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贵州茶树遗传资源丰富,茶树品种地域特征明显。本文全面介绍了贵州茶树资源创新利用的现状,指出保护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积极开展茶树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研究,实现贵州茶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茶树种质资源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茶树种质资源保存方法及其技术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水曲柳是中国重要的用材树种,也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为了对该树种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本文就水曲柳生理学、生态学、遗传改良和繁育技术等作了综述和探讨,并提出今后水曲柳的研究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水曲柳大径材培育,水曲柳体胚,水曲柳作为园林绿化树种的应用,水曲柳药用价值的开发应用等,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铜仁市古茶树资源情况,采取走访、座谈、GPS定位、实地观测等方式开展了铜仁市古茶树资源调查工作,发现古茶树资源保护存在病害严重、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为丰富铜仁茶树种质资源库、科学保护与利用古茶树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铜仁市境内的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茶树资源进行调查,初步摸清了区域内的野生茶树资源现状及特征,提出了铜仁市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利用对策及建议,为开展铜仁市野生茶树资源的研究、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惠水地方鸟王种茶树资源,对49份鸟王种茶树资源的6种生化成分和10种农艺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惠水县茶树资源类型丰富,变异系数在3.76%~24.05%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5.63;前6个主成分代表了49份资源和1个对照73.18%的多样性信息;49份资源可依据鲜叶产量分为三大类群;初步筛选出优异鸟王种茶树资源亲本材料3份,具有较大利用潜力材料11份。  相似文献   

7.
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粮食安全、土地供需矛盾等重大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对农用地集约利用进行研究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关键。此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表明不同阶段的研究侧重点不同,不同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集约技术研究、农用地集约利用产生的负面影响、城乡结合部农用地集约利用问题、加强适应全球环境变化的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进一步完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是今后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现状基础上,阐述了制约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空间、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同时从管理学中管理方法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梳理有关宁强县茶叶发展历史、古茶树资源分布调查、鉴定与评价、保护与研究利用等报道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对宁强县古茶树保护与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提高菠萝资源加工利用的技术水平是菠萝资源增值的重要手段。分析我国菠萝资源加工利用技术及研究现状,指出技术研究及推广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城市森林自然演替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加强城市植被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完善城市植被生态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对哈尔滨城市森林自然演替格局进行研究。采用植被社会学调查与每木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哈尔滨11种城市森林类型进行天然更新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木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组成有所差异,不同城市森林类型在维持木本植物多样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胸径级频率分布的形状,将各树种的种群结构归纳为3种类型:种群结构单峰型的为中东杨(Populus berolinensis)、黑皮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var. mukdensis)、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L型代表种为山杨(Populus davidiana)、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榆树(Ulmus pumila);间歇型主要代表种为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研究结果表明,生境、种源、种子扩散方式为哈尔滨城市森林林下植被自然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于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采取水曲柳树干着生木材腐朽菌子实体,形态学鉴定为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设计纤孔菌属(Inonotus)真菌ITS特异引物,并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长500bp。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其它10种纤孔菌属真菌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聚类树。聚类结果表明粗毛纤孔菌与辐射状纤孔菌亲缘关系近;I. circinatus与I. tomentosus亲缘关系近;薄皮纤孔菌与芮克纤孔菌亲缘关系近;I. dryophilus与I. rheades亲缘关系近。I. circinatus、I. tomentosus、粗毛纤孔菌以及辐射状纤孔菌聚为一族;薄皮纤孔菌、芮克纤孔菌、斜生纤孔菌以及I. glomeratus聚为一族;I. dryophilus、杨生核纤孔以及柽柳核纤孔菌聚为一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析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水曲柳体细胞胚胎发生普遍伴随外植体褐化现象的关系,本研究以水曲柳未成熟合子胚子叶为外植体进行体胚发生,对细胞分裂素BA和生长素NAA的影响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当培养基中添加0.5mg/LBA和1.5mg/LNAA时,产生体胚的外植体褐化率达到91.5%;褐化外植体的体胚发生率达50.8%,而未褐化外植体的体胚发生率仅为9.6%;(2)添加NAA是水曲柳未成熟合子胚子叶外植体褐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即:无NAA存在时,未成熟合子胚子叶外植体不发生褐化,有NAA存在时才会发生褐化;只添加NAA外植体会产生褐化,但褐化程度低于同时添加BA,说明BA是促进褐化的条件;(3)添加NAA与BA是水曲柳未成熟合子胚外植体发生体胚的必要条件,即不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时无体胚发生;(4)NAA与BA的交互作用对褐化率的影响差异显著,但对体胚发生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说明BA和NAA处理对外植体褐化的作用与对体胚发生的作用不同。由此可知:水曲柳未成熟合子胚子叶外植体的褐化和体细胞胚胎发生均受细胞分裂素BA和生长素NAA的影响,但BA和NAA分别调控了外植体的褐化和体胚的发生,与二者伴随的现象没有关系。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深入解析水曲柳体胚发生伴随外植体褐化的生物学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广西野生稻资源原生境保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存是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界推崇的一种保存方式,开展野生稻资源原生境保存,能为野生稻资源利用提供丰富的优异种质与特异基因;为稻种基础理论研究提供更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认真探讨广西野生稻资源原生境保存方式,保存检测技术方法及保护制度运行机制等问题,并提出广西野生稻资源原生境保存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种质资源是指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的、携带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表型组学是近年来新兴的高通量、高分辨率的表型分析技术和平台。随着各种先进的表型组学研究工具和平台的研发,表型组学在种质资源筛选和评价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植物优异农艺性状鉴定、抗逆性研究、突变体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中,高能量、高分辨率的鉴定技术对基因与环境互作的表型鉴定,为种质资源的规模化、批量化鉴定评价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为发掘优异种质和优良等位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槭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槭属种质资源具有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工业价值等优良特性,正日益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注意。中国是具有丰富的槭属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国家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些珍贵的槭属种质资源,笔者对种质资源调查、繁殖技术、遗传基础、引种驯化等方面对槭属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槭属植物作为观赏树种、用材树种、药用植物的经济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需重视槭属资源的收集与保,加强引种驯化及开展综合利用研究,旨在进一步推动槭属植物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与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J. Berthaud 《Euphytica》1997,96(1):1-12
The general interest for genetic resources is based on the opportunities offered by their utilization. Genetic resources are a necessary starting point for plant improvement. Up to now, reflection on the management of genetic resources considered a three-step linear model: conservation → evaluation → utilization. In this system, it is expected that genetic resources are kept in a gene bank, in the best possible way, i.e. using methods maintaining over time the initial genetic state of the accessions and conferring them the longest life possible. In this system,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conservation of genetic resources are stability and availability. We present a choice of methods of conservation directed to the maintenance of genetic stability of accessions. We also present methods of conservation in relation with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genetic material for the various utilizations by the plant breeder. Complementary methods are now proposed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genetic resources. These methods correspond to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linear model, with interactions between conservation, evaluation and utilization. These new methods place less emphasis on the conservation of genetically well defined accessions but promote genetic mechanisms allowing evolution of these accessions. This evolutionary conservation is obtained by management of experimental populations, or by on-farm management of landraces, relying on knowledge and activity of farmers, and on local breeding. For the wild relatives of crops, an in situ management is to be considered. Using some examples, we discuss the constraints of these new modes of genetic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8.
核桃楸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地理分布、群落特征、生长特性、遗传改良、育种造林技术等方面对核桃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核桃楸作为用材树种、干果树种、药用植物、绿化树种的经济价值,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核桃楸资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RT-PCR 技术克隆了绒毛白蜡NADH还原酶第二亚基cDNA 序列(FvndhB)。 FvndhB cDNA序列长893bp,由28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推测该序列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32.3kD,pI 为10.17。序列比对结果表明FvndhB与参考的8个物种的ndhBs在核酸水平上表现出较高的同源性,表明ndhB基因家族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其中与桑树的同源性最高,其次是银白杨,最后是日本柳杉。利用DNAMAN软件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绒毛白蜡与其他植物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首次从绒毛白蜡中克隆了ndhB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同源性分析,为进一步克隆绒毛白蜡ndhB全长基因及分析其表达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mix.)是东北重要的用材及用药树种,其树皮、果实以及叶片均是重要的药材,对其种质评估和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为评价核桃楸优良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吉林省临江林业局核桃楸种子园中的31个核桃楸无性系为材料,对各无性系的叶长、叶宽、叶厚、叶面积、叶形指数、叶鲜重、叶干重、叶片含水量、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等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各测定指标差异极显著(P<0.001);各指标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4.77%~30.31%和3.49%~26.12%,各指标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82~0.96,重复力较高,表明核桃楸叶片性状的高变异受较强的遗传因素控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核桃楸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厚度与叶面积等指标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水平;对31个核桃楸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无性系分为3类,第1类包括20个无性系,第2类包括10个无性系,第3类包括1个无性系,说明大部分无性系亲缘关系较近。这些分析结果为下一步优良无性系的选育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