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七叶皂苷钠(欧莱软膏)外涂预防静滴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50例需静脉滴注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在静滴甘露醇时在穿刺部位涂欧莱软膏,对照组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比较两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和输液中的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0%vs64.0%,P<0.01),输液中的疼痛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欧莱软膏外涂静脉穿刺部位可明显减少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且可减轻输液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理念在乳腺癌化疗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行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行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对乳腺癌化疗期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集束化护理理念,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对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进行集束化风险管理干预。对两组的静脉渗漏、静脉栓塞及静脉炎等风险事件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2渗漏、静脉栓塞和静脉炎共10例(10.0%),对照组为20例(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3.922,P〈0.05)。结论根据集束化护理理念采取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乳腺癌化疗患者风险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干热敷加喜辽妥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旳效果.方法 将95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置管后4h开始接受干热敷加喜辽妥外涂,每次10~20min,每天4~5次,持续3天.观察两组病人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发生率为4.44%,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8.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干热敷加喜辽妥外涂能有效预防PICC所致机悈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4.
严爽 《长江大学学报》2005,2(12):417-417,419
长期接受化疗的患者几乎不可避免地在穿刺静脉局部出现红、肿、痛等症状.近年来如Rusmin[1]等研究证明化疗药物中的微粒成分可能是导致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小于人体毛细血管的微粒进入人体后,可随血液循环流动,损伤血管内壁,而加重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引起血小板粘着而形成血栓,使部分毛细血管破裂,导致患者感到疼痛、麻木,严重时血管变硬、变色[2].有学者提出使用带有精密过滤器的化疗专用输液器滤除化疗药物中的微粒,从而减少静脉炎、血管栓塞、热原样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3].我科于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使用化疗专用输液器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制硬肿膏贴敷治疗化疗静脉反应的效果.方法: 68例化疗静脉反应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4例,采用自制的硬肿膏贴敷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50%硫酸镁湿冷敷治疗.2组均每日换药1次,持续3d.结果:实验组34例中,治愈26例(76.47%),显效7例(20.59%),无效1例(2.94%);而对照组治愈12例(35.29%),显效13例(38.24%)无效9例(26.47%),实验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 0.01).结论:硬肿膏贴敷治疗化疗静脉反应,起效时间快,疗效好,无刺激性,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6.
PICC置管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病人常常以化疗为主,由于化疗方案时间长,周期短,药物对血管刺激大,需放置中心静脉置管以减轻患者痛苦,有效保护血管,保证治疗顺利实施。其中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以下简称PICC)操作简单易实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存在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我院就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穿刺时外用红花油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影响。方法血管充盈不佳的小儿患者26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33例采用红花油在待穿刺的头皮血管涂抹,对照组132例采用常规热敷法。比较两组的浅静脉充盈率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浅静脉充盈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0.209,P〈0.01);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5.5%vs87.1%,P〈0.05)。结论穿刺时外用正红花油能够使小儿头皮血管快速充盈,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位固定在婴幼儿静脉穿刺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行输液治疗的婴幼儿肺炎60例,患儿年龄1个月~3岁,采取自身前后对照,静脉输液开始3 d为对照组,输液后3 d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体位固定进行输液,对照组采用随意体位进行输液。结果实验组、对照组静脉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3.3%、74.4%,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3.3%、76.6%,护士对穿刺有信心者分别为96.7%、78.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体位固定是一种简便实用、能提高婴幼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应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大面积烧伤患儿液体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2例烧伤总面积达30% ~ 50%、2~5岁的小儿按前臂肘部皮肤是否被烧伤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2例,采用PICC进行输液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对比两组方式置管的保留时间和静脉炎发生的情况及程度.结果 观察组留管时间为(100.0±20.3)d,远长于对照组的(5.0±2.3)d,(P<0.01);且治疗期间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1%vs 40.0%,P<0.05).结论 PICC置管在救治小儿大面积烧伤时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和护士工作量,降低了治疗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静脉输注甘露醇中应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对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22例需静脉输注20%甘露醇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A、B组两组,A组(62例)采用精密输液过滤器输注,B组(60例)采用普通输液器输注,观察两组留置针留用的时间及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及程度。结果 A组外周静脉短导管(留置针)留置时间为(88.5±4.5)h,明显长于B组的(78.2±2.5)h(P〈0.01)。A组的静脉炎总发生率及I、II级静脉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17.7%vs58.3%,11.3%vs30.0%,6.5%vs26.7%,P〈0.01或0.05)。结论静脉输注甘露醇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可有效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量泵持续静注地西泮治疗外伤性破伤风患者的效果。方法 72例外伤性破伤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予地西泮手工静脉注射,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30~50 mL加地西泮微量泵持续静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抽搐控制效果及血管局部疼痛和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住院天数、进食时间、止痉时间、治疗费用和护士工作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抽搐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Hc=8.094,P〈0.01),其疼痛发生率(5.5%)和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5.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8.2%和52.9%),且患者的住院天数、进食时间、止痉时间、治疗费用及护士工作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微量泵持续注入地西泮对患者血管刺激性小、静脉炎发生率低、止痉效果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和护士工作量,在外伤性破伤风治疗中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3种不同婴幼儿静脉补钙方法,为减少医源性钙盐沉积症、静脉炎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静脉补钙患儿311例随机分为A组(102例)、B组(100例)、C组(109例)3组,其中A组采用普通静脉留置针滴注钙剂,保留留置针3 d;B组采用专用静脉补钙留置针,静脉滴完后拔针;C组采用专用静脉补钙留置针,保留留置针3 d。连续静脉补钙3 d,统计3组发生医源性钙盐沉积症、静脉炎情况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A组医源性钙盐沉积症的发生率均高于B、C组(P〈0.05);A组发生静脉炎最高(5.88%),C组最低(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的医源性钙盐沉积症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均高于A、B组(P〈0.05)。结论静脉补钙应采取专用静脉补钙的静脉留置针通道,并保留留置针的方法为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粘弹性绷带在PICC置管术后24 h内的止血效果。方法将100例行PICC置管患者按置管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6 cm×7 cm无菌纱块两次对折后覆盖在以PICC穿刺点为中心的上方,再覆盖3 M透明6 cm×7 cm敷帖,然后再用一块同样的3 M透明敷帖把导管外露部分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宽10 cm的自粘弹性绷带缠绕两圈,力度紧粘皮肤为宜,24h后解除弹力自粘绷带。结果观察组在置管24h内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为8.0%(4/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0%(23/50)(P〈0.05)。结论使用自粘性弹力绷带能有效地预防PICC置管后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逆心穿刺大隐静脉遥控式高压注射法与传统注射对比剂法在下肢深静脉造影中的效果。方法:将271例患者(共340例下肢)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170例下肢)和对照组(170例下肢),观察组在踝部上方5cm处扎紧止血带,逆心穿刺踝部旁侧的大隐静脉,采用遥控式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对照组向心穿刺拇指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浅静脉远端,采用手推法注射对比剂。对两组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患者的疼痛感觉、推注对比剂过程中血管渗漏率、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推注对比剂时患者的疼痛感觉对比、推注对比剂过程中血管渗漏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造影时采用逆心穿刺大隐静脉后连接遥控式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血管渗漏率,节约医疗成本,降低护理风险和减少护理人员受X线直接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美宝湿润烧伤膏加康复新液配合红外线曲颈灯照射综合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2例患者(30处压疮)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处压疮。观察组给予美宝湿润烧伤膏加康复新液外敷配合红外线曲颈灯照射治疗,对照组予传统常规消毒换药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14.972,P〈0.01)。观察组、对照组的创面结痂时间分别为(8.2±2.1)、(14.3±3.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美宝湿润烧伤膏加康复新液外敷配合红外线曲颈灯照射治疗压疮,具有治愈率高、治疗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化疗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两组。传统固定组固定方式为常规"S"型,改良固定组固定方式为顺血管穿刺方向。比较两组患者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意外拔管率的差异性,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评价。结果:改良固定组患者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意外拔管率均明显低于传统固定组,满意评价和舒适评价明显优于传统固定组(P0.05)。结论: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化疗患者中采用顺血管穿刺方向的导管固定方式,有助于减少导管不良事件和意外拔管,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降低静脉输液引发静脉炎的发生率,以及输液造成的局部疼、胀、冷等不良反应,病人能轻松完成输液全过程.方法将200例静脉输液病人(60例病人静脉滴注甘露醇,140例病人静脉滴注普通药物).平均分成2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发现,在60例静脉滴注甘露醇病人中,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33%,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00%,χ2=56.109,P<0.001.在140例静脉滴注普通药物的病人中,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43%,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1.4%,χ2=38.1025,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电热袖带仪明显降低了静脉炎发生率,同时减轻了病人输液过程中的局部疼、胀、冷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一例女性患者因产后引起左下肢全肢体肿胀半年,经中西医方法治疗无效,入院检查及血管造影诊断为“深静脉阻塞”。在硬外麻下手术探查发现股静脉阻塞处为血栓性静脉炎,切除病段所见为分叉之股静脉。因此取自体大隐静脉一段12cm,将其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患者规范化疗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87例中晚期大肠癌需静脉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干预内容及调查问卷进行整个化疗期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规范化疗遵医行为。结果实验组完全遵医者31例,占70.46%;对照组17例,占39.54%,遵医行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大肠癌患者规范化疗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肛周按揉对脑血管意外患者排便的影响。方法126例神经内科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实验组采用肛周按揉+常规护理,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便情况及便秘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于3d内首次排便者明显多于对照组,首次排便情况优于对照组,便秘(3d以上排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3%vs5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肛周按揉有较好的预防便秘作用,且患者感觉舒适,护理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