天牛幼虫最佳剥取时期和存放方式。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三个处理寄主保存率逐渐下降,其中木质部幼虫裸虫下降速率最慢,330天时天牛幼虫存活率仍为66.33%;同时综合对比寄生成功率、单管平均雌蜂量,木质部裸虫的保存方式270-330天对管氏肿腿蜂繁育的总体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不同药剂树干打孔注药防治光肩星天牛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5%吡虫啉乳油原液、3%高效苯氧威原液、45%杀螟硫磷乳油原液3种药剂,采用树干打孔注药防治光肩星天牛。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光肩星天牛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3%高效苯氧威1.0 mL.cm-1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连续3年在临泽县黄斑星天牛危害区开展树干注药防治试验研究,筛选适合当地的防治方法、防治药剂、防治时间等。结果表明,5月上旬至6月上旬幼虫危害期,采用40%氧化乐果、保树灵、4.5%高效氯氰菊酯、2.8%阿维·高氯进行注药或树干插药剂瓶注药防治黄斑星天牛幼虫,用药量为1.0~1.5 m L/cm胸径时防治效果均较好,其中,40%氧化乐果和保树灵的防效明显高于其他2种药剂。  相似文献   

13.
对40%毒死蜱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等6种农药在棚栽青菜上的降解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棚栽青菜上喷施后,40%毒死蜱乳油和40%乐果乳油的降解半衰期夏季<秋季<冬季,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基本接近;20%甲氰菊酯乳油和20%氰戊菊酯乳油用量增加,其降解半衰期延长。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2.5%溴氰菊酯乳油、90%晶体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40%乙酰甲胺磷乳油、5%氟啶脲乳油、25%灭幼脲3号胶悬剂等6种菜蛾常用防治药剂的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出用于小麦蚜虫无公害防治的杀虫剂。[方法]以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为评价指标,对5.0%啶虫脒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和50.0%甲基对硫磷乳油无公害防治小麦蚜虫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药后1 d,溴氰菊酯乳油的防治效果最好,虫口减退率88.93%,防效91.23%;啶虫脒乳油的防治效果最差。药后7 d,啶虫脒乳油的防治效果最好,虫口减退率85.99%,防效96.75%,与其他药剂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除甲基对硫磷乳油外,其他3种药剂均未对小麦产生药害,但对天敌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而甲基对硫磷乳油对天敌的杀伤力较强。[结论]5.0%啶虫脒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是防治小麦蚜虫的理想药剂,可完全取代高毒农药。  相似文献   

16.
桃树梨小食心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梨小食心虫的高效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1 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效在90%左右,可在梨小食心虫偏重发生时选用;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效在82%左右,可在桃园多种害虫、害螨混发时选用。6种药剂试验剂量均对桃树安全。  相似文献   

17.
10种杀虫剂对玉米螟三龄幼虫的室内药效及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0%毒死蜱乳油、40%辛硫磷乳油、25%吡虫·辛硫磷乳油、1.8%阿维菌素微乳剂4种药剂对玉米螟幼虫的防治效果速效性显著优于其他供试药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在达到相同防治效果的情况下,氯虫苯甲酰胺的用量是溴氰虫酰胺用量的1倍;辛硫磷与吡虫啉复配防治玉米螟幼虫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麦蚜虫无害化防治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溴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对小麦蚜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溴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药后1天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具有速效性;5%啶虫脒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达95%以上,具有持效性。4种杀虫剂对小麦安全,环境兼容性好,对人畜毒性较低,是防治小麦蚜虫的理想药剂,可取代50%甲基对硫磷乳油等高毒农药。防治麦蚜可采用具有速效性与持效性的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葡萄沟顶叶甲在南宁市的发生规律,并进行药剂防治试验,为有效防治葡萄沟顶叶甲危害,提高葡萄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东盟(南宁)现代农业园区内的葡萄树为观察对象,记录2009~2011年葡萄沟顶叶甲的发生时间、发生特点及为害部位等,并选用80%敌敌畏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5%氰戊菊酯乳油、50%辛硫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90%晶体敌百虫和2.5%功夫乳油进行葡萄沟顶叶甲药剂防治试验,统计防治效果.[结果]葡萄沟顶叶甲在南宁市1年发生1代,为害时间为3~6月,主要为害展叶期葡萄的嫩叶、嫩梢和花梗,越冬成虫主要分布在葡萄根际半径15 cm、深5 cm土层内.在成虫出土前采取根际覆土、盖膜等措施,可减少葡萄沟顶叶甲对葡萄的危害.50%辛硫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对葡萄沟顶叶甲成虫的防效达100.0%,2.5%功夫乳油、5%氰戊菊酯乳油的防效达90.0%以上,80%敌敌畏乳油、90%晶体敌百虫、2.5%溴氰菊脂乳油对葡萄沟顶叶甲的防效为79.3%~87.1%.[防治措施]采取人工振落捕杀葡萄沟顶叶甲成虫及幼虫,在成虫出土前于葡萄根际覆土、盖膜,在葡萄叶片伸展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2.5%功夫乳油和5%氰戊菊酯乳油等,均可有效轻减和控制葡萄沟顶叶甲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在家蚕饲喂期使用苦参碱、烟百素、溴氰菊酯、楝素和除虫菊素等5种药剂可以有效控制菱纹叶蝉。5种农药在安康使用量很低,残效短,菱纹叶蝉对它们十分敏感。且具有对家蚕残毒低的优点,是防治菱纹叶蝉比较理想的药剂,适宜推广。家蚕饲喂期防治菱纹叶蝉生产上推荐使用1.1%烟百素乳油1 200倍液;3%除虫菊素乳油800倍液;0.5%楝素乳油7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4 000倍液;0.3%苦参碱乳油600倍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