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批高抗条锈病的小麦新品种通过审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条锈病是危害我省小麦生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爆发流行速度快,对产量影响大,常造成小麦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据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统计,1999~2002年我省条锈病已连续4年大发生,发病面积分别为1999年1000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2000年700万亩、2001年900万亩,2002年全省发病面积超过1500万亩,造成10%左右的田块基本绝收,20%左右的田块产量损失在30%以上.目前在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中,无一不感染条锈病.近期召开的第五届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了川育16、川麦36、川农12号、川农17号等抗条锈病突出、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小麦新品种,以解决我省小麦生产严重缺乏抗锈病品种的突出问题.预计该4个新品种在秋播时可推广15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2.
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甘肃省特别是陇南越夏区危害严重,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且环境友好的措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育成333个抗条锈冬小麦新品种,在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持续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陇南越夏区条锈菌毒性变异速度快,抗源材料及生产品种抗性保持时间短,病菌新小种出现与品种抗条锈病性丧失周而复始。介绍了甘肃陇南越夏区在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中的作用,回顾了主要抗源材料及生产品种抗条锈病性变异特点,总结了抗源利用及品种应用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抗病品种(基因)的利用方向和现有品种的布局建议,旨在为持续控制该区域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在探索徽县小麦条锈病侵染循环和发生流行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压缩小麦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全面进行粉锈宁药剂拌种,控制苗期发病和越冬菌源量,加大优质、抗锈新品种的引进和示范推广,控制和减轻发病程度;早防、适期防、联防的"一调、二控、三防"小麦条锈病菌源地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有效控制了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4.
关于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流行年份可使小麦减产20~30%。据估计,1950年和1964年小麦锈病大流行时,分别减产120亿斤和60亿斤。解放后30年来的经验证明,防治小麦条锈病必须贯彻“以种植抗锈品种为主,药剂和栽培防治为辅,土洋结合,综合防治”的方针,而种植抗锈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最基本途径和最经济有效的措施。1965~1976年十二年间,小麦条锈病在我  相似文献   

5.
2005—2006年对庆阳市引进的12个冬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田间抗锈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多抗1号、陇鉴99、济麦20号、德引2号高抗小麦条锈病,且抗性稳定,综合性状好,建议在庆阳市南部病害重发区推广种植;益丰98、农大3659、轮抗6号中抗小麦条锈病,应与本地抗锈品种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6.
小麦条锈病是我区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多年来连续发生,对小麦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介绍小麦条锈病特征特性,分析鲁山县小麦条锈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生规律,并提"以种植抗锈良种为主,药剂和栽培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对指导我县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文山州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文山州小麦条锈病呈始见期早,发病重,传播速度快,发生面积广,北部县份发生程度重等特点。文山州加强小麦条锈的监测,重视综合防治工作,结合好"一喷三防",提升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小麦抗条锈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中国,尤其是西北麦区,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面临的最严重问题。筛选和培育抗锈基因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为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综述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小麦抗条锈病育种上的研究概况和发展运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条锈病优势小种条中33(CYR33)对陕西关中地区小麦主要品种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并采用SSR分子标记对抗病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了解陕西抗条锈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深入发掘优异的抗性基因资源及利用这些抗性基因,培育优良抗条锈新品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94个小麦品种中,对目前条锈病优势小种CYR33具有抗性的品种有24个,占25.5%。24个抗条锈小麦品种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平均值为0.590,其变辐为0.338~0.824。这些结果说明,陕西关中地区的小麦抗条锈病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分析提出,坚持生态治理,调整越夏区作物种植结构,压缩小麦面积,是防止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基础;加强抗锈品种选育,多抗源品种合理布局,是控制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关键;加强病情监测鉴定,预警预报,落实常规综防措施,是降低小麦条锈病灾害损失的有效手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才能实现对小麦条锈病的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11.
<正>针对小麦条锈病多年来大流行的严峻形势,农业部设立在甘肃省天水市农科所的小麦改良分中心日前建成,将通过小麦抗锈新品种的研制,以科技手段遏止小麦条锈病的多发态势。  相似文献   

12.
<正>针对小麦条锈病多年来大流行的严峻形势,农业部设立在甘肃省天水市农科所的小麦改良分中心日前建成,将通过小麦抗锈新品种的研制,以科技手段遏止小麦条锈病的多发态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天水市2005年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及流行原因分析,提出了调整越夏区种植结构,压缩小麦面积,降低菌源基数;加强抗锈品种选育,合理布局多抗源品种,提高品种整体抗锈水平;加大综合防治技术;强化化学防治力度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陇南洛夫林系统品种抗条锈性变异问题联合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西北、华北大部分小麦主栽品种均已先后丧失了抗条锈性,新育成或选育中的有希望的接班品种多以洛夫林系统品种作抗源,但该系统品种在陇南不仅用作抗源亲本,而且已推广种植。陇南是我国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的关键地区之一,条锈病菌可以在当地越夏和越冬,有利于新小种的产生、保存和菌量积累。近三十年来。我国多数生产品种的抗条锈性“丧失”现象,都是从这里开始,进而发展到黄、淮、海流域广大  相似文献   

15.
营山县2004年种植小麦1.5万公顷,由于小麦条锈病大流行,造成严重减产和经济损失。一般田块病株率25%~100%,造成300公顷绝收,发生面积约占种植面积的81.3%。病害之所以严重流行,主要是品种抗性丧失,气候条件特别适宜病害的流行及部分农户重视不够,防治失误造成的。针对小麦条锈  相似文献   

16.
姚强 《西北农业学报》2014,23(7):96-101
为了寻找新的条锈病抗源,为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收集青海、西藏等地区春小麦品种120份,在田间接种混合菌种(CYR32、CYR33和中四-1)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品种(系)中各有3份资源接种后表现免疫和近免疫,占参试品种(系)的5.00%;13份资源表现抗病,占10.83%,28份资源表现中抗,占23.33%,其他73份资源表现中感或感病,分别占29.17%、31.67%。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培育抗条锈病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为青海小麦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糯小麦绵13-923的产量和品质,为丰富四川省抗条锈病糯小麦种质资源,进一步培育出丰产抗病的糯小麦新品种(系)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抗条锈糯小麦新品系绵13-923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抗病性及支链淀粉含量。[结果]绵13-923分蘖力强、株高适中,丰产性较好;在产量三要素中,绵13-923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与对照相当,主要依靠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来提高产量,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花粉镜检和籽粒染色鉴定红棕色比例均为100%,降落值为62 s。[结论]绵13-923属于多穗协调型抗条锈病纯糯小麦,今后可作为抗条锈糯小麦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8.
小麦条锈病是宁夏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宁夏南部山区是小麦条锈病西北越夏区之一,流行频繁,见病时间长。笔者通过对多年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多年的调查研究得出:小麦条锈病在宁夏冬季可小面积越冬、春季大面积流行、夏季长时间越夏、秋苗大面积发病的结论。同时,提出引进筛选抗病品种,提高品种整体抗锈水平;压缩晚熟冬、春小麦面积,播种前深翻埋压自生麦苗,降低菌源基数;实施适期晚播和药剂拌种,推迟秋苗发病;加强监测,及时用药剂防治秋苗及春季发病等措施,有效防治宁夏条锈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渭南市是粮食生产大市,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30.1%和34.8%,其中旱地小麦面积占到小麦总面积的1/3左右,产量占到1/4左右。旱地小麦丰欠直接关系全市夏粮丰产丰收。我们从省内外引进了旱地小麦新品种12个,采取多年多点试验的方法,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农业生产的优良旱地小麦品种。渭麦9号和晋麦47变异系数在不同年份均相当,表明渭麦9号和晋麦47是适合旱薄地种植的稳产品种。普冰9946在丰水年份的产量较高,丰产稳产性良好,适宜在丰水年份种植。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小麦是一种被广泛的种植禾本科农作物,在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仅仅次于水稻,在小麦的种植中,由叶锈菌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影响我国小麦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时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在实际的生产和相关研究中,得出如下结论: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叶锈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已证实的小麦抗叶锈病基因共90多个,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多数的小麦的抗叶锈基因已经失去了抗叶锈性,目前,具有高效的抗叶锈性的基因只有Lr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