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通过对云南省巧家县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区石漠化分布现状、危害及工程实施效果监测的分析,结果表明:巧家石漠化分布面积广,石漠化程度高且片区分布不均,石漠化已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项目的实施,岩溶项目区的草地植被已得到有效恢复,牧草营养明显提高,既能减轻水土流失,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岩溶地区的草畜矛盾,促进了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研究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草地的分布范围及特征。利用Arc GIS 10.1地理信息系统下的空间分析工具将云南省石漠化分布图与云南省草地植被类型图,通过空间关联操作得到云南省石漠化草地植被类型图。分别用石漠化草地植被类型图与云南数字高程影像(DEM)、行政区划图进行空间关联分析,获取石漠化草地植被类型的垂直和水平分布特征,并基于此特征分析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草地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正>广西岩溶土地分布范围广,岩溶地貌发育典型,全区10个市76个县(区、市)均有岩溶土地分布,岩溶土地总面积832.25万公顷(hm2),占76个县(区、市)行政区域总面积的46.6%,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7.8%[1]。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加快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步伐,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2]。2008年国家启动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我区有12个县列入试点范围,从2011年开始逐年新增重点治理县,至2014年治理范围已覆盖76个石漠化县(区、市)。经过几年的探索,在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草地建设与草食动物发展工程建设中,逐步探  相似文献   

4.
草地畜牧业是改变岩溶地区贫穷面貌的首选产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湖南省石漠化及草地石漠化的分布,大多分布在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环境恶化,经济落后,财政紧张,人均收入低,石漠化现状严峻.分析了石漠化地区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对城步县发展奶业的情况进行了介绍,结果表明草地畜牧业是改变岩溶地区贫穷面貌的首选产业.  相似文献   

5.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岩溶面积20236.21 km~2、占土地面积的65.78%,石漠化面积4673.76 km~2、占土地面积的15.19%,严重危及到当地生态安全,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以该市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务川县为例,对其通过人工草地种植、围栏封育、草地改良方式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治理石漠化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使石漠化地区的植物平均盖度、草群平均高度、草产量大幅增加,植物种数增加、毒害草种数减少,极大地改善了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草地载畜量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云南岩溶区的石漠化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云南岩溶石漠化分布现状、成因和危害进行分析,指出石漠化土地在云南省各地州市均有分布,不同地区石漠化分布规模和危害程度不同;石漠化具自北向南分布面积逐渐增多、石漠化程度逐渐加重的特点,滇东较滇西严重;强烈的人类活动为石漠化的主导驱动力;石漠化加速了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河道淤积和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土地资源丧失和非地带性干旱等。在综合西南岩溶石漠区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封山育林植被恢复、草地畜牧业、生态移民模式,以及坡改梯、立体生态农业和“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适于云南岩溶不同石漠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晴隆模式:破解农村贫困与生态退化恶性循环的怪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畜牧业》2013,(19):22-25
一、产业发展概况晴隆县是贵州省"贫困+石漠化"的典型。自2000年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以来,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以场带户,利益共享"的运作机制,执行"中心+农户、农户集体转产"的模式联合农户养羊,以草地畜牧业科技扶贫、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为载体,以波尔山羊杂交改良为突破口,找到了破解岩溶石漠化难题的"钥匙"。在政府资助下,通过技术中介组织贫困农户在陡坡岩溶山地开展人工种植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8.
正一、岩溶石漠化地区草地畜牧业(贵州晴隆县草地畜牧中心)晴隆县位于云贵高原中段的贵州省西南部,海拔543~2025米,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当地岩溶石漠化分布面积较大,气候属高原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年降水量在1500~1700毫米。当地牧草资源虽较为丰富,但由于过度开垦导致大面积草地开始退化,加之人口密度高,人为活动剧烈,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湖南省龙山县实施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草地改良工程项目,作者参与项目的实施,阐述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人工改良草场的技术应用,并就其效益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年)>的基础上,从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措施、治理环节、治理模式3个方面介绍了岩溶地区草地建设和发展畜牧业的丰富经验;阐述了草地建设和发展畜牧业的目标任务、技术途径和投资标准;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部门协作,加强项目管理、确保试点成效,落实草原法规、推进承包经营,强化项目监测、开展效益评价等是草地综合治理试点应落实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巧家县石漠化区不同治理措施草地植被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对云南巧家县尖山社不同治理措施(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封育草地)下石漠化草地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植物种生物多样性和草地植被的年鲜草总产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封育草地物种数最多,改良草地次之,人工草地最少。4种草地共有植物种少,不同草地的优势种、亚优势种、伴生种或偶见种不同;人工草地优势种为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改良草地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封育草地为西南委陵菜Potentilla fulgens。4种草地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均为封育草地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均匀度为封育草地改良草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产草量和优良牧草比为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封育草地天然草地;各类草地的产量和品质与其植物多样性指数间存在相反变化趋势;人工草地为最有效石漠化退化草地治理措施,其次是改良草地,封育草地治理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用层次分析法研究紫云县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地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发现: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地对总体目标的有效性排序是:轻度石漠化(B1)中度石漠化(B2)重度石漠化(B3)极重度石漠化(B4);在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下,各项治理措施的有效性排序是:弃耕还林草(C2)封育保护(C1)合理轮牧(C3)防治水土流失(C4);在重度石漠化和极重度石漠化下,各项治理措施的有效性排序是:防治水土流失(C4)封育保护(C1)合理轮牧(C3)弃耕还林草(C2);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系数都0.1,表明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东红、金艳、翠玉和寻猕196猕猴桃品种在云南省西畴县石漠化地区的综合表现,筛选出适合该地区种植的猕猴桃品种。以引进的4个猕猴桃品种为材料,考察了这些品种的物候期、生长特性、果实性状,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引进的不同猕猴桃品种果实性状进行综合评价。4个品种的果实成熟期差异较大,以东红最早,金艳最晚,早晚差异达42 d;萌芽率以翠玉最高,为86.00%;果枝率及座果率均以金艳最高,分别为82.00%和79.00%;翠玉及寻猕196的单株产量分别达到41.57 kg及42.53 kg,显著高于东红及金艳;单果最重的为金艳,达到了116.97 g,最小的为东红,为92.99 g;可溶固形物以金艳及东红较高,分别为17.5%及17.17%,显著高于翠玉和寻猕196;可滴定酸寻猕196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为15.19 g/kg;维生素以翠玉最高,为159.00 mg/100g。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排序为东红、金艳、翠玉及寻猕196。引进的这4个猕猴桃品种均适合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石漠化地区种植,在实际生产中可以优先考虑东红及金艳猕猴桃品种,考虑到成熟期及果肉颜色等因素,也可同时发展东红、金艳、翠玉和寻猕196等品种。  相似文献   

14.
陈宝琴 《草地学报》2020,28(1):245-251
为了比较粤北石漠化区域传统治理措施的有效性,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研究了5个石漠化程度和7个传统治理措施;对B层判断矩阵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结果发现,潜在石漠化土地和轻度石漠化土地具有轻度生态风险,中度石漠化土地具有中度生态风险,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具有强度生态风险;对C层判断矩阵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结果发现,不同治理措施对不同石漠化土地的效应不同,石漠化程度越强,治理措施效应越低;治理措施组合权重分析结果显示退耕还林草+人工造林和禁止乱垦滥伐+农村能源建设2项措施对治理粤北石漠化土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草地畜牧业工程的需要,应用营养学、饲料学等学科理论,本文对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白酒糟资源的利用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包括其营养价值、饲用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针对白酒糟饲料化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加工技术滞后、理论研究不足、地域条件限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运用青贮法和微生物发酵等关键技术、强化基础理论研究、构建饲料加工中心等相应解决对策,并指出大力发展以白酒糟为原料的非常规饲料加工业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方岩溶区草地建设技术与示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草地畜牧业是岩溶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进的最佳结合点。中国南方岩溶区有发展草地畜牧业的优越条件,并已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围栏封育等措施,短期内可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遏制石漠化增长,而且可以利用畜牧粪便,发展沼气,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燃料问题,减少因薪炭需要对森林的砍伐。就大量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提炼出适合于这些区域的草地建设技术体系,在贵州省威宁、德江、晴隆3个县作技术应用示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紫云县不同程度石漠化区域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紫云县石漠化区域不同程度石漠化区域植物种类组成进行抽样调查,在40个样方内共查得34科、61属、72种植物,其中,禾本科植物占33.33%,是绝对优势种,单属、单种的科占总科数的76.47%;比较不同石漠化阶段的植物种类组成,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程度加深及石灰岩植被的生境向旱生化和岩生化发展,植物群落结构越来越趋于简单,到极重度石漠化阶段植物的科、属、种数比轻度石漠化阶段依次减少68.18%,69.23%和70.73%;从轻度、中度、重度到极重度石漠化阶段,植物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呈下降趋势,而Simpson多样性指数却呈增加趋势,反映出原本多样化的物种逐渐被适应力更强的少数几个物种替代,并最终随着土壤流失,岩石裸露,只有少数低等植物生存的石漠化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石漠化的概念及分布,阐述了石漠化治理工程对草种、灌木的基本要求以及适宜种植的牧草、灌木种类,给石漠化治理推广应用的草种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人地矛盾突出,草畜矛盾尖锐,草地承载力严重下降,如何恢复受损的喀斯特草地生态系统、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经济效益、突破石漠化恶性循环,是当下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亟需解决的艰巨任务。科学合理地提高草地承载力能够最大化利用草地资源和缓解草畜矛盾,实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目标。因此,本文主要对草地承载力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提出国内外关于草地承载力研究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喀斯特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与石漠化治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