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云南省西番莲种植历史、种植状况、开发研究状况等方面的现状,找出了云南省西番莲产业在现阶段内存在的问题,且对症下药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云南西番莲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有利于促进果农增产增收,相关企业提高利润。  相似文献   

2.
<正> 西番莲为西番莲科西番莲属(Passiflora),本属有400多种,大都原产于热带美洲,主要作为园林观赏用,其中约60种可供食用。常见的西番莲有6种,即紫果西番莲(P.edulisSim)、黄果西番莲(P.edulis forma flavicar-pa Degener)、香蕉西番莲(P.mollissimaBailey)、甜西番莲(P.ligularis)、樟叶西番莲(P.lauriofolia L.)及大果西番莲(P.qua-drangularis),后3种为大果类。  相似文献   

3.
西番莲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热带、亚热带水果——西番莲的种植前景、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丰产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这对适宜种植西番莲的地区大力开发西番莲、发展创汇林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番莲是一种新兴的热带果汁饮料作物,目前在西双版纳发展种植已初具规模。几年来百果洲公司发展种植西番莲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栽培技术,但随着生产的发展,一些技术环节需要研究和完善。西番莲收获后进行修枝的时期,是影响西番莲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对此生产上还没有一?..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西番莲科2种福建省新记录归化植物,分别是细柱西番莲(Passiflora gracilis Jacq.ex Link)、三角西番莲(Passiflora suberosa L.).  相似文献   

6.
西番莲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力钧 《热带林业》2005,33(2):25-26
西番莲营养丰富,果实甜酸可口,芳香怡人,是世界上已知最芳香的水果之一。本文就紫、黄果西番莲引种试验,介绍相关西番莲知识,分析、研究、探讨其营养成分、生活习性、栽培要求、产品加工等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西番莲属热带亚热带多年生常绿攀缘藤本植物,原产南美洲。介绍了西番莲生物特性,从繁育方法、品种选择、整地技术、定植、日常管理、果树整形、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八个方面,阐述了西番莲丰产栽培技术,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西番莲西番莲又名百香果,西番莲科(Passinoraceae)西番莲属(Passiflora)植物,本属约有400余种,大都原产热带美洲。草质或半木质藤本植物。果实含有粗蛋白质、粗脂肪、糖、多种维生素和游离氨基酸,特别具有菠萝、香蕉、番石榴、苹果、柠檬等10多种水果的怡人芳香,由于香气浓郁并  相似文献   

9.
百香果是西番莲科热带、亚热带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 ,果汁具有多种水果的浓郁香味 ,百香果全身都是宝 ,可形成较长的产业开发链 ,极具发展潜力。百香果当年种植当年结果 ,只要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 ,辅以相应的管理技术 ,就能达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0.
花好果甜的西番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番莲为西番莲科西番莲属(PassifloraCaerulea),本属有400多种,大都原产于热带美洲,主要作为园林观赏用,其中约有60种可供食用。花果在国际市场上需求量很大。我国从1979年引种西番莲杂交种,1984年开始在福建省栽培成功,由于花色艳丽,果实又可作天然饮料,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因此,福建、浙江等省种植西番莲的面积,逐年扩大。西番莲为缠绕性蔓生植物,茎细而脆,长可达10m。嫩茎有纵横线,老茎呈圆柱形,单条卷须着生于叶腋、能攀附他物。单叶互生,叶柄长2~3cm,叶掌状3~5深裂,中间裂片呈卵状长圆形,两侧裂片略小,呈披…  相似文献   

11.
西番莲是西双版纳的新兴产业,云南省“18生物工程”项目之一。近年来,西番莲在西双版纳种植已具规模,而且还继续扩大种植。笔者根据几年来的西番莲育苗经验,总结了一套育苗技术,供广大种植者参考。西双版纳广泛种植的是黄果西番莲群体种。定植多采用裸根苗,少量使...  相似文献   

12.
西番莲果脯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果、紫果西蕃莲进行冷热糖煮加工,得到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食疗效果显著的西番莲果脯。其中黄果西番莲果脯品质更优。  相似文献   

13.
西番莲茎基腐病 (病原菌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t)是西番莲主要病害之一 ,在福建省 ,该病曾对西番莲造成严重威胁 ,个别果园发病率、死亡率 80 %~90 %。 1999年 6月 ,西双版纳百果洲公司埋龙山种植场黄果西番莲病害情况普查 ,茎基腐病发病率 17.0 % ,死亡率 7.0 % ,造成果园缺株严重 ,园相零乱 ,挂果面少 ,产量低。1 病害普查情况1998年 6月 15~ 2 8日 ,在埋龙山种植场黄果西番莲果园普查 70 67h 果园 ,59140株 ,其中阴坡地、阳坡地各占 35 33h ,2 9570株。阳坡地发病率 5.9% ,死亡率 2 .1% ,阴坡地发病率 2 8.1% …  相似文献   

14.
<正> 西番莲是新兴热带饮料水果,其果汁具有番石榴、菠萝、芒果等多种水果的混合香气,被称谓“百香果”。据称这种香气特殊、浓郁甘美的果汁有消除疲痨、养颜美容等多种功效。 西番莲独特的香气与营养成分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极易产生变化,使其色香味品质遭到破坏。冷冻浓缩等保鲜方法在投资和技术上受到限制,寻找适合边远地区的简便有效的原汁贮存保鲜方法是开发利用西番莲的一个关键问题。1988年以来,我们对西番莲果汁保鲜保香进行了一些摸索,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井冈山一新记录植物——广东西番莲,并对该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西番莲属为泛热带分布,主产热带美洲,本次发现也是该属植物在井冈山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6.
西番莲籽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SCDE)技术从西番莲籽中提取油脂,探讨了萃取工艺条件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并对西番莲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CDE西番莲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径 270 μm,萃取压力 20 MPa,萃取温度 50 ℃,分离釜Ⅰ温度 40 ℃、压力 8 MPa,分离釜Ⅱ温度 40 ℃,压力与CO2钢瓶的压力一致,萃取时间 3 h,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达到了 25 % 以上.SCDE的西番莲籽油色泽明亮,澄清透明,其理化性质明显优于溶剂法提取的油脂,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 89.43 %,其中亚油酸质量分数 72.69 %.  相似文献   

17.
西番莲     
<正> 西番莲属为多年生攀缘植物,种类繁多,许多种的果实都可食用,最著名的是盛产于亚热带和热带高地的紫果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Var.edulis),如在肯尼亚分布于海拔2000米甚至更高;一种黄果西番莲(P.edulis,Var.flavicarpa)香气更浓、果汁很酸,适于热带低地栽培。两者的差异见下表。  相似文献   

18.
建立高效稳定的紫果西番莲植株再生体系,可为其离体快繁、倍性育种及基因工程等提供前期基础,因此以紫果西番莲的子叶为材料,基于组织培养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诱导紫果西番莲器官发生,并对得到的不定芽进行增殖、生根、炼苗移栽。结果显示:由子叶诱导得到的愈伤组织在1 mg/L 2,4-D+1 mg/L TDZ的MS培养基中通过间接器官发生途径诱导出不定芽,分化率为66.7%;子叶在1.0 mg/L 6-BA+0.5 mg/L IBA的MS培养基中能通过直接器官发生途径分化出不定芽,分化率为83.3%;最适合不定芽生根的配方为1/2 MS+0.5 mg/L NAA+0.1 mg/L IBA+0.2 g/L碳粉,生根率达83.3%;将生根苗于室内炼苗15 d后移栽,其中以红土︰腐殖土︰珍珠岩=1︰2︰1的基质配比效果最好,成活率为93.3%。根据研究结果建立紫果西番莲不定芽发生的2种途径,进一步完善了紫果西番莲的植株再生体系,可为紫果西番莲的优质种苗快繁、种质创新、遗传转化等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深入了解西番莲开花结果习性 ,对于提高田间管理技术 ,实现丰产、稳产目的有着重要作用。为此 ,笔者于 1998年对黄果西番莲进行观察 ,现将结果简报于下。1 材料和方法在景洪百果洲天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基诺山西番莲种植场 ,选择 1997年 8月种植的生长满架、生势健壮的黄果西番莲植株进行观察。观察时间为 1998年 5~ 12月。具体做法如下 :1.1 选取 7个生产岗位 (3317株 ) ,每 10d调查一次开花情况 ;1.2 分别选择、固定 1个和 10个单株 ,每月调查开花量 ;1.3 选择 3个小区 (生产岗位 ) ,每个小区确定 5株 ,每株抽样 5条一级蔓 ,调查其…  相似文献   

20.
对酥李(Prunus salicina)、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石榴(Punica granatum)以及西番莲(Passiflora caerulea)等4种植被治理石漠化模式下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密度以及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为酥李模式西番莲模式核桃模式石榴模式,土壤全氮含量差异较小;0~10 cm层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和密度均大于10~20 cm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最高的分别为酥李模式(54.31t/hm2)和西番莲模式(6.21t/hm2);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最低的均为石榴模式,分别为49.77t/hm2和5.66 t/hm2。相对而言,酥李模式和西番莲模式是土壤有机碳氮储存能力较高的两种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