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结合植物构件理论,运用分形几何方法,对灰叶胡杨(Populus pruinosa Schrenk)分枝格局及其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灰叶胡杨胸径的增大即发育阶段的成熟,灰叶胡杨一级枝长越长,可以分出更高级别的分枝,但并未表现出分枝级别越高分枝数越多。不同发育阶段的灰叶胡杨总体分枝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别,随着胸径的增大,分枝率增大。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灰叶胡杨的分枝角度先增长再下降趋势说明其在生长前期树冠以向四周伸展为主,后期以直立向上生长为主。枝倾角变化范围较大,一级到四级分枝枝倾角逐渐下降,五级分枝枝倾角增大。随着分枝级别的增加,各级相邻分枝之间间距逐渐减小。随着胸径增大,灰叶胡杨分形维数增加,但都是接近2,揭示了灰叶胡杨分枝格局占据生态空间的程度和利用生态空间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植物胡杨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发育阶段的枝系构型特征进行研究,为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及进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防风林的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数据.[方法]根据胡杨胸径的大小,比较胡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枝系构型特征值:分枝长度,分枝角度,枝径比,逐步分枝率和总体分枝率.[结果](1)树冠不同部位构型格局中,各级分枝长度数值和各级分枝角度数值从上到下均表现为逐渐变大的趋势;(2)幼龄期、中龄期和老龄期分枝长度从第3级到1级排序为老龄期>中龄期>幼龄期,且幼龄期、中龄期和老龄期枝条伸展能力从第3级到1级呈现相对减弱的趋势;(3)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各级分枝角度没有明显变化,除当年生、2级和3级分枝角度之间差异显著之外,其他类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各分枝角度不仅随枝级的增加而增而且随发育程度的增加而增大;(4)在胡杨植株生长过程中,其植株枝径比差异不显著(P<0.05);(5)幼龄期、中龄期和老龄期的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均呈现差异显著(P<0.05),且总体分枝率均较大,分别为1.95 ±0.15、1.96±0.07和2.38±0.05.[结论]胡杨植冠构型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呈现一定的可塑性,而且胡杨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上枝系构型也呈现一定的可塑性.与灰叶胡杨枝系构型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阔叶树树种叶倾角的大小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量与产量,对树高、胸径、材积的影响较为突出。木材产量的积累随叶倾角的减小而增加,叶片越直立其叶倾角越小,叶片较直立的品种的木材产量大于叶片斜生或平展的品种。不同树冠的上层和下层,叶倾角不尽相同,叶倾角的大小与树高,胸径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叶倾角小的生长较快,叶倾角大的生长较慢。  相似文献   

4.
梭梭不同生长阶段的枝系构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民勤荒漠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不同生长发育阶段(3~11 a龄)枝系构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梭梭不同生长阶段的分枝格局参数,总体分枝率和分枝角度差异不显著,且总体分枝率均较低.2)梭梭生长初期逐步分枝率(SBR)1∶2大于生长后期,而梭梭生长初期(SBR)2∶3小于生长后期.3)梭梭的分枝角度随级数的增加而呈现减小的趋势,梭梭在越靠近植株顶端,年幼的枝和干之间的分枝角度越接近于30°,而在越靠近植株基部的老枝和干之间的分枝角度多接近于60°.4)梭梭的各级分枝长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梭梭枝条的伸展能力从低级到高级呈现相对减弱的趋势.5)随着梭梭个体生长发育,其植株的枝径比差异显著(p<0.05),随分枝级数的增加,其枝径比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说明其枝条间的承载力越大.梭梭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枝系构型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反映了对荒漠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5.
胡杨异形叶性状与其个体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叶片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器官,叶片结构性状的改变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探讨胡杨叶形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理解其适应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为明确胡杨异形叶结构性状特征与其个体发育之间的关系,在额济纳人工胡杨林内调查不同树龄、繁殖期与非繁殖期胡杨树冠下层叶片的长与宽以分析其叶形的变化规律。结果胡杨异形叶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随着树龄增加,胡杨叶长减小,叶宽增加,叶长宽比减小;树龄对叶片长、宽和长宽比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53.1%、38.6%和66.1%。繁殖期对胡杨叶形变化具有显著影响,6年生胡杨繁殖期叶长和叶长宽比显著小于非繁殖期叶片,而叶宽显著大于非繁殖期叶片。非繁殖期的胡杨叶形则随树龄增加由条形叶向卵形叶逐渐转变。胸径与胡杨叶片形态特征显著相关,随着胸径增大,胡杨叶长与叶长宽比减小,叶宽增大;在一元回归分析中,胸径对胡杨叶片形态特征的解释率均大于0.5(R2>0.5,P < 0.000 1),而在多元回归中,胸径单独的解释率为8.6%(叶长)、13.1%(叶宽)、3.4%(叶长宽比);此外,胸径与树龄对胡杨叶片结构性状特征具有显著的交互影响。结论胡杨异形叶的发生与其个体生长发育之间具有密切关系,随着树木的生长,胡杨叶形由条形叶向卵形、阔卵形叶转变以适应干旱高温的环境;此外,繁殖期加速胡杨叶形的转变,可能是胡杨应对繁殖期能量需求的适应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桃叶杜鹃种群构件的特征,为桃叶杜鹃的繁殖、经营、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采用Harper构件理论结合野外调查对不同径级桃叶杜鹃种群枝、叶构件的基本特征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桃叶杜鹃的分枝角度变化范围为42°~71°,在各级分枝上并无统一规律,分枝粗度以一级枝最大,二者总体均呈不同程度的波动性变化;分枝长度以一级枝最长,平均叶面积以一级枝最大,分枝数与叶片数主要以二、三级枝最多,说明,一、二、三级枝均为桃叶杜鹃种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桃叶杜鹃的构件种群形态具高度可塑性,枝构件种群的结构影响着树冠的整体构型,分枝长度和分枝角度受分枝高度的影响不大,分枝率随桃叶杜鹃径级粗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杨异形叶解剖结构,对灰杨9个发育阶段的抗旱性进行分析。通过常规石蜡制片技术,测定灰杨叶片上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片厚度等10项解剖结构指标参数,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灰杨不同发育阶段进行抗旱性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灰杨异形叶解剖结构随发育阶段而变化,表现为表皮细胞数、栅栏组织细胞数、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栅/海比均随径阶增加而增加;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则均随径阶增加而减少,这些指标参数与胸径呈极显著/显著正负相关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各指标的变异系数筛选出5项具有代表性的抗旱评价指标: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表皮细胞数、栅栏组织细胞数、栅/海比,运用隶属函数值法对灰杨各发育阶段的抗旱性能评分排序,灰杨9个发育阶段的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18径阶16径阶12径阶14径阶10径阶8径阶6径阶4径阶2径阶,灰杨的抗旱性随个体发育阶段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木麻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及其适应策略,开展其不同发育阶段植冠的枝系特征分析,并以此为中国沿海防护林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通过对福建省大鹤国有防护林场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木麻黄的枝系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木麻黄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SBR1:2无显著变化,但逐步分枝率SBR2:3在成株阶段与幼树阶段表现出显著差异;幼苗阶段的1级枝倾角及2级枝倾角与成株阶段及幼树阶段均表现出显著差异;通过对各种枝系特征分析,发现成株阶段高生长不明显,受风力胁迫影响,枝系水平向下生长;幼苗阶段表现出高生长,为获得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而向上生长,其,1级枝倾角及2级枝倾角总体表现出水平向上的趋势;在幼树阶段,同样表现出枝系水平向下生长的趋势。小枝的枝长、枝宽在幼苗、幼树到成株阶段表现出无明显的规律性,小枝节间数从幼苗、幼树到成株阶段表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三年生胡杨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水分胁迫条件对胡杨、灰叶胡杨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胡杨、灰叶胡杨叶片内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二者的变化曲线明显不同,对不同水分胁迫程度的响应方式也明显不同,且胡杨叶片内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灰叶胡杨.在水分胁迫下,胡杨、灰叶胡杨叶片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保护酶活性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二者的变化曲线明显不同,在重度胁迫下仍能保持较高的酶活性,且胡杨的保护酶活性高于灰叶胡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胡杨、灰叶胡杨丙二醛(MDA)含量均高于适宜水分条件下的MDA含量,并随干旱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且胡杨体内MDA含量高于灰叶胡杨.  相似文献   

10.
吉兰泰盐湖不同造林方式下梭梭枝系构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造林是干旱荒漠地区减少土地荒漠化的重要手段。不同造林措施影响着植物存活率及植物的生长状态。为探究干旱荒漠区不同造林方式对梭梭地上构件在空间排列方式的影响,采用枝系构型的理论和方法,对吉兰泰不同造林方式中梭梭的分枝构型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造林方式下的梭梭分枝构型有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分枝长度、角度、枝径、体积等变化明显 ;2)不同造林方式中梭梭的分枝长度、枝径、体积总体均呈现随枝序级别的增加其值减小的趋势,但各级别分枝角度表现出不规则分布的特征;3)不同造林方式中梭梭的总体分枝率表现为:水冲造林>机械穴植造林>抢墒造林,分别为6.51±1.95、2.88±0.77、2.23±0.61。抢墒造林的梭梭枝系长度、枝径、体积、分枝能力均优于水冲、机械穴枝造林,能够在有限的自然资源中获得更多的空间资源。因此,抢墒造林技术是更适宜吉兰泰当地梭梭生长的人工造林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和田河流域设置胡杨、灰叶胡杨样地14块,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对胡杨、灰叶胡杨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和田河流域胡杨、灰叶胡杨的种群结构均呈纺锤形,以Ⅲ一Ⅵ径级的植株数量最多,幼苗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趋势;(2)胡杨、灰叶胡杨种群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lI型,但灰叶胡杨种群死亡率曲线呈双峰型,胡杨种群随径级增加呈递增趋势。(3)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胡杨、灰叶胡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在I一Ⅵ龄级呈聚集分布,Ⅶ一Ⅷ龄级呈均匀分布。(4)在不同尺度上,胡杨、灰叶胡杨种群均呈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在1S~6S尺度上胡杨种群大于灰叶胡杨种群,而在9S-25S尺度上,胡杨种群小于灰叶胡杨种群。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蔡家川流域30块油松标准地的调查资料,对油松林木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胸径能够较好地用于全株、树干和树枝的生物量测定,建立了以胸径为基础的林木全株及器官生物量估测模型;平均生物量表现为树干>树枝>树叶,树干平均值为63.82%,树枝平均值为26.47%,树叶平均值为9.72%;坡向影响油松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并且影响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冠幅面积对油松整株、树干、树枝、树叶生物量和树高胸径均有影响:树冠冠幅面积每增加1 m2,整株生物量增加1.842 kg、干生物量增加0.941 kg、枝生物量增加0.704 kg、叶生物量增加0.196 kg;树冠冠幅面积每增加1m2,胸径增加0.149 cm、树高增加0.08m;油松树冠冠幅面积对油松器官生物量分配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树木行间两侧不同距离断根的方法,研究了断根措施对I107杨和沾化冬枣的生长调控作用。杨树断根以促进生长为研究目的,而冬枣断根以抑制过旺营养生长,提高果实产量为目标。试验结果表明,两侧8倍胸径距离断根显著提高了杨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在处理后短期内(35 d),杨树叶片N、P、K和生长素质量分数显著减少,降低了叶片光合速率;但是随着根系生长的恢复,在161 d时上述各项指标得到显著提高。对冬枣断根的研究结果表明,两侧3倍胸径距离断根能够显著降低枣头二次枝的长度和数量,没有明显影响到当年冬枣产量,次年则使产量显著提高了8.73%,同时果实Vc和可溶糖质量分数也得到显著增加。3倍和5倍胸径断根虽然降低了冬枣叶片的N、P和K质量分数,但显著提高了叶片光合速率。断根在短期内促进了枣头二次枝IAA质量分数的增加,在161d时IAA质量分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泡桐下侧芽萌发成枝与上侧芽萌发接干间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该文研究了自然状态下1年生泡桐下侧芽萌发成枝与上侧芽萌发接干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高密度林分的接干单株中,上侧芽萌发成枝接干与下侧芽萌发成枝间关系密切.接干侧芽的对生侧芽萌发不利于接干枝高生长,并降低接干形率;接干处向下数第1对侧芽萌发成枝倾角越小接干形率越高,第1、2对侧枝长度和粗度仅与胸径生长正相关;第3对侧枝倾角与接干处主干直径和接干基径呈负相关.增加成枝数量,减少单枝生长量,而枝长、基径合计不减少,能增大接干高度和接干处主干直径;第4对侧枝长度、粗度与主干、接干粗生长正相关;第5对侧枝长度、粗度与胸径生长正相关,而其以下侧枝对主干和接干的生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天然东北红豆杉枝中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的积累特点,系统采集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营养时期和不同坡向的天然东北红豆杉枝样品,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当年生、2年生和多年生枝中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随树龄增加枝中的紫杉醇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三尖杉宁碱含量随树龄增加而降低;2)雌株和雄株枝中两种紫杉烷类物质含量只在较大径级(60 cm)时有明显差异,即雌株中含量低于雄株,而在60 cm径级范围内,雌株和雄株间两种物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3)随着营养时期的变化,从4月到10月,枝中两种紫杉烷类物质的含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其中紫杉醇含量在8、9月达到峰值,三尖杉宁碱含量在7、8月达到峰值;4)在不同坡向上,只有在较小径级植株的当年生枝中,阳坡两种物质含量高于阴坡,而在较大径级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2012年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源数据中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的分布为基础,按2,4,6,8,12,16,20,26,32和38 cm共10个径阶伐倒90株樟树样木,获取树干、树皮、树叶、树枝、树根各器官生物量及含碳率数据,采用加权平均和总碳储量计算方法,计算了90株单木的碳储量。结果表明:广东樟树平均含碳率为0.509 6;树皮含碳率显著低于其他各器官(P < 0.05),树干、树叶、树枝、树根差异不显著;含碳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到近熟林和成熟林达到最高,到过熟林再下降;人工林的含碳率高于天然林;含碳率随着纬度增加而增加,随着海拔增加而降低;各器官碳储量在全树中的比例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随着胸径增加树干碳储量比例变化的趋势先增加后下降,树皮碳储量比例前期稳定、后期下降,树叶、树根碳储量比例变化不大,树枝碳储量比例初期稳定、后期增加。拟合出樟树年龄(A),胸径(D)和D2H(H为树高)的最优碳储量(Ct)模型依次为Ct=0.019 4A2.652 0,Ct=0.011 8D2.937 6,Ct=0.001 6(D2H)1.268 6,R2值依次为0.602 9,0.943 2,0.910 5;经交叉检验,模型拟合效果显著(P < 0.01)。以胸径和D2H为变量的樟树碳储量模型拟合效果优于以年龄为变量的模型,模型应用中应优先选择胸径和D2H为变量的模型进行碳储量估算,当胸径和D2H不易测量且年龄易知时,方可使用年龄为变量的碳储量模型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7.
立冬本龙眼结果母枝性状与开花结果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两年的观测统计,分析了晚熟龙眼立冬本秋、冬梢不同抽生期及结果母枝生长状况对开花结果的影响;提出立冬本龙眼初结果树两个最佳放梢时期分别为8月中旬至9月上旬、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优良结果母枝应选择粗度0.70~1.09cm的枝梢为宜;统计分析表明,结果母枝粗度与穗坐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结果母枝长度、复叶数与穗坐果数的相关不显著,说明结果母枝的粗度对坐果的影响最大,是立冬本优良结果母枝的主要衡量指标;立冬本初结果树在12月上旬之前抽发的枝梢仍可开发结果,但8月上旬、12月上旬两个时期所抽枝梢的结果性能差,生产上应予疏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塔里木河下游胡杨一级枝年轮与材积生长对非确定性输水的响应特征.[方法]垂直河道,在不同离河距离,采集胡杨一级枝年轮样本,绘制年轮宽度及材积生长量曲线,根据曲线形状,对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 2000年输水后,胡杨年轮生长量于2004年达峰值,2008年起,输水前后胡杨年轮宽度生长量差异不显著.(2)输水后胡杨一级枝材积生长量明显高于输水前,2008年达峰值,输水后各年、不同离河距离,材积生长量与输水前的均有显著差异.(3)输水后,河畔地下水埋深迅速抬升,2002年达峰值,随后逐年缓慢下降,胡杨材积生长量与地下水埋深变化相对应,呈“增-减-略增”型.[结论]胡杨年轮宽度生长量可以测度对输水的响应时间及范围,而胡杨材积生长量可测度对输水的响应程度及持续性,地下水埋深变化是决定胡杨材积生长量大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毛红椿优树自由授粉子代幼林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3个省的52个毛红椿Toona ciliata var. pubescens家系在浙江开化进行了造林试验。3年生幼林的生长结果表明,毛红椿的树高、胸径、分枝数和分枝高度等4个性状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分枝数和分枝高度等4个生长性状在不同重复间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毛红椿幼林期树高和胸径2个性状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力,而分枝数和分枝高度等2个生长性状遗传力相对较低。以树高和胸径为选择性状,选择出65号、31号、10号、9号、80号、27号、18号和19号等8个在幼林期表现较为优异的家系。表3参16  相似文献   

20.
滇杨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省美姑县滇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滇杨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25年生树高为29.56 m,胸径为49.4 cm,材积为2.243 5 m3;滇杨造林初期生长相对较缓慢,在10年生时树高和胸径连年生长量到达峰值,之后开始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年生长量;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呈持续增长趋势,25年生时,仍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Logistic曲线对滇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动态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