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西双版纳扩建保护区进行野外实地考察、样地测设,依据《云南植被》,保护区共划分10个植被类型(含1个人工植被类型),15个植被亚型(含3个人工植被亚型)和25个群系。保护区植被的水平基带是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并介绍了水平、垂直分布规律和地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对凌源市森林植被广泛详尽调查的基础上,将该市植被划分为了2个植被区、3个植被地区和3个植被小区。针对各小区的植被资源形状与特点,阐述了相应的森林植被培育方向与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3.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沿坡向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索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沿坡向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植被分布与坡向的相关关系,基于数字地形图,使用Ar-cView和ERDAS软件制作了数字高程模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使用ArcMap软件提取了植被类型沿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8个坡向的分布图层和植被类型按13个海拔带沿8个坡向分布的图层,并结合植被图制作了植被类型按8个坡向分布的三维立体植被图;用EXCEL软件统计了9个自然植被类型沿8个坡向的分布面积和按13个海拔带沿8个坡向的分布面积;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了坡向与植被分布的相关关系。结果为:①9个自然植被类型中除河谷稀树灌木草丛分布在东、东南、南、西南和西5个坡向外,其他8个植被类型在8个坡向均有分布。②8个坡向的优势植被类型均是季风常绿阔叶林。③坡向对季节雨林和河谷稀树灌木草丛的分布影响较大,对落叶季雨林和暖温性针叶林的分布有一定影响,对山地雨林、热性竹林和暖热性稀树灌木草丛的分布影响较小,对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暖热性针叶林的分布无影响。④确定了9个自然植被类型的适生坡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初步研究了湖北大洪山植被的环境因素、区系特征及植被的基本类型。根据植被现状,按《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将该区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和143个群系,并对每一群系及某些重要群丛给予了分析和评价。此外,还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出发探讨了本区植被开发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大巴山西段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系统掌握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及其特点,合理有效开展资源保护工作。通过调查以及归类分析,建立了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植被12个植被型37个群系,人工植被3个群系的植被分类系统,并对植被水平及垂直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对该区域植被分布所呈现的群落类型多样、自然性和代表性较强、过渡区的特征比较明显、植被在水平和垂直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以及植物群落的脆弱性高等特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邱祥昌 《绿色科技》2019,(17):75-77
从防止水土流失、增强护坡稳定性、维护生态平衡、改善土壤环境、优化沿线景观5个方面阐述了植被护坡的作用,并从植被的地上部分生长层、地表腐质层及地下部分根系3个层面分析了植被护坡的作用机理;提出了草本型、灌草型、乔灌草型3个类型的植被护坡的最佳植物群落植物选择;探讨了植被护坡技术方法和适应范围;对护坡植被的养护管理也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依据样地调查资料和野外记录,按《西藏植被》(1987)和《中国植被》(1980)的植被分类原则,该文将西藏尼洋河河漫滩的植被分为8个植被型13个群系,并对这些植被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以及各植被类型的特征作了较详尽的分析和记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调查与统计分析,龙湾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植被可划分为水生植被、沼生植被、沼泽化草甸植被和湿生木本植被4个植被型、11个群系组、44个群系,其中洲滩沼泽化草甸植被分布面积较大,永久性水生植被分布面积较小。通过对主要湿地植被群系结构研究分析,湿地公园的湿地植被群落主要由湿地草本植物组成,其湿地植被的外貌季节性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百草岭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基本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 1999年 5~ 6月的样地调查资料和野外记录 ,按《云南植被》 (1987)的植被分类原则 ,将云南省百草岭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分为 6个植被型 ,9个植被亚型和 13个群系。对其植被类型的分布规律以及各植被类型的特征作了较详尽的分析和记述  相似文献   

10.
沈新华  丁发林 《林业调查规划》2021,46(2):106-109,113
采用样线、样地及植被分类等方法对兰坪县翠坪山县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植被类型丰富,植被保存较完整,共有3个植被型、4个植被亚型和6个群系,植被水平地带性分布不明显,而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依据植被类型分类系统,分别阐述了云南松林、华山松云南油松林、毛曼青冈林、青冈杨桦林、白穗石栎林以及杜鹃灌丛的植被类型特征,区内物种多样性丰富。提出加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开展科研监测,积极探索保护策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认识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栖息环境的植被类型现状,于2005年9~11月、2006年3~7月,在滇金丝猴分布地设置植物样线60条、植被样方12个、竹子小样方60个进行综合调查。根据“中国植被”对植被类型划分及分类标准,将滇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类型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47个群系组。对栖息地的主要植被类型结构、组成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初步研究了湖北大洪山植被 的环境因素,区系特征及植被的基本类型。根据植被现状,按《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将该区植被划分为3个植波型组、10个植波型和43个群系,并对每一群系及某些重要群丛给予了分析和评价。此外,还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出发探讨了本区植被开发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川金丝猴栖息地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了植物多样性及其威胁因素。根据"陕西植被"的分类原则、单位和系统,将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类型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23个群系组。对栖息地的主要植被类型结构、组成等进行了阐述。同时针对栖息地植物多样性受威胁状况,提出了植被恢复、生态移民及社区共管是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思小公路沿线总计近97 km公路两侧100 m区域内的绿地系统植被状况进行了调查。依据调查材料,按植被分类的原则及单位划分标准,将该地带的植被分为8个植被类型、11个亚类型,16个群系,其中包括栽培的类型1个、亚类型3个、群系3个。分层次逐类对各植被类型的组成及分布特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开展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植被多样性调查,摸清区域内天然植被现状及分布特点,将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内天然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类型、6个植被亚型、18个植被群落,对每一类型的植被群落进行特征与结构的详尽描述,对植被保护价值进行评价研究,并提出了植被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6.
滇金丝猴栖息地植被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滇金丝猴的6个栖息地进行了植被类型调查。通过对所设60条样线12个样方的样线调查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按《中国植被》对植被类型划分、分类的标准,将滇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类型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47个群系组。并对其栖息地的5种主要植被类型的结构、组成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简述浙江省海岸带主要植被分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根据近年调查浙江省海岸带植被现状和生态环境的特点,将我省海岸带植被从北至南分为杭州湾两岸植被、象山港以南楚门以北及海岛植被和乐清湾以南植被三个区段,并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为了查清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类型,于2014—2015年期间,在保护区内设计调查陆地样线110条和水系样线43条,采用样线法调查记录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和分布位置,结果表明:森林植被为保护区最主要、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可划分为6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10个群系组21个群系,主要由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丛、草甸和沼生植被组成,基本查清了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状况,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以促进其向顶级森林群落顺利演替。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云南石林风景名胜保护区景观植被。在景观生态学和植物群落学理论指导下,将本区景观植被划分为2个类型,3个亚型,15个群系和21个亚群系,绘制了景观植被分布图。在上述基础上得出本区森林总覆盖率47.96%,景观植被覆盖率95.68%。并分景区景点计算出各分项覆盖率,分析了本区景观植被分布的4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弄清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带草甸植被特征及其物种组成,通过查阅现有资料与调查典型样地等方法,发现植物124种,隶属28科85属,按照《中国植被》中的3个主要分类单位,将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带草甸植被划分了3个植被亚型、8个群系组和13个群系。由此可见,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带草甸植被类型的物种组成复杂,植被类型多样,应加强规划,合理经营与保护,为林区多种经营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