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一锟  蔡泽江  冯固 《土壤学报》2023,60(1):235-246
南方红壤区磷肥当季利用率仅为10%~25%,提高磷肥利用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两年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磷肥品种(过磷酸钙、猪粪、钙镁磷肥、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肥梯度(常规施磷、减磷20%、减磷30%)以及调控措施(石灰、钙镁磷肥配施磷酸二铵、钙镁磷肥配施秸秆)对红壤磷素有效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探索提高磷肥利用率的途径。结果表明,各磷肥品种间,以猪粪处理土壤有效磷、地上部生物量、磷肥累积利用率等指标最高,土壤有效磷较不施磷处理两年分别提高了32%和241%,地上部生物量较不施磷处理两年分别提高了73%和510%,两年的磷肥累积利用率分别为16.4%和26.5%;伴随磷肥用量的减少,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而对油菜生长、磷肥利用率及磷肥农学效率无显著影响;与单施钙镁磷肥相比,钙镁磷肥配施磷酸二铵能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土壤有效磷含量、磷肥累积利用率、磷肥农学效率、土壤磷素盈余量等指标。添加石灰可提高作物产量及土壤有效磷含量。油菜产量与土壤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表明,猪粪替代化学磷肥可达到减施增效、促进作物生长的目的,且以减磷30%为宜;钙镁磷肥配施磷酸二铵可推荐为磷肥调控...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对甘蓝型春油菜产量、养分积累、磷素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磷土壤上施用125 kg/hm2N和135 kg/hm2K2O基础上增施磷肥,可显著增加油菜不同部位产量,其中籽粒产量平均提高12.5%,生物量平均提高29.0%。施磷明显提高油菜地上部P素含量,有利于促进油菜K素营养累积,但对N素、K素含量无显著影响。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磷肥偏生产力显著下降,施磷后磷肥农学效率、磷肥表观利用率和磷肥生理利用率平均分别为4.6 kg/kg P2O5、13.0%和40.2 kg/kg P2O5,磷肥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仅为10.9%。根据经济效益分析结果,青海甘蓝型春油菜生产中磷肥用量以7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3.
不同磷肥对石灰性土壤磷效率小麦基因型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田间试验和测试结果表明 ,磷酸二铵、普钙和沉淀磷肥分别比对照增产 2 1 .8%、1 7.9%和 1 1 .3 %.对枸溶性磷肥 ,磷高效基因型冀 87-4 61 7小麦比对照增产 1 3 .9%,而磷低效基因型的秦麦 1号仅增产 2 .9%.对各种磷肥的利用率亦以冀 87-4 61 7最高 ,秦麦 1号最低  相似文献   

4.
石灰性潮土上三种磷肥的肥效、后效及增施磷肥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种不同性质磷肥在石灰性潮土上的用量定位试验,明确了其肥效、后效、残磷后效和增施磷肥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明确了增磷与残磷增产量之间的比值变化规律。还从该大差额磷肥用量的试验结果中,总结出对"作物施磷"、"土壤施磷"和"储备施磷"的概念及量的界定,并对其进行了评价。通过此试验还发现,在石灰性潮土上使用强碱性的钙镁磷肥时对土壤酸碱度和作物产量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邱慧珍  张福锁 《土壤通报》2002,33(4):295-299
用土培方法研究了两种磷肥 (枸溶性钙镁磷肥CMP和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SSP)和两种非水溶性磷肥活化剂(无机矿物活化剂IA和有机活化剂OA)在石灰性土壤中对不同磷效率小麦苗期生长和基因型差异以及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SSP和CMP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小麦生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但对植株磷效率的影响效果明显不同。SSP可提高植株的磷吸收效率 ,CMP对提高植株的磷利用效率更有效。不同磷效率小麦生长的基因型差异在所有磷肥处理中均表现 ,但在CMP处理中的差异最大 ,不同溶解性磷肥品种可作为小麦磷效率基因型的鉴定材料。两种非水溶性磷肥活化剂对钙镁磷肥均有效 ,但作用大小和方向因小麦基因型不同而异 ,OA有利于磷高效基因型小麦的生长 ,IA对磷低效基因型小麦的生长则更加有利 ,其效果甚至超过水溶性磷肥。经IA处理的CMP能明显提高小麦植株的磷含量和吸磷量 ,并能显著增加土壤的有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6.
土壤磷固定是影响石灰性磷肥肥效的主要原因。本文在田间滴灌条件下采用连续浸提的方法对液体磷肥和固体颗粒磷肥及其不同施用方法对石灰性土壤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不同处理下加工番茄磷素营养效应。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0—20 cm土层Ca2-P和Ca8-P含量随施肥时间明显下降,而Ca10-P含量则显著上升,表明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不断向Ca10-P转化并被固定。液体磷肥追肥处理0—20 cm土层Ca2-P含量在各时期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P<0.05),且液体磷肥追肥可以明显保持土壤0—20 cm土层较高的Ca8-P含量。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液体磷肥追施可减少石灰性土壤对磷的固定,增加0—20 cm土层Ca2-P和Ca8-P含量(P<0.05),显著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液体磷肥追施处理可显著提高加工番茄叶片含磷量和经济产量(91725 kg/hm2)。与传统过磷酸钙颗粒磷肥作基肥处理(CK1)相比,液体肥料全做追肥可使加工番茄经济产量提高26.7%,并明显提高了磷肥利用率。在滴灌条件下石灰性土壤上液体磷肥分次追施比传统的固体颗粒磷肥基施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不同磷肥类型和用量对设施辣椒产量、干物质累积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安徽设施辣椒磷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皖椒101”为供试作物,通过田间试验,以不施磷肥为对照(CK),设置普通磷酸二铵和聚氨酯包膜磷酸二铵2个磷肥类型,每个磷肥类型包括4个磷肥用量,分别为P2O5 30 kg/hm2(P30)、60 kg/hm2(P60)、90 kg/hm2 (P90)、120 kg/hm2(P120),共9个处理,主要研究了辣椒产量、干物质累积、磷素吸收和磷肥利用率等对不同磷肥类型和用量的响应。结果表明,施用普通磷酸二铵条件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辣椒产量、茎、叶、果实的干物质和磷素的累积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均以P120处理为最高;施用聚氨酯包膜磷酸二铵条件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辣椒产量、叶、果实的干物质和磷素的累积量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均以P90处理为最高。在P30和P90条件下,施用聚氨酯包膜磷酸二铵较普通磷酸二铵显著增产10.1%和7.8%;在P30和P60条件下,与普通磷酸二铵相比,施用聚氨酯包膜磷酸二铵可分别显著增加辣椒的果实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10.1%、26.6%和6.7%、18.8%,增加果实和地上部磷素吸收13.9%、27.0%和10.6%、21.9%,提高磷肥利用率11.5%和13.8%,增加磷肥农学利用率43.7%和32.0%,提高磷肥偏生产力10.1%和9.4%。本研究条件下,聚氨酯包膜磷酸二铵能促进辣椒生长发育,提高磷素的利用率,该地区最佳包膜磷酸二铵施用量为P2O5 86.9 kg/hm2。  相似文献   

8.
磷肥对棉田土壤有效磷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磷肥种类和用量对棉田土壤有效磷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大量施磷(600 kg hm-2)整个生育期土壤有效磷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适量施磷(150 kg hm-2)苗期和蕾期土壤有效磷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显著增加。3种磷肥对土壤供磷能力表现为美国生产磷酸二铵略优于中国生产重过磷酸钙,而两者显著优于中国生产磷酸二铵。棉田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变化规律一致,随生育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可以作为土壤磷有效性的一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石灰对红壤中磷肥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石灰物质对红壤磷肥肥效的影响及其本质,分别进行了盆栽和化学试验。盆栽试验以荞麦和蚕豆为指示作物,试验表明石灰对红壤磷肥肥效有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的方向(即良好的影响和不良的影响)和强度,则视石灰用量、磷肥水平以及石灰物质的性质等而异。红壤施用石灰后显著地增加供试植物的吸磷总量。在本试验的条件下,石灰影响红壤磷肥肥效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对磷肥固定量的影响所致。因施用石灰而促进了植物利用磷肥的能力,也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当pH 5.0左右以下时,CaO 对磷有效性的影响是由于改变了土壤的pH,因而加速了磷酸铁铝的水解所致。超过pH 5.0,则因磷酸钙盐沉淀(包括磷灰土型盐类)的逐渐形成,而使磷的肥效降低。对于MgCO_3和NaOH 来说,则因不能与磷盐形成难溶性化合物,故不致显著影响磷的溶解度,而且随着这些物质用量的增加,由于pH 的升高,还可以提高已被固定的磷酸铁、铝盐类的水解。  相似文献   

10.
栗钙土中磷肥转化及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分级方法,研究了磷肥在栗钙土中的转化以及包被物对土壤中磷肥转化的影响和莜麦的磷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不种作物的情况下,磷肥施入土壤后很快转化为Ca2-P、Ca8-P、Al-P、Fe-P等形态,随施肥时间的延长,Ca2-P呈减少趋势,其它形态的无机磷则逐渐增加;在种植莜麦的情况下,莜麦对磷肥的吸收利用率为31.1%,土壤残留为68.9%,残留磷中各形态无机磷占施入磷的比率:28.9%为Ca2-P,11.0%为Ca8-P,10.3%为Al-P,5.5%为Fe-P,9.5%为O-P,3.7%为Ca10-P;包被磷肥较未包被磷肥减少了土壤中Ca2-P向Ca8-P转化,增加了施入磷向Al-P的转化而减少了向Fe-P、O-P的转化,磷肥的利用率提高2.9个百分点。施用磷肥莜麦增产178%。  相似文献   

11.
The objective was to increase understanding about how P fertilizer form and application strategy affect P mobility and use efficiency in a drip‐irrigated calcareous soil. The study used two P forms (granular or liquid P) and two application methods (single or repeated application). Phosphorus uptake by roots was simulated by using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 (DGT). Six fractions of inorganic P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Jiang‐Gu sequential fractionation scheme. Mobility of P was greater when the fertilizer was applied in liquid rather than granular form. Depending on th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 Olsen P concentrations 13.5–43 mm from the application point were larger by 22–96% in the liquid P treatment than in the granular P treatment. Liquid P increased DGT‐absorbed P by 29% and Ca2‐P by 17% compared with granular P averagely. The P uptake and PUE were averagely larger by 32 and 121%, respectively, in the liquid P treatment than in the granular P treatment. In conclusion, liquid P fertilization reduces P fixation and increases P diffusion, availa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in calcareous soil. Phosphorus mobility is greater when the fertilizer is applied in a single rather than repeated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新疆大规模的节水滴灌农业生产中,根据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磷素营养吸收特性,按比例通过水肥一体化以水施磷是满足作物磷素营养需求、减少磷的固定及提高磷肥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方法】本文在田间条件下设置不施磷 (CK)、固体磷酸二铵60%基施+40%追施(T1)、液体磷酸60%基施+40%追施(T2)、液体磷酸全部追施(T3)处理,研究了不同磷肥及施肥方式对滴灌玉米磷素吸收、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液体磷酸全部追施处理可显著提高玉米的生物量、穗粒数和千粒重 (P0.05),玉米产量达20622 kg/hm2,其产量比CK、磷酸二铵60%基施+40%追施和液体磷酸60%基施+40%追施处理分别提高了37%、25%、10%;在抽雄期和成熟期不施磷对照、T1、T2、T3处理的玉米吸磷量分别为14.0、22.7、21.0、18.3 kg/hm2 和 68.4、77.8、87.2、91.9 kg/hm2,在成熟期全部追肥处理植株的吸磷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磷肥随水追施可显著改善玉米磷素营养(P0.05);T1、T2、T3处理磷肥利用率(REP)和农学效率(AEP)分别为16.6%、32.6%、40.6% 和 7.9 kg/kg、22.7 kg/kg、40.6 kg/kg,T3处理的REP和AEP分别比其它处理提高了8个百分点~24个百分点和17.9~32.7 kg/kg,液体磷酸全追可显著提高磷肥利用效率 (P0.05)。【结论】液体磷肥100%以追肥的方式随水滴施可显著改善玉米生育中后期的磷素营养并提高产量。提高石灰性土壤玉米对磷肥的吸收利用效率,磷肥利用率可达40.6%。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腐植酸可提高磷肥的肥效,对于其在磷肥中适宜添加量的研究可为我国磷肥的增效减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腐植酸增效剂按1%、5%、10%和20%的比例添加到磷酸一铵中,制成四种腐植酸磷肥试验产品(HP1、HP2、HP3和HP4),利用土柱栽培试验研究在等磷量(施P2O5量0.1g/kg干土)投入及等肥料重量(施磷肥实物量0.16g/kg干土,即施P2O5量分别减少1%、5%、10%、20%)投入情况下,腐植酸磷肥对玉米产量、磷素吸收利用及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 1)在等磷量施用情况下,与普通磷肥(P)相比,四种腐植酸磷肥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增加4.5%~13.6%,且腐植酸添加量越大产量越高,均显著高于普通磷肥处理;在等肥料重量施用下,随着腐植酸磷肥施入P2O5量的减少,玉米籽粒产量逐渐降低,当P2O5施用量减少20%时籽粒产量与普通磷肥处理相比仍未显著降低。2)腐植酸磷肥处理在等磷量施用下较普通磷肥处理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磷吸收量和地上部吸磷总量,分别增加6.0%~15.4%和6.3%~14.0%,但秸秆磷吸收量无显著变化;当腐植酸磷肥施入P2O5量减少20%时籽粒磷吸收量和地上部磷吸收总量会显著低于普通磷肥处理。3)与普通磷肥处理相比,在等磷量施用下,腐植酸磷肥的表观利用率提高5.9~13.1个百分点,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6.5%~79.1%、4.5%~13.5%,且均达到显著水平。4)施入腐植酸后主要影响050cm土层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其中1530cm土层速效磷含量增加最为显著,与普通磷肥处理相比增加18.1%~36.6%。【结论】 腐植酸增效剂在1%~20%的添加比例范围内对磷肥均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可提高玉米产量、磷素吸收量及磷肥利用效率,并可提高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且腐植酸添加量越大效果越好;利用腐植酸的增效作用来减少磷肥施用量是可行的,在当前磷肥施用量的基础上可减少磷肥用量20%左右而保证玉米不减产。  相似文献   

14.
改性磷矿粉在石灰性土壤上的生物有效性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缓解磷资源危机,充分利用不适于化学加工的磷矿资源,对磷矿采用活化技术开发利用,由此生产的改性磷肥已被证明在酸性土壤上有很高的生物有效性,但在石灰性土壤上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选择4种不同产地(云南昆明、四川德阳、四川绵竹和贵州开阳)的磷矿粉,分别用有机活化剂和无机活化剂进行活化处理,制备改性磷矿粉,并就其在石灰性土壤对苗期春小麦的生物有效性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4种磷矿粉经活化处理后有效磷和水溶性磷含量均明显增加,无机活化剂提高了有效磷的含量,而有机活化剂对水溶性磷的提高幅度较大。改性磷矿粉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了石灰性土壤上春小麦的生物量干重、植株吸磷量和磷利用效率,有机活化剂处理制备的改性磷矿粉对春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运用红外光谱谱学技术对4种磷矿粉及相应的8种改性磷矿粉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磷矿粉经改性后其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H2PO4和HPO42的特征谱带明显增加,增加的程度因磷矿粉的产地和活化剂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对磷矿粉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磷矿粉其磷以及钙、铁、铝、镁等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活化剂对磷矿粉的活化效果与磷矿粉本身的氧化物含量有关。在本试验条件下,磷矿粉Ⅲ(四川绵竹)的活化效果相对最好,与其氧化镁含量最高、总氧化物含量最低有关。不同类型活化剂对磷矿粉的活化效果不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无机活化剂活化效果较好,而土培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活化剂的活化效果较好,这一结果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土柱培养的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磷水平土壤上大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测试磷、土壤磷渗漏的影响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土壤施用磷肥或有机肥土壤CaCl2-P、Olsen—P和土壤渗漏液中可溶性磷均显著增加;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土壤各形态磷量随土壤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磷肥或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各形态磷量也逐渐增大,差异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在施用磷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CaCl2-P、Olsen—P含量和土壤渗漏液中可溶性磷的增长幅度。土壤磷的渗漏量与土壤测试磷呈显著正相关;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的土壤渗漏磷量随着磷肥或有机肥用量以及土壤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Olsen—P含量与土壤磷吸持指数(PS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磷的吸附饱和度(DP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肥料减量深施对土壤N2O排放和冬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揭示肥料深施条件下减量施肥对土壤N2O排放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提出有效的减氮减排及增产增效措施,该研究以冬油菜为对象,设置肥料深施条件下当地推荐缓释肥量(750 kg/hm2,N-P2O5-K2O:25-7-8)的100%(DF100)、80%(DF80)和60%(DF60)3个施肥水平,以地表撒施当地推荐缓释肥量(BF100)和不施肥(F0)为对照,共5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N2O排放进行原位监测,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N2O排放、土壤充水孔隙率(Water-Filled Pore Space, WFPS)、土壤温度及冬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地表撒施相比,肥料深施土壤N2O排放量增加了13.3%,但不显著(P>0.05);冬油菜产量显著增加了20.1%,肥料偏生产力(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PFP)和农学利用率(Agronomic Efficiency,AE)分别显著提高了20.1%和31.9%(P<0.05)。减量施肥显著减小了土壤N2O排放、冬油菜产量及肥料利用率(P<0.05),DF100处理较DF80、DF60和F0处理土壤N2O排放量分别增加了22.7%、42.5%和153.7%;DF100处理冬油菜产量分别是DF80、DF60和F0处理的1.30、2.24和3.24倍;DF100处理较DF80和DF60处理PFP分别增加了3.8%和34.5%且AE分别增加了19.7%和201.3%。综合考虑产量和温室效应,在深施当地推荐缓释肥施用量的基础上能够适当减量施肥,但需高于600 kg/hm2。该研究为冬油菜区N2O减排及油菜机械化直播种植合理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肥对卡因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用3414试验设计,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氮、 磷、 钾肥不同配比对卡因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出适宜的肥料用量。结果表明:施用氮(N)、 磷(P2O5)、 钾肥(K2O)卡因菠萝分别增产15.5、 4.8和12.6 t/hm2,增产率为16.8%、 4.5%和13.1%,增加纯收入34800、 11000和27600 Yuan/hm2,农学效率分别为39.3、 42.3和29.6 kg/kg; 施肥增产、 增收效果以及对产量的贡献率均表现为N>K2O>P2O5, 肥料农学效率则表现为P2O5>N>K2O。在 P2(100 kg/hm2)K2(500 kg/hm2)基础上,施氮降低果实中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而在N2(400 kg/hm2)P2(100 kg/hm2)基础上,施钾增加果实中维生素C、 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施用磷肥对果实品质影响不大。对卡因菠萝产量效应函数进行频率分析法寻优得出,卡因菠萝目标产量超过105 t/hm2, 95%置信区间的优化施肥量为氮(N)281.27~436.48 kg/hm2、 磷(P2O5)64.03~121.69 kg/hm2、 钾(K2O)428.59~628.55 kg/hm2,N、 P2O5、 K2O的最优施肥量配比为1∶0.15~0.43∶0.982.23。研究结论可为果农从事卡因菠萝栽培提供施肥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丘陵生态区和洞庭湖生态区稻-稻种植制度中钾肥对水稻产量和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钾量为0、112.5、150和187.5K2O kg hm-2的条件下,在丘陵生态区红黄泥田上,150K2O kg hm-2的施钾水平已达到较高的产量;洞庭湖生态区的紫潮泥田中缓效钾与速效钾含量均较高,目前施钾效应不明显。两种类型生态区土壤上施用氮肥的增产效果明显地大于施用钾肥。丘陵生态区红黄泥田上的3个施钾处理两季水稻吸收来自肥料钾的百分数比例均高于洞庭湖生态区的紫潮泥田。丘陵生态区红黄泥田上的3个施钾处理早稻钾素利用率平均为35.0%,晚稻为51.8%;洞庭湖生态区紫潮泥的3个施钾处理早稻钾素利用率平均为27.1%,晚稻为42.6%。肥料氮的利用率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这一趋势在晚稻上更为明显。在每季水稻施钾量为112.5、150、187.5 K2Okg hm-2的条件下,钾素平衡出现亏缺。在早稻施氮量165N kg hm-2(丘陵生态区),150N kg hm-2(洞庭湖生态区)和晚稻施氮量180N kg hm-2的条件下,两种类型生态区土壤上的氮素平衡中氮均出现盈余,且氮素盈余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9.
Acid sulfate soils (ASS)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pH, aluminum (Al), and iron (Fe) toxicity and are typically deficient in phosphate (PO4). The application of phosphorus (P) fertilizer could help reduce the level of exchangeable Al and Fe, thereby improving the rice growth and yield. Five levels of P (0, 20, 40, 60 and 80 kg phosphorus pentoxide (P2O5)/ha) were tested with rice varieties MTL560 in the wet season and MTL480 in the dry season. The optimum rate of P was 60 kg P2O5/ha for rice in the dry season and 80 kg P2O5/ha in the wet season. Soil testing showed at the start of the season that there was sufficient P in the soil. At the end of the season there was a reduction in soil Al and Fe in plots that had P rates above 40 kg P2O5/ha. It is therefore likely that P application reduced Al and Fe toxicity through precipitation and formation of Al-P and Fe-P compounds, which boasted yield, rather amending a soil P deficiency.  相似文献   

20.
棉田土壤上几种磷肥用量估算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磷肥估算法在棉田土壤上的应用。结果表明: 肥效函数法、土壤吸附等温线法、土壤磷酸盐吸收系数法和磷指标法均能应用于棉田土壤,砂壤质棉田由此估算的施磷量分别为P2O5 148、173、168和150 kg/hm2,壤质棉田施磷量分别为P2O5 138、160、153和172 kg/hm2,其中以土壤磷酸盐吸收系数法操作最简便且精度与肥效函数法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