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禽念珠菌病俗称鹅口疮,又称真菌性口炎,酸臭嗉囊病等,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禽类消化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鹅和火鸡。其特征为上部消化道口腔、喉头、食道、嗉囊粘膜形成白色假膜和溃疡。本病近年来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2.
白色念珠菌病又叫消化道真菌病、鹅口疮、霉菌性口炎和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禽类消化道真菌病。该病在肉鸡生产中普遍发生,导致病鸡生长缓慢、生产能力下降或死亡,给养鸡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研究肉鸡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旨在为该病的正确诊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禽念珠菌病又称"软嗉症"、"鹅口疮"、"酸臭嗉囊病"、"禽消化道真菌病"等,是由白色念珠菌所引起的一种以消化道黏膜形成白色假膜和溃疡为特征的霉菌性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经蛋壳传染,不良的卫生条件和使机体抵抗力致弱的因素,都可诱发本病,或发生继发感染。另外,过多地使用抗菌药物易引起消化道正常菌群紊乱,也是诱发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白色念珠菌病,又叫消化道真菌病、鹅口疮或霉菌性口炎、或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消化道真菌病。近年来,辽宁阜新地区许多肉鸡场,白色念珠菌的发病率有所增加,给肉鸡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现将一例肉鸡白色念珠菌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鸡群在16日龄开始发病,初期采食量减少、精神萎顿、生长受阻、腹泻、排绿便。自发病起每天死亡20~30只,发病期间养鸡户使用大量的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均无法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5.
<正>禽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种禽类上消化道真菌性传染病,特征是在口腔、咽喉、食道、嗦囊和腺胃等消化道黏膜上形成乳白色斑片(假膜)并导致黏膜发炎,引起溃疡或鳞屑状病变。白色念珠菌可以感染人,引起皮肤、黏膜、内脏及中枢神经念珠菌病。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无效。1临床症状禽白色念珠菌病多发生于6周龄以内的幼禽,死亡  相似文献   

6.
白色念珠菌病,又叫消化道真菌病、鹅口疮、霉菌性口炎或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消化道真菌病。近年来,辽宁阜新地区许多肉鸡场白念珠菌的发病率有所增加,给肉鸡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现将一例肉鸡白色念珠菌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供广大供广大养殖者和畜牧工作者借鉴、交流。  相似文献   

7.
鸡白色念珠菌病,又叫消化道真菌病、鹅口疮或霉菌性口炎、或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消化道真菌病,主要发生于鸡或火鸡。在河北地区许多肉鸡场,由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作为防治疾病的饲料添加剂,使念珠菌的发病率有所增加,主要引起鸡群零星死亡和严重的生长受阻,给肉鸡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鸡白色念珠菌病又称为消化道真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消化道真菌病,主要发生于鸡或者火鸡。在很多饲养场中,由于饲养者长期不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和饲料添加剂,使得鸡白色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呈现增加趋势,导致鸡群生长发育受阻,鸡群出现零星死亡,给鸡养殖产业造成不小危害。近些年,随着河北省迁安市鸡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提高饲养者养殖效益的同时,鸡白色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增加,防控难度逐年加大,因此,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该种疾病的防控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鸡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付金香 《禽业科技》2007,24(19):32-33
禽念珠菌病又称“软嗉症”、“鹅口疮”、“酸臭嗉囊病”、“禽消化道真菌病”等,是由白色念珠菌所引起的一种以消化道黏膜形成白色假膜和溃疡为特征的霉菌性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经蛋壳传染,不良的卫生条件和使机体抵抗力致弱的因素,都可诱发本病,或发生继发感染。另外,  相似文献   

10.
白色念珠菌病,又叫消化道真菌病、鹅口疮或霉菌性口炎、或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消化道真菌病。近年来,辽宁阜新地区许多肉鸡场,白念珠菌的发病率有所增加,给肉鸡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鸡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主要侵害上消化道的一种真菌性传染病,发病鸡消化道黏膜发生白色的假膜和溃疡,气囊混浊,呼吸困难、气喘,2月龄以内鸡易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如果不及时诊治,会造成大批死亡.现将一例雏火鸡念珠菌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禽念珠菌病又称霉菌性口炎、鹅口疮、念珠菌口炎等,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消化道上部真菌病.以口腔、咽喉、食道、嗉囊及腺胃的黏膜形成白色假膜或溃疡以至坏死为特征.在自然条件下,多种禽类均易感染该病,也可感染其它动物和人.该病多发于潮湿闷热的夏季,是南方集约化养禽场的常见疾病,之前,国内曾有孔雀发生念珠菌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鸽念珠菌病又称鹅口疮,也称霉菌性口炎、消化道真菌病或白色念珠菌病。该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肤、粘膜或脏器感染常见于鸽子真菌性传染病,也是鸽的散发性常见病。  相似文献   

14.
鹅消化道真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其特征是前消化道粘膜形成白色假膜或溃疡. 1 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5.
鹅口疮又名念珠菌病、消化道真菌病,是发生在家禽消化道上部的一种霉菌陛传染病。其特征是在口腔、喉头和食道等上部消化道粘膜形成伪膜和溃疡。本病主要发生于幼龄期的鹅、鸭和火鸡等禽类。本病的病原是白色念珠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在健康的畜、禽和人的口腔、上呼吸道和肠道等处寄生。  相似文献   

16.
家鸽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病菌主要通过家鸽消化道传染,对2周龄后至2个月龄以内的幼鸽最易感,且造成大批幼鸽死亡,且以上消化道粘膜发生白色的假膜和溃疡为特征的霉菌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鹅口疮是一种消化道上部的真菌病,各种家禽都能感染,特征为上消化道的口腔、咽喉、食管、嗉囊黏膜形成白色假膜及溃疡。本病又有许多别名,如消化道真菌病、念珠菌口炎、霉菌性口炎、念珠菌病。1病原病原是白色念珠菌,形态与酵母菌相似,白色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一般是经口感染。此外,饲养不当和饲料配合不当,维生素缺乏和气候湿热,都能促使本病的发生和流行。2易感动物在自然条件下,鸡、鸽、鹅、火鸡、雉、珍珠鸡、鹦鹉和孔雀等均有严重发病的报道,哺乳动物也可感染。幼龄鸽易感性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成年鸽。3流行情况本病通常会频…  相似文献   

18.
念珠菌病又称霉菌性口炎、鹅口疮、念珠菌口炎等,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消化道上部真菌病。以口、咽、食道、嗉囊及腺胃的黏膜形成白色假膜或溃疡以致坏死为特征。在自然条件下,多种禽类均易感染该病,也可感染其他动物和人。  相似文献   

19.
<正>禽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种禽类上消化道真菌性传染病,特征是在口腔、咽喉、食道、嗦囊和腺胃等消化道黏膜上形成乳白色斑片(假膜)并导致黏膜发炎,引起溃疡或鳞屑状病变。白色  相似文献   

20.
鸡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种上消化道真菌病。又称霉菌性口炎、鹅口疮、念珠菌口炎或消化道真菌病。本病特征是消化道黏膜上形成白色假膜和溃疡并导致黏膜发炎。笔者在技术服务中遇到1例商品蛋鸡念珠菌病,12周转群后出现呼吸道症状,经过几个疗程的投药有所好转,但是出现个别精神沉郁,不吃不喝的鸡只,嗉囊内有料,每天死亡率0.1%左右。经解剖发现有个别口腔溃疡,嗉囊有酸臭发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