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是一种野外饲养的经济昆虫,它以蛹滞育越冬,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部山区。我国柞蚕年产茧量6万t左右,占世界柞蚕产量的90%以上。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属杆状病毒科A亚组,是柞蚕脓病的病原体,对柞蚕蛹十分敏感。建立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以柞蚕蛹为宿主昆虫进行外源基因的大量表达生产,具有成本低、安全、易管理,可工业化生产等特点。本文概述作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基因工程研究的进展,其中  相似文献   

2.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是我国农作物上常发生的暴食性害虫之一,尤其在南方菜区,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NPV)是控制其危害的重要手段之一。据研究,病毒侵入昆虫体内以后,应用虫体的营养成分合成自我,在病毒增殖过程中,可破坏靶标昆虫防御体系中的酶系统,使酯酶和酚氧化酶活性发生变化而导致昆虫死亡。  相似文献   

3.
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筛选、生产、产品检测及应用方面的试验程序及步骤。  相似文献   

4.
春尺蠖是嘉酒(嘉峪关、酒泉)地区林木果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不是理想的防治办法。通过春尺蠖核多角体病毒防治春尺蠖试验,证明使用核多角体病毒防治春尺蠖效果显著,确定了病毒防治春尺蠖有很好的效果,为指导我区乃至周边地区今后春尺蠖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昆虫杆状病毒,它是甘蓝夜蛾最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对甘蓝夜蛾、小菜蛾等食叶害虫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该次研究中主要是测试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药剂对娃娃菜小菜蛾的防治效果,也为将来进一步推广20亿PIB/m 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木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木毒蛾(Lymantria xylina Swinhoe)是木麻黄的重要害虫。该虫分布广,蔓延快,食量大,严重危害着我省沿海10多万亩木麻黄防护林。为了多渠道开辟木毒蛾生物防治的途径,我们于1983年5月在福建省平潭县木麻黄林内对各种类型的自然感病死亡的木毒蛾幼虫进行调查,新发现一种质型多角体病毒。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木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具有较强的感病力。木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是国际上首次发现,现将观察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云南发现的几种昆虫病毒资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从云南森林害虫中采集到多种自然罹病虫体,经分离鉴定,发现6种昆虫病毒,即西昌杂毛虫 NPV、昆明小毛虫 NPV,栎毒蛾 NPVC,南华松叶蜂NPV,油杉吉松叶蜂 GV,铆扇舟蛾 GV。  相似文献   

8.
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Xc-nNPV)对6种夜蛾科害虫有侵染性,根据害虫感受性的高低顺序为:甘蓝夜蛾、警纹夜蛾>黑三条夜蛾>朽木夜蛾>粘虫>三角夜蛾。Xc-nNPV能够感染八字地老虎幼虫的体壁、脂肪体、气管基质、血细胞和睾丸被膜,而在马氏管、丝腺、消化管、腹神经索和肌肉组织中未发现有多角体的增殖;虫龄影响病毒产量,虫龄越高平均每头幼虫的病毒产量越高,以3龄幼虫的病毒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培养条件对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 Mb N P V) 在同源寄主细胞系 Mb931104 中增殖的研究。结果表明, 培养基种类、细胞密度和细胞龄期影响 M b N P V 在细胞系中的增殖, 引起细胞感染率和多角体产量显著的差异。使用 T C—100 昆虫组织培养基, 细胞密度为3×105cells/m L的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接毒最适于 M b N P V 的增殖, 条件培养基对该病毒在细胞系中的增殖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生物农药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生物农药的应用技术,包括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天然除虫菊、杀蝗绿僵菌、昆虫性诱剂的应用技术等方面内容,以为生物农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ApNPV),属杆状病毒科包含体杆状病毒亚科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是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病原。该成熟病毒包含体的断面分三层结构:最外层是致密层,次外层是多角体蛋白层,内部是病毒束。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核酸为DNA,经限制性内切酶PstI,HindⅢ,BamH,XhoI,SalI,EcoR I和EcoR I BamH I酶解后,电泳分别形成31,25,6,15,24,5,7条谱带。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主要通过食下和体壁创伤途径感染柞蚕幼虫,不同病毒株对柞蚕的致病性存在着差异。柞蚕幼虫消化液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有溶解、灭活作用;柞蚕幼虫中肠围食膜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有灭活作用。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在自然条件下有自然裂解现象,游离的病毒粒子在自然条件下很快失活。目前已建立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并在分别在体内、体外表达了报告基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茶尺蠖和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为例,提出了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量[Y(T)]与温度(T)关系的模型。该模型可用Schoolfield和Sharpe于1981年提出的变温生物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加以拟合。  相似文献   

13.
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对6种夜蛾科害虫有侵染性,根据害虫感受性的高低顺序为:甘蓝夜蛾,警纹夜蛾〉黑三条夜蛾〉朽木夜蛾〉粘虫〉三角夜蛾。Xc-nNPV能够感染八字地老虎幼虫的体壁,脂肪体,气管基质,血细胞的睾丸被膜,而在马氏管,丝腺,消化管,腹神经索和肌肉组织中未发现有多角体的增殖;虫龄影响病毒产量,虫龄高平均每头幼虫的病毒产量越高,以3龄幼虫的病毒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核型多角体病毒是昆虫病毒中最大的类群,它能够专一性地侵染并杀死一种或者几种农林害虫,并对害虫天敌、环境和人畜无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绿色生物农药。为有效利用绿色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对我国近几年关于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毒力、病毒制剂研究与生产、田间应用及药效试验、增效剂研究、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新的展望和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5.
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基因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MNPV)的基因组结构、UDP-转葡糖基酶基因、增强子基因(enhancin基因)、蛋白激酶基因(vPK基因)、多角体蛋白(polyhedrin)基因、PE基因、P39-衣壳基因、DNA聚合酶基因(DNA pol)、25K FP基因以及LdMNPV的同源区(hrs)的结构和功能。这些基因或同源区的编码产物有的作为结构组分存在于包含体中,有的作为调节因子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参与病毒DNA的复制和基因表达的调节,有的负责协调病毒与虫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用于外源基因表达的LdMNPV的基因工程的实例,阐明了在害虫的防治领域,构建LdMNPV重组杆状病毒杀虫剂是LdMNPV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一、生物导弹(BGWM)技术的应用 “生物导弹”(BGWM)技术是21世纪高新生物技术,该项技术把寄生蜂和病毒防治技术组配在一起,可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如果病毒是杀死害虫的“弹头”的话,寄生蜂就是精确的“导弹制导系统”。据试验,由广赤眼蜂和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组配的“生物导弹”,一枚“生物导弹”可存放60粒附有大量昆虫病毒的柞蚕卵,孵化出3600头赤眼蜂,每一头赤眼蜂携带最低100个病毒,一枚“生物导弹”可释放出36万个病毒。每667m。只用5枚,控制效果在87%以上,使甜菜夜蛾的种群密度控制在防治指标内(30头/百株),并长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ApNPV)对樗蚕蛹精细胞和草地贪夜蛾Sf9细胞的感染是非同源昆虫细胞的感染。运用昆虫细胞培养、病毒感染及电子显微镜等病毒学技术研究了ApNPV在体外培养的樗蚕蛹精巢细胞中的感染情况,初步探明了ApNPV在体外培养昆虫细胞中的形态发生过程,表明它是典型的杆状病毒复制。并用该病毒以一定浓度感染草地贪夜蛾Sf9细胞,说明ApN-PV不能在Sf9细胞中复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病毒基因感染昆虫宿主的分子机制。【方法】从自然界分离和鉴定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的遗传突变株,筛选到少多角体基因突变株-SpltMNPV B型株,克隆该株的少多角体基因(fp25K)。对不同株系SpltMNPV的fp25K进行序列分析、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和虫体感染试验。【结果】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与中国株相比,A型和C型分别发生了4个和3个核苷酸改变,但编码的氨基酸不变;B型株3′端核苷酸发生了多处缺失和一处插入,导致FP25K蛋白C端21个氨基酸改变。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试验表明,fp25K基因突变导致多角体明显减少的表型。虫体试验表明,感染fp25K突变的SpltMNPV B型株的宿主液化减弱。【结论】SpltMNPV B型株是一株自然的少多角体遗传突变株,该突变株可用于更深入地解析少多角体表型成因、病毒感染后虫尸降解和液化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昆虫病毒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害虫是生物防治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针对昆虫病毒的作用机制、后效作用以及重组昆虫病毒和昆虫病毒感染增效物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落叶松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ZrNPV)是一株对落叶松绶尺蠖幼虫具有很强感染力的病毒。本文主要对多角体进行了镜扫描及超薄切片观察,对该病毒的致病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多角本大小为0.8-2.3μm,形状为三角形,四角至不规则形;病毒粒子为杆状,多粒包埋,大为小180-230×30nm。该病毒在自然界发病率为75%以上;室内用1.216×10^6PIB/mL-1.216×10^8PIB/mL;接毒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