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白矾治兔拉稀将白矾削成薄片,取2-3片溶于10ml温开水灌服。白矾治兔拉稀...  相似文献   

2.
幼兔拉稀,病因复杂,发病、死亡率高,一般药物治疗难以见效。本地的农民习惯用磺胺脒、痢特灵等抗菌类药物加适量健胃药物混合灌服治疗。但疗程长,大多难见效。近年  相似文献   

3.
中草药验方加口服补液治疗兔拉稀辽宁省台安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孙耀华家兔拉稀病,一年四季时有发生,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发病最多。患兔迅速脱水,体重明显下降,严重影响家兔繁殖和生长,甚至造成死亡。近年来笔者用中草药验方加口服补液盐的方法治疗兔拉稀,取得满意...  相似文献   

4.
中草药验方加口服补液治疗兔拉稀辽宁省台安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114100孙耀华家兔拉稀病,一年四季时有发生,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发病最多。患兔迅速脱水,体重明显下降,严重影响家兔繁殖和生长,甚至造成死亡。近年来笔者用中草药验方加口服补液盐的方法治疗兔拉...  相似文献   

5.
兔拉稀病可由多种疾病或不良因素引起。由于主要症状为拉稀,群众往往视为一个病,治疗多采取“止泻”法,常常使病情延误,造成经济损失。笔者几年来对在长毛兔疾病防治中所遇到的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现分述于下。 兔拉稀症无明显的季节性,各年龄兔均能发生,以5~9周龄兔发病率最高。随兔年龄增大而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共同症状为:厌食或不食。精神沉郁、被毛粗乱、两耳耷拉、眼光无神。体温一般都低于正常(感染性拉稀体温可高于正常1~2℃)。患兔均表现排稀粪,临症常见腹胀、臌气,患病幼兔常见腹部皮肤发黑。  相似文献   

6.
鹿泉市某兔场饲养成年兔125只,其中有怀孕母兔43只,哺乳仔兔11窝,两周前个别怀孕兔发病,曾被诊断为兔螺旋体病而未用药物治疗,随后不断出现仔兔、青年兔腹泻、死亡,病情逐渐加重,遂来我院就诊。我们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兔沙门氏菌病,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很快控制了病情。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调查该养兔场是在原来的鸡舍内饲养家兔的,一栋兔舍内饲养成年兔125只,其中怀孕母兔43只,另一兔舍内饲养哺乳仔兔11窝,半月前成年兔舍一只兔突然死亡,随后个别兔出现拉稀、采食量精神沉…  相似文献   

7.
兔拉稀又称“下痢”。在我区种兔场,专业户养兔场屡见不鲜,幼兔死亡率达56.6%。我们应用调痢生作了3次试验,共治兔拉稀880例,获得了满意效果。一、试治方法:试验药物由四川农业大学兽医系生产的2—4批调痢生,每毫克含菌量数千万个。对照药物,克痢定和痢特灵。将病兔嘴打开,用小竹片撮够需要药量迅速投入口中。剂量按体重每公斤100毫克计算,每天投药一次,连用2—3次。兔粪呈蛋形,  相似文献   

8.
兔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幼兔肠道传染病。主要侵害20日龄及断乳前后的仔兔和幼兔,成年兔很少发病。大肠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又经常存在于兔的肠道内,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发病,当兔舍环境卫生条件差时,病原菌大量繁殖,此时常因饲养管理不善或气候环境突变等各种应激因素作用下导致兔肠道菌系紊乱,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引起本病的暴发。2006年5月,本县某村养兔专业户陆某饲养的635只兔中有132只仔幼兔发病,病兔表现拉稀为特征,使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陆续出现死亡,后经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兔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9.
家兔拉稀病,一年四季时有发生,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发病最多.患兔迅速脱水,体重明显下降,严重影响家兔繁殖和生长,甚至造成死亡.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药验方加黄芪多糖与ORS(口服补液盐)液治疗兔拉稀,取得满意效果.家兔拉稀病,在临床上可分为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家兔球虫病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寄生虫病,各种家兔易感,尤以12周龄内的幼兔最易感染,其感染率高达100%。该病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尤其是出现拉稀症状后再作治疗的病兔,即使治愈,其生长发育速度也非常缓慢。兔球虫病多发生于温暖多雨季节,特别是在兔舍卫生条件恶劣,饲料及饮水被兔粪污染的情况下,最易促使本病的发生和传播。家兔患球虫病还极易继发感染其它疾病。药物预防本病很易产生耐药性,导致预防失败,给养兔业造成损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搞好环境卫生 兔舍要勤清扫、勤消毒,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相似文献   

11.
2000年6月30日,个体养兔户赵某在曾养过鸡的舍内饲养200只青紫蓝兔,由于舍内面积较小、潮湿、饲养密度过大,导致兔与兔之间相互殴斗,并于7月5日兔群出现了体温升高、口唇粘膜发绀、拉稀等症状。一周内累计发病136只,发病率68%,死亡62只,死亡率31%。经临床观察、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等一系列的综合措施,确诊为兔绿脓杆菌病。现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病兔突然减食、不饮,精神高度沉郁,呼吸困难,气喘,体温升高,被毛粗乱无光泽,蹲伏一处,眼半闭或全闭,口唇粘膜发绀,拉稀有时排出血样的稀便,一般在24…  相似文献   

12.
我县某养兔专业户养基础母兔100只,于2010年9月底开始发病,表现为不吃、拉稀、消瘦,有的肚胀,2~3天后开始死亡。用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治疗无效,后经本人综合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与球虫的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养殖户现存栏基础母兔100只,商品兔400只,幼兔350只,均用过兔三联和兔瘟单联疫苗,于2010年9月28日开始发病,开始有5只幼兔不吃、拉稀,畜主认为是消化不良,遂开始注射庆大霉素治疗,还未治好这5只幼兔,继而不吃、拉稀的兔群逐渐扩大,有50  相似文献   

13.
夏季蛋鸡拉稀应慎用药物治疗张翠会刘忠琛阎思成(山东省胶州市畜牧局266300每到炎热的夏季,蛋鸡拉稀的现象往往显著增多,不少养鸡专业户特别是初养专业户治病心切,盲目投药,抗菌、消炎药物用了不少,症状却不见好转。其实看到蛋鸡拉稀先不要急于用药,应先观察...  相似文献   

14.
球虫病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家兔寄生虫病,各种家兔易感,尤以12周龄内的幼兔最易感染,其感染率高达100%,而且死亡率很高,病后治愈率低,尤其是出现拉稀症状后再作治疗的病兔,即使治愈,其生长发育速度非常缓慢。兔球虫病多发生于温暖多雨季节,特别是在兔舍卫生...  相似文献   

15.
杨志岭 《北方牧业》2009,(16):19-19
<正>问:蛋鸡拉稀,拉水便,粪便不成形,有过料现象,有的呈绿色,用治疗大肠杆菌病和肠道病的药物,并加入中药,效果不好,请问该如何治疗?答:如果鸡粪呈边上稠,中间稀的硬绿粪,则为生理性拉稀,刚开产的鸡因育成期添加麸皮太多而引起,开产本身也是应激,会引起拉稀。饲料问题也能导致拉稀。中后期粪稀,一般由通风  相似文献   

16.
兔病验方     
<正>白矾水治流涎将5%的白矾水溶液用注射器吸取后直接喷入病兔的口腔,喷药量为仔兔每只1毫升;青年兔每只2毫升;成年兔每只3毫升。早、晚各喷1次,治疗2~3天,即可消除流涎症状。蜂蜜治鼻炎用清毒棉签蘸适量蜂蜜,涂抹在兔鼻孔内,每天3次,经2天即愈。仁丹治乳房炎将仁丹研为粉末,用凉开水调好后涂擦于乳房硬块处,连擦2天。锅底灰、红糖治腹泻  相似文献   

17.
现向养兔场、户介绍几种用中草药治疗兔拉稀的方法,不防一试。①对由于吃了含水分过多的青饲料引起的拉稀,可用百草霜30~50g,分2次拌料喂兔,或用大蒜苗5株,与青饲料混合切细喂兔。也可用桔子皮10g,切细拌料喂兔,每天3次,连喂2~3天;②对因吃了不易消化的饲料引起的拉稀,可取酒曲或甜酒曲,炒后研细,混在饲料中喂兔,每次5~10g,每天2次,连喂2~3天,必要时辅以桔子皮、大蒜,混在饲料中喂兔,效果更佳;③对因吃了腐败饲料引起的拉稀,可取防风5~10g,甘草5g,加水煎浓汁,再加绿豆25g,待冷后…  相似文献   

18.
家兔流涎病 ,是由兔传染性水疱性口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 2 0~ 90日龄的仔幼兔。主要病症是口腔粘膜层发生水疱、溃疡并伴有大量流涎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治疗本病首先应隔离病兔 ,同笼兔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兔笼、兔舍和用具用 1 %~ 2 %的热碱水或5%的煮沸草木灰水溶液消毒。除用抗菌药治疗外 ,笔者近几年在临床上采用中草药防治法 ,收到良好的效果。方一 :取灯心草适量 ,用文火炒成黄褐微黑色研成细末 ,抹在病兔口腔患部 ,每日 3次 ,当天见效。方二 :白矾适量、猪苦胆 1个。将白矾研成细末 ,装入猪苦胆内 ,经多…  相似文献   

19.
三种药物对兔螨病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种药物对兔螨病的疗效张晓(安徽省长丰县良种兔繁育推广中心,长丰231100)兔的螨病是一种比较顽固的寄生虫病,具有高度侵袭性,若不及时采取措施,会迅速传遍全群,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一般药物很难根治,必须多次重复用药,但还易复发。为探讨治疗兔螨病...  相似文献   

20.
1发病情况我镇某专业户饲养家兔356只,其中繁殖♀50只,♂10只,2kg以上肥育兔164只,1.5kg左右的幼兔132只。该兔群正处于生长阶段,为了促进生长,加快肥育,降低成本,于2000年6月14日上午首次喂菜籽饼100kg,约占日粮20%,下午发现兔群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喜饮水,第二天上午病兔卧笼不起,呕吐拉稀、食欲废绝,下午肥育兔死亡22只。2临床症状病兔卧笼不起,驱赶可见病兔四肢震颤,行走无力,倒地喘息,食欲废绝,呕吐拉稀,大便呈黑褐色。部分病兔粪便带有血液,恶臭难闻;频繁排尿,尿液呈棕红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