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非洲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传染性疾病,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2018年,我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后,全国进入非洲猪瘟的疫情防控工作.非洲猪瘟给我国畜牧养殖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严重损害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由于非洲猪瘟传播性极强,因此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就基层兽医站对非洲猪瘟疫情防...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剧烈传染性、高致死率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种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过程短、致死率高的特点。我国将非洲猪瘟划定为一类重特大传染性疾病,发病后通常不需要治疗,应该进行紧急封锁隔离,进行严格的扑杀卫生处理。2018年8月,辽宁省沈阳市首次报告了非洲猪瘟。疫情随后逐渐向黑龙江、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传播蔓延。疫情发生后,农业部紧急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相邻的省份暂停生猪调运,关闭相关疫情省份的所有生猪交易市场,有效控制了疫情传播蔓延。笔者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非洲猪瘟对国内猪肉市场产生的影响,然后论述了对河南省猪肉市场产生的影响,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自从传入我国后,致死率极高,对我国的养猪产业危害十分严重。而我国的乡镇畜牧站作为疫情防控的基础单位,在非洲猪瘟防控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基础性角色,主要负责疫情的排查、防控、宣传、培训等,是基层防控非洲猪瘟的中坚群体。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简介了乡镇畜牧兽医站如何有效的防控非洲猪瘟。  相似文献   

4.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的特点,引起了养猪业的高度关注。我国暴发非洲猪瘟后,由于缺乏有效的预防疫苗,导致疫情仍在国内呈散状、零星蔓延。规模化养猪基地和猪场,一旦暴发非洲猪瘟,会造成疫情的迅速扩散、猪群发性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探讨了基层动物防疫机构、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如何做好防控,为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的基层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非洲猪瘟是一种猪传染病,近年来引起了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1防控措施1.1加强对蜱虫及感染源的监测2009年以来,已经对监控非洲猪瘟疫情传播采取了一定的有效措施,包括对机场,海港,边境地区和养猪区等非洲猪易感动物实施监测计划,并开展了野猪和蜱虫病媒载体监测,有效防止非洲猪瘟的传播。1.2加强强种地疫情调查和检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野猪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后致死率100%。我国是世界上第一生猪养殖和猪肉产品消费大国,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直接影响了我国的肉类产量。本文以东莞市为例分析了当前非洲猪瘟疫情对猪肉市场的影响,并对非洲猪瘟防控措施进行了粗浅的探讨,以便为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现今非洲猪瘟作为对生猪产业影响最大的疫病,已经备受群众关注,如何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非洲猪瘟具备感染能力强、扩散迅速以及致死率高等特点,当猪群中出现非洲猪瘟病症时,应当予以重视,并且及时开展相关防控措施,避免其它生猪感染非洲猪瘟,造成猪群大规模死亡。本文介绍非洲猪瘟传播途径、非洲猪瘟防控难点以及非洲猪瘟现状,并提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见解。  相似文献   

8.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意识,切断疫病传播途径,降低和消除疫病风险,文章系统介绍了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诊断、防控措施、疫情确认和应急处置等专业知识和防控措施。作者认为:泔水传播已经成为导致非洲猪瘟蔓延的一个主要原因,停止泔水喂猪是有效切断非洲猪瘟传播途径的防控措施之一;非洲猪瘟防控存在的诸多特殊性、复杂性,必须要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工作方式,全面提升动物疫病综合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9.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野猪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和烈性传染病。该病因传播迅速、发作快和致死率高等特点而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入法定报告动物疫病,并且成为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情。自2018年以来,我国境内多次出现了非洲猪瘟的疫情,不仅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造成了一定的社会恐慌,严重威胁到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非洲猪瘟引起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做好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工作,已成为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致死率的猪传染病,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冲击,而且目前全球没有有效的疫苗和药物可以预防治疗。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病毒特性等方面的分析,为养殖场、政府部门等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并对目前我国遇到的防控难点进行分析,有助于相关人员制定下一步防控非洲猪瘟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非洲猪瘟的暴发在亚洲和欧洲等地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高度关注。我国也面临严峻的非洲猪瘟防控形势,该疫情一旦暴发,会导致大规模猪只死亡,使猪肉产量急剧下降,对猪肉供应和市场稳定性造成巨大压力。此外,非洲猪瘟的传播还会对社会经济稳定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防控生物安全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防控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可以为非洲猪瘟防控提供科学有效的策略,并为其他类似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非洲猪瘟是一种外来疫情,该疫情会严重威胁猪的生命健康,因为猪瘟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出血性高等特点,因此在传播过程中致死率很高,而且传播速度很快,一旦没有采取合理措施,很有可能会产生严重的疫病.为了保证猪的安全,有效控制非洲猪瘟,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采取综合化的措施进行防控.以综合防治的要求为基础,构建立体化的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3.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世界养猪业发展。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病原特性、流行特点进行分析,为政府、养殖场等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应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以防止非洲猪瘟疫情的传播,减轻养猪从业者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疾病。该病全身出血、呼吸障得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致死率高到100%。一旦发生疫情,尽早扑灭疫情。本文综述了非洲猪瘟的有关特点,希望能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是一种非常严重传染病,如果没有及时防控,很容易造成大规模生猪感染,所有接触的生猪都会出现病症。为了能够加强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应当要从生产管理、疫病防御、产地检验、屠宰运输等环节对非洲猪瘟进行全面排查,有效提高非洲猪瘟整体防控水平。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排查及防控工作进行探究,明确当前非洲猪瘟排查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提出正确的防控策略,保障我国非洲猪瘟疫情有效控制,维护生猪养殖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性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对养猪造成的危害巨大,几乎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该变种病毒诱发疾病。我国将非洲猪瘟划归为一类重特大传染性疾病,是重点防控的外来疾病。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在我国各地快速传播蔓延造成的疫情严重,疫病防控压力大。因此需要高度重视该种疾病的诊断和防控,落实好相关疫病防疫管理工作,确保生猪健康生长。该文结合目前我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压力巨大的现状,分析了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相应的防治措施,进一步防范非洲猪瘟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7.
谢筱筱  赵晓 《兽医导刊》2020,(7):17-17,68
非洲猪瘟由于传播速度快、传染范围广、致死率高,对家猪、野猪的饲养造成极大的威胁,对养猪业经济的运行造成极大的损失。1921年非洲猪瘟疫情首次发生在非洲的肯尼亚,1957年传到欧洲,随后在2012-2017年相继传到乌克兰、立陶宛、拉脱维亚、俄罗斯等国家。自2018年8月3日确诊辽宁省沈阳市发生首例非洲猪瘟以来,截至目前我国已经确诊发生了100多例非洲猪瘟疫情,给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就非洲猪瘟的传播特点和防控措施总结如下,旨在为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非洲猪瘟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给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作为一线基层防疫员要开展疫情排查工作,并向养殖户宣传什么是非洲猪瘟,以及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如何处置和防控等知识。  相似文献   

19.
猪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家畜种类,非洲猪瘟作为急性传染病,给养猪业带来的影响非常大,也是我国需要重点防控的动物疫情。本文分析了非洲猪瘟的传播方式(生物媒介传播、贸易传播和野猪接触传播),并提出了完善非洲猪瘟防控体系、加强出入境监管、强化生猪运输监管、加强饲料喂养管理和扩大生猪养殖规模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烈性传染病,此病原发于非洲,之后相继蔓延至欧洲和南美洲,2007年传入高加索地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2018年8月传入我国,随后大多数省份相继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目前非洲猪瘟尚无有效的疫苗用于预防,扑杀和根除是发生疫情后唯一可采取的防控措施,对疫情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非洲猪瘟病原和血清抗体的实验室检测技术进行综述,为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