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渔事提醒     
鳗鱼 一、养殖和管理 11月已进入冬季,随着水温下降,鳗鱼活动减少,且其消化能力也比夏秋季略低一些.规格鳗因种种原因出口减少,在保证其正常生长条件下,减少投饵数量,控制鳗鱼规格的生长速度,使今年投放种苗(100~200尾/公斤)推迟到翌年年初上市.  相似文献   

2.
渔事提醒     
《海洋与渔业》2008,(11):48-49
一、鳗鱼 1、养殖和管理 本月进入鳗鱼养殖和鳗鱼逐步购入养殖的阶段。小鳗继续养成规格鳗上市,对于冬季捕完鳗鱼的池塘,先将池塘水抽干,清除过多污泥,修补池堤堵塞漏水的池塘以防鳗鱼逃逸;投放生石灰、漂白粉作全池消毒,准备新鳗或分养未达到上市规格的鳗鱼养殖。不论池塘养殖什么规格,池塘水质应时常保持清洁,透明度35~40cm,pH7.5~8。  相似文献   

3.
随着鳗鱼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水环境、种质、饲料、病害)越来越突出,使用的药品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鳗鱼的生长和健康。因此,正确分析鳗鱼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加以改进和提高,是促进鳗鱼健康养殖、增加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关健所在。 一、鳗鱼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傅小区 《科学养鱼》1996,(11):27-28
浅谈养鳗池水中的氮鳗池池水中氮的主要来源之一是饲料残饵和鳗鱼的排泄物,由于鳗鱼饲料的高蛋白性(大于45%)及投饵量大(14亩左右的池日投饵量达200多公斤),一般养鳗池水中的氮较养殖其他鱼类的含量要高得多,水质常受其污染。养鳗就是“养水”,“养水”的...  相似文献   

5.
水产养殖的实质是一种以"物"换"物"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水产养殖,把饵料或肥料转化为水产品的过程.水产养殖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的饵料是否合理和投饵的技术是否科学.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正确合理地选用饵料,科学合理地投喂,是促进养殖动物快速生长,提高饵料转化率,降低饵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饵料投喂是水产养殖中的一大关键环节,只有正确把握饲养鱼类的投饵数量,科学投喂,才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保证养鱼增产增收增效.目前对于鱼类的研究多集中于鱼类养殖技术、营养和饵料开发方面,对于科学的饵料投喂的报道较为少见.而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对于我们开展水产养殖业、提高效益、节省成本以及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很重要的.因此,科学把握水产养殖中饵料投喂显得尤为重要.投饵技术包括投饵量的确定、投饵时间、投饵次数、投饵方法和投饵原则.下面就投饵技术几个方面以及饵料投喂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期望能使读者对科学投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对于解决饵料投喂存在的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曾垂高 《内陆水产》2007,32(6):15-16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旺季,也是鱼病流行的高发期。为确保塘鱼既快速生长,又稳产高产,夏季鱼塘健康养殖应掌握以下几点。1合理投饵施肥1.1投饵  相似文献   

7.
<正>投饵技术是高效养鱼全过程中的关键措施,投饵应掌握"匀、足、好"基本原则,坚持"四定"、"四看"投喂法。合理降低饵料系数,促进鱼类快速生长,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笔者在生产实际中总结了几条高效养鱼投饵技术要点,供大家参考。1掌握"匀、足、好"投饵基本原则"匀"是根据不同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鱼类摄食营养需要,每天均匀地投喂。正常情况下,前后两次的投饵量应相差不大,不能忽多忽少,以免鱼类时饱时饥,影响消化、吸收和生长;投饵要均匀,不但能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又能起到  相似文献   

8.
正甲鱼养殖中投饵和防病是关键。掌握好甲鱼养殖的投饵技术,既可以提高甲鱼的生长速度,又可以增强甲鱼的抗病力,一举两得。以下是一些甲鱼养殖的投饵技巧,供养殖户参考。饲料投喂量的设定方法:一般甲鱼的投饵率在2.5%~3%,根据甲鱼摄食情况及生长阶段,灵活掌握投喂量。甲鱼总体重的计算一般是以饲料累计投饵量乘以往年各自的  相似文献   

9.
鳗鱼体内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静  潘葳 《水产科学》2011,30(9):583-587
中国鳗鱼养殖[以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和日本鳗鲡(A.japonica)为主]总产量居世界第一,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鳗鱼养殖生产国和鳗鱼产品原料供应国。因药物残留超标,鳗鱼出口连续几年受到出口国设置"技术壁垒"的打击,药物残留问题已逐渐成为鳗鱼养殖及加工业和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正>广东梅州池塘主养对象基本以草鱼为主。近年来,梅州市水产研究所在全市推广"水产机械化无公害草鱼健康养殖技术",根据草鱼的生长规律与摄食特性,总结出以投饵机投喂全价配合饲料的技术,从而提高水产养殖的机械化生产能力和标准化水平。技术主要包括:草鱼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投饵率;不同天气情况、不同水质条件下的投饵率等。  相似文献   

11.
在甲鱼(学名中华鳖)工厂化养殖生产过程中,投饵量的预计与控制是日常工作的重点。过量投饵:一是浪费饲料,直接增加生产成本;二是污染水质,恶化养殖环境,导致甲鱼慢性中毒,免疫力下降,致病机率增加,成活率及生长性能下降,饲料转化率低。而投饵不足也不可取:一是影响甲鱼正常生长,生产周期延长;二是食物竞争激烈,导致争抢食物相互撕咬而使残次甲鱼比例上升。在养殖生产中养殖者往往根据饲料包装袋上提供的日投饵率来确定日投饵总量。但有个别饲料厂的技术人员缺乏实际养殖经验,包装袋上所标的日投饵率参考指标不是凭空臆想,就是相互抄袭,从而…  相似文献   

12.
<正> 中药杜仲加入鳗鱼饵料,能使养殖鳗鱼的肉质得到改善,达到与自然水域所生长的鳗鱼肉质相似。养殖的鳗鱼经加热后肉质变得松散,这是由于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中鳗鱼活动减少,缺少肌肉纤维的一种蛋白质的骨胶原所造成的。为此,日  相似文献   

13.
夏季是鱼类养殖生长最旺盛的季节,也是高效鱼塘管理的关键时期,特水鱼类养殖、鱼虾混养、鱼蟹混养等高密度、高效益鱼池的夏季管理应掌握以下几点: 1投饵施肥1.1投饵是提高养殖产量的物质基础。投饵要做到“四定”即“定质、定时、定位、定量”。投喂的饲料要新鲜适口,  相似文献   

14.
在养鱼业中,根据鱼的生长情况正确控制投饵置,合理增加投饵次数,对于促进鱼类生长,减少饵料浪费和防止水质恶化都很重要,因此投饵是养殖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繁重的劳动,迫切需要实行机械化、自动化。近年根据日本书刊中陆续发表的几种新型投饵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大部分养殖场部是利用河水养殖虹鳟鱼,由于养殖地点的不同,其最快生长时间也不相同。如何在适温期使虹鳟鱼尽快生长,这是养殖者所期待的。为了使虹鳟鱼快速生长,减少损失,就必须考虑制订最佳投饵计划。  相似文献   

16.
鱼类的饲养技术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就是投饵技术。投饵是养殖活动中每天都进行的最为直接的生产技术。投饵技术包括投饵的多少,投饵次数,投饵方法等,不仅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产量,而且还给养鱼的饵料效率和经济效益以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象商品鱼基地的池塘养鱼和围拦、网箱、流水养鱼等高度集约化的养殖。在天然饵料的作用极其微小,鱼类的生长几乎完全依靠人工投饵施肥的情况下,投饵技术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通常所说的合理投饵,就是要根据饲养对象的要求和环境因子(主要是水温、溶氧)的变化,确定适当的投饵量和投饵次数,既要均衡地满足鱼类对营养物  相似文献   

17.
鱼类的生长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盐度、光周期、食物以及鱼类自身的生理状态等[1]。单就食物而言,生长就不仅受食物性质、食物数量的影响,而且还受投饵方式的影响[2,3]。在自然状态下,鱼类摄食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养殖中,投饵也常采用一定的时间间隔[4,5],但研究不同投饵方式对鱼类生长的影响还较少。黑鲪(Sebastodesfuscescens)是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种之一,目前关于黑鲪的研究还比较少[6]。本研究考察了不同投饵方式对黑鲪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其养殖提供基础数据。收稿日期:1998-12…  相似文献   

18.
凌剑  陈玲 《内陆水产》2000,25(12):34-34
鳗鱼又名白鳝、白鳅等,是淡水养殖的名贵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并有去淤生新、滋补调养等药用功效。近年来,四川内江市养殖者大多用土池养殖鳗鱼,均获得高产高效。早春投放鳗种,秋末冬初即可上市,一般每 667m2可产鳗鱼800~ 1 000 kg,其经济效益是一般养殖鱼类的几倍。现将鳗鱼土池高产高效养殖决窍介绍如下。 1池塘选择与消毒 养殖鳗鱼的土池,要求通风向阳、水源充足,面积适宜,一般为 1 000~ 2 000,池水深1.5~ 1.8 m。由于鳗鱼善跳跃,在土池的四周应种植 0.8~ 1 m宽的水花生等,并用篱笆或网片围栏,这…  相似文献   

19.
养殖鳗鱼对水质要求较高,水质一旦恶化,直接影响鳗鱼的摄食、生长,尤其在土池养鳗中更为突出,故养鳗素有“先养水”之说。 1.池塘的消毒与放苗前水质的培养 土池养殖鳗鱼比一般的塘鱼养殖要求严格。实践证明,养殖鳗鱼的池塘经过曝晒、消毒后养殖池的水质一般在6—8周内相对稳定。此期鳗种的日摄食率高、生长快,养殖的鳗鱼个体均匀,发病率极低。 池塘清整(淤泥深20厘米)后,至少要经过一周的阳光曝晒,如果时间充足,曝晒塘底以淤泥开裂为佳。此为养殖前期水质管理关键。 放养鳗种前10天每亩用150千克生石灰和20千克(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分别消毒。一周后排干消  相似文献   

20.
刘朱新 《内陆水产》2003,28(3):13-14
鲟鱼养殖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强的实用技术,常出现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和商品率低等不良现象,严重制约了鲟鱼养殖业的发展。本人在多年的鲟鱼养殖研究中,掌握了较为成熟的养成技术,并将该技术向养殖户推广,取得了明显的养殖效果。现将地下水养殖鲟鱼试验总结如下。1条件与方法养殖环境试验在本所鲟鱼养殖开发基地进行,水源取自2口10米深的机井,水温为21~25℃,pH值为5.93,氨氮、亚硝酸氮未检出,水的总硬度为96。鱼种和商品鱼养殖设施试验利用20口总面积为2600米2的闲置鳗鱼养殖池,并进行适当的改造,在池底投饵处用水泥浆打成光滑,每口池面积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