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垦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取新疆垦区七个试验牛场,临床调查和试剂诊断,检测奶牛712头,采集奶牛乳房炎阳性乳样314份.其中,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平均为36.3%,临床性奶牛乳房炎为16.7%;采集阳性奶样经试验分离鉴定,革兰氏阳性菌仍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但金色葡萄球菌已基本取代链球菌成为主要的致病菌,其检出率为78.98%.另外,常见环境性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已明显减少,检出率仅为21.1%和9.24%.相反,绿脓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其检出率为5.41%和11.15%,而且绿脓杆菌和隐球菌已经成为引起临床性乳房炎爆发的两种新的病原,其中隐球菌已经成为造成顽固性乳房炎的又一种新型病原.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取新疆垦区七个试验牛场,临床调查和试剂诊断,检测奶牛712头,采集奶牛乳房炎阳性乳样314份。其中,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平均为36.3%,临床性奶牛乳房炎为16.7%;采集阳性奶样经试验分离鉴定,革兰氏阳性菌仍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但金色葡萄球菌已基本取代链球菌成为主要的致病菌,其检出率为78.98%。另外,常见环境性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已明显减少,检出率仅为21.1%和9.24%。相反,绿脓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其检出率为5.41%和11.15%,而且绿脓杆菌和隐球菌已经成为引起临床性乳房炎爆发的两种新的病原,其中隐球菌已经成为造成顽固性乳房炎的又一种新型病原。  相似文献   

3.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及其分离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导致奶牛乳房炎的因素很多,但病原微生物是导致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因.了解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及其分离鉴定方法,对于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以及疫苗的研制均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就奶牛乳房炎病菌种类、特点及分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有武 《中国畜牧兽医》2011,38(10):171-173
为了掌握导致青海地区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原菌——葡萄球菌流行情况及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在青海地区18个奶牛场共采集243份乳房炎乳样。应用传统方法进行葡萄球菌的分离培养;通过试管法血浆凝固酶试验与生化鉴定方法,本次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3株,木糖葡萄球菌与产色葡萄球菌各6株,腐生葡萄球菌5株,松鼠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各4 株,头葡萄球菌和模仿葡萄球菌各2株;经K-B纸片扩散法对葡萄球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葡萄球菌主要对头孢类、林可霉素、阿米卡星比较敏感,部分菌株对恩诺沙星与庆大霉素敏感,从而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性疾病,一般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类型。隐性乳房炎由于无明显临床症状,不易觉察,可在牛群中普遍流行,给奶牛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隐性乳房炎致病菌的分析是防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关键环节。1材料与方法1.1隐性乳房炎的检测从奶牛场选取无乳房炎临床症状的奶牛采集奶样,用SMT法(上海乳房炎检测法)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1.2样品收集对检测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常规挤奶消毒后,再用70%酒精棉球消毒乳头和挤奶人员手指。每乳头废弃头三把奶后,收集5ml奶于经…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多发病、常见病,也是危害奶牛较为严重的疾病。美国、日本报道,乳房炎头阳性率高达50%,乳区阳性率为20%~30%.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更高。萧乾庆等(1997)、杨章平等(1998),和李国江等(1998)报道我国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分别为51.3%,54.1%和46.4%;单志贵等(1996),萧乾庆等(1997)和杨章平等(1998)报道隐性乳房炎乳区阳性率分别为59.1%、31.9%和28.0%[1]。为了了解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就显得尤为重要。1材料与方法1.1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调查了广东省大型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情况,并采集相关乳房炎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确定广东省大型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种类. 1材料与方法 1.1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调查方法 1.1.1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诊断液的配制诊断液由十二烷基硫酸钠40 g、苛性钠15g和溴钾酚紫0.1g溶于蒸馏水中定容到1 000 mL配制而成.  相似文献   

8.
隐性乳房炎是奶牛常发病之一,不仅使牛奶质量下降、保存期短、而且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力。因此对隐性乳房炎的及时诊断与防治是奶牛生产上的重大课题之一。目前对隐性乳房炎的检测方法很多,如检查牛体细胞,这种方法虽然准确率高,但主要应用于实验室,不易在广大农村推广。最近几年应用乳房炎诊断液进行牛旁快速诊断,这种方法诊断迅速,但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与耐药情况,本研究采集了300份奶牛乳房炎奶样,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培养,利用荧光PCR方法鉴定,同时对分离出的阳性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奶牛乳房炎样品中分离出4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14%;耐药性分析表明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磺胺异噁唑耐药率超过70%,对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头孢哌酮敏感性大于90%。本研究为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控与临床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规模化养殖场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饲养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作者通过对奶牛乳房炎病因的分析,进行了多次调研,广泛收集资料,并深入奶牛场进行实地检测、数据收集和验证,总结出一套对奶牛乳房炎较为实用有效的监控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辽宁部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葡萄球菌的耐药性,采用生化鉴定试验对采集的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乳样进行了葡萄球菌的鉴定,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葡萄球菌分离株对2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31株奶牛隐性乳房炎葡萄球菌分离株对22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氨苄西林、苯唑西林、青霉素、头孢氨苄、头孢唑林、林可霉素及磺胺甲噁唑耐药率为100%,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100%葡萄球菌分离株同时耐5类以上(含5类)抗菌药物,以耐7类抗菌药物为主,占38.7%,其余依次为5耐、6耐及8耐,比率分别为35.5%、19.4%和6.5%。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16S rDNA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建立了快速检测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茵的基因芯片方法,试验以奶牛乳房炎4种主要致病菌的16SrDNA基因作为基因芯片检测的靶片段,设计和筛选通用性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对通用引物进行荧光标记、PCR扩增、芯片杂交和信号扫描分析,根据杂交信号强度和聚类分析结果,判定奶牛乳房炎感染的致病菌种类。实验结果显示:以16SrDNA为靶基因检测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奇异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芯片方法,可以快速、特异、准确地对这4种试验菌株进行检测和鉴定。该检测方法的建立将为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监督、乳房炎的防控等提供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北京南部地区奶牛乳房炎的流行情况,对北京市某区及河北省保定地区4个奶牛养殖场的1248头泌乳奶牛的4992个乳区进行了调查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10.90%,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43.7%;随着胎次升高,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第4胎次之后奶牛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与之前胎次的差异显著(P<0.05);第三季(7~9月)发病率最高,与其他季节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天津地区奶牛乳房炎调查及阳性乳中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兰州奶牛乳房检测试剂(LMT)和临床检查对天津市4个区县奶牛场的奶牛进行了乳房炎检测.共检测奶牛乳房炎阳性奶样181头份,其中临床型乳房炎奶样125头份,隐性型乳房炎奶样56头份,然后对阳性样品进行真菌的分离和鉴定.结果共分离到酵母样真菌46株,分离率为25.4%;天津地区奶牛真茼性乳房炎主要为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分别采用微球菌比浊法、PAGE电泳法、考马斯亮蓝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与MIC法测定了4种不同来源的溶菌酶样品(SK、GK、ZD、LY)的酶活力、酶含量、样品中是否含有抗生素及溶菌酶对奶牛乳房炎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4种溶菌酶样品中都不合有抗生素,其中细菌性溶菌酶SK的酶活力最高,对奶牛乳房炎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可作为奶牛乳房炎无抗治疗药物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引起乳房炎的病原菌多达80余种。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无症状的隐性乳房炎高于临床型乳房炎.往往不容易发现。本文介绍了乳房炎检测方法和乳房炎的发生条件与防治措施,积极探讨采取奶牛乳房炎预防与治疗有效措施,达到减少乳房炎发生,增加奶牛养殖户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微生态制剂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为乳房实质、间质的炎症。病因多由机械性刺激、病原微生物侵入及化学、物理性损伤所致。分为临床性乳房炎(浆液性乳房炎、纤维素性卡他性乳房炎、化脓性乳房炎、出血性乳房炎、坏疽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乳房炎是奶牛场危害最大、投入药费最多、防治最难的疾病,被列为奶牛的四大疾病之一。特别是隐性乳房炎,在临床上无明显的症状,需要用特殊的检测方法根据乳汁的性状变化才能检测出来。隐性奶牛乳房炎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发病率在50%左右。隐性奶牛乳房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在40%到80%之间。此病不仅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了解北疆某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患病率和发病牛乳汁中主要致病菌的种类。通过采用美国加州乳房炎检测(CMT)和体细胞数检测(SCC)对隐性型乳房炎进行诊断,临床外观法诊断临床型乳房炎并进行主要致病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该奶牛场的临床型乳房炎头阳性率及乳区阳性率分别为1.65%(12/728)和0.41%(12/2 896);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及乳区阳性率分别为5.45%(39/716)和1.46%(42/2 884);瞎乳头率为0.55%(16/2 912)。该牛场不同胎次间的奶牛患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差异显著。从12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汁样本中初步分离鉴定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大肠杆菌和5株链球菌属。研究表明,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患病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属可能是该牛场乳房炎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9.
付海超 《兽医导刊》2020,(4):198-198,217
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业中最常见、防治最困难、花费最多的疾病之一,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实验大肠杆菌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本试验旨在对新疆昌吉州及周边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的乳房炎奶牛乳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调查其中的大肠杆菌在奶牛场的分布情况;同时,进行该菌的药敏试验和耐药检测,获得大肠杆菌对哪种抗生素敏耐药并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无菌采集奶样,冰盒保存,12h内送到实验室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对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和耐药监测。结论:通过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预期测定对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对牛场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探究黑龙江地区某奶牛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以及其药敏情况.通过对发病的奶牛乳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生化试验、细菌16S rDNA基因的扩增以及序列分析确定细菌种类;通过K-B试纸法确定该细菌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结合镜检结果、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比对情况,确定引起奶牛乳房炎的2株菌株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