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近年来,广大养猪企业和养猪户抱怨猪越来越难养!特别是2007年高热病流行以来,发出这样感叹的猪场主越来越多,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猪病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治疗,时时危及着猪场的生死存亡。而各种猪病的发生无一不是因为猪群整体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差引起的。其原因既不是猪场主没有预防意识,也不是舍不得成本投入,而是养殖场主滥用抗生素,没有实施综合性的养殖管理方案。大量的实验证明,用抗生素来解决养猪难的问题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生猪“高热病”在部分地区呈季节性发生和流行,夏季的高温、高湿以及多种原因引起的生猪免疫力低下,常表现出发病生猪的临床症状反复发作,并有多种疾病感染的混合症状,且无特效治疗药物,常无明显治疗效果,故病死率极高,严重影响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笔者在多年的兽医临床中,治疗猪“高热病”多例,  相似文献   

3.
1 高致病猪蓝耳病与猪“高热病” 目前,人们一提到“猪高热病”就首先认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就是猪“高热病”吗?其实,猪“高热病”(以前也称猪“无名高热”)在前几年已经出现,该病以猪的体温升高为特征。不同病原,如猪瘟、猪链球菌等感染猪后,都可以使猪的体温升高,发生所谓的“高热病”。多家实验室从不同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的病料中能够分离到多种病原,如病毒、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使用抗生素、解热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组方治疗猪的热性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中青、链霉素合剂与氨基比林、地塞米松的药物配方被称为经典组方(简称“经方”),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中。但是从2006年江西省暴发猪高热病以来,不少基层兽医和养猪户普遍使用这个“经方”,结果不但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且还造成病猪体温下降至37~38℃或更低,引起衰竭而死亡。1“高热病”及其与普通热性病的区别根据农业部公布的对猪高热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的结果表明,发生高热病的主要原因是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引起,继发或混合感染了猪瘟病毒、流感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和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大肠杆菌以及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由于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猪流感和圆环病毒病都可以破坏猪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给这些细菌和寄生虫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又由于抗生素配合使用大剂量的解热镇痛、抗风湿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在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的同时也加深了免疫抑制,导致病情恶化。临床上,猪高热病和普通热性病都会出现明显的热相(即体温升高),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猪高热病是由多病原感染引起,临床中表现的热相较为复杂,有稽留热、弛张热、间...  相似文献   

5.
养猪业一直没有摆脱动物疫病的困扰,特别是近2年来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给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和严重的损失。虽然我国已经确定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株是猪“无名高热”的主要致病原因,但是,许多地方的疫情表明,猪“无名高热病”的致病原因复杂,除了涉及多种病原外,卫生管理不当是猪“无名高热病”发生的温床和疫情难防难控的重要原因。国内外的实践表明,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加快发展,猪病的防控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以“猪高热病”为首的传染性疾病对养猪业危害极大。而猪瘟是“猪高热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有效控制猪瘟的发生,笔者从2006年起。参与所在市重大动物疫病的跟踪监测,并提供技术服务,同时通过对散养猪猪瘟免疫状况的监测及总结,发现猪瘟免疫保护率低下,为此,笔者查找原因,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现将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规模化猪场由于没有合理的药物预防程序,专靠某些“专家”的误导主要使用大剂量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破坏猪群的免疫力、药物预防特别是喘气病预防程序不合理及没有保温或者密度过大是当前造成猪群高热病暴发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8.
2006年5月份以来,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出现了以高热为特征的猪疫病流行(群众称之为“高热病”),随后疫情迅速蔓延到河南、山东、山西等省;2007年3月份农业部公布了本次疫病的主要原因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变异毒株,“高热病”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相似文献   

9.
在高温、高湿季节可引起猪的“高热病”,该病发生原因不明确,多以多种病原体呈双重或多重感染引起。现就1例不明原因引起的猪“高热病”的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6年6-10月份,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和我省部分地区的猪群发生了以高热、皮肤发红和顽固性不食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由于该病病因复杂,控制难度大,往往因误诊误治或延误治疗而造成病残猪和死亡猪增多,治疗成本增加。大部分发病猪场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猪场因此而破产,使养猪业蒙受严重的损失。目前正是本病高发季节,在防治猪高热病的同时,部分兽医人员一味从清除病原的角度出发,盲目使用疫苗和抗生素,不顾及猪体的承受能力,结果造成更多的猪只死亡。通过调查分析高热病的发病原因,笔者认为:防治猪高热病应从全新的角度人手——就是“防”和“治”:“防”以提高猪体免疫力作为关键点;“治”以缓解呼吸,改善血液循环,退热为主,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当前规模猪场疾病的困扰已成为猪场存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造成规模猪场疾病发生的根源在于猪群免疫力低下.除疾病造成的免疫抑制外,管理不规范、疫苗免疫程序不合理、抗生素大量使用等因素都能破坏机体免疫器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对猪的高热病,特别是对无名高热,有些临床兽医不作详细诊断或辨证,就用抗生素及解热药,如果无效,则归之于“猪瘟”。其实用抗生素和解热药不愈的猪高热病,并非都是猪瘟。笔者在1988~1990年曾收治25例前医认为不治之症的“猪瘟”,现介绍2例如下。例1 马庄村10组常新成从集市购回仔猪2头,当天高热不食。前医曾用青霉素、链霉素、地塞米松、安乃近、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5天,但高热不退。笔者应邀治疗,见两仔猪伏卧,粪干如羊  相似文献   

13.
猪“高热病”是近几年来猪群流行发生的一种以高热、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猪无名高热综合征.防治猪“高热病”对保障猪只健康、提高养殖户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该病的特点及防控措施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乐 《猪业科学》2016,(8):137-138
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养猪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也成为了农村畜牧业中的重要一环。但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病害,如“猪高热病”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它不仅增加了生猪的死亡率,严重降低猪的品质及产量,也影响养猪业的长远发展。“猪高热病”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较广的传播区域、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的治愈率等特点,会导致猪病扩散和仔猪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猪高热病”的防治工作十分必要。文内就对“猪高热病”的常见症状加以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几点防治对策,希望能对生猪的养殖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猪高热是以高热、皮肤发红和顽同性不食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由于该病病因复杂,控制难度大,常因误诊误治或延误治疗而造成病残猪和死亡猪增多,治疗成本增加.大部分发病猪场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目前正是本病高发季节,在防治猪高热病的同时,部分兽医人员一味从清除病原的角度出发,盲目使用疫苗和抗生素,不顾及猪体的承受能力,结果造成更多的猪只死亡.通过调查分析高热病的发病原因,笔者认为:防治猪高热病应从全新的角度入手——就是防治:"防"以提高猪体免疫力作为关键点;"治"以缓解呼吸,改善血液循环,退热为主,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姜言军  海洋  白志超 《养猪》2009,(6):I0005-I0006
41影响猪免疫力的因素及应对措施猪体对外来侵袭、识别和排除异物的抵抗力称为猪的“免疫力”。在同样的环境下,为什么有的猪生病,有的猪安然无恙?这就是因为不同的猪的免疫力(抗病力)是不同的。免疫力低下的动物易被各种病原菌和病毒感染,再加上其他各种原因,免疫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保护作用,此情况下更容易感染细菌、  相似文献   

17.
谢怀根 《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2):160-161
猪“高热病”是近年出现的对养猪业危害巨大的传染病。为了查清猪“高热病”的病因,对江苏省南通市15个发病猪场(户)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解剖,并且采集了病料供实验室检测。本研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南通市猪“高热病”病料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Nsp2变异株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阳性率达到33.3%。结果表明,PRRSV Nsp2变异株是猪“高热病”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18.
中草药治疗猪高热病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景文 《北方牧业》2007,(10):26-26
<正>猪高热病,又叫“猪无名高热”或“猪高热综合症”等,是由多种疾病混合感染,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去年七、八、九月份呈区域性流行。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率较高。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均有发病,本病是以不食,体温升高到40℃以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为特点的一种群发性热性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发展迅速,在世界养猪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影响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猪传染病问题,以蓝耳病毒为主要免疫抑制性病原体,由几种病毒和多种细菌侵害猪机体,临床上以高热、发病突然、急性传染、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为主征的“高热病”,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最严重,使高热病的防控,成为养猪场的工作重心。这些年我们密切关注“高热病”的发展,由于该病的复杂性,多病灶、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单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法,在多个地区的中大规模猪场,应用中药“泰轻松”为主要用药治疗高热病综合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5月10日上午,广西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猪“高热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自治区副主席孙瑜通报当前广西区猪“高热病”疫情形势,全面部署猪“高热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