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不同播期对直播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稻5号"为对象,研究与阐明了不同播期对海丰农场直播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为:随着播期的推迟,全生育期呈逐渐缩短的趋势;播期对高峰苗影响不大,有效茎蘖数随播期推迟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但趋势不明显,而茎蘖成穗率逐渐降低;产量随播期推迟呈递减的趋势,播种越早,产量越高。每穗粒数、千粒重及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因素均随播期推迟而降低。因此,在海丰种植条件下,"淮稻5号"应于6月5日之前播种,为使茬口更加合理,6月5日之后播种应安排全生育期较短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出"淮稻5号"直播最佳播期,从而提高其直播产量,特进行了其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淮稻5号"适宜播期在6月5~15日,此期播种,该品种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综合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3.
豫南沿淮稻区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包括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籼5种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用毯状小苗机插栽培方式,在豫南沿淮稻区罗山县分6个时期播种试验,比较研究豫南沿淮稻区不同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实产(Y)与播期推迟天数(t)符合线性方程Y=a+bt+ct~2,决定系数r~2在0.991 7~0.999 8之间,均达极显著水平。播期对产量构成影响程度表现为每穗颖花数结实率有效穗数,对千粒质量影响不明显。豫南沿淮稻区水稻品种播期应在5月11—20日之间,以杂交迟熟中粳为主,搭配常规早熟晚粳和常规粳稻品种类型,不但可以表现较好的丰产性,而且可大幅度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4.
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象牙香珍、天两优953、鄂中5号、天源粳036及泰优390等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稻虾共作系统中,研究不同播期(5月21日、6月6日和6月21日)对水稻的生育期、倒伏指数、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影响全生育期缩短的主要因素是播种至拔节时期的推迟,大部分水稻品种的抗倒伏能力逐渐增加;5个水稻品种中天源粳036、天两优953和泰优390的抗倒伏能力较好;随着播期推迟,5个水稻品种产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造成水稻产量升高的主要构成因子是单位面积有效穗和千粒重;随着播期的推迟,5个水稻品种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呈升高的趋势,5个品种的垩白率、垩白度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大田栽培条件下不同播期对机直播水稻分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淮稻5号为研究材料,采取对典型水稻田块调查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机械直播栽培模式下不同播期对水稻分蘖的发生、成穗特点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适期早播,机直播稻单株成穗数较多,第2~4叶位是分蘖发生的优势叶位,分蘖穗的穗部性状较好,虽然第1叶位的成穗数在茎蘖组成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但其穗部性状较差,对最终产量贡献不大;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成穗数降低,分蘖优势叶位减少,在晚播处理下(6月15日),机直播稻只有第2、3叶位分蘖是成穗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穗部性状较好,对产量贡献较大,第4、5叶位受抑制极显著。[结论]在海丰种植地区,机直播稻应在适宜的播期范围内及早播种,该试验适宜播期为6月5日之前。此外,通过科学栽培措施促进机直播稻第2~4叶位早发、多发,充分利用优势叶位的增产潜力,对海丰地区机直播稻实现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试条件下皖稻68的生育期和产量形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皖稻68生育期天数随播期的推迟而递减,但推迟到6月14日播种仍可正常成熟;移栽密度对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不同播期同期栽插的,随播期推迟产量下降,但因秧龄长短的原因,穗数随播期推迟而增加,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递减;增加移栽密度有利于增加穗数而增产。本试验条件下皖稻68作为沿淮麦茬稻栽培,育秧移栽的以5月5日和15日播种,移栽密度为30.0万/hm2和40.0万/hm2产量最高,机插秧以5月25日左右播种为宜,直播稻以6月4日至14日为播种适期。  相似文献   

7.
以淮稻5号和镇稻9424为供试品种,667 m2 基本苗分别设计6万,9万,12万,15万和18万5个处理,研究密度对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6月20日播种的淮稻5号667 m2 基本苗12万~18万产量结构较适宜,15万~18万最佳;6月10日播种的镇稻9424 12万~18万产量结构较适宜,在15万左右最佳。直播稻密度对淮稻5号的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影响较大,对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较小;对镇稻9424的有效穗数影响较大,对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影响不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淮稻5号和镇稻9424的株高递增,穗及穗下节间长占株高的比例递减。  相似文献   

8.
播种期对直播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种期是影响直播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探索适合江阴市的直播最佳播种期,2013年以早熟晚粳"南粳44"为试材,进行了直播稻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直播稻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生育进程明显推迟,干物质积累少,个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产量趋减。因此,早熟晚粳"南粳44"在江阴市作直播稻的最适宜播期为6月8日之前。  相似文献   

9.
播期对直播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直播稻不同播期应用安全性,笔者于2009年进行了直播稻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的直播水稻,随播期的推迟,生育进程相应推迟;植株个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产量性状变差,产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沿淮地区一季中稻直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天优华占、宁粳三号产量高,生育期适中,适合沿淮地区一季中稻直播,新两优106、绿旱一号生育期短,宜迟播;同一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产量差异显著,生育期较短的2个品种绿旱一号和新两优106,迟播产量高于早播;皖稻68、宁粳三号、天优华占、丰两优一号4个生育期稍长的品种,其播期推迟,产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播期对直播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不同播期对直播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东海县直播稻适宜播期为5月20日至6月10日,最佳播期为6月1日。在5月20日之前或在6月10日以后播种,直播稻产量均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杂交籼稻Y两优1号、扬两优6号和Y两优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其播期对麦茬机插籼稻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品种机插稻的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相对延迟,生育进程缩短,全生育期显著缩短;即播期每推迟5 d,全生育期缩短2.8 d。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构成因素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产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品种间下降幅度不同;受播期影响大小依次为每穗粒数结实率穗数千粒质量,其中播期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千粒质量除外)均呈极显著相关。在播期影响下,Y两优2号产量潜力最高,扬两优6号产量潜力实现率最高;即播期每推迟5 d,3个机插籼稻品种的实产减少613.3~646.7 kg/hm~2。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播期及播种量对稻茬小麦扬麦16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期与拔节期小麦株高随着生育期的推迟逐渐降低;各时期小麦株高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播种量(基本苗)增加,株高均呈降低趋势。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叶面积降低。同一播期处理下,拔节期至抽穗期,小麦单茎干物质量逐渐增加。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播期太早或太晚都不利于产量形成。11月8日播期处理下,小麦产量最高。在同一用种量(基本苗)处理下,11月8日有效穗数最高。随着播期推迟,有效穗数降低。扬麦16在苏南太湖地区11月8—15日播种最佳,基本苗225万~300万/hm2为最适。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用特优559、国丰一号、丰两优一号和绿优1号等水稻品种,分别代表杂交中稻的早、中、迟熟3种类型,研究了皖东、沿淮、江淮丘陵和皖西山区等4个不同生态区域的杂交中稻适宜播栽期。结果表明,皖东稻区各类型品种的播栽期均宜在4月底以前;沿淮稻区早熟类型的宜在5月5~15日,中熟类型宜在4月15日至5月5日,迟熟类型的应在5月5日前播种;江淮丘陵稻区迟熟类型宜在4月上旬、中熟类型宜在4月25日前播种;皖西山区各类型的播栽期均可在4月25日前播种,早熟类型的最佳播期宜在4月25日左右,中、迟熟类型的最佳播期为4月15日。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期对豫南直播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播期对豫南稻区直播杂交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探讨豫南稻区杂交籼稻直播的最适播期。以杂交籼稻品种丰优香占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期(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5月25日和6月4日),对其产量、加工品质、外观品质、RVA谱特性、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稻米品质进行综合评价。随播期推迟,直播稻丰优香占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5月25日播种产量最高;6月4日播种产量最低,但该期加工品质糙米率和精米率以及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是最优的。随着播期推迟,丰优香占蒸煮食味品质逐渐变劣,4月25日播种则蒸煮食味品质最优。营养品质中5月15日播种的丰优香占蛋白质含量最高,5月25日播期直链淀粉含量最高。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表明,5月15日直播的丰优香占稻米综合品质最优,而品质最差的为5月5日。稻米品质性状中垩白粒率、峰值时间、最终黏度、蛋白质含量和垩白度受播期影响最大,而热浆黏度、崩解值、峰值黏度、糊化温度和食味值受影响较小。因此,豫南稻区杂交籼稻丰优香占直播要获得高产,播期应安排在5月25日左右,而要获得相对高产且最优的稻米品质,则播期应安排5月15日左右。  相似文献   

16.
播期对麦茬直播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麦后直播条件下播期对不同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3种熟期类型的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3种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均显著下降,且变化程度不一;产量的下降主要在于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的降低,穗数和千粒重变化不大。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的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在品种类型间有所异同:随着播期的推迟,产生相同效应的是外观品质和蒸煮与食味品质,但变化趋势不一,外观品质均呈变优的趋势,蒸煮与食味品质则呈变劣的趋势;产生不同效应的是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推迟播期使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类型品种的加工品质变优而营养品质变劣,早熟晚粳类型品种的加工品质变劣而营养品质变优。【结论】直播稻在前茬腾茬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早播易取得高产,且可以改善稻米的蒸煮与食味品质,但降低了外观品质,播期对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因品种熟期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播期[常规播期:6月15日(CK);提前播期:5月20日(M1);推迟播期:7月10日(M2)]和不同水稻品种对稻-虾模式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建立资源高效利用的稻-虾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水稻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介于7.4~13.0 t/hm~2,3个播期处理间差异显著,总体上品种间差异也显著;光能生产效率、温度生产效率也呈降低趋势;而经济效益呈增长趋势。与M2处理相比,M1处理的光能生产效率、温度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26.7%、18.2%、18.8%。在经济效益上,M2处理最高,较M1、CK分别提高41.5%、10.7%。甬优4949、盛泰优018和中嘉早17的稻谷产量、温度生产效率、光能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经济效益均高于同播期下其他水稻品种。综上,推迟播期的稻-虾模式所搭配的短生育期水稻品种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最低,但经济效益最高,可见稻-虾模式可以适当延长收虾时间至7月初,同时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宜选育更高产且资源利用效率更高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淮稻14号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淮稻14号的产量有显著影响,施纯氮225kg/hm~2条件下淮稻14号产量最高为9727.5kg/hm~2;不同栽插密度下淮稻14号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产量差异不显著;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对淮稻14号产量起主要作用的是单位面积穗数,其次是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在受试条件下,淮稻14号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225kg/hm~2,栽插密度为30×104points/hm~2。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期对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晚粳“武运粳23号”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播期对直播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6月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迟播田因成穗不足而产量下降;在本试验条件下,迟播田应适当提高播种量。  相似文献   

20.
先行5号玉米随着播期延迟,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相对延迟,在适宜播期内各穗部性状以及产量和品质差异不大;但6月15日以后随着播期推迟,玉米不能正常成熟,穗长、穗粗逐渐减少,秃顶长增加,穗粒数逐渐减少,千粒重减少,但6月20日以后随播期推迟,品质降低,产量下降幅度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