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方主要土壤中铁铝氧化物对土壤吸附Bt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Bt蛋白与南方主要土壤(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的相互作用,探讨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对吸附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Bt蛋白在不同土壤上的吸附特征,并用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结果]Bt蛋白在去游离态铁铝砖红壤和红壤表面吸附曲线为H型,而在其它供试土壤表面的吸附曲线均为L型,可用Langmuir方程拟合;去除络合态铁铝土壤对Bt蛋白吸附量增加,而去除其它形态铁铝氧化物土壤上的吸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游离态铁铝对Bt蛋白吸附的影响最大;Bt蛋白在去除络合态铁铝土壤表面吸附亲和力最大,在去除游离态铁铝的供试土壤表面亲和力最小.[结论]除络合态铁铝外,游离态、非晶形态等铁铝氧化物能促进土壤对Bt蛋白的吸附,这将为Bt蛋白在土壤中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人参对铁铝环境胁迫的保护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ICP法多年对长白山区各参场人参红皮病病株根茎叶与健株根茎叶的无机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病参全株铁、铝含量明显增加,特别是根周皮铁、铝含量大幅度上升,而茎叶及根的其它部位铁,铝含量却相对减少。人参把铁、铝中毒受害部位局限在周皮,这种保护反应使人参其它部位免受其害。  相似文献   

3.
植被恢复对红壤侵蚀区土壤铁铝氧化物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福建长汀红壤侵蚀区5个植被恢复阶段(裸地,马尾松恢复5、15、30年人工林,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分析了这些土壤的理化性质及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土壤非晶形铁铝氧化物(Fe_o、Al_o)、游离结晶态铁铝氧化物(Fe_d、Al_d)和络合态铁铝氧化物(Fe_s、Al_s)含量均逐渐增多.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表现为天然次生林马尾松恢复30年人工林马尾松恢复15年人工林马尾松恢复5年人工林裸地;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而显著增多.随着铁铝氧化物含量的升高,土壤pH呈降低趋势,土壤养分呈增加趋势;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游离结晶态和络合态铁铝氧化物可能比非晶形铁铝氧化物更有助于土壤养分的累积.  相似文献   

4.
休闲,高温晒土防治人参红皮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林土中活性态铁、铝的含量远高于栽参床土各层次间的平均含量。通过反复干湿交潜,高温晒土,能有效降低活性态铁的含量,活性态铝略微降低。  相似文献   

5.
幕阜山垂直带土壤的粘粒氧化物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化学选择溶提法,测定了幕阜山不同海拔高度上壤及剖面不同层次的粘粒中铁铝氧化物的含量。结果表明:①随着海拔升高,土壤粘粒中有机络合态及非晶形的铁、铝氧化物含量增高,与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②同 剖面不同层次的土壤,随着有机质含量由上下递减,粘粒中络合态铁铝氧化物的含量也逐渐降低。③随着海拔升高,铁铝氧化物除了非晶形的含量增高之外,晶态三水石含量也增高,表明粘粒中氧化铝有随海拔升高而富集的  相似文献   

6.
根表铁膜、锰膜对水稻铝吸收和运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耐铝水稻品种菲优多系1号和铝敏感水稻品种红良优166为材料,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根表铁膜、锰膜和铁-锰膜对铝吸收和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膜、锰膜和铁-锰膜诱导形成后,水稻根表的铁膜厚度大于锰膜厚度,铁-锰膜中铁占主要部分,锰含量极少,仅占胶膜总量的0.12%~0.20%;铝胁迫下根相对伸长率在不同处理间表现为锰膜铁-锰膜铁膜无膜,铝含量和积累量在植株各部分表现为根表根系地上部;耐铝品种菲优多系1号和铝敏感品种红良优166分别有91%和85%以上的铝分布在根表胶膜中,表明耐铝品种根表铁-锰膜能更有效地将铝阻挡在根外,减少根系对铝的吸收并向地上部运输,其中锰膜的斥铝效果好于铁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研究天宝山垂直带土壤的PZC和PZNC值的大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及其与土壤物质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棕壤、暗黄棕壤、山地棕壤的PZC分别为2.2—3.2,3.8—4.0,3.70—4.0;它们的PZNC分别为<2.1,2.2—2.4,2.5—2.8。土壤PZC、PZNC值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大。2)供试土壤PZC与土壤无定形铝、无定形铁氧化物含量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无显著相关。3)有机质可通过阻碍铝(铁)氧化物的老化,增大其活性表面来提高土壤PZC;但有机质含量过高时,土壤PZC降低。4)就供试山地垂直系列土壤表面电荷性质的特异性与Uehara和Gillman的理论模式相比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黄棕壤中铁铝锰氧化物的形态及发生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北亚热带的黄棕壤随着南北地理位置与土壤发育程度的改变,土壤中不同形态的铁铝锰氧化物的含量及指数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由北而南土壤发育程度加强,土壤中游离铁、游离铝、铁游离度、铁化系数以及铝游离度增加;而铁活化度、铝活性比下降。土壤的游离铁含量虽可反映土壤的发育程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又受母质类型的影响,不宜用游离铁量作为黄棕壤的诊断指标;而铁游离度更能表征黄棕壤的发育特性,可作为黄棕壤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采用 Mehlich(1960) 法测定了天宝山垂直带8个土样的 CEC_p、CECv 和 AEC。结果表明:①土壤 CEC_p 主要与土壤粘粒含量和粘土矿物组成有关。含水云母和蛭石较多的土壤其CEC_p 也较高;而含1. 4nm 过渡矿物、绿泥石和高岭石较多的土壤其 CEC_p 较低。②随海拔升高,土壤 CEC_v 趋于增加,主要与土壤有机质和无定形铝(铁)氧化物含量随海拔增加有关。③土壤AEC 随海拔升高而增加。AEC 与土壤表面羟基释放量显著正相关,主要是由土壤中无定形铝(铁)氧化物含量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桃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桃两上品种叶片和果实的矿质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叶片中9种微量元素含量以铁为最高,按其多少的排列顺序为:铁、锰、铝、钡、硼、锶、锌、铜、钼。从展叶到果熟期,镁、铁、铝、锰、钡、锶和钼等7种元素含量逐渐增多;锌则减少。果实中各元素含量铝显著超过锰外,其他元素含量多少的排列顺序和叶片一致,果熟时,果实的镁和锌含量降低,而铁、铝、锰、钡和锶则增加,增长最快时间在果熟前10余天,不同品种叶片诸元素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