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已脱贫地区可能会发生返贫现象、城乡统筹融合程度不高、农村人才振兴发展面临困境等问题,需要构建防止农民返贫保障体系、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互馈机制,积极开展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以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的全面振兴,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紧密相连,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研究精准脱贫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提升脱贫攻坚的工作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互惠共赢。赣州市为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产业发展、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污染破坏、人才建设等问题,在脱贫攻坚工作落实监管、生态保护、人才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健全精准脱贫制度,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赣州市精准脱贫长效机制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2020年贵州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摆脱千百年来的人口绝对贫困问题。紧接着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工作,走有贵州特色的脱贫致富道路。对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贵州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性成果,如,贫困发生率降低,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产业扶贫成效显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更加有效。但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存在对二者衔接机制认知不足、产业发展进程缓慢、基层人才短板突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为保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更好衔接,提出要增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识;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驱动乡村振兴;实行科学有效的人才培育和储备机制,激活农村内生动力;提升衔接进程中的农村基础设施保障水平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人才是现代农业实现的关键,培养农类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环。基于此,课题组分析了乡村治理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意义,研究了我国涉农高职院校农类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存在人才供需不契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革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无法适应乡村发展需要、学生服务乡村意识淡薄、师生服务乡村生产实践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并从做好顶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重构课程体系、增强农类办学活力、构建乡村振兴长效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农类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农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助推高校改革与发展,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  相似文献   

5.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两大重要战略举措,厘清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构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协同发展的科学路径,对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原则和范围内容存在耦合性,自身特点和实现目标存在差异性,需要从做好乡村的产业衔接、利益衔接和治理链接三个方面,实现乡村的产业兴旺、增产增收与生态宜居。  相似文献   

6.
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既是国家减贫事业和脱贫巩固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需要。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贯通的有效途径必须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立场,通过乡村产业和人才培育,充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能力、动力和竞争力,解决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已经脱贫摘帽地区和人群"富起来""强起来"的重要政策支持,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现共富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7.
王淀坤 《南方农机》2023,(7):99-103
要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就要更加关注“三农”问题,找准并大力扶持广大农村地区的特色产业,激发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笔者以双峰县为例,分析其特色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以及提升乡村产业韧性的机制。研究发现双峰县基地农旅发展存在五大发展模式,农旅融合发展带来的产业融合、产业关联以及规模经济效应是提升乡村产业韧性的内在机制。探究县域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与理论机制,有利于识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机遇与挑战,为县域特色产业长久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闫晓茹  樊慧玲 《南方农机》2023,(2):100-102+122
乡村振兴战略是继脱贫攻坚战胜利之后持续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纲领,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中,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极大地改变了乡村的发展道路。基于此,为了促进乡村数字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课题组梳理了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并从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做强人才链、精准防返贫、文化资源数字化等方面提出了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助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9.
滚学凯  梁龙 《南方农机》2023,(9):100-103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乡村社会进入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发展时期。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方针之一,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石。黎平县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但现阶段其文化产业化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基于此,课题组在实地调查研究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和介绍了黎平县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现状,发现黎平县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存在文化产业化成效不显著、产业发展不可持续、产业发展后续动力不足等问题,并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经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打造文化产业增长极、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建设等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可行建议,以期为实现文化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可选择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春丽 《南方农机》2023,(15):111-1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全国重要的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河南省肩负着稳定国家粮食供给安全的重要责任,并始终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聚焦点,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进程,建设美丽乡村,河南省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河南省的乡村发展也面临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建设特色不突出、产业融合深度不够、建设人才短缺等现实困境,这对实现乡村振兴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基于此,笔者提出建设数字乡村、提高乡村振兴的领导力和内生动力、实现“三链同构”、建立健全的人才培育和导流机制等乡村振兴路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不仅对于我国意义重大,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也意义非凡,它能够为世界农业农村的发展树立中国样板,为世界农业农村发展问题的解决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不断深化,数字技术的发展场域正逐渐向农村转移,数字赋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和重要支撑。通过利用技术赋能乡村产业、生态、文化、治理、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文化振兴、治理转型和共同富裕。然而,当前广大农村地区面临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专业化人才匮乏、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以及数字政策保障有缺位形成的现实挑战,制约着数字技术与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未来还需要不断强化数字技术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实施。大学生回乡创业行为能够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并实现乡邻生活富裕。同时,高素质的“新农人”能够有效带动文明乡风建设、乡村治理科学化,从而实现人才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目标。文章整理了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经官方媒体报道的回乡成功创业并带动乡邻共同致富的大学生案例37例,通过对创业大学生背景、创业项目、创业理由等因素的调查分析,梳理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回乡大学生创业的共同特征,为发现和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提供参考。并提出营造回乡创业振兴乡村的积极舆论氛围、培育大学生乡土情结、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三个举措,助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脱贫,但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还存在一定困难.笔者分析了恩施市崔坝镇刘家河村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指出接下来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资金、人才、项目等方面对恩施市贫困地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产业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不仅是农民增收、实现脱贫的现实基础,而且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的长效措施,可有效助力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深度融入现代产业链、价值链,实现利益联结。本文基于毕节试验区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和实效,分析存在问题与不足,并从政府层面提出了解决当前存在问题可以采取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毕节试验区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内容简介本书着眼黔东南州具体实践,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发展富民林业、乡村治理、组织振兴、易地搬迁逐步致富、全面改善农民生活品质、调整工作格局、完善投入保障、加强农村土地用途管制等角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罗啊飞  郑风云 《南方农机》2023,(18):105-108+160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乡村建设,乡村人才队伍都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根本基础,是推动乡村发展振兴的一股重要力量。当前,由于城乡发展不协调、乡村人才培养制度不完善、乡村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我国乡村振兴工作还面临着乡村人才资源较为匮乏、整体素质不高、结构相对失衡等现实困境。凤冈县在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坚持创新思维,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地实施“乡村掌墨师”人才振兴工程:强化组织领导,优化人才工作机制;着力引才聚才,扩大人才队伍总量;注重教育培养,提升人才整体素质;畅通发展渠道,建立人才管理机制。学习借鉴凤冈县的经验做法,应重视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重视全面培养与分类施策相结合方式,重视多元主体与分工配合相统一原则,重视建立健全乡村人才保障机制,从而更好地发挥乡土人才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山东省各级农机部门、大中型农机生产企业、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全体农机化从业人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5大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农机化保障乡村产业健康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乡村产业振兴就是要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总书记强调,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金乡县大蒜种植历史悠久,年种植面积70万亩左右,居全国县市之首,是著名的大蒜之乡。近  相似文献   

18.
发展产业是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基础。脱贫攻坚期,产业扶贫通过开发利用贫困地区的产业资源,组织贫困人口参与并受益,从而促进脱贫。为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脱贫模式的效果,选取海南省临高县脱贫攻坚期的产业脱贫模式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政策、经济、社会、生态和技术五个层面综合评价其效果。研究发现,三种产业脱贫模式效果总分值分别为6.217、6.439、6.506,该区域脱贫产业模式效果差距不大,但每个模式中各项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脱贫模式效果最好的是企业+银行+贫困户模式。建议采取探索脱贫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提升脱贫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拓宽融资和销售渠道等措施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9.
随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旅游扶贫逐渐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及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典型民族贫困地区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为例,在分析册亨县贫困现状、致贫原因以及乡村旅游发展条件基础上,提出该县乡村旅游扶贫路径,即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实现社会贫困问题治理需要创新理念、思路和方法,发挥全域旅游资源优势,以"旅游+"战略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贫困地区文化、农业、治理等方面的振兴,以期实现册亨县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衔接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彻底消除贫困的矛头,这就需要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但是从实际层面上看,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中还存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困难、农民内生动力不足及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短板等困境。因此,深入分析二者有效衔接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解决路径,从而更有效地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