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为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准备工作,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本文借鉴云南省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经验,积极探索大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思路。1宜良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启示宜良县201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位于云南省宜良县北古城镇,地处宜良坝子的北部,南盘江沿岸,是宜良县优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是曲靖市、区政府所在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事业发达,地处滇中高原中部,是典型的坝区(县),农业生产以精耕细作为基础,水稻作物是全区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是全区65万人的主粮;全区有水田面积17万亩;其中:按1984年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云南省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干旱变化规律,为该区夏玉米合理布局和防御生育期内阶段性干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云南省1960—2014年32个典型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计算夏玉米生育期逐旬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CWDI),采用线性趋势和M-K检验分析了云南省不同地区夏玉米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究了CWDI与夏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①云南省夏玉米初始生长期、快速生长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和全生育期平均干旱站次比分别为50.30%、12.36%、5.88%、6.00%和10.35%。②1960—2014年夏玉米初始生长期干旱站次比和CWDI均呈减小趋势,快速生长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和全生育期则均呈上升趋势,且快速生长期和生长中期干旱面积和强度上升幅度相对较大,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滇西南。③云南省夏玉米各生育阶段不同等级干旱发生频率整体上表现出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其中滇中干旱频率最高,滇西南最低;云南省夏玉米各生长阶段干旱强度上升幅度较大区域主要集中在滇西南和滇东北,上升幅度较小区域主要集中在滇中中西部和滇西北。④云南省夏玉米生长中期水分供需状况对夏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结论】一定幅度的干旱强度上升,有利于云南省西部夏玉米增产,尤其是滇西南地区;但会导致中东部夏玉米减产,尤其是滇东北。  相似文献   

4.
滇中高原区农业灌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中是云南省的农业经济核心区,城市发展大量挤占农业用水,水资源紧缺和不合理用水加剧农业灌溉供需矛盾,从需要与可能综合分析提出滇中的农业灌溉发展趋势,以及相应的灌溉需水量和节水水平。并分析了滇中地区的农业灌溉需水规律,达到支撑滇中调水工程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导致该地区目前供水紧张,加剧了该区供水矛盾,水问题已逐渐成为该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因素。从滇中地区水资源状况开发利用程度,滇中地区缺水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滇中高原调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云南滇中高原调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导致该地区目前供用水紧张,加剧了该区供用水矛盾,水问题已逐渐成为该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因素。从滇中地区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程度,滇中地区缺水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滇中高原调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滇中城市群国土空间格局识别与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索国土空间格局时空演化规律和分异特征,揭示国土空间数量结构与空间格局之间的耦合机理,开展了区域国土空间格局变化研究。以高原山区城市——滇中城市群为例,选取2000年、2005年、2009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DEM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源,从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方面对4个时点上滇中城市群国土空间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高原山区为主导的地形特征影响了滇中城市群国土空间格局分布,其垂直差异性显著,滇中城市群生态空间为绝对主体,生产、生活空间主要分布在城市群中部以东区域; 2000—2015年三生空间变化速度加快,且区域差异明显,生产、生活空间逐渐增加,生态空间持续减少,总体呈现"入不敷出"的态势,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面积的相互转换构成了国土空间格局图谱演变的主要类型;国土空间利用程度逐年提高,国土空间利用程度热点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东部的部分地区; 4个时点上,研究区国土空间格局总体沿东北-西南走向分布,生产、生活空间在东北方向的分布最为聚集,生态空间格局分布较随机;生产、生活空间核密度测算值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中部、西部及东北部高,南部、西南部及西北部低,多核扩散破碎化明显,生态空间核密度测算值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中部以东较为密集,受人类活动干扰,破碎化严重,分布不均匀;西部大开发战略与相应土地政策实施促使滇中城市群国土空间格局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8.
基于灌溉需求指数的滇中地区烤烟需水量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云南省滇中地区4个国家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和烤烟不同生育期作物系数,根据FAO 56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和单作物系数法,计算了滇中地区近58 a(1956—2013年)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烤烟净灌溉需水量及净灌溉需求指数,分析了滇中地区烤烟生育期净灌溉需水变异特征;利用GIS普通克里金法,对滇中地区烤烟需水量、净灌溉需水量和净灌溉需求指数进行空间分布分析;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灌溉需求指数变化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滇中地区烤烟净灌溉需求指数随生育期变化逐渐减少,即伸根期、旺长期、成熟期;其中,净灌溉需求指数大于零的年数占54%,表明烤烟区在平水年条件下需人工灌溉补给;影响净灌溉需水量最主要的气象因子为降水量。  相似文献   

9.
祥云是云南省有名的四大高原坝子之一,地势平坦、坝区耕地面积集中连片,是云南省农业机械起步较早的县。早在上世纪60  相似文献   

10.
受纵向岭谷和低纬度高原气候的交互作用,云南省的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省内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干旱灾害发生的频次越来越高,滇中等主要经济区资源性、工程性等多种缺水形式并存。围绕化解云南的水危机,必须构建云南省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水管理等五个方面为云南省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安全保障。重大工程措施涉及百件骨干水源工程、滇中引水工程、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高原湖泊及重点河段水污染防治工程、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利改革及行业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60-2012年云南省25个气象站点观测的气象数据,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通过Mann-kendall检验法进行突变检验和趋势检验。结果表明滇中、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南及滇西北各分区多年平均ET0介于872.5~1 240.0mm,突变时间依次分别为1982年、1968年和2008年、1971年、2005年、1965年和2001年。5个区多年平均ET0按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滇中滇西南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北。时间尺度上,年均ET0以没有显著变化为主,ET0显著增大的站点数量比显著减小的站点数量多;春季蒸发蒸腾量较大,决定了全年蒸发蒸腾量的分布特征。空间尺度上,ET0呈增加趋势的站点主要位于滇西南和滇西北地区,少部分位于滇中地区的东部和滇东北地区;呈减小趋势的站点主要位于滇中地区,少部分位于滇东北和滇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12.
赵钧 《农业工程》2013,3(6):157-160
核桃是云南省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加快发展核桃产业,是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昆明市核桃种质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外地品种在昆明种植受环境和土壤影响很大,本地优良种质资源又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掘利用,良种短缺、苗木不好的问题正严重制约和影响着昆明市核桃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快速发展,这已成为昆明市核桃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根据昆明市的自然地理现状,优选工作人员深入昆明主要种植核桃的县(市)区实地调查,通过各乡镇农户的荐优,调查比较选出初选优株,并对初选优株进行了适应性试验,最终比较选出优良单株,以期促进昆明市核桃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60-2017年滇中地区参考作物腾发量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滇中地区参考作物腾发量(ET_0)时空变化特征,采用1960-2017年滇中地区9个气象台站观测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各站点ET_0。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Sen斜率估计,检验了不同区域和各站点ET_0时间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在时间上,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Sen斜率估计显示滇中地区ET_0变化趋势季节差异较大,元谋在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均表现为减小的趋势,昆明均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其他站点增加和减小趋势均存在;同时春季作物腾发量较大,决定了滇中地区全年的作物腾发量变化特征。年变化趋势表现增加和减小趋势的站点均存在,其中,昆明表现为显著增加的趋势,元谋、蒙自和华坪表现为显著减小的趋势;同时显著减少的站点数量要大于显著增加站点的数量。在空间上,ET_0增加和减小趋势的站点在滇中地区广泛分布,其中位于中部的元谋表现为减小的趋势,昆明表现为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1989年9月中旬,农业部环保能源司在昆明市召开了“全国小型高效户用沼气池现场经验交流会”,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10个科研、院校单位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云南省副省长保永康、昆明市市长王廷琛等省市领导到会致词,江  相似文献   

15.
白湖镇位于安徽省中部,庐江县的东南.境内有山有圩,东南面圩区地势平坦,沟、渠、道路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好;西北面为丘陵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差.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各地水资源条件、人口分布、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节水水平、用水习惯等差异较大,对节水工作的要求和发展重点也各不相同。根据云南省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资源特点,将云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划分为滇中地区、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在各区域节水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片区的节水目标、节水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省会,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首批公布的国家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昆明市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经济及用地等指标均突破了原总体规划的2000年目标。其中,昆明城市边缘区的发展非常迅猛,但对昆明城市边缘区的研究相对较弱,本文主要针对昆明城市边缘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土壤墒情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杰  曹言  张鹏  张雷 《节水灌溉》2016,(5):97-101
分析云南省土壤墒情变化特征。利用2008-2012年云南省13个土壤墒情监测站的土壤重量含水量和日降水数据,分析其土壤墒情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滇东南和西北部的土壤墒情较高,而滇中的土壤墒情较低。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呈显著线性相关,且整体上表现为深度越深土壤含水量越大。土壤含水量与降水量大致呈正相关;土壤含水量最大值出现在6-10月,且基本上滞后降水最大月份1个月;土壤含水量最小值出现在1-4月。  相似文献   

19.
★3月6日,云南省农机工作会议在昆明市召开。各州、市农机系统负责人等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2005年农机化工作,部署了2006年工作,进行了典型经验交流,表彰了各业务口先进单位及个人。★4月20日,云南省农业厅、省财政厅成立“云南省2006年度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期的影响,根据1964—2013年滇中地区49个气象站点逐日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M-K检验和小波分析,研究了滇中地区作物生长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滇中地区多年平均作物生长期(GSL)为362.58 d,1964—2013年GSL、无霜日和Tmin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GSL增幅约为0.371 d/10 a,Tmax呈微上升趋势,降水量则呈显著减少趋势,而通过M-K检验得知滇中平均GSL突变时间约为1988年,1999年后呈显著上升趋势,并具有9 a和25 a的周期变化;(2)滇中地区作物生长期空间上表现出中部高,东西低的分布特征,且GSL上升趋势从中南部向东西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东北部和西北部均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3)GSL与无霜日和Tmin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性关系,且GSL变化受Tmin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