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黄棕壤装盆,施用等量氮、磷、钾肥的基础上,再投加用Cr_2(S0_4)_3·6H_2O配制的不同浓度的三价铬,而后种植小麦、水稻、小白菜。根据三种作物产量所受的影响和可食部分的三价铬残留量,并参照有关的卫生标准,建议在酸性土壤施用铬渣钙镁磷肥时,其三价铬的最大投加量是,旱地为100ppm,水田为400ppm。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铁还原处理铬矿渣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通过添加氧化铁、铬矿渣的模拟试验,在厌氧培养条件下测定了土壤中可浸提态的亚铁和铬(Ⅵ)浓度的变化。探讨了微生物铁还原对于铬渣中的六价铬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水稻土中铁的异化还原过程对于铬矿渣中的六价铬成分能够完全还原,达到铬渣解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塿土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铬对玉米、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与其浓度和价态有关,浓度愈大对作物的危害症状越明显,六价铬的毒性显著大于三价铬。施入六价铬浓度大于5ppmm时,植株茎叶出现危害症状,干物质减产10%;大于10ppm时,出现死苗;而三价铬浓度大于400ppm时,才有危害症状产生。小麦出现六价铬危害症状的浓度为40ppm,三价铬为200ppm。小麦籽粒中铬的含量大于玉米。同一作物茎叶中的含量大于籽粒。CrCl_3对玉米、小麦的危害大于Cr_2(SO_4)_3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了自然条件下铬渣中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的规律;通过淋溶实验,计算了铬渣中六价铬最大浸出量;同时通过实地监测,证实了自然条件下堆放3—5年的解毒铬渣已对农业环境产生了破坏作用,由此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土壤添加三价铬对作物生长和铬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添加三价铬浓度超过300ppm时,植物生长或产量就会降低。铬是难以被植物转移到可食部分的重金属元素之一,玉米、冬小麦或大豆籽粒中的含铬量都不超过0.2ppm。残留在土壤中的铬约占添加三价铬的94%。植物有效性铬的含量很低,约占土壤添加三价铬量的0.1%。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过磷酸钙、铬渣钙镁磷肥、污泥及粉煤灰等五种土壤改良剂在石灰性的Cd污染土壤上抑制水稻吸收镉的效果。结果表明,以亩施铬渣钙镁磷肥250公斤的改土、增产及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锌肥、石灰,硅肥、钙镁磷肥、铬渣钙镁磷肥、石膏、牛粪、粉煤灰等8种改良剂在pH为5.27—5.63的酸性Cd污染土壤上抑制水稻吸收镉的效果。结果表明,以硅肥、钙镁磷肥或铬渣钙镁磷肥高用量(1.5kg/m~2)时效果最佳,不仅可显著提高土壤的pH,降低土壤中植物有效态镉含量和水稻米镉含量,而且可提高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8.
在栽培辣椒的介质(黄棕壤土培和霍格兰营养液水培)中添加序列浓度的六价铬,根据辣椒的产量、铬累积量、还原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辣椒茎叶中钙、镁、铜、锌、铁、锰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其单株吸收量,初步确定了栽培辣椒时土壤中六价铬的适宜浓度为10ppm。  相似文献   

9.
菌渣添加量对污染土壤Pb、Zn形态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3种菌渣添加量对水稻3个生育期土壤Pb、Zn形态的变化、水稻籽粒Pb、Zn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期得出菌渣的适宜添加量,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应用和作物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三种菌渣处理可以降低土壤交换态Pb、Zn含量,且随着生育期逐步减少,提高土壤碳酸盐结合态Pb、Zn含量,以15%菌渣处理的效果最好,其次是10%菌渣处理,再次是5%菌渣处理;三种菌渣添加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千粒重和产量,但是不随菌渣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千粒重和产量,添加10%菌渣处理的千粒重和产量均达最高,其次是15%的菌渣处理;三种菌渣添加量对降低水稻籽粒Pb、Zn含量效果明显,15%菌渣处理的效果最好,10%菌渣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模拟酸雨淋溶试验,研究不同pH值的酸雨对铬渣中六价铬的淋出影响.淋溶试剂为模拟酸雨pH=4.0,5.0,6.0),铬渣为A,B,C3个年代的(A为2005年1月的新渣; B为20世纪80年代的老渣; C为20世纪60年代的老渣).进行了相当于重庆5年降雨量的淋溶试验,结果表明,酸雨对铬渣中六价铬的淋出速度及溶出量都存在很大影响,不同pH的试剂对同一年代的铬渣中的六价铬的淋出影响不一样,具体的为:pH 4.0>pH 5.0>pH 6.0; 同一pH值条件下,不同年代的铬渣中六价铬的淋出量也不一样,具体的为C>B>A; 在整个淋溶期内,不同年代的铬渣随淋溶时间的推移表现出来的趋势大体相同; 淋溶后铬渣的形态也发生变化,其中水溶态铬、酸溶态铬和稳定态铬都有大幅度的下降,其它形态的铬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1.
12.
土壤供锌机制及作物锌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3.
以污灌水形式带入农田的铁对水稻影响的研究报道尚少。本文通过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含铁污水对土壤pH值、水溶性及交换性亚铁含量和水稻植株含铁量、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造的时间内,当污灌水含铁1000ppm以上时减产显著,污灌水含铁600~800ppm时有减产的趋势,污灌水含铁600ppm以下时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水稻亚铁中毒时从老叶叶鞘中部开始发病。晚造糙米含铁量为早造的4~9倍。  相似文献   

14.
当季作物只利用磷肥的很小部分。在旱作条件下,残存在土壤中的大部分磷肥,不断转为非活性磷;随时间的延长,磷肥对后作的连续效应不断降低。改为水田时,旱作物未吸收的磷素,将释放进入活性磷库中,使作物吸磷量急剧上升。四季作物磷肥累加回收率将大大超过当季回收率,最高达56.86%。因此,要注重当季的施磷效果,又不容忽视磷肥的连续效应。土壤磷库水平与作物吸磷量的关系密切。在旱作条件下,作物吸磷量占 Olsen-P 量的1/4~1/3左右;在水田则可超过 Olsen-P 量的1~2倍以上。土壤总磷库(全磷量)虽然对当季作物吸磷量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准,但对四季作物的总吸磷量和生物产量则有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γ=0.6192、0.6530。为此,提高土壤磷库水平在生产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稻和大麦品种对土壤层间钾的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填闲作物对植烟土壤残留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浏阳市植烟土壤科学轮作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防雨棚内大棚桶栽试验,模拟旱地和水田环境,研究植烟红壤及紫色土上种植水稻、萝卜、小白菜、红薯、大白菜、玉米等6种填闲作物时不同深度土壤氮转化迁移的动态变化,及不同填闲作物对土体残留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收获后取植株样测定植株全氮含量,并测定作物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旱地红壤上填闲作物干重、全氮含量和总吸氮量均显著高于紫色土。不同土壤类型,作物吸氮规律存在差异,红壤上小白菜吸氮量最高,为68.52kg/ha,大白菜总吸氮量最低,为43.93kg/ha;紫色土上萝卜总吸氮量最高,为48.78kg/ha,大白菜总吸氮量最低,为24.22kg/ha。6种填闲作物经济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萝卜〉大白菜〉红薯〉小白菜〉玉米〉水稻。【结论】适宜与烤烟轮作作物为萝卜,其全氮吸收量和经济效益均高于其他作物。  相似文献   

17.
18.
不同磷(P)水平对土壤中钼(Mo)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土壤中微量元素对植物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肥料的影响。Pendias等早就指出,施用P肥可以提高酸性土壤中Mo的有效性,stont,P.R.等其他许多研究者,也证明磷酸盐能促进作物对土壤中原有Mo的吸收,但James,W.S.等则提出,消量P会降低草本植物对土壤中Mo的吸收。因此,P对土壤中Mo的有效性,似乎有促进和抑制的双重影响。利用这种双重影响,国外已有人从提高土壤中Mo的有效性,来探索一条缓解植物缺Mo,以及为解决Mo毒引起反刍动物缺Cu症而降低土壤过高有效Mo的新途径。而这一做法,对改变我省南方大约三分之一缺Mo土壤和淮北、江淮之间少  相似文献   

19.
紫色土区作物耐氯临界值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