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从1976—1986的十年间,我国杂交稻累计种植面积达9.1亿亩、增产稻谷900多亿斤。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全国种植杂交稻1亿5千5百万亩以上,比86年扩大2千多万亩。然而,从当前我国各地的制种产量来看,单产高的可达300公斤,一般的只有100公斤左右。所以,提高制种的产量,不仅对发展杂交稻十分必  相似文献   

2.
漳州地区杂交水稻制种产量,1987年,虽由亩产40多公斤提高到85公斤,但仍低于全省平均96.5公斤和全国平均亩产128公斤的水平。制种产量不高不稳,制种面积逐年减少,1987年由原来上万多亩制种田下降至2000亩左右。每年都要向外省调进10—150万公斤种子,影响了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当前解决高产和高纯度的制种技术对促进杂交水稻进一步发展十分必要。本文着重对闽南杂交稻制种技术问题作若干探讨。一、杂交稻制种最适宜的抽穗扬花期气候在日平均温度27——28℃,相对湿度70—80%。日照充足。根据漳州市气象台1977—1987年十一年气象资料统计,漳州市平原地  相似文献   

3.
论杂交稻制种产量来源于四支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 杂交稻的制种,是杂交稻走向生产应用的前提,而制种产量的高低,是杂交稻扩大生产和发挥经济潜力的重要条件。 回顾我国水稻三系配套以来的制种情况,1973年海南制种亩产6.7公斤;1974年内地制种亩产6.5公斤;1975年12.5公斤;到1981年全国平均单产只40.5公斤。即使在  相似文献   

4.
从最近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召开的1999~2000年度杂交水稻种子供需形势分析会上获悉,1999年度全国杂交水稻种子制种面积大,生产数量足,所产种子能满足2000年度杂交水稻大田生产需要。据对17个制种省(区)统计,1999年杂交稻制种面积12.8万hm‘,总产3.23亿公斤(其中四川、湖南、广西、江西、江苏、湖北等6个主要产种省(区)制种9.5万hm’,总产24亿公斤,分别占全国杂交稻制种面积和总产70%以上),加上1999年6月末库存种子0.23亿公斤,1999~2000年度可供种3.46亿公斤,预计2000年度全国杂交水稻大田种植面积2.54{3亩,需种量约…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建湖县庆丰种子站,同用种户采取,“以粮换种,斤粮斤种,差额找价”的方法,既稳定杂交稻制种面积,又基本满足用户种子需要。1988~1989年,省内外一部分用种户提前运来285万公斤粮食到庆丰,秋收时节。按种子预约产销合同,陆续调种给用户。 实践证明,这样做有以下好处。 一、能稳定产地杂交稻制种面积。近几年来,由于制种户靠议价买粮来完成定购任务以解决自己的口粮,损伤了他们的利益,因而有一部分群众对杂交稻制种“打退堂鼓”。采取以粮换种,差额找价后,进一步调动了群众制种的积极性。1989年全乡杂交稻制种面积比上年增加近2000亩,单…  相似文献   

6.
我场是中国种子公司稻麦原种场,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与发展,除提纯繁殖杂交稻三系原种外,每年还制3000亩左右的杂交稻种以满足群众的需要。但由于劳力不足,限制了制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从1984年冬开始,我们进行了两次机械化制种实地模拟试验及连续两年大面积推广应用,摸索了一套简便易行、省工省本、稳产高产的盘式育秧与机插配套技术。1985、1986年盘育秧机插面积分别达75亩、207亩,平均亩产为123.13公斤,比水育秧人插平均亩产103.7公斤增产18.7%,而且盘育秧产量变幅S=±15.34公斤,略小于水育秧人插产量变幅S=±16.49公斤。19…  相似文献   

7.
泉州市1976年开始制种,至1990年累计制种16.19万亩,生产杂交稻种子869.67万公斤,平均亩产53.7公斤,低于全省平均产量水平。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是泉州市发展杂交稻生产必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笔者根据七年来田间观察、走访制种人员和结合泉州市历年(1957~1987年)气象资料,初步分析了影响泉州市(特别是沿海县、市、区)杂交稻制种产量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制种产量的技术措施。一、影响泉州市杂交稻制种产量的因素 (一)气象条件与耕作制度随着家庭  相似文献   

8.
郴州地处湘南南端,常年制种面积5.0万亩以上。六·五期间,杂交稻制种为一季夏制,少部分早、中熟组合制种后接插晚稻,但因季节紧张,管理粗放产量甚低。迟熟组合制种后就不再插晚稻,温光资源浪费大。七·五期间,我区制种季别上实行了大改革,即消灭秋制,压缩夏制,扩大春制,提出了积极试验、推广一期父本制种田栽培杂交晚稻,增加稻谷总产的配套耕作方式,以充分利用地力和温、光资源,扩大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年产量,解决基地农户产种与缺粮矛盾。1990年我们承担地区农业丰收委员会下达的“税型杂交稻制种及杂交晚稻双丰收栽培技术”项目。在资兴、安仁、郴县、永兴、桂阳等10个县(市)实施,杂交稻制种57125.26亩,平均亩产211.8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比上年增长16.02%。父本亩产达150公斤。制种田栽培杂交晚稻45635.7亩(比上年扩大面积20635.7亩),占制种总面积的79.9%,亩产394.62公斤,比双季晚稻亩产352.48公斤增加42.14公斤,增长11.96%。合计每亩产粮544.62公斤,产种211.8公斤,产值达1472.9元。并涌现一批高产典型。如资兴市州门司乡白被村春制459.2亩汕优64,平均亩产359.6公斤。安仁县制种4387亩,亩产263.4公斤,制种田全部种植杂交晚稻,经地、县组织多点测产验收,平均亩产552.3公斤。该县洋际乡界背村清泉  相似文献   

9.
建湖县庆丰乡农技站,适应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家一户生产的新情况,注重杂交稻制种的纯度鉴定,建立了杂交稻制种田间分户纯度鉴定圃。该乡有12000多农户,近几年杂交稻制种4万亩左右,种子田间杂株率由19 82年的3.3%下降到1988年的1%左右。全乡共生产杂交稻三系原种3500吨,杂交  相似文献   

10.
1976—1981年,是杂交稻制种的摸索阶段.亩产由10几公斤提高到近50公斤,1982年至现在是制种技术改进和完善阶段,此时技术趋于成熟,亩产连上75公斤、100公斤及125公斤三个台阶。随着CJD80型采粉机研制成功,机械授粉等配套技术不久可望解决,花期花时不遇及异交结实率低等问题,将最终得到解决,制种亩产可望达到常规稻产量水平,从而进入超高产制种阶段。  相似文献   

11.
自1986年许世觉高级农艺师首次提出一期父本制种技术(我刊于1987年率先报道),被湖南省科委列为“七五”重点攻关项目后,他们采用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的方法,经过短短3年多时间,取得了丰硕成果。 据1990年7月22日湖南省种子公司在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一期父本春制现场评价会上获悉:今年全省杂交稻制种56万亩,一期父本面积40多万亩,占80%以上。预计今年全省制种平均亩产在175公斤以上,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中亩产250公斤以上的县可达3个,200公斤以上的县20多个。一期父本制种的增产幅度一般在20%左右,高的可达25%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这次…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是杂交稻科技领域里全国唯一公开发行的专刊,对指导杂交稻科研、生产、推广均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适用性。以科研、推广和经营为一体的江苏省建湖县庆丰农技站近几年来每年均订《杂交水稻》3套,随着杂交稻面积的扩大,1990年增订到15套。还订购了杂交水稻制种专辑110册,全乡42个村农技员及有关行政人员可人手一册。 庆丰乡每年杂交稻制种面积为4万亩左右,成为全国杂交稻制种面积最大的一个乡。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需要及时了解杂交水稻的讯息动态。由于订阅了《杂交水稻》专业杂志,很好地满足了这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我县1988年制种2755.6亩,平均亩产212.3公斤。1989年制种4944.0亩,亩平204.3公斤。业涌现了10个亩产过275公斤的100亩高产片和21个亩产过325公斤的高产丘块。我们的主要经验是: 一个加强:加强领导是杂交稻制种高产的根本。连续两年,县政府等各级领导组成杂交稻制种领导小组,解决制种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技术部门无法解决的难题,如基地落实,隔离区的处置,自发制种的控制,收购入库率等。 二个稳定:制种基地和技术队伍稳定是高产的基础。几年来,制种基地稳定在3个乡、16个村没有变动。全公司有5个技术干部和12个聘请的农民技术员专门从事制种工…  相似文献   

14.
我省1989年制种面积24万亩,平均单产137公斤,总产3300万公斤,制种面积居全国第五位,单产居全国第三位,跃入全国先进行列。总产比上年翻了一番,实现了杂交稻种子的自给,从而结束了我省发展杂交稻依靠大调运的状况。 制种单产如何再上一个新台阶?近年来,我们推广“双四二”工程配套技术,主攻提高异交结实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开辟了高产的新途径。 “双四二”工程,即母本秧田播量20斤,秧龄20天,单株带蘖2个,插两粒谷苗;父本两段育秧,双株寄插,假二期,大二行。这项规范化栽培工程,是我省数年来制种经验的总结。 一、“双四二”工程的优点 l、有…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刚刚问世,曾有人断言:“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花粉少,开花时间短,柱头小,‘异花传粉结实率低,肯定过不了制种关。即使杂交稻优势再强,也不可能在生产上应用。”在杂交稻发展的初期,制种产量确实不高,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更主要的是不育系包颈严重,一亩产量只几公斤,种植不上几亩大田。然而,我国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了大幅度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南北转战,致力于繁殖制种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性进展。通过10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杂交稻种子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使制种产量逐步提高到几十公斤、百…  相似文献   

16.
浙江温州市泰顺县,从1989年开始大面积配制汕优67,经过几年摸索,取得了该组合制种高产经验。1991年,高产丘块获亩产297.5公斤,创温州市杂交稻制种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17.
要充分利用杂交稻的生长优势和产量优势,必须进行栽培体系改革。在栽培体系中应用两段育秧的方法是提高秧质,育成多蘖秧,实现杂交稻高产、低成本、高效益的途径之一。 两段育秧这项技术,我市从1977年开始引进,试验结果比常规水育秧每亩增产11-29.9%。1978年杂交稻两段秧栽培面积9387亩,平均亩产524公斤,每亩增产16.5%。1982年,发展到1.7万亩,占杂交稻面积的14.2%; 1983年为8.55万亩,占杂交稻面积36.4%;1984年为20.7万亩,占杂交稻面积59.1%;1985年为17万亩,占杂交稻面积的40.3%;1986年为20.4万亩,占杂交稻面积的42.3%,平均亩产647.2公斤,比常…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水稻生产发展很快, 1949年水稻总产仅 4亿公斤,1990年达27亿公斤,增长近7倍;单产由75公斤提高到415公斤,增长5.5倍。1985年以来,推广汕优63等杂交稻组合,仅3年发展到550万亩,亩产550公斤左右,比常规稻每亩增产150公斤,占全省水稻总产的72%。预计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水稻面积可发展到1000万亩,稻谷总产将超过50亿公斤。  相似文献   

19.
大面积杂交稻制种单产如何稳定在250kg以上,高的达300~350kg,这是所有从事杂交稻制种的科技人员所希望的。制种是通过异交结实而获得产量,因此高产制种应围绕如何提高异交结实这一中心,笔者从1987年开始搞制种至今,经过不断的实践,对单产275~300kg(单产面积666....  相似文献   

20.
Ⅱ优92(Ⅱ-32A/恢92)是由浙江省金华市农科所选配而成的杂交稻新组合,1994年5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适应该组合的用种需求,浙江省松阳县于1994年采用早夏季制种,并获得较好收成。全县制种面积168.35亩,平均亩产236.8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