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行动物免疫耳标的有关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存在问题1.1耳标收费,增加免疫难度这是群众最关心的首要问题。如果收费过高,群众不能接受,势必增加防疫难度,当前各地订购的耳标每只0.1元左右,给农户所养畜禽打耳标后一般收到0.15元,也有每只收到0.2元或者更高的,还有连同防疫注射费一起收到的。按说每只耳标按这个价收费不  相似文献   

2.
落实生猪免疫耳标解决防疫收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强县位于陕南山区,家畜防疫收费难是影响防疫的老问题。2002年9月全县实行家畜免疫耳标制。秋季防疫时存栏家畜22.31万头,防疫家畜20.69万头,佩带免疫耳标率92.7%。2003年市县联合检查中发现,该县生猪免疫、防疫收费带免疫耳标同时进行,全县生猪凭免疫耳标上市、交易、屠宰率  相似文献   

3.
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在全国施行以来,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带来了许多便利。作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动物免疫标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缺陷,亟待改进,现提出商榷。1耳标质量不过关由于标识制度执行时间短,质量标准没有统一,造成耳标质量参差不齐,常常打上耳标后不久,因动物互相撕咬、搔痒而脱落,一个月后完好率达不到70%,如再要求防疫员补打,成本增加尚在其次,主要是防疫员的劳动量大大增加,因此,保证耳标率难度增大。2耳标设计技术不合理2.1色泽方面。目前使用的耳标色泽艳丽,容易识别,但醒目的异物易引起同群…  相似文献   

4.
2003年1月7日,我县动物防疫监督所邀请新闻部门对全县动物防疫工作进行执法检查,发现生猪调运户李某所购生猪耳标与省兽医工作总站统一供应的耳标不符,且部分生猪耳部有鲜血,系打挂耳标所引起。县监督所执法人员立即对该生猪收购点进行全面检查,经查李某生猪收购点卫生条件  相似文献   

5.
问 实行动物免疫标识制度以来 ,仍有上市仔猪未经免疫却钳上耳标 ,养殖户买回这样的仔猪发病及死亡率很高。请问当地兽医站可不可以对进入交易市场的生猪 ,不管有无免疫标识一律强制免疫并按规定收费 ?( 小林  贵港港北 )答 农业部第 1 3号令《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 :动物凭免疫耳标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上市、买卖和运输。在动物防疫监督检查过程中 ,对于进入流通环节的猪、牛、羊 ,经查确实为“畜主自挂标识而未免疫”但又有检疫合格证明的 ,可按动物防疫行政执法程序对动物作暂时留置 ,进而查清耳标和检疫证明的来源 ,然后视不同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和农业部《关于实施 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 有关问题的通知》(农牧发[2 0 0 2 ]3 0号 )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或处理。至于怀疑畜主“只挂标不免疫” ,那是需要证据的 ,不能对所有进入交易市场的仔猪“不管有无免疫耳标都实行针对性强制免疫并按规定收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确实没有免疫 ,进行补免还是必要的。实施动物防疫监督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三条规定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及其人员进...  相似文献   

6.
在基层防疫工作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对农村散养户的鸡只进行免疫接种后。鸡只仍然发病死亡.甚至有的农户抱怨.不打针不死.打了针死得更快,这是为什么呢?笔者总结多年的防疫实践.分析认为,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一、疫苗单一.免疫范围小。基层畜牧兽医站面对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防疫工作面宽量大,在组织鸡病防疫工作时,主要防疫注射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乡村存在着防疫收费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从笔者多次到农村了解的情况来看,防疫收费难的原因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领导对防疫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支持不力。有的认为动物防疫工作是畜牧部门的事,对防疫工作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还有的认为收取费用会加重农民负担,从而导致此项工作无法落实,防疫费也就相应地收不起来。二是部分群众防疫意识淡薄。他们对畜禽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打不打预防针都一样;还有部分群众认为打了针,畜禽照常得病、死…  相似文献   

8.
1案件调查 1999年5月17日,县动物防疫监督所接群众举报,中和场镇三村四社村级防疫员田某,给农户骟割仔猪时,只剪耳号,不打防疫针,伪造动物防疫标志。县动物防疫监督所立即派人前往,对当事人进行询问和调查,因某承认了自己的违法事实。执法人员考虑到田某系初犯,且承认错误态度诚恳,最后只对其作了批评教育和警告的处分。 1999年12月4日,2000年3月5日,2000年3月14日又相继有群众反映,田某重操旧业,给农户骟割仔猪后,仍只剪耳号,不打防疫针。县动物防疫监督所再次立案调查。执法人员调查了田某所…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动物防疫法》,提高生猪疫病防疫密度,控制生猪疫情的发生和流行,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我市于2000年5月1日开始全面实行生猪防疫耳标制度,通过一个阶段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统计,至2001年3月底,我市已用标21.5万余只,生猪防疫耳标率达98%。1推行生猪防疫耳标制度的主要做法 按《动物防疫法》有关计划免疫、强制免疫的规定,根据省厅有关文件,我市制订出台了“关于推行生猪免疫塑料耳标制度的实施意见”,根据该实施意见,在实行过程中坚持“一个标明”、“三个统一”,分“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1动物防疫资源动物防疫资源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动物免疫和产地检疫资源、防疫人员资源和监督管理资源。1.1动物免疫和产地检疫资源动物免疫和产地检疫资源是指按照物价标准应该收取的防疫服务费及产地检疫费。比如:2001年,息县牛发展到22.1万头,其中出栏6万头;生猪发展到70.5万头,其中出栏40.5万头;羊发展到36万只,其中出栏21万只;家禽发展到1050万只,其中出栏570万只。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和收费标准,全年牛、猪防疫费平均每头5元,羊每只平均2元,禽每只平均0.3元,则年总防疫费可达850万元;出栏畜禽按产地检疫收费标准,可收取产地检疫费171万元,两项合计1021万元。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 ,我市生猪防疫工作一直推行生猪免疫注射钳耳缺标志 ,对于标识生猪免疫 ,加强生猪免疫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生猪免疫钳耳缺存在许多弊端 :一是免疫标记不清楚 ,工作检查时识别难 ,扯皮多 ;二是少数兽医工作不负责任 ,只打耳号不防疫 ,造成疫情时 ,难以追究责任 ;三是社会游医易做假耳缺 ,妨碍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鉴于上述情况 ,我市根据浙江省农业厅浙农专 (2 0 0 1) 12 4号《关于实行生猪免疫标识制度的通知》精神 ,结合我市实际 ,从 2 0 0 2年 4月 1日起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生猪免疫耳标管理。至目前整一年 ,经统计共挂耳标 …  相似文献   

12.
防疫承包收费难已严重危及到兽医站的生存,农村大都是负债村、空壳村,负债高达几百万元,少则几十万元,造成防疫承包收费难度大,拖欠防疫费数额大,有的兽医几年没工资到手,人心不安,工作难以开展。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兽医站采取三种收费办法相结合:边防边收,边服务边收费;在屠宰生猪时通过检疫收取防疫费;在村预收,年终与村结帐多退少补。只有三管齐下,才能基本上解决收费问题。我们认为:最好、最主动的方法是第二种,就是狠抓防疫检疫工作到位、促进承包费收取。  相似文献   

13.
我市自1983年开始推行“畜禽医疗承包保险制”,即兽医人员向养猪农户按养猪头数收取一定数额的保险费,对农户所养的生猪实行“无病包防、有病包医”的责任管理。通过10多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畜禽医疗承包保险制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已与现代的兽医工作越来越不相适应。依法对畜禽防疫.检疫.与兽医医疗服务捆扎在一起收费,既影响了畜禽防检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防检工作的难度.又不能充分体现畜禽防检的法制性。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动物免疫耳标顺序码的编排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标识制度的推行和实施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乌鲁木齐市在免疫耳标标识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办法,其中,耳标顺序码的编排和应用就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现将有关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饲养长毛兔,一般认为只要产毛量高,经济效益一定高。其实,产毛量与经济效益不完全成正比。在多年的养兔实践中,笔者逐渐摸索出了兔只 (优良品种 )90天产毛量与 90天饲料成本之间存在着的粗略关系:每只兔 90天饲料成本在 18元以内 (每天 0. 2元 )时,随饲料成本增加,产毛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超过 18元以后,饲料成本再增加,而兔只产毛量增加太慢,经济效益不行,甚至变成负效益。按每兔 90天饲料成本为 18元计算, 90天产毛为 300克,卖兔毛收入 30元 (按每 500克兔毛 50元计 ),扣去饲料成本 18元,每兔每 90天纯盈利 12元,全年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畜禽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和畜禽散养户不断减少,畜禽散养农户的防疫工作量下降,但农户畜禽养殖的不确定性增加,防疫工作的难度加大。过去的防疫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防疫工作的需要,为此,笔者在总结多年防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步五制动物防疫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经过多年的实施免疫耳标在动物防疫和检疫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但其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益严重,亟须纠正和解决。1在动物防疫中出现的问题1.1耳标的佩戴以羊为例,耳标正确的佩戴应该是在比较薄的耳朵中部,避开大血管,用耳标钳打上事先消毒过的耳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防疫时间紧,人手少,防疫人员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免疫任务,往往不愿在打耳标上花费过多的时间,部位差不多就行了,甚至羊还没有保定好就  相似文献   

18.
云尾乡是个半山区乡,人们分别分布在20个行政村内,居住分散,其中九个完全属于山区村。农户都有养猪的习惯,现有大小猪的存栏数有8000多头。由于地大人稀,交通不便,特别是山区村,加上防疫员和兽医人员不足,群众对生猪防疫的必要性缺乏认识,所以给生猪防疫工作带来困难。若按照以往的防疫做法,根本无法进行,就完不成防疫计划指标。例如,1985年春季防疫,溪源村生猪防疫密度只完成3%,而南坑村则更差,只达到应该防疫数的1.5%。结果在同年的7~8月间,仅南坑村死亡生猪就有76头,农户损失严重。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兽医站…  相似文献   

19.
病羊在因防疫打耳标后7天出现症状,先表现为口角流涎,采食困难。临床检查:患羊表现四肢强直,腰腿不灵,高跷步态,牙关紧闭,流涎,应激增高等典型的破伤风症状。视诊其体表其它部位,均未发现皮肤有破损之伤。根据其临床症状和破伤风的流行病学原理,确诊为破伤风。思考之一山羊破伤风在临床上并不罕见,但因打耳标引起者还尚未见报道。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羊耳部很薄,即使是有创伤,也很难引起破伤风。如若打上耳标,在消毒不严的情况下,可引起耳标孔周围发炎。由于耳标扣扣得很紧,在其间就可引起厌氧环境,给破伤风梭苗或其牙胞的…  相似文献   

20.
根据《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我县于2001年4月起全县动物防检实行改革:一改“年终按户统筹防疫费”为“边打防疫针边收费”和“先打防疫针后在流通环节收费相结合”的办法;二改“给生猪卡耳号作防疫标志”为“免疫耳标(耳缺)和动物免疫证双重标志,做到一猪一证,证随猪走”;三改“防疫不影响检疫而检疫又不管防疫”为“生猪及其产品一律凭免疫证上市检疫、交易,对无有效免疫证者由检疫员加倍补收防疫费,从而达到以检促防的目的”。为了保证此次改革的成功,我们探索了一些新办法,采取了一些新措施,经过4个月的实践取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