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前言: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油菜种植的成本大幅上升,种植效益也不断下降,其以人工育苗移栽、人工除草等传统的耕作种植模式,已严重制约了我县油菜产业发展。为此,略阳县种子管理站组织技术人员先后对油菜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及探索,针对山区县油菜发展,引进了适宜直播密植的沣油737油菜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逐步改变山区县油菜生产的种植习惯和种植模式,为今后推广油菜直播密植和机收提供依据。略阳县地处秦岭以南汉中西缘,属国家贫困山区县之一,随  相似文献   

2.
郑重要 《农业与技术》2013,(10):106-107
玉米密植高产栽培对于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有着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维持土地生态平衡,促进生态农业的建立和发展。本文通过玉米直播定向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流程和优点,促进玉米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结合福建地区的土地特点,并结合玉米直播定向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开发成本和效益评估,为玉米直播定向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皖油18耐迟播直播也能获高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8月中旬至9月上旬,我省各地阴雨天气多,气温较正常年份平均气温偏低1-2℃,导致水稻等秋熟作物干物质积累减缓,生育期普遍延长,影响了油菜的正常播种,使今年油菜的播期比往年推迟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因此,今年油菜购种时要考虑选择生育期短、耐迟播、适宜密植直播种植的优质杂交油菜品种.从近年我省推广油菜品种来看,皖油1 8最适宜今年气候条件下直播种植.皖油1 8的四大特点是皖油1 8耐迟播、适宜直播栽培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优质高产高抗油菜浙大619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大619是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育成的优质高产高抗油菜新品种,2009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浙审油2009002)。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直播油菜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产量影响较大,早播有利于提高油菜的产量,迟播有利于降低油菜植株高度,在浙江杭州地区,直播油菜的最适播期为10月15~25日,最迟不宜超过10月底,生产上宜掌握"早播适当稀植,迟播适当密植";氮肥用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油菜的产量,但考虑到低碳、生态以及该品种的耐肥抗倒性等问题,生产上提倡适当增施,不宜过多,建议每公顷施尿素450 kg以内为宜。  相似文献   

5.
选用浙油50、浙油51和越优1401 3个品种在宁波市鄞州区进行油菜晚直播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油菜品种越优1401苗期抗寒性好,春发能力强,生育期短,迟播情况下产量稳定,可以作为晚直播油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全程机械化是油菜生产的必然趋势,鉴于目前中国油菜机械化生产水平仍然较低,本研究通过对直播油菜机械化生产现状进行分析,从品种选择、耕地整地、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6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适宜中国直播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高产高效农艺措施。针对直播油菜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以期提高直播油菜机械化生产水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推动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水稻秸秆还田和耕作模式对直播冬油菜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2016-2017年、2017-2018年三个年度,选用6个不同油菜品种,设置稻草不还田免耕、稻草还田翻耕、稻草不还田翻耕3个处理,对油菜实收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直播冬油菜产量,翻耕模式直播油菜产量比免耕模式直播油菜产量高,杂交油菜品种比常规油菜品种产量高;稻-油轮作模式下,选用杂交油菜品种,采取水稻秸秆还田、翻耕直播能有效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8.
湖北位于长江流域油菜生产最优生态区,是重要的商品菜籽生产基地,具备显著的区位、规模和科技优势[1]2015年以来,湖北主动适应现代油菜产业发展要求,树立绿色高效生产目标,组装集成“适期播种、直播密植、种肥同播、绿色防控、机械收获”等技术和高活力品种、油菜专用缓控释肥、有机矿物质新美洲星及中轩2BFDN-9型油菜联合直播机等新产品新装备,提出油菜绿色高效技术“345”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双低油菜新品种"浙油50"为材料,研究其不同栽培方式、不同种植密度对菌核病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但是对油菜产量没有显著的提高;油菜移栽产量最高,且与直播、穴播的产量差异显著;合理的密植,保持一定的种群结构,既能增加植株的抗病性又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推广油菜直播栽培,2003年受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委托,组织对“宁油12号”、“中双7号”等品种进行直播油菜比较试验,以筛选出最适合苏南地区用于直播栽培的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2000年秋,我县直播油菜由上年6800亩上升到10064亩,占全县油菜总面积的9 7%.在前几年直播油菜机械收割试验研究基础上,在我县东片(洪庙洪北)、中片(邬桥牛角)、西片(庄行长堤)建立了三个县级优质油菜机械收割高产示范方,品种为"沪油12".旨在观察直播油菜机械收割在本地区的可行性,为今后我县乃至全市推广直播油菜机械收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5~2016年在洋县对2014~2015年筛选出的7个直播机收油菜品种进行集中示范,目的是进一步验证已筛选出直播机收油菜品种的大田综合表现,继续探索总结配套的栽培技术和机械收获技术,为油菜全程机械化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示范结果表明以丰产、抗病的沣油737、秦荣4号两个品种作为直播机收油菜早熟的主推品种,以抗病、高产的陕油15、陕油28、秦优28作为直播机收油菜的晚熟主推品种,搭配早熟品种宁杂11和中熟品种油研52号,播期9月25日~9月30日为宜,播量亩用种以旱地250g,稻茬水田300g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适合汉阴县种植的直播油菜品种,提高油菜生产综合效益,于2018—2019年进行了6个品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地199、中油杂19、中油杂24等3个品种生育期适宜,丰产性、抗病性较好,且抽薹早,可采摘食用,可进行进一步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简要叙述了油菜杂交种沣油737在各级区试中的产量、稳产性及大面积种植中的综合表现,自推广8年来,以其高产稳产、多抗广适、节能高效、直播早熟、耐密植等特性适应了油菜轻简化栽培、机械化收获的需求,被广大种植户所认可。它较强的分枝习性和自身调节能力很容易创建健康的高产群体结构,正是这些特性符合了油菜生产发展对品种综合农艺性状的要求,这是它具有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的根本原因。其种植区域目前已扩大到长江流域的十多个省区,累计种植面积已超过1 000多万亩,成为长江流域种植面积最大的、一枝独秀的杂交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江淮地区稻油二熟制水稻秸秆还田后的油菜免耕生产力保持技术。[方法]通过选择油菜种植品种,调控播种密度、运筹肥料等栽培技术开展研究。[结果]水稻秸秆还田下油菜免耕直播,选择分枝数少的品种便于油菜机械收割;相同施肥条件下,棉油11号15.0万棵/hm2处理比24.0万棵/hm2处理的有效分枝数多38.96%,播种密度为24.0万棵/hm2时,理论产量比15.0万棵/hm2处理高81.41%,实际产量高47.44%。在油菜播种密度为24.0万棵/hm2情况下,不同施氮量对油菜植株的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均有影响,以施氮量210 kg/hm2理论产量最高,达3 671.70 kg/hm2。[结论]适当调控油菜直播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油菜生长,适当密植能提高油菜产量,同时便于油菜机械收割。  相似文献   

16.
<正>2008年开始,平江县大力推广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和杂交油菜品种,产量效益明显提高,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至2013年底,全县推广油菜免耕直播机181台、条播机10台、油菜收割机85台、油菜加工设备61台套,全县油菜种植面积1.2万公顷,其中机械化种植面积5000公顷,机械化收割面积6000公顷,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较大贡献。1.引进示范,提高适应性提高油菜的生产力,必须推广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油  相似文献   

17.
进行油菜品种科乐油1号在人工翻耕撒播、机械直播、人工移栽3种不同种植方式下大田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油菜机械直播的投产比及纯收益都高于其他2种种植方式,是一项值得殷汇地区推广的轻简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绵阳市丘陵山区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样调查了绵阳市丘陵山区油菜生产现状,分析了油菜产业需求状况,指出了油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广高产优质专用品种、实施高效栽培技术是促进本生态区油菜生产发展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丘陵山区油菜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样调查了四川盆地丘陵山区油菜生产现状,分析了油菜产业需求状况,指出了油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广高产优质专用品种、实施高效栽培技术是促进主产区油菜产业发展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14年牟定县实施了省农业厅下达的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项目,通过扩大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品种上引进"双低"优质油菜花油系列品种进行示范推广,技术上采用直播少(免)耕栽培技术,提高农民群众油菜种植管理水平和单位面积效益,促进了牟定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油菜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