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罗云深  陈志泊 《河北林果研究》2007,22(4):355-359,362
在森林经营管理中,往往需要精确预测到未来林分的生长和收获状态,所以对植被仿真系统的研究成为热点。FVS是一套国外较先进的植被仿真系统,但由于FVS系统庞大,设计体系也十分复杂,经过对FVS仔细分析、研究和系统跟踪,发现对模型修改替换极其复杂,不适于本地化的应用。本文基于FVS设计理念和其主流程重构了一套完整的本地化的仿真框架,提供模型接口实现了模型的修改替换。最后选择了北京地区油松作为典型树种,替换了部分模型,利用试验调查数据验证了该框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是当前森林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森林生长模拟系统是森林经营管理的常用工具。介绍了美国的森林生长混合模拟系统FVS-BGC(FVS-Bio-Geochemical Cycles),该系统是由经验生长收获模型(FVS:Forest vegetation simulator)与林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模型(STAND-BGC:Stand Bio-Geochemi-cal Cycles)组成的混合模拟系统,可以基于生理过程、气候变化等环境条件来模拟单木和林分两个水平在日和年时间尺度上的生长过程;还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结构、运行流程以及输入输出结果3个方面,并以一块美国火炬松(Loblolly pine)林分为例进行了模拟预测。  相似文献   

3.
FVS(Forest Vegetation Simulator)森林植被模拟是美国农业部林务局主持开发的,它起源于对森林生长和产出的预测和管理[1],并可以使用相关图形软件模拟出图形化的预测直接效果.森林植被模拟技术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越来越多的受到林业研究者的关注,该技术在预测、监测、再现和控制森林立木蓄积资源等方面对林木直径结构转移方程有了一定的应用研究[2];在森林火灾方面,也可基于林火三维蔓延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进行模拟[3].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森林植被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73年以来, 森林植被模型在美国就被作为森林生长模拟模型来使用, 广泛用于评价林分目前的生长状况和预测不同经营管理措施下林分未来的动态变化。其能够模拟各种不同的森林类型和林分结构, 包括同龄林、异龄林、纯林和混交林, 以及单层混交林和复层混交林等。同时, 森林植被模型能够模拟大多数主要森林树种、森林类型和林分条件在不同森林培育措施(包括疏伐、施肥等)下的变化状况。森林植被模拟体系还能够评价和预测病虫害和火灾等干扰因子对林分状况的影响。目前这个模型已经成为一个高度综合的分析工具体系。  相似文献   

5.
单木生长模型能准确预测林分的生长状况, 对森林经营管理的科学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文中从单木生长模型系统设计的理论假设、与距离相关和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生长模型系统、单木生长模型的方程设计类型、单木生长模型自变量因子的选择等方面对基于单木生长模型的森林动态模拟系统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述, 并对单木生长模型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提出应加强单木生长模型随机效应和单木生长模型向林分尺度扩展的研究, 以期为今后构建高度集约、精确模拟、使用便宜的单木生长模型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GPU和场景分页的森林可视化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地域分布广阔,森林中植被众多、光影分布复杂。在森林可视化模拟时巨大的场景,场景中大量的模型,复杂的光线和阴影给真实感绘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1]。特别是在基于单木生长模型的森林生长可视化模拟中,由于要对每一棵树的生长进行计算,同时还要渲染三维场景中大量的模型,计算光照阴影等,CPU的计算量很大。一般的森林场景都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BC省森林生长与收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长模拟系统预测森林生长与收获、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反映森林面积动态,是BC省森林资源清查的重要特点,从而决定了生长收获调查的地位和作用。预测模型根据生长收获固定样地和临时样地的调查数据建立。本文概述了BC省固定样地的测定技术与特点,重点介绍了森林生长收获预测方法,包括预测单元的确定、立地质量评价、可兼容生长模拟系统及其主要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川西亚高山森林不同恢复阶段生长季蒸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揭示我国川西亚高山地区不同恢复阶段森林的蒸腾耗水特征,为当地森林恢复树种选择、水源涵养功能提升与低效林改造等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择川西亚高山地区植被恢复系列中无论是林龄、类型还是面积都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岷江冷杉老龄原始林、红桦次生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技术监测生长季树木蒸腾量;利用林分边材面积进行尺度上推,估算林分冠层蒸腾耗水量。基于机器学习技术(随机森林回归算法)估算整个生长季(5—10月)的林分冠层蒸腾耗水量。【结果】各森林类型平均日冠层蒸腾量表现为粗枝云杉林红桦林岷江冷杉林;在整个生长季观测到的粗枝云杉林、红桦林和岷江冷杉林日最大冠层蒸腾量分别为3. 17、2. 08和1. 69 mm;基于多气象因素,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可有效估算森林蒸腾耗水量;整个生长季的林分冠层蒸腾总量估算结果表现为粗枝云杉林(314. 1 mm)红桦林(199. 3 mm)岷江冷杉林(125. 5 mm)。【结论】处在演替早期的红桦次生林冠层蒸腾耗水量明显高于处于演替晚期的岷江冷杉原始林;人工林蒸腾耗水量明显高于天然林(岷江冷杉原始林和红桦次生林),因此可将森林蒸腾耗水特征作为研究区森林恢复度的评价指标。该区大量营造的粗枝云杉人工林已步入中龄林阶段,高蒸腾特征可能会对流域产水量构成压力,建议进行抚育性结构调整。通过综合分析多项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一个"森林水分利用生态演替"假说:伴随着亚高山森林植被自然恢复进程(正向演替),林地蒸腾耗水量趋于减少,地带性演替顶级群落亚高山暗针叶林具有最低蒸腾耗水特征。这个假说可作为川西亚高山区区域水文平衡维持和植被结构调整的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9.
森林植被层作为水文环境要素,对降水、蒸散和径流等水文通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国内外对于森林植被对水文通量的空间分布的影响,在垂直方向上分层次进行水文通量变化过程的研究,在水平方向上按照林地与非林地的对比,森林植被类型之间的对比,甚至同一树冠的不同部位的对比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以森林植被对这3种水文通量要素空间分布的作用为基础,系统概述了近年有关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的动向,指出将来可能着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森林生长过程的模型是辅助森林管理的有力工具,其包含描述森林生理、生态和物理过程的组件,基于这一过程的3-PG模型用于研究林木生长过程中考虑树种的生理特性,并结合立地条件、气候条件以及经营管理等措施,预测在各种变化条件下的森林生长情况。文中通过对3-PG模型参数及参数敏感性的分析来表述3-PG模型研究现状,概述了3-PG模型在林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认为其将很好地解决大区域尺度下的森林动态生长变化问题,并对该模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应用logistic模型和有序样品聚类法对小叶杨胸径和树高生长进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进行定量研究,将胸径和树高2个表观生长过程科学地划分为前慢期、速生期和后慢期3个阶段,实现了胸径和树高二维有序样品的聚类,不仅反映出小叶杨生长进程的综合节奏性,更为龄组划分提供了依据。对小叶杨而言,所获如下结论值得重视:(1)径生长开始进入速生期时,完成了幼龄林阶段;(2)高生长速生期结束时完成了中龄林阶段,此时恰好是径生长速率最大的时期;(3)径生长速生期结束时,基本完成了近熟林阶段。除小叶杨外,文中提供的方法尚可供其他树种生长进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定量研究中参考。另外,还以logistic模型为基础,以时间因子为媒介,推导出一个能准确地描述小叶杨关系的新模型——logistic衍生模型。  相似文献   

12.
氮沉降背景下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问题是当前我国亚热带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与研究热点之一.以毛竹、竹阔混交林及常绿阔叶林为对象,通过1 a的氮添加试验,分析毛竹与常绿阔叶林木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生长的差异,以探究氮沉降对不同植被类型中毛竹与常绿阔叶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 显示:(1)竹阔混交林中毛竹的平均胸径增长量、平均单株...  相似文献   

13.
异速模型评估森林植被生物量有机碳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孟加拉的吉大港南部森林地区,利用异速模型评估森林植被的有机碳的储量.异速模型被分别应用测试树木(被划分两个胸高直径级)、灌木和草本植物.采用基部面积估算胸高直径级为从> 5 cm 到 ≤ 15 cm 和> 15 cm树木的生物量有机碳储量模型最好,分别有很高的决定系数(胸高直径级> 5 cm 到 ≤ 15 cm 的r2 为0.73697,胸高直径级> 15 cm 的r2为0.87703),且回归系数(P = 0.000)显著.其它模型(包括采用树高,胸高直径,树高和胸高直径,以及综合树高、胸高直径和木材密度)的线性和对数关系都表现出很低的决定系数.分别建立了20种优势树种的异速模型,采用树木基部面积的模型都得到很高的决定系数值.单独采用灌木和草本植物总生物量的异速模型有较高的决定系数(灌木的r2 为0.87948,草本植物的r2 为0.87325),且回归(系数)性显著(P = 0.000).生物量有机碳的评估是复杂的和耗时的研究,本研究所建立的异速模型可以应用于孟加拉和其它热带(地区)国家的森林植被的有机碳储量的测算.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样点调查法对不同程度马尾松毛虫危害松林的植被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程度马尾松毛虫危害对松林林分密度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松树生长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中、重度危害可降低松树的高度和胸径(重度危害三年后高度、胸径分别下降0.34 m和1.8 cm),轻度危害则可促进松林的生长;马尾松毛虫危害可适度改变松林的郁闭度和地表植被的盖度(中、重度危害后三年盖度分别上升15%和20%),对林下植被的恢复与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松林植被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中、重度马尾松毛虫危害可有效增加林地植被物种的多样性,轻度危害则对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林下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及养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产力及养分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林下植被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以往由于研究方法、研究时限以及研究尺度等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对林下植被的认识还不统一,研究结论不够深刻。如何正确测定林下植被多样性及其生物量,合理评价林下植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科学制定林下植被的管理措施,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文中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及其养分作用3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今后林下植被研究、林下植被管理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城市森林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而城市森林的植被结构特征和管护工程的实施是保证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保障措施。文章论述了沈阳城市森林的植被覆盖率、植物种类的生物多样性、树木胸径结构等沈阳城市森林植被结构特征,以及城市森林病虫害防治、城市森林水、肥管理和树木修剪等管护工程,为今后沈阳城市森林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