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纤维素复合酶提高玉米青贮和黄贮饲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利用纤维素复合酶提高玉米青贮、青黄贮、黄贮的饲用价值,现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采用绿色木霉菌株,以稻草为主要原料,经固体发酵及提取等方法制得的以纤维素酶为主的,其中包括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蛋白酶等复合酶,其酶活性(单位/...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酶作为青黄贮饲料的外加剂,在国外早有报道,但在中国利用甚少。为提高青黄贮饲料的品质,增加科技含量,1992年我们在昌图县老城镇长山村,用纤维素酶作为青黄贮饲料外加剂进行了试验,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之青黄贮料营养成分有所增加,抑制霉菌生长,防上腐败,提高了窑贮的完好率。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青贮外加剂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3.
所谓二次发酵系指经过乳酸发酵后的青黄贮饲料,在开窖启封后,由于空气进入,温度上升,酵母及霉菌大量开始繁殖而引起的品质败坏而言。 随着全国养牛业的兴起,青黄贮饲料的贮量增加,如何防止二次发酵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各养牛专业大户也因为出现二次发酵现象而深感头痛。辽宁省昌图县老城镇村民就提出了此问题,据调查由于出现二次发酵问题,青黄饲料损失率可达30%左右,多发生在  相似文献   

4.
为了检验利用纤维素分解酶、秸秆发酵活干菌作为青黄贮外加剂效果 ,以便于筛选出使用方便 ,青黄贮效果好、价格低廉的青黄贮外加剂 ,我们在昌图县曲家店乡进行了向青黄贮秸秆中添加纤维素分解酶、秸秆发酵活干菌与添加传统外加剂 (玉米 +食盐 )的对比试验。1 材料与方法青黄贮所用的秸秆是收获籽实后的黄绿鲜玉米秸 ,试验用的外加剂是纤维素分解酶、秸秆发酵活干菌、玉米面 +食盐 ;青贮窖为农村普遍采用的地下式永久型窖 ,即圆型 ,直径 2 .0m ,深 3.0m ,砖石结构 ,秸秆贮量为 5 0 0 0kg。试验分 3组 ,纤维素分解酶组 :按秸秆重量的 0 .…  相似文献   

5.
<正>农作物秸秆二次发酵是指已由乳酸菌发酵的饲料(青贮、黄贮、霉贮、微贮秸秆饲料)与空气接触,在需氧菌作用下进行的再次发酵,会造成贮存饲料变质霉烂。青贮、微贮是在密封的容器内制作,在缺氧环境中,通过发酵作用,产生大量乳酸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滋生,达到保存饲料的目的。1造成秸秆二次发酵的原因(1)秸秆二次发酵经常发生在气候温暖的春、夏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转入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里氏木霉菌株(Tu6-VHb)与未转入该基因的里氏木霉菌株(Tu6)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Tu6-VHb菌株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响应面优化研究。结果表明,Tu6-VHb菌株比Tu6菌株具有更强的产纤维素酶能力,其产纤维素酶活力提高了61%。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获得Tu6-VHb菌株固体发酵产酶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碳源配比(即麸皮与稻谷杆的比例)为2.89,营养液氮源配比(即尿素与硫酸铵的比例)为0.90,初始pH值为5.02。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每克培养基可以产纤维素酶123.81 U/g,与预测最大响应值129.61 U/g接近,且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活力较未优化前提高了3.08倍。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复合酶半干贮添加剂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纤维素复合酶作为半干贮添加剂观察其对半干贮饲料质量,二次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提高了半干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其蛋白质含量有所提高,粗纤维含量下降,改善了品质和适口性,获得了色,味嗅,质地及完好率均属上乘的优质半干贮饲料,并可抑制霉菌生长,防止腐败和延缓二次发酵,提高了半干贮饲料的完好率和利用率,而新研制的纤维素复合酶半干贮添加剂,效果好,成本低,无毒无害,使用方便,技术先进。  相似文献   

8.
酶贮饲料是将饲料酶添加在农作物秸秆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调制成牛羊喜欢食用的饲料。农作物秸秆在厌氧条件下,利用饲料酶制剂中所含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等酶类的作用,将农作物秸秆中的大分子化合物降解为小分子的葡萄糖、单糖。从而提高了水溶性炭水化合物的含量,促进乳酸发酵,抑制有害菌的不良发酵,获得了优质的酶贮饲料。  相似文献   

9.
四种玉米青贮饲料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杨凌示范区4种玉米青贮料(不带棒酶贮、不带棒酸贮、普通带棒青贮、普通不带棒青贮)进行饲料常规成分分析和二次发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加酸和加酶2种处理方法能明显降低青贮玉米秸秆粗纤维的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4.25%、5.30%,差异极显著(P<0.01);并能明显提高粗蛋白的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5.82%、7.73%,差异极显著(P<0.01).②2种添加剂能明显延长青贮饲料二次发酵时间,普通不带棒青贮饲料产生二次发酵的时间为4d.酸贮样和酶贮样分别为5,8 d;能延长二次发酵的时间分别为1,4d.酶贮剂效果优于酸贮剂.③当青贮饲料pH值在4.37~4.88之间时,青贮料开始出现霉点;当pH值在4.92~5.51之间时,霉点大量增多,青贮料质量恶化严重;当pH值>5.76时,青贮料彻底腐败.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并以滤纸酶活力(filter paper activity,FPA)作为响应值对转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Tu6-VHb菌株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P-B试验,筛选出影响Tu6-VHb菌株发酵产酶的3个显著因素:吐温-80含量、发酵液体积(250 mL三角瓶发酵)、氮源浓度。用最陡爬坡路径法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运用响应面B-B试验设计确定3个显著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最佳发酵条件。结果显示,Tu6-VHb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发酵条件是:吐温-80含量0.39%,发酵液体积61.32 mL(250 mL三角瓶发酵),氮源浓度0.87%。经优化后,Tu6-VHb菌株发酵产纤维素酶酶活力达51.72 U/mL,与模型预测值51.94 U/mL相近,较优化前该菌株酶活力(39.984 U/mL)提高了29.35%,是未转入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Tu6菌株酶活力(35.904 U/mL)的1.44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微生物发酵沙棘果渣、沙棘籽渣、沙棘叶营养成分的变化,采用黑曲霉、木霉、毛霉、枯草芽孢杆菌、酒酵母5株常用发酵菌作为此次试验用菌,在35℃环境下,按照接种量5%,料水比80%的条件进行发酵试验,并对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蛋白酶活、纤维素酶活、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沙棘果渣、沙棘叶经黑曲霉、木霉分别发酵后,粗蛋白含量、蛋白酶活、纤维素酶活均显著增加(P0.05);沙棘籽渣经黑曲霉、毛霉分别发酵后,粗蛋白含量、蛋白酶活显著提高(P0.05),经毛霉发酵后氨基酸总量有明显的提高。通过发酵,可以提高沙棘果渣、沙棘叶、沙棘籽渣的饲料价值,为沙棘果渣、沙棘叶、沙棘籽渣的饲料化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麦秆和麸皮为主要原料, 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优化绿色木霉Trichderma viride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研究绿色木霉对小麦秸秆纤维素降解的影响,为绿色木霉降解小麦秸秆纤维素提供最佳条件,进而提高小麦秸秆的利用率。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活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最佳培养基为:氮源为(NH4)2SO4,pH值5.5,含水量为200%,麦秆∶麸皮质量比为4∶1;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为96 h、温度35 ℃、初始pH值 6.0、含氮量0.4%、接种量15%,培养方式为半密闭;发酵后小麦秸秆中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纤维素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比发酵前分别下降5.22%、6.88%、4.73%和4.16%,木质素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青黄贮饲料是指将切碎的新鲜秸杆饲料,在密闭无氧条件下,添加一定量的发酵菌,经过一段时间的微生物厌氧发酵和化学作用,制成一种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和营养丰富的饲料,是保证常年均衡供应家畜饲料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经养殖户反映,青贮的饲料靠窖边,尤其是死角的地方易发生霉烂,厚度一般有4~5厘米或十几厘米不等。由于这些贮料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北海道青贮玉米是主要饲料,1977年栽培面积达41,900公顷。十胜地方1970年为9,910公顷,到1977年即达19,700公顷。青贮玉米急剧增加的原因是:1.改善栽培方法,利用早熟品种。2.推行在成熟期收获带子实玉米制作青贮,使饲料价值显著提高。3.常年饲喂玉米青贮迅速普及。但是,在青贮调制和利用时普遍存在二次发酵问题,使奶牛饲养户深感头痛。作者于1974年以来进行了实际调查。一、二次发酵的机制二次发酵系指乳酸发酵已基本稳定的青贮在开封后由于温度显著上升而造成发霉变质的现象。这是因为青贮料与空气接触后,好气性  相似文献   

15.
玉米青贮在调制和利用时普遍存在二次发酵问题,令养牛户深感头痛。二次发酵使已发酵好的青贮料轻则养分减少,重则变成肥料失去饲用价值。本文就玉米青贮二次发酵的原理和防止措施简述如下。 一、二次发酵是怎样发生的 二次发酵系指乳酸发酵已基本稳定的青贮在开封后由于温度显著上升而造成发霉变质的现象,这是因为青贮料与空气接触后,好气性微生物增殖引起好气性物质分解。青贮发热往往使糖、乳酸和醋酸的含量减少。糖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并以滤纸酶活力(filter paper activity,FPA)作为响应值对转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Tu6-VHb菌株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P-B试验,筛选出影响Tu6-VHb菌株发酵产酶的3个显著因素:吐温-80含量、发酵液体积(250 mL三角瓶发酵)、氮源浓度。用最陡爬坡路径法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运用响应面B-B试验设计确定3个显著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最佳发酵条件。结果显示,Tu6-VHb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发酵条件是:吐温-80含量0.39%,发酵液体积61.32mL(250 mL三角瓶发酵),氮源浓度0.87%。经优化后,Tu6-VHb菌株发酵产纤维素酶酶活力达51.72U/mL,与模型预测值51.94U/mL相近,较优化前该菌株酶活力(39.984U/mL)提高了29.35%,是未转入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Tu6菌株酶活力(35.904U/mL)的1.44倍。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的最适条件.试验采用DNS法测定纤维素酶和滤纸酶活.结果 显示,接种量为8%时,纤维素酶和滤纸酶活性最高;在发酵时间72 h、温度45℃、环境pH值6.6条件下,纤维素酶活最高;以纤维二糖作为碳源营养时,纤维素酶的酶活性达最大值;在发酵时间48h、温度45℃、环境pH值5.4条件下,...  相似文献   

18.
新牧1号杂花苜蓿不同处理青贮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头年生新牧1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的第一、二、三茬为试验材料,采用鲜贮、鲜革+发酵液、半干发酵和半干+发酵液青贮方法,比较分析了新牧1号杂花苜蓿不同茬次营养变化和不同处理条件下苜蓿青贮效果。结果表明:每一茬次各种处理中,半干+发酵液青贮效果最好,其次是半干发酵组,鲜贮青贮效果最差。每一茬半干发酵组粗蛋白含量和原料草差异不大(分别相差1.54%,1.26%,0.89%),第3茬半干+发酵液组和原料草粗蛋白仅相差0.24%。表明半干+发酵液和半干发酵组能较好地保持苜蓿的营养价值。各种处理中半干+发酵液组NH3^-N最低,说明半干草添加绿汁发酵液后能有效降低NH3^-N。各种处理中,每一茬半半干发酵组NDF和ADF含量基本与原料草差异不大,半干+发畔液组和与原料差异更小。各种处理半干+发酵液组pH最低,说明绿汁发酵液能促进乳酸发酵,pH较低。半干草添加绿汁发酵液后,能有效地改善首蓿青贮的发酵品质,提高青贮饲料质量。  相似文献   

19.
酶贮饲料是在农作物干秸秆中加入生物制剂(饲料酶)密封贮存,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调制成牛、羊喜食的秸秆饲料。由于制作酶贮饲料操作简便,成本低,效果好,不受季节的限制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深受广大农村养殖户的欢迎。但随着推广面积的不断扩大,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以酶贮饲料容易出现二次发酵的问题最为突出。经调查,此种情况多是由于农户在饲喂过程中由于使用方法不当、密封不严等因素引起的。1二次发酵的原因酶贮饲料二次发酵是指酶贮饲料在完成厌氧发酵后取喂时又发生有氧发酵,导致饲料发霉变质的现象。笔者经过近两年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固态发酵饲用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素酶是目前饲料工业中应用较广的一种饲料用酶。许多实验结果表明:在动物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纤维素酶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动物的生长速度,对反刍动物的效果尤为明显。 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纤维素酶都是由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二大类:液态发酵法和固态发酵法。欧美国家以液态发酵为主,产品酶活高,但是酶系比较单一。我国和日本以固态发酵法为主,产品酶活比较低,但是酶系比较复杂,适合于用作饲料酶。 经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固态发酵获得的纤维素酶主要有纤维素酶是由内切β-1,4-葡聚糖酶(包括 C1酶和 C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