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沿海米氏凯伦藻赤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龙华  杜琦 《福建水产》2005,(4):22-26
本文初步研究了2003年5~6月发生于福建连江海域的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nsen)赤潮.研究发现强降雨、充足的光照、稳定的气温和良好的海况是米氏凯伦藻赤潮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米氏凯伦藻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24℃,适宜的盐度范围为27.9~30.5.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营养指数以及磷酸盐浓度呈正相关性.米氏凯伦藻赤潮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伴随出现其它赤潮生物,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会向其它种类的赤潮转化.米氏凯伦藻赤潮对鲍鱼等海洋生物的危害较大,会造成严重的渔业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八、其他     
941143 海水浴疹=Seabather's eruption.[刊,英]/Freudenthal A R,Joseph P R//New En.J.Med..—1993,329(8).—542~544海水浴疹是一种发生在泳衣覆盖部位,表现为红斑或丘疹,伴或不伴荨麻疹,具有奇痒的皮炎。该病发生在佛罗里达州、加勒比海和百慕大北部。本文收集了拿骚州、长岛、纽约等地1970~1991年间,海滨工作人员、卫  相似文献   

3.
一、病毒性疾病 1.病毒性神经坏死症(VNN) 该病发生在孵化后25~30天,全长17~18毫米以上的牙鲆稚鱼上。发病后2周左右就会全部死亡,发生一次后该池本季节一般不能再用来培育牙鲆苗种。2005年春季此病在山东、河北等多家养殖场发生,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4.
崔家沛 《畜禽业》2002,(6):35-35
2001年5月~10月,河南某猪场陆续发现初产和经产母猪流产、死胎和初生乳猪出生后短期大批死亡的现象,猪场采用多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均未见效.该猪场上半年发生过猪瘟,且较多地发生在仔猪和断奶仔猪,也继发过乙脑感染和细小病毒感染,使用过JEV-PPV疫苗接种,已得到控制,据猪场统计,发病期间发生流产,死胎率达20.1%,初生乳猪死亡率达19%.  相似文献   

5.
一、南美白对虾病害流行的主要特点1.病害流行的态势趋猛,发病率、死亡率提高,危害加大。据调查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病害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增高,全军覆没的情况也十分普遍,如白斑综合征病毒病(WSSV)死亡率可高达80%~90%,桃拉综合征(TSV)发生后,其死亡率可高达80%~100%。2.病害流行时间发生显著变化。南美白对虾病害的发生一般出现在虾苗放养后的10~40天内,而且以蜕皮期更严重。但近年来在发病时间上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4年9月初白露刚过,在第一批南美白对虾仅有半个月就要上市前,一些养殖地区的南美白对虾出现大量红体、不吃食等症…  相似文献   

6.
2012年4月23日三都湾海域爆发赤潮,爆发时间长达16 d,主要是由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为优势藻种引起的.本文通过对三都湾海域大黄鱼种质资源养殖基地的海水进行分析,来探讨此次赤潮的原因.结果发现,在发生赤潮前期水温急剧上升,从11.80℃升至21.20℃,赤潮发生时的水温维持在16.40~21.20℃之间;盐度呈现下降状态,从25.12‰降至23.30‰;pH呈现明显上升状态,从8.03升至8.25;营养状态指数E值维持在1.6~9.2之间,长期属于富营养化状态.本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赤潮发生与水温、盐度、pH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随着常规鱼高产养殖技术的普及,成鱼和鱼种亩产量普遍达到750 kg,有的甚至超过1 000 kg.但是高产量养殖导致养殖鱼类发病率、死亡率越来越高.近几年,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每年有40%~50%的鱼池遭受不同程度鱼类病害的侵害,鱼类死亡率达到10%~20%,有的高达40%~60%,甚至有的塘口达到90%,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打击了部分养殖户的积极性.近几年每年多达几十次到发生病害的塘口上检查病害发生情况,很多起鱼类病害经过仔细检查排除了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侵害,然后对水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超过渔业用水标准,是导致鱼类发生病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1.流行情况该病流行季节较长,从4—11月均有发生,发病高峰在6—9月,水温在28~32℃,发病呈慢性型。上年发病鱼池,第二年开食后一个星期左右,就有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疮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细胞增生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一般发生于2~5月龄,发病率约5%~10%,严重可达30%~40%,有的甚至达60%以上。180~200日龄的产蛋鸡仍有发生。当前采用疫苗免疫接种的方式可以控制或减少MD的发生,但不幸的是免疫保护并非完全有效,免疫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本病发病特点主要是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等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灶,最终因受害器官功能障碍和恶病质而死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黄姑鱼育苗和苗种培育过程中经常感染淀粉卵涡鞭虫病。该病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一般在4~7月或9~10月发生,水温22—28℃,pH7.3~8.3时容易发生,病程短、传染快,如不及时处理易并发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