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湖北省枣阳市大力发展农村沼气事业建设,形成"猪-沼-果""猪-沼-菜""猪-沼-渔"生态循环农业经济模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猪-沼-果"模式使果农667米2均增收300元 枣阳市已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2.4万口,小型沼气池128处,年产沼气676万米3.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湖南省通过开展综合利用示范村建设、大中型沼气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和农村能源服务网点"三位一体"试点工程,在全省树立了一批"三沼"综合利用典型,并逐渐探索出四种"三沼"综合利用的有效模式。家庭经营模式这种模式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户用沼气和小型沼气的业主,通过"猪-沼-菜(果、稻)"等模式,在家  相似文献   

3.
畜牧业、果树业及农村沼气建设是贵州"三农"工作的重点项目,其规模及覆盖面很大,具有发展猪-沼-果循环农业模式的基础和条件.猪-沼-果循环农业模式是将养猪、沼气、果树3个产业有机整合,实现"投入品-产出物-废弃物"的循环综合利用,可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从贵州发展猪-沼-果模式产业化的优势条件、制约其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和促进其产业化模式发展的关键措施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贵州发展猪-沼-果模式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修艳 《现代农业科技》2014,(6):214-214,216
近年来,安康市汉滨区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九里湾村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发展"猪—沼—果(菜)—游"的生态农业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村循环经济之路,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1.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农村沼气已经成为现代循环农业的核心和纽带,形成了北方"四位一体"、南方"猪-沼-果"和西北"五配套"等经典循环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面貌各个方面。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必须走以开发可再生能源为主、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和培育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新路子。以沼气建设发展农业,建立以"一池三改"与"猪一沼—菜、果、粮"等模式为内容的沼气生态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新能源的开发和建设极其重视,并为此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使杜蒙地区农村沼气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从事的农村能源建设工作,本文就针对我地区沼气发展状况,对如何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展开论述。一、发展农村沼气的好处1、有利于农民节支增收通过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将沼气用做炊事、照明、发电等,节省了电费和燃料费等生活开支;沼液、沼渣用做农家肥和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减少化肥和有机农药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经济近几年的发展相较于早前较为快速,造成了部分农村的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峻,森林的低价值消耗、土壤肥力下降、水体污染等问题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随着农村沼气行业的快速发展,沼气综合利用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首先本文通过对比北方"四位一体"、南方"猪—沼—果"以及西北"五配套"这3种不同区域、不同气候的沼气综合利用模式,阐述了它们各自的不同特点及其基本技术路线;其次分析了沼气综合利用模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针对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几点关于沼气综合利用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户用型沼气发展模式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概述了我国沼气的发展和利用模式,我国沼气发展的基本模式是"三结合"、"四位一体"和"五配套"模式;然而不同地区也提出不同的生态模式,如广西恭城模式、江西赣南模式、贵州织金模式等,我国各地结合本地特点涌现出大量多种沼气利用模式,特别是我国南方普遍推广应用的"猪-沼-果"模式,对当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沼气的发展是解决我国农村能源的基本途径之一,多年应用实践证明,沼气不仅具有提供能源的基本作用,而且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改善农村环境、提供肥料、改变卫生状况、作为饲料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沼气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未来农村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章丘农村沼气建设发展迅速,在开发利用新型能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村节能减排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存在着用户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户用沼气及沼气工程使用率降低、"三沼"综合利用不充分、服务队伍不稳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农村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