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2000年到2009年的MODIS影像,结合地面GPS精确定点调查,以奇台县草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天然草地牧草产量遥感模型,分析奇台县十年草地的生产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9年,奇台县的草地产量和盖度都有一定的提高,其中2003年、2007年和2009年草地产量有明显的提高,分别为1529.8千克/公顷、1755.5千克/公顷和1793.7千克/公顷,2008年由于奇台县降水量减少,盖度与产量有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阜康市的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山地草甸草原、高寒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句草原等6个样区进行调查,通过样地植被组成、植被盖度、草群高度、物种数量、产草量等调查,了解阜康市2007-2011年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各个样地的降水量在2008年出现最低值,当年各样地草群高度、植被盖度、产草量均有明显的下降;2009-2011年温性荒漠草原草群中优良牧草比重减少,草地植被中不可食草群高度、盖度增大,草地生产功能减弱;山地草甸草原和温性草甸草原的草群高度和产草量在2009年开始下降,但其盖度变化不大;温性草原的草群高度、植被盖度、产草量及各类主要植被的产草量受降雨影响较大;高寒草甸草原的草群高度、植被盖度、产草量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3.
根据《草地生产力测定及样条监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对两个不同类型的草地进行监测。测定结果:大针茅、羊草、杂类草草地型草群牧草平均高度15cm,盖度20%,产草量84.5kg/亩;克氏针茅、羊草、杂类草草地型草群牧草平均高度19cm,盖度30%,产草量180.5kg/亩。  相似文献   

4.
采用地面监测方法,2007~2010年对福泉市天然草地的龙昌、藜山、高石实行4年的草层高度、盖度以及产量3个指标的定点监测。结果表明,牧草的草层平均盖度为90.55%,平均高度为36.15cm;平均鲜草产量6 813.25 kg/hm2,牧草风干产量为3 844.95 kg/hm2;可食牧草鲜重、风干重分别为5 560.48 kg/hm2、3 014.54 kg/hm2,年可产鲜草8 730kg/hm2,根据监测结果和福泉市人工草地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加快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天祝高寒退化草地补播恢复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华  姬万忠 《草业科学》2015,32(4):606-611
为了探究补播对高寒退化草地物种丰富度和生产力的影响,于2007―2009年在甘肃天祝县开展了利用不同禾草混播改良治理退化草地的试验。结果表明,补播当年物种丰富度增加,补播第2年后物种丰富度整体下降。补播明显提高了草群高度、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且禾草类生物量一直都占据主要部分,草地的经济价值得以提高。综合补播后退化草地的草群高度、盖度、物种丰富度以及各经济类群的生物量和总生物量进行评价,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组合补播治理天祝县高寒草地的效果最佳,可以作为高寒退化草地恢复治理措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塔什库尔干县的5个草地类,8个草地型2006~2008年草地监测资料,对各草地型不同年份的植物平均盖度、草群平均高度产平均产草量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比较8个草地型不同年份之间差异的显著性,得出塔什库尔干县近3年来的天然草地类型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对中度退化的高寒草甸进行补播改良,其研究的结果表明,人工补播是改良退化草地的一项重要措施。补播的第三年,改良草地产草量比天然草地产草量提高20-30%,草地植被盖度由原来的32.5%提高到56.5%,草群品质改善,草群中可食牧草种类增多,有毒有害植物明显减少。杂草及有毒有害植物为建群种的群落,变为老芒麦-无芒雀麦-披碱草为优势种的群落。由于草地盖度的增加,也减少了土壤冲刷,有效地控制了土壤养分和水分的流失。  相似文献   

8.
黄文广  刘晓东  于钊  马晓明  马泽  王蕾 《草业科学》2011,28(8):1502-1506
摘要:在建立盐池县草地植被覆盖遥感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基于植被指数的象元二分法模型,反演了盐池县2000、2005和2009年3个时期的草地盖度影像,分析了盐池县不同时期草地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0-2005年高覆盖、中高覆盖和中覆盖草地分别增加了4.83、907.03和714.67 km2,低覆盖和极低覆盖草地分别减少约717.83和908.62 km2;2005-2009年,高覆盖、中高覆盖和中覆盖草地依然表现为增加,分别增加了228.47、190.00和377.04 km2。说明自2002年起盐池县实施“天然草原禁牧封育”、“退牧还草工程”、“天然草原无鼠害示范区建设” 等生态建设项目效果明显,草地荒漠化趋势好转。  相似文献   

9.
围栏封育改良荒漠化草地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安耕  王天河 《草业科学》2011,28(5):874-876
2004-2006年,对古浪县北部腾格里沙漠南缘荒漠化草地进行为期3年的围栏封育改良试验.结果表明,围栏封育措施对恢复草地植被效果明显.围栏封育后草地中植物的高度、盖度、多度、冠幅、地上生物量和可食牧草产量等生产性能明显提高;牧草成分显著变化,优良莎草科、禾本科牧草产量与种类增加,杂类草种类与产量下降;围栏封育区区域生...  相似文献   

10.
北疆牧区山地草甸草地生产力动态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柴琦  李霞  梁天刚 《草业科学》2009,26(4):12-15
研究采用实地样方测量法,分析了北疆山地草甸草地盖度、草层平均高度和鲜草产量的季节和年份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草地盖度、平均草层高度和鲜草产量在年内呈单峰变化,在6月中旬或7月中旬达到最高,分别为96%、36.4 cm和8 422 kg/hm2;年际间的变化受水、热条件影响,其中鲜草产量对水、热条件响应最为敏感,2004-2006年草地盖度、平均草层高度和鲜草产量的变幅分别达到2.94%、3.36%和42.5%。  相似文献   

11.
禁牧封育措施改良高寒地区退化草地的效果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2003-2005年,通过对青海省玉树县上拉秀乡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化草甸退化草地进行为期3年的禁牧封育改良试验,结果表明:禁牧封育措施对恢复高寒草甸、高寒沼泽化草甸退化草地植被有明显的效果,禁牧封育后草地中植物的盖度、高度和产草量明显提高;牧草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优良莎草科、禾本科牧草种类与产量增加,杂类草的种类、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2.
春季休牧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及时掌握呼伦贝尔牧业四旗天然草地春季休牧效果,2005年8月,对春季休牧区和其相应连续放牧区草地进行植物地上生物量、高度、盖度植被组成等方面的监测调查.结果表明:休牧2、3年后草地在生物量、盖度、高度等方面上高于连续放牧的草地;分别有87.5%、93%和86%的监测点显示春季休牧对植被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有正面效应.随着休牧年限增加,植被优势种呈现一定的变化,逐渐以贝加尔针茅、羊草、糙隐子草为主,藜科、菊科植物及杂类草减少,围栏休牧区植被呈现良性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河南县高寒草句退化草地封育3年试验表明:轻度退化草地封育3年后的总盖度从78%提高到98%,增加了20个百分点,优良牧草产量增加52.8%,毒杂草产量减少33.1%;中度退化草地封育3年后总盖度从55%提高到79%,增加了24个百分点,优良牧草产量增加96.1%,毒杂草产量减少29.4%;重度退化草地封育3年后总...  相似文献   

14.
喷施灭狼毒治理毒杂草型退化草地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中国科学院寒旱所研制的新型专用除草剂灭狼毒(程国栋院士命名),对狼毒(S. chamaejasme)危害严重的毒杂草型退化草地进行了为期3年的治理研究.结果表明,喷施灭狼毒 短期禁牧2年的草地总地上生物量提高48.5%,禾本科牧草的地上生物量提高168.5%,狼毒的地上生物量下降90%;草地优势牧草阿尔泰针茅(S. krylovii)和扁穗冰草(A. cristatum)的相对高度、盖度、密度大幅度提高,重要值达到67.7%,狼毒的3项相对值下降54.7%~93%,重要值下降为4.3%;植物间竞争减弱,草地植被群落特征的变化明显,治理后的草地植物群落结构逐步恢复到以阿尔泰针茅和扁穗冰草为优势种的顶级状态.  相似文献   

15.
通过2011年和2012年对伊宁县27个草原样地的监测,对其鲜草产量、栽畜量、栽畜能力和退牧还草工程区域内外的高度、盖鹰、产量进行分析,探讨伊宁县草原草地生产力结果表明:由于2012年伊宁县降雨量偏少,各类草地的鲜草产量、我畜量和载畜能力较2011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和降低;退牧还草工程区内草地植被总盖度、高度和鲜草产量较工程区外均有提高.工程区内草地植被恢复明显,工程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Terra/MODIS植被指数产品 MOD13A3以及2005-2006年青海省草地调查资料,建立了草地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盖度遥感反演模型,模拟分析了青海省鼠害发生区域、危害区域和正常区域草地资源在2001-2010年期间的各月及年际生物量及植被盖度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EVI指数函数模型为模拟生物量鲜重最优模型,而对数函数模型为植被盖度模拟最优模型,拟合精度分别为70.18%和77.43%;2)研究区不同草地类型鼠害发生区域、危害区域的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盖度随着鼠害危害状况的加重而呈下降趋势,在盛草季表现最明显,这种趋势近10年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对南湖区退化草地采取不同改良措施和方法,筛选出适合该区域草地生长的优良牧草以及最佳改良方案,达到了改善植被结构,提高草地产草量、植被盖度和利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地调查,2006和2009年对博州3个县的退牧还草工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温性草甸草原类经过3年的围栏,盖度、高度和干重都有提高,鲜重变化略有提高;温性草原类草地经过3年的围栏变化效果较明显;温性荒漠类草地经过3年的围栏,鲜重和盖度变化不明显,温性荒漠类草地受降水量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2018年和2019年2年不同物种数量(1,3,6,9,12,15)组合混播试验,分析禾本科、豆科、杂类草和先锋种植物对高寒人工草地植物群落性状的影响,研究不同功能群及先锋种植物在高寒人工草地建植初期的作用,以期为高寒人工草地建设中不同功能群及先锋种植物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禾本科植物能大幅增加人工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盖度、高度和减少非播种物种数(P<0.05),杂类草则会大幅降低人工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盖度和高度(P<0.05),但能增加非播种物种数(P<0.05);豆科与先锋种植物对群落地上生物量、盖度、高度和非播种物种数影响较小或无影响。因此在建设以生产目的为主的高寒人工草地时,应优先选择禾本科植物;主要考虑草地多功能性时,可选择禾本科植物和杂类草植物组合。  相似文献   

20.
施氮对退化天然草地主要物种地上生物量和重要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太仆寺旗退化天然草地连续两年进行不同施氮水平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尿素可显著提高退化草地主要植物种群和草地群落的生产力.施用尿素50kg/hm2对羊草和冰草地上生物量的增加效果最为显著,重要值明显提高,羊草取代星毛委陵菜成为群落中的主要物种;施用尿素75kg/hm2,羊草和冰草出现效应递减现象,糙苏的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重要值也有所上升;施用尿素100kg/hm2,星毛委陵菜的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盖度增大.从改良草地的效果来看,研究地区退化草地的适宜施氮水平为尿素5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