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翟洪民 《西北园艺》2004,(11):30-31
翟洪民莴笋在不少地方已周年栽培。但栽培中植株往往易出现叶小叶少、茎细节稀、嫩茎徒长窜高呈棍棒状的先期抽薹现象,影响产量,降低品质。总结近年来的生产经验,莴笋嫩茎窜高抽薹的原因及有效控制措施如下:1)品种选择不当。莴笋品种较多,其适应性及对光照、温度的敏感程度不尽相同,往往早熟品种较中晚熟品种耐低温性强而耐高温性弱,对高温、长日照较为敏感,因此应根据栽培季节选用适宜品种。如春种夏收、夏种秋收的莴笋因生长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故应选耐高温、对长日照反应迟钝的中、晚熟品种,若用早熟品种就易窜高抽薹。早熟品种早春栽…  相似文献   

2.
庞全成 《北方园艺》2007,(7):104-104
总结了莴笋栽培时由于品种选择不当,各季节播种期不适宜,苗期管理不善和定植不及时,栽培密度过大,施底肥不足或偏施氮肥,易形成莴笋嫩茎窜高抽薹,造成莴笋产量低、品质降低,效益差的现象,以期为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翟洪民 《中国蔬菜》2005,1(1):45-46
茎用莴苣(莴笋)在不少地方已实现周年栽培四季供应。但栽培中植株易出现叶小数少、茎细节稀、嫩茎徒长的先期抽薹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总结近年来的生产经验,莴笋嫩茎抽薹、徒长的原因及控制措施有以下10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莴笋的栽培     
莴笋的栽培周群(吉林市龙潭乡技术站)近年来,莴笋的栽培面积逐渐增加,对改善品种结构,丰富市场花色起到很大作用,由于我地区菜农大部分不掌握莴笋的栽培技术,加之莴笋在栽培过程中易产生抽薹、裂口、低产等现象,影响了商品的质量和产量,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在...  相似文献   

5.
飞桥莴笋又叫紫叶莴笋、香莴笋,肉绿、香味浓,深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2001年衢州地区小规模引进,主要作为秋莴笋栽培。由于不熟悉该品种的生长习性,常因播期过早发生未熟抽薹,或因播种过迟受冻。通过几年摸索,当地菜农采取秋冬保护地栽培、露地越冬栽培,避免了先期抽薹和冻害,获得了高产,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般667m^2平均产量3000-4000kg,按批发价0.5元/kg计算,667m^2产值达1500-2000元。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春莴笋采收正值蔬菜春淡时期,种植效益较佳,栽培管理相对简单,深受菜农喜爱。从品种选择、播期选择、苗床准备、播种及苗期管理、水肥管理、作畦、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春莴笋的程式化栽培关键技术。春莴笋栽培一定要选择耐寒、抽薹迟的品种,注意播期,避免春化抽薹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秋莴笋栽培面积逐年增加,对改善品种结构、丰富市场花色品种起到很大作用。但秋莴笋在栽培过程中易产生抽薹、裂口、低产等现象,影响了商品的质量和产量,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将其关键技术简介如下: (一)选择适宜的品种与播期秋莴笋应选择低温性强、不易抽薹、优质高产的品种,如“新疆白尖叶  相似文献   

8.
莴苣,学名LactucasativaL.,是菊科莴苣属能形成叶球或嫩茎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古罗马,古希腊时期,在地中海沿岸普遍栽培。16世纪在欧洲出现结球莴苣。5世纪甚宦传入我国,并演化出茎用类型─—莴笋。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栽培叶用莴苣,我国以莴笋栽培?..  相似文献   

9.
秋莴笋栽培技术237200安徽省霍山县农牧水产局许自文汪海洋刘浪李明桂近年来,秋莴笋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选用品种不当或栽培技术不合理,存在先期抽薹、品质差、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为此,特将秋莴笋综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品种选择秋莴笋应选择...  相似文献   

10.
邢作山 《蔬菜》1999,(8):10-11
莴笋即茎用莴苣,属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气候。秋莴笋的育苗期正值高温季节,容易徒长;同时高温和长日照易促进离笋花芽分化,常出现先期抽薹现象。为了解决未熟抽薹和获得高产高效,栽培时需注意以下要点。一、选用良种选适应性强,生长期长,叶片多,对高温、日照反应迟...  相似文献   

11.
张德纯 《中国蔬菜》2010,1(15):20-20
莴笋为菊科莴笋属能形成肉质嫩茎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茎用莴笋、莴苣芛、青芛、莴菜等. 莴笋是莴苣在长期栽培中,经不断的选择、培育而成的一个变种.文献载有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08年)呙国与隋朝有使节往来,隋人得莴苣菜种.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小拱棚、大棚中的莴苣、莴笋发生的生长异常现象较普遍.主要症状为叶片发黄、焦边、叶片中部绿边变黄,呈黄环叶、莴笋裂口、旱窜、瘦窜、先期抽薹等.现分析上述不正常现象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 叶片发黄、焦边及黄环叶现象 莴苣叶片发黄、焦边及黄环叶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缺素.缺素的原因除了个别施肥不均衡、土壤缺少外,主要有下述两方面.  相似文献   

13.
种好秋莴笋是解决秋淡季蔬菜供应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不少菜农种植的莴笋出现了早期抽薹,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怎样防止秋植莴笋早期抽薹呢?一、选择适宜秋栽的品种应选择对温度、光照不敏感、生盲期较长、抗逆丰产、不易抽薹的“柳叶笋”及“二白皮”等品种。二、选择适...  相似文献   

14.
夏季莴笋需求量大,常供不应求,批
发价3.4~5.0 元·kg-1,零售价高达8~10
元·kg-1,但莴笋夏季栽培常出现育苗出苗率
低甚至不出苗、茎细、易抽薹、空心、病虫害
较多等现象,贵州六盘水利用当地的地理优
势,采用特殊的栽培技术,生产出无公害优质
夏季莴笋。  相似文献   

15.
正莴笋是我国长江流域较为常见的蔬菜,四季均有相应品种可以种植。莴笋的茎叶都能食用,颇受消费者喜爱。在莴笋栽培中,种植者可能会遇到发芽难、空心、裂口、黑顶、抽薹等问题,导致减产或品质下降,以四川盆地为例,对莴笋生产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介绍。1合理安排播种时间春季栽培: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播种,35~40天后定植,翌年2月至4月上旬采收。夏季栽培:2月下旬至5月播种,30天左右后定植,5~8月采收。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地膜栽培莴笋可以保持土壤水分供给均衡,防止"水窜"和"旱窜",并能控制田间空气湿度,减轻霜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同时,可使莴笋根系发达,肉质茎充分膨大,提高产量和质量,并且提早上市8~15d.  相似文献   

17.
吴仁锋  蔡翔  杨绍丽  王萍  占稳 《长江蔬菜》2021,(9):52-53,后插1
莴笋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属耐寒性蔬菜,又称茎用莴苣、青笋、千金菜等,是菊科莴苣属莴苣种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我国各地均有栽培.莴笋可食药两用,享有"春令莴笋似黄金"的美誉,是医生推荐的春季"千金菜". 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莴笋病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霜霉病是莴笋生产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该病流行性强、传播快、发病重、毁灭性强,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会导致菜农收入减少、种菜积极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秋莴笋苗期正值高温季节,栽培管理稍有不慎,极易徒长“窜”薹,影响品质和产量。我们自1989年起,采用苗期喷施缩节胺处理,有效地改变了秋莴笋个体和群体结  相似文献   

19.
莴笋     
<正>莴笋为菊科莴苣属能形成肉质嫩茎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茎用莴苣、莴苣笋、青笋、莴菜等。莴笋是莴苣在长期栽培中,经不断的选择、培育而成的一个变种。文献载有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08年)呙国与  相似文献   

20.
莴笋以肉质茎为产品器官,生产中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窜”苗现象,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此乃生产上主要问题之一,莴笋有四“窜”,旱了窜,涝了窜,热了窜,饿了窜,应采取如下措施防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