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东辉 《种子》2005,24(1):21-23
目的:研究黄连种子胚发育及种子萌发过程中添加外源激素的作用.方法:三种激素GA3、NAA、6-BA不同浓度按正交设计方法,搭配处理组合,对黄连种子进行处理,统计胚率、裂口率、萌发率.结果:三种激素对胚率均有显著影响,GA3和NAA对裂口率有显著影响,NAA对萌发率有显著影响;5号处理组合(GA35 mg/L NAA 0.5 mg/L 6-BA0.1 mg/L)能显著提高胚率、裂口率及萌发率.结论:黄连种子胚发育及萌发的不同时期激素效应不同,处理组合(GA3 5 mg/L NAA 0.5 mg/L 6-BA 0.1 mg/L)是最优激素组合.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大百合种子胚后熟引起的休眠问题,以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大百合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激素结合变温层积处理的方法对大百合种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百合种子变温层积90天后加入6-BA 50 mg/L浸泡24 h能促进胚生长,胚率为45.873%(层积120天后)、萌发率45.33%(从第1粒种子萌发开始30天后统计萌发率),发芽时间较空白对照提前6天,同样层积条件下加入6-BA 20 mg/L的胚率为23.008%,萌发率为30.33%,加入SNP 13.9 mg/L的胚率为27.163%,萌发率为31.33%;空白对照胚率为16.741%,萌发率为26.67%。综合胚率、萌发率和发芽时间筛选出层积90天后加入6-BA50 mg/L浸泡24 h有利于大百合种子胚后熟并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3.
解剖3种不同成熟度(成熟度Ⅰ、成熟度Ⅱ、成熟度Ⅲ)野生水茄果实的种子,观察胚的形态。分别测定不同成熟度水茄种子的起始发芽天数和萌发率。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TTC法)与电导法,分别测定不同成熟度水茄种子生活力及其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结果表明:水茄种子的胚呈弯钩形,不同成熟度水茄种子的胚形态差异明显。种子成熟度显著影响水茄种子萌发,水茄种子起始发芽天数依次为成熟度Ⅰ成熟度Ⅱ成熟度Ⅲ,萌发率依次为成熟度Ⅰ成熟度Ⅱ成熟度Ⅲ。种子成熟度显著影响水茄种子的生活力,成熟度Ⅰ分别是成熟度Ⅱ和成熟度Ⅲ的1.35倍与2.12倍,成熟度Ⅱ则为成熟度Ⅲ的1.56倍。成熟度对种子活力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棉花SSR分子标记在香蕉中通用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蕉栽培品种是由尖叶蕉(Musa acuminata Colla,记为A基因组)和长梗蕉(Musa bilbisiana Colla,记为B基因组)这两个原始野生蕉种内或种间杂交后代进化而成的.目前,香蕉SSR分子标记开发的数量和应用研究非常有限,需要开展其它物种SSR分子标记在香蕉中的通用性研究.棉花(Gossypium spp.)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已经从基因组和EST开发了大量SSR分子标记.本研究应用1595对棉花SSR引物首先对A基因组的代表品种贡蕉和B基因组的代表品种野蕉进行转移扩增,得到183对有效扩增的引物.然后以20个香蕉栽培品种和4个野蕉品种对183对有效扩增的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最后得到111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到79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为7.2.引物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61~0.91之间.应用非加权类平均聚类方法,在相似系数0.61处将24个品种分为两大类群,类群Ⅰ是以A基因组为主的品种群,类群Ⅱ是以B基因组和A基因组与B基因组杂交的品种群.  相似文献   

5.
濒危兰科植物大花杓兰种子非共生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莲  张毓  王苗苗  赵世伟 《种子》2012,31(6):31-34,39
以北京地区自然居群的大花杓兰蒴果为研究材料,对大花杓兰种子进行了非共生萌发研究。种子成熟度是影响大花杓兰种子萌发的关键因子:授粉后第6~8周,种皮呈透明至浅褐色,体式显微镜下可见白色球形胚时,种子萌发率较高;种子过于幼嫩或成熟均不易萌发。VWD改良培养基上种子萌发最好,萌发率可达68.06%。培养基中加入1.2 mg/L的KT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并维持低褐化率,是适宜大花杓兰萌发的激素浓度。培养基中加入100 mL/L椰乳或100 g/L马铃薯有利于大花杓兰种子的萌发及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大百合种子胚后熟引起的休眠问题,以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大百合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激素结合变温层积处理的方法对大百合种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百合种子变温层积90天后加入6-BA 50 mg/L浸泡24 h 能促进胚生长,胚率为45.873%(层积120 天后)、萌发率45.33%(从第1粒种子萌发开始30天后统计萌发率),发芽时间较空白对照提前6天,同样层积条件下加入6-BA 20 mg/L的胚率为23.008%,萌发率为30.33%,加入SNP 13.9 mg/L 的胚率为27.163%,萌发率为31.33%;空白对照胚率为16.741%,萌发率为26.67%。综合胚率、萌发率和发芽时间筛选出层积90 天后加入6-BA50 mg/L浸泡24 h有利于大百合种子胚后熟并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合欢种子萌发对不同浓度(0、20、50、80、100、150mmol/L)复合钠盐(NaCl、Na2CO3和Na2SO4)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合欢种子的萌发,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种子的萌发率分别从对照(0 mmol/L)的100%降低到92.22%、62.22%、53.33%、42.22%和28.89%.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大,萌发进程减慢(萌发速率系数增大);而萌发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则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种子》2018,(10)
高温可促进许多物种的种子萌发。以中国西南干热河谷代表物种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种子为实验材料,在萌发前用60℃(10,20,40min)、80℃(5,10,20min)、100℃(2.5,5,10min)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后观测种子萌发率,以常温(25℃左右)为对照,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研究萌发前高温处理对黄茅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以探讨火对干热河谷植物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处理温度为60℃和80℃时,黄茅种子的萌发率高于常温对照组,80℃20min处理的萌发率最高,为(85±4.12)%,具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2)60,80℃以及100℃2.5min处理对黄茅种子萌发有显著促进作用;100℃5,10min的处理,对种子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萌发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3)经60℃10,20,40min和80℃5,10,20min以及100℃2.5min处理后,其萌发势高于对照组,明显缩短了种子萌发时间;4)100℃5,10min处理的黄茅种子活力较低,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萌发能力;5)黄茅种子萌发时间集中在前1周,后续虽有萌发,但萌发率较低。研究表明,萌发前高温处理可促进黄茅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野生阿宽蕉(Musa itinerans Cheesman)未成熟种子诱导的胚性细胞悬浮系为材料,对其原生质体的分离和植株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胚性悬浮细胞在酶组合:3.0%纤维素酶R-10、1.0%离析酶R-10、0.2%果胶酶Y-23、1.52%KCl、0.78%CaCl2、0.01%MES和11%甘露醇中,酶解8h,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9.46×106个/mL和92.17%。采用看护培养法对原生质体培养60d后,可获得大量增生的小细胞团,细胞团悬浮培养15d后转至体胚诱导培养基上培养约30d,其体胚萌发率为45.97%,然后转至生根培养基上培养35d,其再生植株率为54.76%。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在红皮香蕉[Musa acuminata ’Red Green’(AAA)]果实花青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探究红皮香蕉中查尔酮合成酶(CHS)的生物学作用,为红皮香蕉果实颜色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小果野蕉(Musa acuminata)基因组为参考,对红皮香蕉[Musa acuminata ’Red Green’(AAA)]和天宝香蕉(Musa spp., AAA Group)进行差异转录组分析,结果中筛选出4个CHS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命名为MaCHS2-1、MaCHS2-2、MaCHS2-3、MaCHS2-4,将其克隆出来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不同的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这4个MaCHS基因长度均为1 200 bp左右,均可以编码392个氨基酸,不存在任何信号肽,均属于非分泌蛋白。4个MaCHS的基因结构,保守基序高度相似,是查尔酮合成酶超家族成员。启动子中均含有与查尔酮合成酶调控功能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包括脱落酸响应元件(ABRE),MYB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顺式元件,MYC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顺式元件等。系统进化关系显示4个Ma...  相似文献   

11.
《种子》2020,(9)
以中国西南元谋干热河谷地区典型物种疏序黄荆(Vitex negundo L. f.laxipaniculata Pei)种子为实验材料,探究萌发前高温处理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探讨植物对火长期干扰的适应进化。结果表明, 1)除100℃(5 min)和100℃(10 min)2种处理方式萌发率低于常温对照外,其余各组萌发率均高于常温对照组,萌发率在80℃(5 min)处理时最高,为(62.33±3.13)%,具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 2)除100℃(5 min)和100℃(10 min)2种处理方式种子热冲击效应指数RI小于0外,其余各组均大于0,在80℃(5 min)时达到最大(0.352 9),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热冲击对疏序黄荆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 3)主效应方差分析表明,处理温度和时间长度对疏序黄荆种子的萌发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温度(F=148.092,p0.001)影响最大; 4)萌发前的高温处理对种子活力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温度过高可能会破坏种子结构,影响其萌发; 5)热冲击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疏序黄荆种子的萌发势,加速种子萌发,且在80℃(5 min)时达到最大。研究表明,疏序黄荆种子具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且热冲击可提高其萌发势,缩短萌发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不同处理对凤丹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凤丹种子具有长的休眠期和典型的上胚轴休眠特性,运用不同方法处理凤丹种子,研究凤丹种子的萌发特性及贮藏特点。结果表明,3~5d清水浸泡能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低浓度激素(GA3100~300mg/L、IAA100mg/L、6-BA100mg/L)处理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高浓度激素有抑制凤丹种子萌发的现象,用浓硫酸和温水处理时萌发率仅为14%和26%。凤丹种子室温存放和室温沙藏比冷藏处理在短期内能保持相对更高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3.
滕毅  邹天才  刘海燕 《种子》2013,32(2):91-92
采取不同浓度激素处理,研究6-BA、GA3、浓H2SO43种激素对贵州石笔木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6-BA、GA3均对贵州石笔木种子的萌发产生直接影响,浓H2SO4处理贵州石笔木种子可以软化其坚硬外壳。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对种子的萌发率影响不一致,当6-BA为100 mg/L浸泡24 h、GA3300mg/L浸泡24 h时,可以提高贵州石笔木种子的活力,种子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正>1干旱原因试验表明,种子胚部生长器官甚至分生组织细胞营养物质的亏缺,造成分生组织的饥饿,以致难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力,便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根据2010年河北省承德市的资料,2010年大旱是历史罕见的(4~9月份的降水量比常年少50%~80%),玉米提前10d进入乳熟期。承德市受灾面积达83.7%,全年粮食减产57.8%。干旱造成玉米种子成熟度差,种胚发育不良,千粒重降低,影响了种子芽率。  相似文献   

15.
脱水处理对水蜡树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蜡树种子成熟后具有很高的含水量(114.7%干重),未经脱水处理的种子萌发率为83.3%.快速脱水处理1 h和2h后(种子含水量分别为87.9%和83.5%),萌发率分别提高到96.7%和87.8%,缓慢脱水处理6 h后(种子含水量为86.6%),萌发率提高到91.1%,此后,两种脱水方法处理种子的活力均随着含水量的减少而降低.不同脱水处理种子的致死含水量基本一致,快速脱水和缓慢脱水处理的种子分别为16.5%和16.2%.水蜡树种子不能在较低的含水量条件下保持活力反映了其顽拗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赵栋  连娥 《中国种业》2017,(3):34-36
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黄连木种子发芽率和不同育苗方式对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木种子吸水性较好,浸种25h吸水量达到了35.2%;不同温度、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种子萌发影响较大,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25℃,100mg/L的萘乙酸和200mg/L赤霉素溶液浸泡12h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采用营养钵+腐殖土进行育苗,能够增加苗高和地径生长量,提高幼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海桐种子的休眠解除与萌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赏植物海桐(Pittosporum tobira(Thunb.)Ait.)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已被进行了较充分的研究.TTC检测出新鲜海桐种子是高活力的(98%),但在5个恒温和1个变温(12 h/d的光周期)下,其萌发率仅为27%,这说明海桐种子处于休眠状态.经不同浓度(100mM和200 mM)的GA3溶液处理后,新鲜海桐种子的萌发率有所提高;在25/15℃与200 mM的处理下,其发芽率最高是41%,但仍不理想.当经过低温(5℃)处理一段时间(15、30、45、60、90d)后,海桐种子的萌发率显著提高,尤其是在25℃和25/15℃处理下,萌发率分别为87%和95%.此外,冷层积30 d和45 d的海桐种子经200 mM的GA3溶液处理后的萌发率分别达69%和94%,效果显著.可见,海桐种子的休眠是浅生理休眠,单一的GA3溶液处理不能有效地打破海桐种子的休眠,但冷层积90d或200mM GA3溶液处理冷层积45d的种子,可有效地解除其休眠;同时,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有较大影响,在适宜的萌发温度(25℃或25/15℃)与周期性(12h/d)光照下,种子的萌发率超过90%.由此推断,海桐种子在自然条件下难以萌发的原因与其生理休眠有关.  相似文献   

18.
药膳植物猫尾射种子萌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成熟度、种皮对猫尾射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温度、光照及不同浓度GA3处理下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种子在15、20、25、30、35℃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萌发率分别为0、6%、8.67%、14%、8%,30℃种子的发芽情况最好,是适宜的萌发温度;外种皮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在30℃时,去除种皮后萌发率提高了13.33%;根据种皮颜色把种子分成3组:褐红、橙黄、黄绿。萌发率橙黄的是30.6%、黄绿的是14%、褐红的是0;光照可促进种子萌发,种子萌发属于需光性类型;100、200、300、400、500 mg/L GA3浸种的发芽率分别为20.67%、12.00%、13.33%、12.67%、8.67%。  相似文献   

19.
《种子》2018,(12)
为了解构树不同成熟度果实上的种子萌发能力,在30℃、12h光照+12h黑暗条件下,将青果、微红果、红果和过熟果的种子分别进行催芽处理后在恒温下萌发。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果实的种子萌发能力差异显著,红果的种子萌发能力最强,发芽率为62.5%,发芽势为25.83%,微红果的种子萌发率较低,仅为10.00%,发芽势为5.00%,青果种子不萌发;不同成熟度果实种子平均发芽时间相差不大。在相同成熟度下,老化处理对种子萌发影响极显著,老化种子萌发指标明显较差,发芽率为16.67%,发芽势为5.83%。  相似文献   

20.
外源激素对大葱种子萌发、休眠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以不同活力水平的大葱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脱落酸处理后进行标准发芽试验,研究了外源激素对不同活力大葱种子发芽与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可促进大葱种子的萌发,加快发芽速度,提高活力.对于极低活力种子,低浓度(10 μg/L)赤霉素处理效果好于高浓度,25 μg/L赤霉素处理低活力种子效果显著;而对于中高活力种子,60 μg/L赤霉素浸种干燥处理有利于种子活力的提高.对于当年收获的种子,则是40 μg/L赤霉素浸种干燥处理提高种子活力效果明显.适宜浓度(0.5 mg/L)的脱落酸处理抑制种子萌发,降低发芽速度,促进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