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烟草花叶病毒群的长叶车前花叶病毒(Ribgrass Mosaic Virus,简称RMV)是严重危害上海市郊县蔬菜的一个病毒。为了测定RMV在蔬菜等植物上的寄主范围,了解RMV在上海郊县蔬菜上的分布概况,调查RMV在春、夏、秋、冬四季对于蔬菜等植物上的感染情况,为防治RMV对蔬菜的危害,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但也给人类带来不少困扰,特别是蔬菜农药残留已成为近年来上海市民关心的热点。为让市民吃到“放心菜”,上海市菜办、上海市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在安全用药问题上做了许多工作,加大宣传和检查力度,堵住剧毒农药“源头”,生产洁净蔬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上海市场上供应的蔬菜,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由于市场上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消费者无法仅靠目测来区别洁净蔬菜与农药残留超标蔬菜。一方面使洁净蔬菜的声誉和效益均受到损害,没有在市场竞争中体现洁…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西藏昌都市卡若区高原条件下的蔬菜主要病毒种类, 对温室、大棚和露地栽培的主要蔬菜进行了病毒病调查, 采集典型病毒病症状样品进行ELISA检测, 明确病毒种类; 并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RT-PCR扩增克隆与测序分析对主要病毒进行鉴定分析。ELISA检测结果表明, 西藏昌都市卡若区温室及大棚栽培的番茄、辣椒和莴苣上的主要病毒有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 PVY)及凤果花叶病毒(pepino mosaic virus, PepMV)。其中TSWV检出率最高, 为45%。进一步对检出TSWV的蔬菜样品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 发现其中含有典型的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病毒粒体, 应用TSWV-N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 发现西藏昌都市卡若区蔬菜感染的TSWV与云南TSWV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结果明确了西藏昌都市卡若区蔬菜的主要病毒种类。综合抗体检测、病毒粒体形态观察与分类相关基因的克隆测序结果, 明确了西藏昌都市卡若区蔬菜感染的主要病毒为TSWV。这也是TSWV在西藏的首次报道, 为了解TSWV的发生分布及其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广西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D)发生较为严重,病原也比较复杂(发现4种病毒且存在复合侵染现象),对广西的番茄生产造成了很大威胁,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措施。本研究对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和广西大学提供的43份抗TYLCD番茄品种在广西南宁的自然抗病性进行了评价。采用自然诱发的方法,病圃的番茄混合感染中国番茄曲叶病毒与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试验结果表明,表现高抗的品种有‘浙红3号’、‘浙红4号’、‘K22’、‘K64’等8个番茄品种,表现抗病和中抗的品种有‘红贝贝’、‘春展56’等25个品种,表现感病的品种有‘樱红1号’、‘K6’等5个品种,表现高感的品种有‘金陵佳玉’、‘苏粉11号’等5个品种。本试验结果为抗病番茄品种在广西乃至全国的推广和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苏南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州中心。为明确该地蔬菜作物病毒病种类和发生趋势,采用分子生物学核酸检测的方法,对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采自江苏南京、无锡、镇江、苏州和常州主要蔬菜作物的232份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检测鉴定,共检出12种病毒。其中,南京检出7种病毒,无锡检出4种,镇江检出2种,苏州检出6种,常州检出7种。茄科蔬菜中检出11种病毒,葫芦科蔬菜中检出9种,豆科蔬菜中检出7种,以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 PMMoV)、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 ToCV)、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 ToMV)、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 CCY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和辣椒脉黄化病毒(pepper vein yellow virus, PeVYV)检出率最高。鉴定的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 STV)、烟草扭脉病毒(tobacco vein distorting virus, TVDV)、烟草轻型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 TMGMV)和PeVYV在江苏省属首次报道。检测发现,苏南五地(市)蔬菜作物中普遍存在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有的多达5种病毒复合侵染,PMMoV与其他病毒的复合侵染出现频率高且分布范围较广。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苏南五地(市)蔬菜作物主要病毒病的种类、分布和发生趋势,为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6月17日,上海市蔬菜工作领导小组为了迎接"世博会",规范蔬菜生产用药,确保蔬菜质量安全,经过蔬菜、农药和植保等多方面专家的技术评审和公平推荐,向社会公布了"迎世博"蔬菜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7.
莴苣类蔬菜是常见的食用蔬菜。近年在云南发现生菜、莴笋、油麦菜有症状表现为叶片黄化、褪绿、坏死斑的病害流行危害,为确定其病原,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回接试验、ELISA检测、病毒基因分析,在典型症状病样组织粗汁液和超薄切片中均观察到有类似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粒体,该病毒粒体为球形,直径80~85 nm; ELISA检测和病毒基因分析显示,侵染莴苣类蔬菜的病毒为番茄斑萎病毒。  相似文献   

8.
莴苣类蔬菜是常见的食用蔬菜。近年在云南发现生菜、莴笋、油麦菜有症状表现为叶片黄化、褪绿、坏死斑的病害流行危害,为确定其病原,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回接试验、ELISA检测、病毒基因分析,在典型症状病样组织粗汁液和超薄切片中均观察到有类似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粒体,该病毒粒体为球形,直径80~100nm;ELISA检测和病毒基因分析显示,侵染莴苣类蔬菜的病毒为番茄斑萎病毒。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介绍了重庆市蔬菜上检出的CMV,TMV,PVX,PVY,TuMV,BrYV,WMV等7种主要病毒的一般特性及株系分化情况,明确了病毒株系与随环境及寄主改变而变化的特点,提出了应加强蔬菜病毒种类及株系检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是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中病毒种类最多且最具经济毁灭性的病毒属(Martelli et al.,2011)。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是我国重要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番茄是该县主要的反季节种植蔬菜,由于气候条件适宜,该地区番茄受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危害严重。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广州及其附近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郊区、新会县荷塘乡及南海县等重要蔬菜栽培区域的无菁(Brassica juncea(L.) Coss.)、芥菜(B.juncea(L.) Coss.)、白菜(B.chinensis L.)、菜心(B.sp)、蘿卜(Raphanus sativus L.)和大白菜(土名绍菜)(B.pekinensis(Lour.) Rupr.)等十字花科蔬菜普遍而严重地感染一种花叶病。  相似文献   

12.
 将感染长叶车前花叶病毒的心叶烟叶片和青菜叶片,分别经丙酮处理后封埋于含该病毒抗血清的琼脂糖凝胶内(抗血清4%),过夜后,在凝胶内均出现乳白色沉淀。健叶同样处理,无沉淀发生。该方法不必进行组织研磨、切穴和抗原的化学处理,因而检测程序简化。  相似文献   

13.
新疆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SMV)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五家渠分离到一株病毒,鉴定为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SMV,致死温度55~60℃,体外存活期3~7天,稀释限点500~1000倍。病毒颗粒长度700×18毫微米,在感病的小麦叶细胞质中观察到风轮状包含体。其病原由螨(Aceria tulipae)传播,人工接种可侵染大麦(Hordeum vulgare L.)小麦、(Triticum acestivum L.)、黑麦(Secale Cereale L.)、燕麦(Avenae sativa L.)、高粱(Sorghum valgare L.)、黍(Panicum miliaceum L.)、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itcolor Cost et Reyn)表现系统花叶病状,可通过介体感染玉米。
该病毒与玉米矮花叶病毒,大麦条纹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的血清反应为阴性。该病毒在我区的发生量约占小麦上总病毒数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1926至1939年之间,Leach[6,7,8],Johnson[5],及Bonde[1,2]等曾證明幾種昆蟲與軟腐病細菌間的密切關係,因此認為防治田間昆蟲的活動將減少軟腐病細菌傳播的機會而收到減輕病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感染芜菁花叶型病毒和烟草花叶型病毒的油菜病株种子的种皮内带有病毒,种胚自未成熟到成熟始终不带病毒。
烟草花叶型病毒在种皮内的存活期限长于芜菁花叶型病毒。烟草花叶型毒株61-16号,在"胜利"油菜病株种子的种皮内可以存活26个月以上;芜菁花叶型病毒存活期最长的一个毒株不超过25个月,最短的不到4个月。  相似文献   

16.
抗芜菁花叶病毒转基因大白菜的培育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大白菜栽培品种"福山大包头"的子叶柄为供试材料,对影响大白菜植株再生和基因转化频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白菜高效再生体系和有效的基因转化体系,并将芜菁花叶病毒的CP基因(TuMV-CP)导入大白菜中,获得转化植株。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TuMV-CP基因已整合于大白菜的基因组中;Northern杂交分析及EL ISA检测表明TuMV-CP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进行了有效表达。转基因植株T1代的遗传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后代中遵循3:1的分离规律。抗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17.
水稻恶苗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977~1987年采集103个稻恶苗病标本,分离后获8种镰刀菌。其中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的一个变种占总标本数的60.2%,其特征为:菌落生长直径2-4cm;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3-5隔;小型分生孢子卵形,串生和假头生;产孢细胞单、复粳并存;具厚垣孢子,球至亚球形。此变种定名为(F. moniliforme var. Zhejiangensis Wang et Chen var. nov.)。其他7种镰刀菌为木贼镰孢(F. equiseti),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砖红镰孢(F. lateritium),雪腐镰孢(F. nivale),尖镰孢(F. oxysporum),半裸镰孢(F. semitectum),腐皮镰孢(F. solani)。试验证明,串珠镰孢浙江变种是水稻恶苗病的主要致病菌;其他6种(除腐皮镰孢未接种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弱致病性。串珠镰孢浙江变种也能侵染小小麦、大麦、玉米、西瓜、豌豆等作物的幼苗,并有徒长症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几种长链醇和长链酸,在番茄上对TMV初侵染的抑制作用。测试了壬醇、癸醇、十一(烷)醇、十二(烷)醇、十四醇、十六醇、十八醇等长链醇。试验的脂肪酸有二十二酸、二十二酸钠、混合脂肪酸和NS-83制剂。菜籽油中的脂肪酸含有1.1%二十二酸、35~36%顺-二十二烯-13酸(芥酸)、11~12%花生酸、12.4~12.7%亚麻酸、12.7~12.9%亚油酸、11~11.3%油酸、2.5%二十四烯酸、2%花生烯酸、4%木焦油酸、1.8~2%硬脂酸和3.1%软脂酸。这些脂肪酸的混合剂对侵染番茄的TMV的抑制作用与纯二十二酸单独的抑制作用相接近。NS-83制剂是由混合脂肪酸制备,防病效果更好,与目前其他一些抑制物质相比较,成本低廉,可用于防治番茄病毒病。此外,这种抑制物质似具有诱导番茄对TMV的初侵染以及对TMV和CMV产生耐病性的能力。其实际效果的机理,有待进一步试验,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9.
 应用十字花科蔬菜三属七种32个品种作为鉴定寄主,对京津地区12种十字花科蔬菜(大白菜、油青菜、芜菁、芥菜、大头青、雪里蕻、甘兰、苤兰、花椰菜、芥兰、萝卜和荠菜)上采集的34个霜霉病菌(Pronospora parasitica(Pers.) Fr.)标样进行了生理分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北京玉米和高粱上的玉米矮花叶病毒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北京郊区玉米和高粱上的三个汁传病毒分离物鉴定为玉米矮花叶病毒株系B (MDMV),它可被桃蚜(Myzus persicoe)由玉米传至玉米,这三个分离物不侵染约翰逊草(Sorghum halepense(L) pers)。稀释终点是10-2-10-3;致死温度是50-55℃;体外保毒期是1-2天。MDMV的颗拉长度是735±15毫微米,在染病高粱叶的细胞质中观察到凤轮状内含体。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 Beauv),马唐(Digitavia Sanguinalis(L) Scop),蟋蟀草(Eleusine indica(L) Gaertn),矛叶荩草(Arthraxan Lancelatus(Roxb) Hochst)是北京地区MDMV的天然寄主。该病毒也侵染大油芒(Spodiopogon Sibiricus Tr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