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取秧量的调整。根据秧苗的播种密度和当地的农艺要求调整取秧量的大小。调整办法:先拧松秧爪排上两锁紧螺母,然后调节取秧量调节螺钉,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取秧量变小,反之,变大。  相似文献   

2.
李君 《四川农机》2006,(5):36-37
1.立秧差或发生浮苗原因:秧苗苗床水分过多或过少;插秧深度调节不当;水田表土过硬或过软;秧爪磨损。解决办法:除采取对应措施外,可减慢插秧速度,非乘坐式插秧机还可往下压手把。2.穴株数偏多原因:苗床上水分过大;取秧量调节不当。解决办法:按每穴3-5株进行调整。3.插过秧后秧苗  相似文献   

3.
<正>常见机插毯状秧苗要求盘根紧密、提起不散、形如毯状,杂交中籼稻机插在育秧时要求盘播量相对较大,而在机插过程中,取秧面积较小,易造成伤秧和漏插,特别是根系拉伤严重、返青时间长,直接影响到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水稻钵苗摆栽技术,虽然机插时不伤苗、返青时间短,但因摆栽机械和育秧专用盘的价格昂贵,生产投资成本高,目前难以推广应用。近年来,毯状钵苗机械化育插技术在安徽省天长市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效果。因毯状钵苗秧块下部分开、上部连成毯状,秧龄时间长、秧苗壮,毯  相似文献   

4.
<正>常见机插毯状秧苗要求盘根紧密、提起不散、形如毯状,杂交中籼稻机插在育秧时要求盘播量相对较大,而在机插过程中,取秧面积较小,易造成伤秧和漏插,特别是根系拉伤严重、返青时间长,直接影响到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水稻钵苗摆栽技术,虽然机插时不伤苗、返青时间短,但因摆栽机械和育秧专用盘的价格昂贵,生产投资成本高,目前难以推广应用。近年来,毯状钵苗机械化育插技术在安徽省天长市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效果。因毯状钵苗秧块下部分开、上部连成毯状,秧龄时间长、秧苗壮,毯状钵苗较毯状苗返青  相似文献   

5.
正(1)作业前检查调整。机插作业前须对插秧机做一次全面检查调试,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特别是要根据秧苗的密度,调节确定适宜的穴距与取秧量,以保证每亩大田适宜的基本苗。每亩穴数应根据水稻品种和栽培要求而定,对粳稻品种平均每穴以3~4株苗、每亩基本苗以5~7万株、每亩穴数以1.8万穴为宜。(2)作业要求与检查。插秧作业时,应确保直行、足苗、浅栽,要求"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栽插深度控制在1.5cm以内。每次作业开始时要试插一段距离,以检查每穴苗数和栽插深浅,并及时调整取秧量和栽插深度。(3)插植部位保养。检查与调整横向纵向取苗量;检查  相似文献   

6.
水稻机插取秧量与播种量查对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水稻机插中普遍存在育秧的播量和插秧机取秧量调整的盲目性问题,按照水稻种植技术的要求、机插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规律性,以广泛使用的久保田SPW-48C手扶插秧机配套的软盘和双膜育秧为例,设计了简明实用的取秧量与穴数、盘数(或播种面积)、用种量、播种密度查对表,有助于在实际推广机插秧时查对,少走弯路。文中的取秧量与穴数、盘数(或播种面积)、用种量、播种密度查对表亦可推广应用于其他机型。  相似文献   

7.
《湖北农机化》2005,(3):35-35
亚细亚液压插秧机是国内唯一液压感应仿型机械,它的秧厢采用液压控制,具有连续作业时保持其精确、耐磨损等优点,它的左右驱动轮非常柔软,能够独立仿形,灵敏度高,使插秧状态始终保持一致,没有漂秧、漏插等现象,对秧苗无伤害。在作业时,它还能自动调节插秧深度,取秧量、穴距调整幅度最大。无论在任何条件下插秧都能保持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插植原理入手,主要提出插植部分动力传递路线和取苗量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生产作业,介绍了高速水稻插秧载秧台和分插机构的调整项目、技术要求、调整方法及调整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1 插秧针的检查调整转动栽植臂 ,使秧针处于取苗的最大位置 ,而后来检查测定 6组栽植臂的秧针前端的位置 ,各秧针前端最大误差不得超过 5mm ,如超过 5mm ,就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是 ,松开各秧针调整螺母 ,将各秧针调整在一个水平线上 ,即秧针前端要对齐 ,而后紧固好调整螺母。2 取秧量的检查调整将取秧量调整杆放在由上算起第 6段位置上 ,让秧针碰到苗规为止 ,用手转动栽植臂回转箱 ;松开栽植臂的锁紧螺母 ,转动秧针高度调整螺母 ,用取苗规和秧针的相对位置确定取秧量的大小 ;调整后将锁紧螺母锁紧 ,再将秧针高度调整螺杆轻轻锁紧 ;转动回…  相似文献   

10.
水稻插秧机投入插秧作业前必须进行保养维护。液压部分检查液压油是否充足,运动件是否灵活,液压仿形的中浮板动作是否灵敏;插植部分检查插植传动箱、插植臂、导轨、侧边链条箱是否加注润滑油,插植臂是否运转灵活,秧针与秧门间隙是否正确,纵向取苗量调整是否正常,纵向送秧及送秧星轮转动是否活动正常等;行驶部分检查变速杆调节是否可靠,行走轮运转是否正常,左右转向拉线是否注油。经维护保养后可进入田间作业,作业中若出现故障应现场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1.
<正>麻育秧膜,简单可行水稻种植机械化关键在机插秧,机插秧要成功,育秧是重要环节,而在传统的育秧环节中,一直存在着秧苗根系不牢、容易散秧、取秧运秧不便、漏插率高等问题。有时,由于育秧盘不给力,散秧多,只能临时又改用人工插秧,这也成为制约水稻机插技术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农民们自创了一些土办法。一是在育秧盘里加大播种密度,增强盘根,但效果不佳,影响了秧苗的个体发  相似文献   

12.
育秧是水稻机插技术的重要环节.随着水稻机插技术的推广和发展,机插面积的扩大,社会化服务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彰显它的重要地位.为满足广大农户对机插的需求,保证机插质量和数量,不但要育好秧,而且还要育足秧.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机插株距过大或过小及机插株数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双季晚稻的苗穗结构、穗部性状及最终的产量。本试验通过对插秧机株距和取秧量的调节,实现不同的机插株距及机插株数,并记录、测定双季晚稻生长性状的各类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双季晚稻栽植提供合理的机插株距及机插株数。  相似文献   

14.
潘荣翠 《南方农机》2017,(10):31-32
插秧机的漏插率是衡量机械插秧技术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降低漏差率,可以从选种育秧、苗床秧块的水分控制、机插的取秧数量以及耕地的平整度等方面采取措施。文章结合各地进行漏插率调整的措施经验进行分析,希望对于插秧机技术的推广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水稻工厂化育秧及机械化插秧、抛秧配套技术(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机插:机插开始时要及时调整插秧苗数、插植深度以及行距,并根据田块的实际情况在插秧中进行灵活调整,使机插后每丛苗数大小一致,深浅一致。 (4)人员组织分工:一人开机操作,二人机上扶秧,一人递秧,三人起秧,运秧补苗人数以运距远近酌定(一般4~5人),运秧时做到稀苗不上机(留作补苗),秧苗提前到田头,苗足机不停,机停时即清理秧针,确保插秧均匀,插后补苗,插一片成一片。 (三)田间管理 1.化学除草:插秧3天后施化学除草剂,每亩用“丁草胺”0.15公斤+磺胺密隆20克+沙土两脸盆拌匀散施,施药前田中…  相似文献   

16.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具体操作规程如下: 1.水稻棚盘育秧技术盘土配制本田土含量占85%,腐殖土或草碳土占15%,采用3次混拌法拌匀盘土药剂和化肥,保证盘土粘结力,提高秧强度。播种使用手动播种器,严格控制播种量,保证播种分布均匀,秧苗整齐,在插秧机取秧量调至中间位置时,单臂取秧车为3株/次~5株/次,稀植的为2株/次~3株/次。2.水田机械整地技术基础整地基础整地应用激光平地技术。用激光机平地后可节省土地9%,节水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速水稻插秧机在取秧工作时容易造成伤秧的现象,提出了采用新型双偏心卵形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的设计方案;建立了该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设计方案相比,新的设计方案秧针运动轨迹与秧门的位置关系得到优化;取秧时,秧针运动轨迹与秧盘几乎垂直,保证了秧苗的质量;当秧箱导轨夹角变为80°、推秧角为78°、推秧角与秧苗和秧针夹角的和接近90°时,优化了插植后秧苗直立性,满足了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1调查目的调查机插早、中、晚稻的分蘖能力、分蘖进度和成穗率,确定合理的机插取秧量和大田基本苗数量,建立合理的高产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9.
今年,我们从韩国引进1套工厂化育秧播种流水线设备和2台东洋P600乘坐式插秧机。在早稻机插作业过程中,发现插秧机出现取秧量不匀的现象,影响了机插质量。综合在作业中所碰到的各种问题,应从下面4个方面进行检查分析,找出取秧不匀的原因,采取对应措施。 1.检查秧苗质量 检查秧盘上的秧苗质量,是否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水稻钵苗移栽机送秧装置精准稳定的送秧要求,设计一种新型纵向送秧装置。此装置采用链轮驱动,通过弹簧钢丝拨动钵盘实现纵向送秧,提高纵向送秧的精度和稳定性。分析新型纵向送秧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建立秧箱链轮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并通过Matlab软件优化出一组设计参数。设计并研制纵向送秧装置试验台,进行纵向送秧精度测试试验以及取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纵向送秧的偏差量在±2 mm范围内,且多次试验没有产生累积偏差,符合设计要求;试验台的最低取苗成功率为91.37%,新型纵向送秧装置送秧效果良好,结构设计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