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鹳(Ciconia nigra)属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每年约有200~300只在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高台段)栖息迁徙繁殖,约50~60只黑鹳在此繁殖;自2010年开始,历时9年,通过样线调查、样带样点监测和定点实地观测研究方法,掌握了黑鹳在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台段)栖息、繁殖、迁徙习性,为黑鹳有效保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可爱的小鸟     
雀科 (一)金翅雀 金翅雀又叫芦花雀、绿雀、黄楠雀。属雀形目,雀科。遍布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北京地区为留鸟。 雄鸟羽毛艳丽,体形似麻雀。背部近橄榄褐色,腰金黄色,翅膀黑色并伴有金黄色斑。尾羽黑色,腹部暗黄色。雌鸟的黄色部分较淡。 金翅雀的食物主要是树木和杂草的种子,也吃些谷物和昆虫。大多数在松树上营巢,巢呈杯状,由草根、嫩茎和羽毛等构成。每窝产蛋4~6枚,蛋呈绿白色,钝端有褐色和黑色的斑点。孵化期为12天左右。雌鸟育雏,将食物先储存在嗉囊中,铸再吐出来喂给雏鸟。 (二)北朱雀 北朱雀又叫靠山红。属雀…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山杨无性繁殖对比试验的陈述和总结,说明塞罕坝林区山杨埋根繁殖发芽数和生长量较好。  相似文献   

4.
2001—2018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开展了鸟类环志研究工作,共环志北朱雀10 019只,其中,春季环志1 497只,秋季环志8 522只。北朱雀的环志数量呈下降趋势。在高峰林区,北朱雀迁徙高峰期集中在4月上旬,秋季迁徙高峰期集中在10月中下旬。回收信息表明,北朱雀寿命至少可达4.0 a。中国东北地区是北朱雀等鸟类的重要迁徙通道,而且迁徙路线相对稳定。建议依据北朱雀等鸟类生物学习性,适时加大鸟类保护宣传和打击非法捕鸟力度,加强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坚持长期的鸟类环志监测,进一步探索鸟类迁徙规律,有益于鸟类种群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叙述了塞罕坝林区的自然概况和历史沿革。接着把塞罕坝林区的风景资源分为8类作了介绍。在对塞罕坝林区风景资源进行总体评价同时,并对所划分的10个风景区,分别予以详细评述。为开发利用塞罕坝林区风景资源,提出了5条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红尾水鸲在陕南为留鸟,分布广,数量多,为该区低山灌丛及河溪留鸟中的主要品种。笔者在宁陕县蒲河区(海拔760m)对红尾水鸲的繁殖习性做了系统的观察研究,并对本县江口区(海拔900m)、太山区(海拔540m)红尾水鸲的繁殖做了相应的考证。报告如下:一、发情。红尾水鸲发情在2月上中旬,历时一月左右。初期通常几只成  相似文献   

7.
塞罕坝植物地理成分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塞罕坝地区植物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数据,按照该区植物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分别以科、属作为统计单位对各地理成分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进一步科学的论证了塞罕坝植物区系的性质、特点以及与本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三道眉草鵐(Emberiga Cioides Weigoldi)是低山灌丛、次生林鸟类,在我国北部、东部及苏联、印度、日本等处繁殖。在吉林省每年繁殖一窝。留鸟。关于三道眉草鵐、日本人由井正敏(1975)在富士山研究了它的卵及孵化率,山岸哲学(1973)在佐贺野研究了它越冬生态。对于它的繁殖习性,比较有系统的研究未见报导,笔者于1980年12月—1981年3月;1981年4月—7月;1983年5月分别在长白山北坡对它的繁殖习性做了初步观察,现报导为下。  相似文献   

9.
塞罕坝林区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及火险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塞罕坝林区9月至翌年6月中旬整个森林防火期枯草、落叶松枯落物、樟子松枯落物、落叶松嫩枝、樟子松嫩枝含水率的观测,研究了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以当日气象因子中的温度、湿度与连续无降水日为自变量,利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建立了3种可燃物类型的含水率回归方程,并编制了适合塞罕坝林区的森林火险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我省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余脉山地总面积二十三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0%以上。整个林区地势大致西高东低,海拔在200米—1400米之间。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呈现出较显著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各种生境类型,不仅能满足各种森林动物不同生态习性的需求,而且为鹭、鹳、雁、鸭及鹤类等各种经济水禽提供了良好的繁殖、隐蔽、取食及栖息条件。我省林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森林动物资源不仅种类多,分布广,而且产量高、质量好。  相似文献   

11.
锦蛇属为蛇目游蛇科,资料记载本属共有50余种,中国有16种,河北有8种。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及对采集的标本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塞罕坝锦蛇属有3种,分别为团花锦蛇、白条锦蛇和红点锦蛇,并对其生态学特征及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给出了各个种的主要识别特征、形态学特征、生活习性及利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锦蛇属动物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史良 《安徽林业》2007,(3):32-32
扶桑,别名朱槿,朱槿牡丹,大红花,锦葵科木槿属,常绿灌木,一般高2~5m。扶桑为常绿观赏植物,具有连续开花的习性。扦插苗当年开花。品种有重瓣、半重瓣等。花色为红、黄、粉色。花期全年。扶桑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不耐荫、不耐旱、不耐寒;发枝力强,耐修剪。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当前塞罕坝机械林场林区路网建设的概况,指出当前塞罕坝林区路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滞后原因,并阐述了加强林区道路建设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塞罕坝林区路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旨在提高林区人们对林区路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为实现林业现代化,林业经营集约化,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夏玛林区位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北部,林区气候属寒冷半干旱气候,气温低,光照不足,生长期短,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0.4℃。全年无霜期100天左右,生长季积温1050℃。海拔2700~3100米,坡度在5~35度之间,土壤为森林褐色土,厚度20~100厘米,封育对象主要为残林迹地、疏林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林业》编辑室: 林区滥猎野生动物成风成灾,并无人过问。长此下去,林区将看不到飞鸟、走兽,岂不给子孙后代造祸! 林区原本是山高林密、水草丰富、野生动物栖息繁殖的好地方,人们只要进入林间,随时都可看到成群飞起的飞禽和三三两两的走兽。但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16.
漫话林区野生食用菌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列出黑龙江省林区野生食用菌63属156种,在对黑龙江省林区野生食用菌生态习性及其用途有一定研究和了解的基础上,提出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珍禽褐马鸡繁殖生物学习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马鸡属,是典型的森林鸟类,目前仅分布于我国河北省小五台山区和山西省吕梁山区,近期报道陕西省北部也有少量相马鸡分布。1995~1998年,我们对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种群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其中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详细观察,准确掌握了褐马鸡种群的繁殖规律,为褐马鸡的驯化、饲养、人工定向繁育以及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1研究地点 通过踏查、访问和了解,选择了有典型代表性的南台辉川林区,分两个观察区(上北线和庞头沟…  相似文献   

18.
休宁县在气候区划上属季风亚热带湿润区域范围,具有热量足、降水多、春秋短、夏冬长的特点。林区境内海拔高度在500~1500米的有松萝山、仙姑尖、通天湾等60多座山峰。不仅有适宜于各类药材生长的小气候,而且有丰富的食源,为林区特产的药用动物和珍禽异兽提供了栖息繁衍的、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北红尾鸲(灰顶红尾鸲)Phoenicuru sauroreus(Pallas)是一种食虫鸟类。笔者从1985~1986年4~6月,于北红尾鸲育雏期,在徂徕山林场光华寺营林区,对该鸟育雏习性和雏鸟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根据雏鸟食性、食量,可推知一窝北红尾鸲在育雏期消灭害虫的个体数量,对农林生产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牡丹江林区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主要山脉有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海拔多在 500~ 1300m。气候属北温带气候,同时又具有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夏季温暖多雨,年平均温度 3℃;无霜期 95~ 130天;年降水量 600mm左右,并集中在 6、 7、 8月。形成了适于毛赤杨生长发育的良好气候条件,因此,境内毛赤杨资源相当丰富,经多年调查,毛赤杨在我区的各山区储量都非常大,分布也比较集中。目前,在各林区只当薪炭材用,如果把它开发利用好了,其经济价值是相当可观的。 1毛赤杨的生态习性及繁殖法   毛赤杨 (Alnus sibirica)乔木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