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杂交油菜撒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年的撒播示范,撒播油菜大田产量等于或略高于本地当年移栽油菜的产量。总结了杂交油菜撒播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大田耕整、适时撒播、田间管理、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油菜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田试验,设置人工撒播、条播、穴播等3个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扬麦19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单位面积茎蘖数撒播最大,条播其次,穴播最小。不同播种方式小麦的最高分蘖数撒播最大,穴播最小,小麦的茎蘖成穗率撒播要明显小于条播和穴播。不同播种方式小麦叶面积指数,在小麦生育前期,撒播小麦叶面积指数较大,到生育中后期条播小麦较大。不同播种方式小麦产量,条播小麦的产量最高,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撒播和穴播增加3.0%和9.1%。条播使小麦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条播显著增加了小麦的穗粒数,千粒质量对条播小麦产量增加的作用相对较小。在小麦生育前期,撒播小麦干物质积累较大,到生育中后期条播小麦较大。经济系数,条播小麦略低于撒播小麦和穴播小麦,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总体而言,生育前期撒播小麦茎蘖发生快,叶面积指数高,群体相对较大;生育中后期条播小麦群体结构更加合理,生长速度加快,叶面积指数较高,干物质累积量大,最终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免耕撒播小麦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还田免耕撒播小麦与常规机播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秸秆还田免耕撒播技术具有较好的节资、增产和增收优势。通过试验研究 ,初步分析了秸秆还田免耕种植小麦技术的增产增收机理  相似文献   

4.
小麦带状免耕施肥播种技术是对玉米秸秆还田后的地块进行少耕播种的机械化技术,通过将小麦带状免耕施肥播种技术与小麦机条播技术和小麦撒播耕作技术模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培肥地力、提高播种质量、蓄水保墒、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等特点,与对照小麦撒播田相比增产1 532.1 kg/hm2,增产率23.41%,增加产值3 064.2元/hm2。  相似文献   

5.
该技术是在大、小春两季水稻、小麦 (油 )收获后 ,及时将秸秆覆盖还田 ,免耕抛栽水稻或撒播小麦 (油菜 )。介绍了该技术在前茬作物收割后 ,秸秆覆盖还田 ,抛栽水稻及撒播小麦或油菜的具体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小麦生产中人工撒播、机械条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机械匀播的优点,罗列了生产中注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利用冬前温光资源,降低小麦产量损失,可在水稻收割前1d撒播麦种,从而在晚播条件下,使小麦播种期比常规栽培提早5~7 d,从而实现晚播小麦优质、高产、稳产、节本、高效。现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适时套播、秸秆覆盖、镇压化控、沟系配套、肥料运筹、病虫草害防控等环节,介绍了苏南地区晚播小麦零共生稻套播优质栽培技术,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播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品质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6):944-948
为探索晋南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条件下适宜的小麦播种模式,通过大田试验,设置条播行距15 cm(行距-15)、条播行距20 cm(行距-20)、人工撒播等3个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植株分蘖特征、产量及构成因素、籽粒品质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播种量下,条播比撒播处理基本苗多,且条播行距-15处理的冬小麦总茎数以及成穗数显著高于行距-20和撒播处理,产量最高,比撒播和行距-20处理分别增产8.67%,10.26%;而撒播处理冬小麦单株分蘖数和单株成穗数优于条播处理。可见,条播行距-15有利于冬小麦群体生长和产量提高,而撒播处理更利于单株效应;行距-15处理下冬小麦籽粒品质综合评价值较高,比撒播和行距-20处理分别高6.25%,10.86%;行距-15处理的籽粒水分利用率(WUE籽粒)比行距-20处理高11.15%,比撒播处理高3.99%。说明在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模式下小麦采用条播行距-15处理的群体结构更加合理,利于冬小麦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9.
一、河南省稻麦轮作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河南省水稻种植面积60万公顷左右,其中78%为水稻、小麦一年两茬轮作制。该区机械化程度低,尤其是黄河两岸,小麦播种多是采用人工撒播,播种量大且不便田间管理,既浪费了种  相似文献   

10.
黄芳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1):71-71,174
小麦稻坂田免耕机开沟撒播稻草覆盖技术具有保墒、保温、抑草、提升肥力等重要作用。试验探索了小麦免耕栽培及秸秆还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小麦免耕撒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小麦免耕撒播栽培具有的省工省力、节本增收特点,结合当地实际生产介绍了小麦免耕撒播栽培的操作过程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邓州市黏土区撒播小麦的生产现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撒播小麦生产的优势和容易出现的问题,从中得到启示,制定出了撒播麦田的配套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小麦机械少(免)耕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小麦少(免)耕播种与人工撒播对比示范,结果表明:少(免)耕机械精量播种,节本省工,肥料利用率高,增产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针对冬小麦撒播、带状播种和小麦/玉米间套作三种技术模式进行研究,形成了冬小麦带状撒播间套春、夏玉米"一年三作"栽培技术模式。结果表明:冬小麦改变传统种植方式,采用带状撒播种植模式,能进一步提高产量;合理利用空间进行间套春、夏玉米,选择合适的品种搭配,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挥种间互补优势,加强田间管理,是实现小麦、玉米双丰收,粮食获得高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小麦宽幅条播技术在关中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小麦宽幅条播技术在关中地区的适应性,采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了宽幅条播、普通条播和撒播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宽幅条播技术在提高小麦出苗率,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等方面均好于其他播种方式;②宽幅条播技术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千粒重,特别对周麦16,千粒重较撒播可提高6.05%;③宽幅条播技术对小偃22、中麦349和周麦16的产量较一般播种模式提高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南方稻茬小麦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我们采取试验场和农村试验基点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稻茬小麦撒播改条播的应用技术研究,培植了稻茬机条播小麦丰产田,对条、撒播小麦各生育期的生长特性和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观察和调查,同时在农村基点进行中间试验,扩大示范推广面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播种方式对强筋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于江苏淮北的铜山和赣榆2地研究了5种播种方式(稻田撒播套种、稻茬撒播旋耕、稻茬免耕机条播、稻茬撒播压板、旱茬机条播)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营养品质与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方式的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加上品质和籽粒产量存在差异;适宜播期条件下,旱地机条播和稻茬撒播小麦的产量、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稻田套播小麦,淀粉含量低于稻田套播小麦;稻田套播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低主要足由于醇溶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旱地机条播和稻茬撒播所致.适期播种的稻田套播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与晚播常规播种小麦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播期过晚的常规播种小麦,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低于或略低于晚播的常规播种小麦,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弱化度高于其他播种方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秸秆还田小麦高产高效技术、晚播独秆栽培技术、撒播小麦抗逆高产栽培技术等4种麦作方式,分析不同麦作方式下小麦的生育特征、产量及抗倒能力,结果表明:同一小麦品种采用不同麦作方式,全生育期、总叶片数等除晚播独秆栽培技术较短(少)外,其他3种方式基本一致;产量及单茎抗倒力矩均表现为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秸秆还田小麦高产高效技术撒播小麦抗逆高产栽培技术晚播独秆栽培技术。因此,采用当前农业生产上提出的超高产栽培技术能够获得高产稳产,是江苏中部地区稻茬麦栽培主推的种植技术。但综合考虑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等因素,秸秆还田小麦高产高效技术因也能保持相对较高的产量水平,是当前稻茬麦生产中同步推行的麦作技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水稻秸秆还田与播种方式对小麦田间出苗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大区试验,分析了稻秸机械全量还田与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出苗率、出苗均匀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稻秸不还田条件下,机械条播的出苗率显著低于机械匀播和人工撒播,机械条播、机械匀播和人工撒播的出苗率分别为51.84%、90.89%和88.87%;人工撒播的出苗均匀性差于机械条播和机械匀播,3种播种方式的出苗变异系数分别为0.49、0.26和0.23。稻秸机械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播种方式处理的出苗率和出苗均匀性都有所降低,其中机械条播的下降幅度较大,出苗率降低了36.54%。小麦出苗率和出苗均匀性通过影响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而影响籽粒产量,无论稻秸是否还田,机械匀播的产量均高于其余两种播种方式,稻秸不还田和全量还田条件下的产量分别为6 091.34 kg/hm~2和6 476.20 kg/hm~2。因此,在稻茬小麦生产中,推荐采用机械匀播的播种方式,不仅能提高稻秸还田下小麦的田间出苗率,而且能保持较好的出苗均匀性,有利于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东至县大渡口镇棉茬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1)选用高产、抗病、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2)适时播种,培育大壮苗;(3)合理稀植,栽正栽实;(4)推广配方施肥,增施硼肥;(5)科学"化控",及时"化除";(6)综合防治油菜菌核病;(7)积极推广人工收割及机械脱粒技术;(8)积极探索推广棉田免耕撒播及机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