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猫儿屎的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采自湖北神农架的猫儿屎种子为材料,对其形态特征、种皮透性及萌发抑制物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猫儿屎种子的平均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为9.34 mm,6.60 mm和2.45 mm;千粒重量为84.18 g;平均含水量为21.09%;带壳种子的平均吸水量为15.50%,去壳种子的平均吸水量为35.10%,表明种壳能减缓水分进入种仁的速度;通过TTC活性染色方法,检测4℃下干藏和湿沙种子的生活力为100%。通过白菜种子的萌发检测表明,猫儿屎种壳中不存在萌发抑制物质,而种仁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从而造成猫儿屎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2.
窦全丽  张仁波 《种子》2012,31(8):56-59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种子的形态特征、千粒重、生活力、吸水速率及萌发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南蛇藤种子平均大小为0.413 cm×0.220 cm×0.194 cm(长×宽×厚),千粒重约8.269 g;自然条件下产出有活力种子比例为69%左右;种皮具有较好的透水性,但因其较厚、硬的外种皮束缚了种胚的生长,影响其透气性,从而引起种子休眠;破种皮与3 mmol/L的赤霉素同时处理种子可使种子的发芽率达到29.33%,而完整种子同时用赤霉素处理、完整种子不用赤霉素处理、破种皮但不用赤霉素处理3种条件下,均不萌发。种皮机械障碍和胚的生理后熟均是引起南蛇藤种子休眠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夏蜡梅种子形态结构和萌发特性,以其种子为研究对象,用体视显微镜结合石蜡切片法观察夏蜡梅种子形态和种胚的解剖结构,用称重法测定不同处理种子吸水率,并统计不同贮藏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夏蜡梅种子呈不规则纺锤状或长圆形,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属双子叶无胚乳种子;外种皮致密坚硬,深褐色、有光泽,透水能力较差,通过刻伤种皮,可显著提高吸水率;内种皮薄膜状,浅褐色,紧贴种胚;种胚发育较为成熟,白色或淡黄色,胚细胞富含淀粉粒,子叶发育良好,两片子叶相互卷合,胚芽分化不明显;湿沙冬藏处理可缩短种子萌发时间并显著提高发芽率,高达(72.22±6.44)%;刻伤种皮处理,可显著提高吸水率,从而打破休眠,提高其发芽率。研究表明,水分冲破种皮对破除夏蜡梅种子休眠和促进萌发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马蔺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分析马蔺种子的体眠机理,对马蔺种子种皮透水性、种胚发育状况、萌发抑制物质以及暖层积(25℃)期间的一些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马蔺种子种皮及胚乳组织较致密,种子吸水缓慢,种皮携带萌发抑制物质;暖层积之后种子内的萌发促进物质GA<,3>含量上升,抑制物质ABA含量下降,种皮萌发抑制物质消失,发芽率显著提高.综合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马蔺种子属于综合休眠,种皮对种子萌发有限制作用,种胚存在生理休眠.  相似文献   

5.
张迎芳  晋小军 《种子》2023,(3):102-106
为探究艾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本试验以艾种子为材料,采用培养皿纸上萌发法,研究艾种子吸水率、内含萌发抑制物及不同光照、温度、赤霉素浓度对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艾种子吸水率符合一般种子的吸水规律,种皮不造成透性障碍;艾种子浸出物显著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率及根的生长,其内部含有萌发抑制物,存在生理休眠;艾种子在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萌发势和萌发指数显著高于光照条件下,温度为25℃、赤霉素浓度为400 mg/L各萌发指标最佳,萌发率达43%~56%。  相似文献   

6.
西藏核桃休眠及萌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浓硫酸浸泡处理西藏核桃种子,通过种子吸水率、不同层积方法和内源抑制物对小白菜萌发影响试验等方面来研究西藏核桃的休眠及萌芽特性.结果表明:用浓硫酸处理种吸水率大于对照,种壳并不是引起休眠的主要原因,外壳、内种皮、种仁可能均含有抑制种子发芽物质.用浓硫酸浸泡90 min,变温层积萌动时间早,且萌动率高;低温层积160 d,再在22℃恒温条件下发芽率高,为68%.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进行了生活力测定、发芽试验、吸水率测定及离体胚萌发试验,并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进行酸碱处理、低温层积和干藏处理、GA3和6-BA溶液处理,探讨不同的处理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广西绞股蓝种子的活力高达98%,但在6个恒温和1个变温条件下,其萌发率最高仅为11.7%,说明广西绞股蓝具有明显的休眠现象。种子吸水性测定结果表明,广西绞股蓝种皮限制种子吸水,离体胚萌发实验证实广西绞股蓝种子的胚在离体条件下没有休眠现象,说明种皮障碍是导致广西绞股蓝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低温层积不能解除广西绞股蓝种子的休眠,而干藏则会导致种子内部失水,从而导致种子生活力降低。浓硫酸和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处理均不能打破种子的休眠,仅6-BA溶液处理对4℃层积后的种子萌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胡小荣  孙雨珍 《种子》1995,(5):20-23
通过对野生向日葵种子吸水速度试验和切去种子钝端1/4,去壳、去皮等处理,结果表明引起野生向日葵种子休眠的关键部位是种壳和种皮。种壳中的发芽抑制物质和种皮的透气性不良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任何去除种壳和种皮的处理都能迅速有效地破除休眠促进萌发。  相似文献   

9.
黄精种子休眠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黄精种子的休眠原因.方法:研究黄精种子的吸水规律、各部位(种皮、胚乳和胚)内源抑制物质的生物测定和进行组织培养等.结果:黄精种子吸水缓慢;种子不同部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芽抑制物质;组织培养时,不同处理的种子萌发存在差异.结论:黄精种子胚乳吸水障碍以及种子各部位舍有不同程度的内源抑制物质等可能是其休眠期长、不易萌发、发芽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种子》2018,(10)
以棉团铁线莲种子为材料,测定了棉团铁线莲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理吸水曲线,并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10,15,20,25,30,35,40℃)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及种胚生长势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萌发吸水呈快速吸水-缓慢吸水-饱和的趋势,棉团铁线莲种子萌发最低吸水量为种子原重量的84.37%。25℃是棉团铁线莲种子萌发最适温度,发芽率高达77.78%、种子活力指数高达206.92,胚根和胚芽生长速度快而均衡,分别为4.65cm和4.58cm。  相似文献   

11.
石灰花楸种子休眠机理及解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石灰花楸种子休眠解剖结构基础、休眠影响因素和解除方法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石灰花楸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形态发育完全,种皮木质化程度较高、透气性障碍显著,在种皮和胚中均存在萌发抑制物质,休眠类型为综合性休眠(PY+PD).低温层积40~45 d,石灰花楸种子萌发率可达85%以上,是解除休眠的有效途径.种子去除不同部位种皮、种胚、种胚去除不同量子叶处理,萌发率为18.33%~51.67%,种子萌发后幼苗多不能正常生长;种子经各种浓度和时间梯度的NaOH、H2SO<,4>和GA<,3>处理,仅75%H2 SO<,4>处理5 min可以打破休眠,种子萌发率为25.67%.  相似文献   

12.
山茱萸种子种胚的石蜡切片表明其种胚已完成形态后熟,具有完整的子叶、胚轴,且有胚芽原基出现。山茱萸种子钳去两端种皮,以不伤胚为度,在35℃水中浸泡7天,发芽率可达58%,而在同样的条件下,未钳去种皮的种子不萌发。用皿唑定量法测得山茱萸休眠种子种皮中含有发芽抑制物,未发芽的种皮中含量高于发芽的。  相似文献   

13.
羊柴种子发芽率低、发芽速度慢是栽培上存在的关键问题。该文通过一系列试验分析证明:室温下贮存一年的羊柴种子活力很高,本身不存在生理休眠。种子发芽率低、发芽速度慢,其原因在于果皮坚硬、致密影响种子吸水;果皮内有萌发抑制物;种皮阻碍O_2进入种胚,限制种子的呼吸代谢。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主要针对多花黄精种子的形态学结构、内含物等进行研究,使用机械法去除种皮及化学试剂去除种皮束缚,以探究多花黄精种子结构及其休眠类型与萌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花黄精种子粒径大小为(3.950±0.422)mm×(3.683±0.404)mm。鲜种子千粒重为(25.036±2.117)g,生活力为(83.33±5.51)%,鲜种子含水量为(45.29±2.76)%,种子吸水4 d后可达饱和;10%硫酸处理种子1 min为最佳处理方式,可有效打破休眠状态,并提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15.
浙江楠(phoebebe chekiangensis)是中国70年代新发现的樟科楠属新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树种。它的种子有休眠期,影响该树种的发展。试验结果,除去种皮能很好萌发,萌发率可达到100%.离体胚培养试验,种胚可以迅速萌发,发芽率达100%试验表明,浙江楠种子不属胚休眠,主要是种皮阻碍种子的充分萌发,种皮中虽含有ABA等抑制物质,但其种皮水浸提液并不影响已解除休眠及除去种皮的浙江楠种子的萌发。浙江楠种子的种皮透水性良好,而透气性差。当除去种皮后,其呼吸强度达1284.21微升氧气/10粒种子·小时,是完整种子呼吸强度的7.67倍。去种皮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30℃。用室温层积(1.5~11.5℃)和变温层积(15~25℃,15~30℃变温,高温8小时,低温16小时)3周,同样可软化种皮,增强透气性,促进萌发,发芽率可达81.5~90%。变温层积效果比室温层积好,但在生产上,室温层积既经济又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探讨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为打破种子休眠促进滇重楼实生育苗提供理论基础。采用重量法、胚率测定、ELISA等方法对种子吸水特性、萌发抑制物及种胚休眠与发育的内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重楼种子休眠属于形态学-生理学休眠类型。滇重楼种胚发育不完全、种子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不存在吸水障碍,与休眠无关。内源激素ABA和GA3在滇重楼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BA是引起休眠的关键因素,ABA含量的降低是滇重楼种胚发育的始动因子,GA3有助于种子的生理后熟。萌发抑制物的存在可能抑制了种胚发育,而与生理学后熟过程无关。在自然条件下,滇重楼生境中较长的低温时期可能是滇重楼种子具有较长时间休眠的外界原因。  相似文献   

17.
辽东楤木种子休眠原因及休眠破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辽东楤木种子休眠原因,确定打破休眠方法。方法:测定种子发芽率及种子活力,种子吸水率,解剖观察种皮结构及种胚形态,提取种内萌发抑制物质,确定种子休眠类型;用GA3丙酮溶液浸泡,再进行变温层积处理,以确定破除休眠的方法。结果:辽东楤木种子种胚的形态发育不完全,种子内部存在多种抑制萌发物质,属于综合性休眠。200 mg/L GA3丙酮溶液中浸泡12 h,再进行变温层积处理30 d(高温20~23℃12 h,低温0~4℃12 h),能有效地解除休眠,萌发率达84%。  相似文献   

18.
《种子》2020,(6)
[目的]研究多花黄精种子萌发抑制物的特性,探讨消除或减轻种子萌发抑制的方法。[方法]显微观察多花黄精种胚的形态;观察黄精粉末水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比较不同时间段温水浸种液中萌发抑制物活性差别;以白菜种子为受体检测GA_3对多花黄精种子萌发抑制物的拮抗作用。[结果]多花黄精种胚呈棒状,尚存种子形态后熟现象;随着抑制物的浓度增大,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也增大;温水浸种液1(0~24 h)对白菜种子萌发生长抑制最大,浸种液2(24~48 h)和3(48~72 h)对白菜种子萌发和生长没有太大影响;0.1 mg·L~(-1) GA_3、0.2 mg·L~(-1) GA_3能提高白菜种子的发芽率,促进白菜幼苗的生长,而0.3 mg·L~(-1)的GA_3反而抑制白菜种子萌发。[结论]多花黄精种子萌发抑制物大多存在于种皮中,具有抑制种子萌发,抑制幼苗根部生长、叶绿素合成和幼苗对水分的吸收利用的特性,适当浓度的GA_3对萌发抑制物起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潘健  郭起荣  方乐金  张建伟 《种子》2012,31(3):17-19,22
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 Rehd)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国家二级稀有濒危保护树种,其种子具休眠特性。测定了永瓣藤种子千粒质量、含水量、吸水率和种子生活力等指标,分别采用层积、酸蚀和GA3处理种子,分析不同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永瓣藤种子千粒重为(4.504 8±0.055 8)g,含水率为13.18%±1.84%,吸水率为29.95%±1.58%,种子生活力为94.25%±0.017 1%,种子萌发实验的发芽率为0;层积时间对种子萌发影响不显著,最高仅为2.67%±1.53%,种子经50%H2SO4处理20 min的发芽率为18.00%±3.46%,种子经250 mg/L GA3处理24 h然后再经室内层积75 d,发芽率达到72.67%±7.02%,对照仅为1.67%±1.15%,永瓣藤种子休眠首次有效破除。永瓣藤种子休眠可能与种皮障碍有关,种子内可能存在活性较强的内源抑制物质是引起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GA3处理能有效解除其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20.
赤皮青冈种子质量与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缩短种子发芽时间,提高种子发芽率,研究其内果皮、种皮、硫脲以及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赤皮青冈种子为材料,测定种子的质量指标,掌握该种子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1)赤皮青冈种子呈现卵状圆柱形,坚果,内果皮光滑,颜色为褐色或亮棕色。整个种子无胚乳结构,去掉种皮后是一个团状胚的结构。种子长(1.82±0.35) cm,种子宽(1.35±0.08) cm,种脐宽(0.76±0.36) cm,壳斗宽(1.61±0.18) cm,壳斗内径(1.60±0.09) cm,壳斗高(0.698±0.102) cm,百粒重为(150.1±40.95) g,鲜种子含水率在40%左右,未经贮藏种子发芽率为44.2%,发芽时间达68天。(2)同时,去掉内果皮和种皮,种子萌发所需时间最短,发芽率达66.5%;4%硫脲液浸泡处理,种子的露白和萌发时间也较短,发芽率为56.5%;200 mg/kg、600 mg/kg浓度的GA3 2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34.0%、45.8%,说明600 mg/kg的浓度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