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金蛇舞去,神马奔来,红灯高照。听神州大地,春雷激荡;千家团圆,万户欢笑。农资产业,筑梦三农,十连增长立功高。思今日,行业逢严冬,冰上梅梢。变革征途遥遥,催八方英豪出奇招。看格局求变,转型发力;技术领航,文化开道。庙堂新政,雨露和风,润泽大地涌春潮。中国梦,吹时代号角,阔步明朝。  相似文献   

2.
绿玉树别名:光棍树或光枝树。大戟科,大戟属,原产非洲。直立灌木或小乔木。枝肉质,圆柱状,绿色,丛生或散生。叶缺少或仅有数枚散生,线状,矩圆形。蒴果暗褐色,被毛。喜温暖气候,需要在温室过冬。好光照,但也耐阴。耐干旱。适宜排水好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1.缺氮。植株长势不旺,矮小,瘦弱。分枝短小,全株上大下小。2.缺磷。出叶慢,叶片小,呈暗绿色。下部老叶茎及叶柄呈紫红色,根系发育减缓。抗逆性差,不正常早熟。籽粒不饱满,产量下降,出油率低。3.缺钾。植株矮小。最初叶片呈暗绿色,叶缘开始向下卷曲,在干热天气更甚。以后缺钾严重时,叶部外缘出现白色的黄斑,老叶在  相似文献   

4.
百灵鸟属于雀形目百灵科,为鸣禽小型鸟类。它的躯体呈流线形,便于飞翔。主副羽发达,便于高飞。腹、背和胸长满薄羽,起防雨和保温作用。它尾羽较短,在飞翔时能够很快改变方向。头顶高平,眼虽小,但有神。颈部稍短,但转动灵活。脚趾粗壮,善于行走。嘴较短,但圆钝,适于啄植物种子。  相似文献   

5.
把养鸡地点转到山上(或果园)。远离村庄,疾病少,节省饲料,生长加快,但要注意以下四点:1.选址。鸡场宜选在背风向阳的山凹处,有草有树,树可遮荫乘凉,草可采食。在干燥处建成冬暖夏凉的简易鸡舍。2.饲养。在家养30—45天,再移到山上饲养,成活率更高。白天放鸡活动,晒太阳,觅食。早、中餐可喂半饱,发挥鸡觅食的积极性,晚餐喂饱。食槽底大口小,  相似文献   

6.
一、原料①熟香(熟松香)。是主要黏结剂。用工业品即可。②阿拉伯胶。是一种树胶,棕红色固体,也是主要黏合剂,能溶于水。③焦油。即烟草中的油脂,是重要溶剂和黏合剂。④LAS(磺酸)。系洗涤原料,作溶剂。二、配方(重量份)水50份,熟香7份,阿拉伯胶4份,焦油7份,LAS 4份,诱蚊蝇香精1份。三、制备方法1.制备胶带纸。将阿拉伯胶放入不锈钢桶内,加入配方水量的1/3,搅拌至全部溶解。然后将牛皮纸裁成条状,将胶液刷在甲、乙两条牛皮纸上,晾干备用。  相似文献   

7.
张墒 《农家顾问》2013,(10):35-36
1.黄金杏果实中等大,单果重50克,大小极整齐。果实椭圆形。果面光滑,橙红色,全果着色均匀。果肉橙红色,汁液中等,肉质松脆。含总糖8.8%,风味酸甜适中,品质上等,离核。果实5月下旬成熟。结果早,自花坐果率高,极丰产,适应性强,抗病。适合大棚、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8.
一、犬瘟临床症状:犬瘟热有四种不同的表现型:1.皮肤型。全身起脓包,高温两天,然后恢复正常,几天后再出现高温。2.消化性。拉肚子,便秘,严重时拉血便,但是无异味,食欲下降。3.呼吸型。早期与感冒症状相似,咳嗽,流鼻涕,打喷嚏,随着病情发展,出现浓鼻涕,高烧,最后因呼吸肌麻痹和心力衰竭死亡。4.神经型。以全身或局部抽搐为主要特征,精神反常,口吐白沫,惊厥昏迷,感觉丧失。治疗方法:1.使用生物制剂,中和杀灭病毒。及早应用单克隆抗体、球蛋白、干扰素等有效清理体内毒素,可根据病情一天一次。2.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控制继发感染。3.对症  相似文献   

9.
习惯性便秘:马铃薯1000克,洗净后捣成泥状。加入适量冷开水调匀,挤汁,将汁煮沸饮用,早晚各服l杯。一般1日可见效。口臭:取莴苣茎或叶,数量不拘,生拌或炒熟佐膳。治胃热、口臭效果颇佳。气虚:红枣7枚,萝卜籽lO克,姜汁少许,冰糖5克。水煎,每日服2次,连服5~7日可愈。高血压:芹菜lOO克,洋葱5片,大蒜5瓣,去皮荸荠5只,番茄1只,水4小碗,煎煮成1小碗,睡前1次喝下。一般数次可见效。  相似文献   

10.
黄槐别名金凤、粉叶决明,豆科,决明属。原产西印度,现在我国东南部诸省都有栽培。半绿小乔木,高5~7 m。叶互生,偶数羽状复叶,小叶7~9对,长椭圆形或卵形,先端圆,微凹,基部圆,常偏斜,背灰绿色,有短毛。总状花序腋生,花黄色或深黄色,花冠大。荚果扁平,长条形。花期9-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护古树名木,调查了循化县境内古树名木树种、数量、分布地、生长势,受损情况,保护现状。结合循化县实际,对如何加强对现有古树名木的保护修复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平行同步采样法,于2012年雨季,对广州市大夫山森林公园林内外空气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和细颗粒物(PM2.5)样品进行了24 h收集,测定了TSP和PM2.5的质量浓度并分析了样品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成分。结果表明:林内外PM2.5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40.18±10.47)和(55.79±13.01) g/cm3;林内外TS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1.32 ± 33.19)和(116.61±35.36) g/cm3。林内与林外比,PM2.5和TSP平均质量浓度都显著减少(P < 0.05),表明森林能显著改善空气环境质量。TSP和PM2.5中SO42-、Na+、NH4+和NO3-为水溶性无机离子主要成分,占总离子质量的80%以上,林外这些离子的浓度高于林内(NH4+除外)。这4种离子雨季在空气中的主要存在方式为NaCl、Na2SO4、NH4HSO4和NH4NO3。计算表明,采样期间海盐对大夫山空气TSP和PM2.5的水溶性组分中Na+和Cl-贡献最大,其它元素主要源自陆地源。林内外TSP和PM2.5c(NO3-)/c(SO42-)比值在0.3以下,表明固定源是大夫山森林公园空气主要污染贡献者,TSP中c(NO3-)/c(SO42-)的比值大于PM2.5的比值,说明移动源对TSP的贡献大于PM2.5。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理解富勒烯(Fullerene,nC_(60))的水生生态毒理效应,以模式动物大型蚤(Daphnia magna)为研究对象,研究nC_(60)对大型蚤的48 h和72 h急性毒性效应以及21 d慢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急性暴露下,nC_(60)对大型蚤的48 h半抑制浓度(EC_(50))和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25.3 mg·L~(-1)和28.5 mg·L~(-1),72 h的EC_(50)和LC_(50)分别为14.9 mg·L~(-1)和16.3 mg·L~(-1),且大型蚤的跳跃频率和心跳频率随着在nC_(60)中暴露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少;慢性暴露下,1 mg·L~(-1)的nC_(60)即可对大型蚤的繁殖产生影响,21 d内总产蚤数和平均产蚤数分别为53.3个和0.3个,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急性还是慢性暴露下,nC_(60)均显著抑制大型蚤的生长和繁殖,其水生生态毒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土地覆盖(Land Cover)数据是人们进行气候变化探究、生态系统评估与地理国情监测等研究的重要数据源。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产生了众多不同时空尺度、不同分类体系的土地覆被分类产品集,但这些产品在局部尺度应用时的一致性与精度还有待分析。本研究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5种土地覆被分类产品(CLCD、ESACCI-LC、GLC_FCS30、GlobeLand30、MCD12Q1),将各土地覆被类型重分类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类,从面积和空间两方面进行了一致性分析与精度评价。结果表明:5种产品对于淮河流域土地覆被的类型特征具有较强的一致性,面积估算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9; 在3种30m分辨率土地覆被分类产品中,CLCD的识别精度最高,以此作为参考数据;其他四种产品总体精度在92.37%至95.53%之间,Kappa系数在0.523至0.695之间,GlobeLand30产品与GLC_FCS30产品精度较高、且各有优势,ESACCI-LC产品和MCD12Q1产品精度较低。研究成果为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土地覆被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五谷虫蛋白粗提液对Escherichia coli O_1和E.coli O_(78)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试剂盒测定五谷虫粗提液蛋白含量;牛津杯法测定蛋白粗提液对牛源病源性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抑菌圈直径;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蛋白粗提液对2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平板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酶标比浊法测定粗提液对2种细菌的24h生长曲线、细胞膜通透性以及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研究表明:1)五谷虫蛋白粗提液蛋白质量浓度为0.680mg/mL;粗提液对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09±0.62)和(20.96±0.48)mm,MIC分别为15.625和31.250mg/mL,MBC为62.5和125mg/mL,传统中药水煎剂和提取缓冲液没有体外抑菌效果。2)粗提液能影响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生长曲线,增加细菌细胞膜和细胞壁通透性。由此可见,蛋白粗提液对E.coli O_1和E.coli O_(78)均有体外抑菌效果,且对E.coli O_1的体外抑菌效果优于E.coli O_(78)。  相似文献   

16.
利用年轮生态学方法和生物量经验方程,在宁夏六盘山研究了华山松天然林及华北落叶松和油松人工林等3种针叶林的年初级净生产力(NPP)及其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研究表明:3种针叶林生物量的年际变化均符合逻辑斯蒂方程,林分的现存生物量(t/hm2)为华北落叶松林最大(141.96),华山松林(130.99)次之,油松林最小(123.29)。3种针叶林NPP存在显著的年际差异和种间差异,林分的NPP(t·hm-2·a-1)为华北落叶松林(6.72)>油松林(5.76)>华山松林(2.66);NPP年际变化在华山松林呈现"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减小"的趋势,而华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为快速上升的趋势。3种针叶林的NPP随年降水量的变化行为不同,华山松林极轻微地增大,华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均是先增加后降低;然而在极端干旱年份或极端湿润年份,3种针叶林的NPP都趋向于相同的较低值,其原因可能分别是水分胁迫和低温胁迫。气象因子对林分NPP的影响具明显的"滞后效应"和种间差异。华山松林NPP与上年11月和当年9、11月的降水量显著负相关;油松林NPP与上年9月及当年4月的降水量显著相关;上年和当年9月的降水量均与华北落叶松林NPP显著正相关。上年6月的温度和当年3与6月的月均温及月均最高温能显著影响3种针叶林的NPP,但存在种间差异,其中华山松林NPP与当年与上年生长季各月的温度均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而油松林和华北落叶松林则多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新兴有机和无机复合污染对海陆交错带关键性物种沙蚕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毒理学指标(致死率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污染物[佳乐麝香(HHCB)和纳米二氧化钛(纳米TiO_2)]浓度间的关系。单一污染胁迫结果显示:HHCB和纳米TiO_2对P.aibuhitensis均具有潜在生理毒性。通过8 d的P.aibuhitensis致死率与污染物浓度间关系得到HHCB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313.21 mg·L-1,纳米TiO_2的LC50为27.09 mg·L-1。P.aibuhitensis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随HHCB浓度增加而降低,即ACh E抑制率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加。与单一HHCB处理的沙蚕ACh E活性相比,纳米TiO_2的存在使其ACh E活性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O_2可以促进沙蚕ACh E对HHCB的敏感性,进而加重HHCB对P.aibuhitensis的神经毒性。因此,ACh E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用来表征环境中新兴污染物的神经毒性;纳米TiO_2作为新型环境修复材料在使用时一定要考量其可能带来的复合污染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森林对降雨水质的影响,于2011年6-8月,对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5种主要林型:落叶松人工林(Larix olgensis)(Lo)、花曲柳林(Fraxinus rhynchophulla)(Fr)、杂木林(Mb)、红松人工林(Pinus koraiensis)(Pk)和蒙古栎林(Querus mongolica)(Om)中树干茎流和林外雨理化性质进行了监测。与林外雨相比,5种林型树干茎流均出现明显酸化(P<0.05),酸化程度为:Pk > Lo > Fr> Om > Mb;各林型树干茎流的电导率、总溶解固体含量、氯离子浓度、硝酸根离子浓度、铵根离子浓度浓度和总磷浓度显著升高(P<0.05),溶解氧浓度明显下降(P<0.05)。林型间相比,Lo与Pk的电导率和总溶解固体含量和Lo的氯离子浓度较高;Lo和Pk的硝酸根离子浓度和总磷浓度明显低于其它林型(P<0.05);Mb的硝酸根离子浓度和总磷浓度显著高于其它林型(P<0.05)。各林型树干茎流的硝酸根离子浓度和胸径与树高的乘积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主要受降雨因素(降雨前干沉降时间长度等)、林分特征(叶面积指数、树皮特征)、树木枝叶表层积累物质的理化性质等影响。结论:各林型树干茎流水质均明显下降,其中Mb树干茎流对雨水化学性质影响较大;Pk和Lo树干茎流水体纯度下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田试验,设置5种不同的施肥比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2:2:3:3(R1)、3:2:2:3(R2)、4:2:2:2(R3)、4:3:1:2(R4)与0:0:0:0(CK)),研究氮肥运筹对稻田NH3挥发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于不施肥,施肥显著提高了稻田NH3挥发量。氮肥施用后,NH3挥发损失量占施氮量的6.2%-8.5%,其中,以分蘖期NH3挥发损失量最大,齐穗期次之,苗期和拔节期最小。施肥处理间,处理R1稻田累积NH3挥发量最小,显著低于其它施肥处理,比处理R2、R3和R4分别低9.1%(P<0.05)、10.9%(P<0.05)和17.7%(P<0.05)。(2)相关分析表明,田面水NH4+、pH值和土壤NH4+和pH值均与稻田土壤NH3挥发通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相关;(3)处理R1水稻氮肥利用率相对于处理R2、R3和R4增加了28.4%(P<0.05)、55.4%(P<0.05)和74.9%(P<0.05)。研究表明,氮肥后移能有效降低免耕稻田NH3挥发,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巯基坡缕石-硫酸锰复配对碱性土壤镉污染钝化阻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巯基坡缕石(MPAL)和硫酸锰(MnSO4)复配处理对碱性土壤镉(Cd)污染钝化阻控效应,以河南省Cd污染小麦土作为供试土壤,进行了土壤单施MPAL、单施MnSO4及MPAL和MnSO4复配施用的为期30 d的土壤老化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孔隙水中Mn含量主要受外源MnSO4添加剂量的影响,受MPAL添加量影响较小。随着外源MnSO4添加剂量的增加,土壤DTPA-Mn含量显著升高,但DTPA-Cd含量与空白对照(不添加MPAL和MnSO4)间并无显著差异。MnSO4和MPAL复配施用对碱性土壤Cd的钝化效果优于单施MPAL和单施MnSO4处理,其中,MPAL和MnSO4复配处理、单施MnSO4及单施MPAL处理对土壤Cd的最大钝化率分别为57.7%、19.2%和41.8%。在所有复配处理中,添加0.025% MnSO4对MPAL钝化Cd无显著影响或存在一定的活化作用,而添加0.1%~0.2% MnSO4对MPAL钝化Cd具有促进作用,在较高剂量MnSO4对MPAL钝化Cd呈促进作用的情况下,MnSO4对0.01% MPAL作用最大,随着MPAL添加剂量的增加,这种促进效应逐渐降低。研究表明,MPAL与MnSO4合适剂量复配处理可以高效固定土壤Cd,是适用于修复碱性农田Cd污染土壤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