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规范种子市场秩序,让广大农民买到放心种子,避免去年秋播农作物种子市场曾出现的品种多、乱、杂,农民购种无所适从的现象,湖北省农业厅发出通知,确定湖北省秋播作物主推品种,引导农民正确选用良种。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因地制宜推广“双低”优质油菜品种、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和饲用大麦品种,淘汰不符合湖北农业产业发展的品种,并不得擅自公告未经审定品种;种子企业必须守法经营,不得经营劣质种子和假冒种子。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解决农作物品种多、乱、杂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净化种子市场,最近四川省又停用了生产上使用时间过长、丰产睦等优势丧失的7个油菜品种和2个小麦品种。加上前批停用的品种,2011年共停用59个,是继2005年之后,退出力度最大、退出数量最多的一年。2011年四川省农业厅还结合种子执法年活动,首次对农业部组织的市场抽检真实性不符的品种予以停用,进一步加大了品种退出力度。  相似文献   

3.
从企业的数量、资产、经营规模、利润、科研投入等方面探究了我国种子企业的发展水平,通过对玉米、水稻、小麦、棉花、大豆、马铃薯和油菜等7种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规模、种子市场集中度和品种集中度的分析,展望了未来种子市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丁晓松 《北京农业》2010,(10):34-34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现阶段中国种业市场竞争的焦点仍然是品种间的竞争。为了搭建科研育种与市场开发合作的平台,发挥首都对中国种业的服务功能,将北京打造成为种业之都,北京种子协会征集各类作物100余个品种,开展了农作物品种种植展示和转让活动,并从中筛选出部分品种,在第十八届北京种子大会上,举办了农作物品种转让拍卖会。  相似文献   

5.
蔬菜种子营销之市场细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的种子市场,蔬菜种子企业经营者囿于旧的市场观念,把种植消费者看作是具有同样需求的集团,大量生产单一的品种,采取广泛的分销方式和相同的广告宣传手段,用低生产成本,简化交易程序,取得较多利润,消费者只能得到单一的需求。今天,蔬菜种子市场已今非昔比,竞争迫使企业经营者注意并力图适应菜农、消费者的需求差别,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品种,采用不同的营销渠道和广告助销方式开展市场营销。但是,任何一个种子企业都只能根据自己的资源经营少数几种,甚至单一品种去满足一部分消费需要,不可能满足种植、消费者的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种子企业经营者只有寻找自己的目标市场,这一确定目标市场的过程就是进行市场细分。  相似文献   

6.
实现双低油菜保质高产栽培及其产业化开发,首先必须强化种子市场管理,全面实现油菜品种双低化;同时要强化以秋发冬壮为中心的栽培技术,具体来讲,必须做到六个坚持:  相似文献   

7.
油菜是青海省主要的经济作物。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油菜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双低甘蓝型油菜以其良好的品质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而以高产优质的杂交油菜种子需求量最大,迄今整个西北地区种植的油菜80%为杂交种。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制种实践工作,总结了一些控制杂交制种纯度的经验以及油菜杂交制种高产途经。  相似文献   

8.
A35是红塔区种子管理站选育的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2000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至2006年,A35在全省种植面积累计达21万hm^2.  相似文献   

9.
正油菜在中国大部分省份都有种植,可根据播种时间不同,分为春油菜和冬油菜。油菜具有抗寒冷、喜阴凉、生长发育周期较短且成熟时间快等特点,种植人员可以依据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从而提高油菜经济效益。1油菜栽培技术1.1选种油菜种子种类繁多,品质参差不齐,为了确保种植的经济效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种。(1)应当了解油菜品种的特征,选择优质的品种。根据育种方式的不同,市场上的油菜主要分为常规油菜和杂交油菜,杂交油菜相对  相似文献   

10.
正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2020年楚雄市油菜种植6.5万hm~2,总产量1625万t,油菜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是集成适宜机械化品种、种子处理、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实现绿色、高产、高效目标的一种模式,为全市油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国各大公司的名优新品种不断涌入种子市场,品种数目成百上千个,种子价格也不尽相同,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产地、同一品种不同品牌等价格差异都比较大,既给农民朋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又给农民朋友正确购种选种带来的困难。为此,农民朋友千万不能依价购种。因为种子价格不能完全决定作物产量,种子价格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制种产量低或种子总量少,则价格相对高一些;制种产量高或是种子总量多,则价格相对低一些。  相似文献   

12.
对湖南7家油菜种业公司进行了调研,详细介绍了湖南油菜种业公司经营油菜品种来源、种子销售数量、油菜库存情况、2017年省内外销售比较、2017年政府采购情况,以及油菜种子产销成本、销售价格、销售利润和种子加工机械。经调研发现:湖南是最适宜油菜种植的区域,其冬季农业政策促进了油菜产业的发展,全国油菜种植市场广阔,油菜多用途发展。分析了湖南油菜产业公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种业行业需要自律,规范油菜市场;以服务为导向,赢得最核心的客户;加强科研投入,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强市场宣传,普及油菜知识等4条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使用热收缩机包装几个不同品种油菜种子后,调查油菜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结果表明通过热收缩机包装后,几个油菜品种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明显下降,特别是包衣种子发芽率下降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种子萌发耐盐能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以108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耐盐能力及品种间耐盐能力差异,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耐盐浓度约为1%,耐盐半致死浓度约为1.3%,耐盐极限浓度约为1.5%;随着盐浓度升高,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逐渐下降;种子萌发时甘蓝型油菜品种间耐盐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油菜品种双向鉴定循回整理法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油菜品种双向鉴定循回整理法,对双低油菜品种油研6号进行品种整理。结果表明,种子纯度从79%提高到98.3%,提高19.3个百分点。整理后的种子纯度较生产自留种纯度提高23%,其产量构成水平和抗性均明显提高;在大田生产中整理种亩产达134.1kg,较自留种增产8.6%;整理后的种子芥酸含量0.89%,硫甙含量28.77mol/g,油酸含量67.43%,含油量41.34%,符合优质油菜标准,油菜品种双向鉴定循回整理方法,操作简便易行,整理进度快、效果明显,既可确保良种不断生产供给,又可使种性得到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油菜品种易于混杂退化的问题,结合油菜繁殖系数大的特点而提出的油菜品种整理的改进方法--双向鉴定循回整理法,既可迅速恢复品种种性,实现品种的不断整理;又可实现品种整理与良种生产的良好结合,连续不断地进行种子生产,确保良种供给。其操作简便,实施效果俱佳。  相似文献   

17.
正1涟水县油菜生产存在的问题1.1品种多、乱、杂。我县油菜良种市场管理秩序还不够健全,品种多、乱、杂现象比较严重,通过市场调查,我县种子零售个体户达200多家,市场销售的油菜品种有10多种,虽然优良品种、主体品种面积大,良种覆盖率高,但品种多乱杂现象十分严重。1.2种植效益低。据2011-2015年五年对全县300户农户种油收益调查,油菜生产成本为650元/亩,平均产量160 kg/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杂交油菜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鉴定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以杂交油菜种子为试材,分别提取种子中谷蛋白和球蛋白,采用SDS-PAGE技术分析并比较杂交油菜种子中谷蛋白和球蛋白的电泳图谱差异,并进行了杂交油菜种子纯度的验证性试验。[结果]谷蛋白和球蛋白的SDS-PAGE谱带在不同油菜品种间存在差异。谷蛋白电泳图谱谱带丰富且多态性较强,特征带也较多,能有效鉴定油菜杂种与亲本间的差异。球蛋白谱带虽然多态性较好,但图谱较为模糊,从而影响到品种鉴别的准确性。纯度验证性试验中,杂交油菜种子的电泳谱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3粒种子电泳的谱带较多且染色深,可能为混入的其他品种种子。[结论]谷蛋白电泳图多态性较强,图谱清晰度较高,鉴定杂交油菜品种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以种子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长和相对苗高为耐盐性指标,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对高芥酸、双低油菜品种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胁迫效应。结果表明:5份油菜种子都随NaCl浓度增大相对发芽率降低,且高芥酸油菜种子的发芽率高于双低油菜。5个品种的幼苗相对根长和相对苗高均存在着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现象。综合分析,绵油309、绵油322的耐盐性较强,绵油88的耐盐性较弱。  相似文献   

20.
《农家顾问》2006,(12):21-21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和马铃薯的进口商品种子。因此首先对市场上标明属于进口的这几种作物种子要提高警惕。其次,所有进口种子都要具有中文标签。对于只有外文标签而没有中文标签的种子要注意,防止其用看不懂的文字欺骗购买者。第三,进口种子的企业有特别要求,并且所有进口种子必须经过农业部审批。因此,进口种子的标签上有农业部发放的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和进口种子的审批文号,没有这两项的进口种子要警惕。如何识别进口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