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果树学报》2017年第2期《菠萝蜜果实中糖分积累特征及相关代谢酶活性分析》(作者胡丽松等)报道,为探究菠萝蜜果实中的糖分组成及含量积累特征。以菠萝蜜品种"马来西亚1号"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发育时期果肉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应用分光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桑椹的食用营养保健品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桑椹成熟过程中生物碱和花青素2类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规律,以供确定桑椹的采收适期参考。结果表明:2个供试果桑品种的桑椹在成熟期间,1-脱氧野尻霉素(DNJ)和荞麦碱(fagomine)2种生物碱的含量都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和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C3R)2种花青素的含量却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在桑椹成熟前增加缓慢,至成熟后急剧上升;在不同品种同一成熟度的桑椹中,荞麦碱含量和C3R含量均是果桑品种"大10"高于"69",而DNJ含量和C3G含量均是"大10"低于"69","大10"桑椹中的荞麦碱含量和C3R含量均分别高于DNJ含量和C3G含量,而"69"桑椹中的荞麦碱含量和C3R含量均分别低于DNJ含量和C3G含量。上述结果提示:桑椹成熟过程中生物碱的含量逐渐减少,花青素的含量逐渐增多,且2类活性成分含量在品种间存在差异,生产上需根据加工桑椹食品的保健功效采收不同品种及不同成熟期的桑椹作原料。  相似文献   

3.
以金丝小枣、冬枣、灰枣、骏枣、长红枣、赞皇大枣、婆枣和圆铃枣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8个主栽枣品种的花及不同发育阶段果实中主要糖组分和cAMP的含量。结果表明,糖成分组成及含量因品种、器官和果实发育阶段而异;从开花到果实成熟过程中依次大量积累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成熟果实总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是花的9倍左右,在花和幼果中未检测出蔗糖。枣成熟果实中两种单糖(葡萄糖、果糖)和一种双糖(蔗糖)的含量均高。不同枣品种成熟果实中两种单糖(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均很相近、以果糖含量略高,但单糖与蔗糖的比例差异显著,金丝小枣、冬枣、灰枣、骏枣和长红枣 5 个品种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高于蔗糖,而赞皇大枣、婆枣和圆铃枣3个品种的蔗糖含量均高于果糖和葡萄糖。根据以往文献可将成熟期果实蔗糖含量所占比例不同,可将枣品种分为蔗糖积累型和单糖积累型。在8个供试品种中,金丝小枣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赞皇大枣的蔗糖含量最高。8个主栽品种cAMP含量均随着果实发育和成熟逐渐积累,成熟果实中的cAMP含量约为幼果的7倍;在成熟期,以婆枣cAMP含量最高、为192.52 μg/g,圆铃枣的最低、为110.64 μg/g。婆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其cAMP含量与总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均呈正相关,且达到显著水平,其中蔗糖含量与cAMP含量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91。  相似文献   

4.
正据《园艺学报》2016年第7期《枣果实糖酸组分特点及不同发育阶段含量的变化》(作者赵爱玲等)报道,以20个枣品种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枣果实中的主要糖和有机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并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枣果实中主要的可溶性糖为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其次是果糖和葡萄糖,属蔗糖积累  相似文献   

5.
论果桑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政荣 《蚕学通讯》2002,22(3):38-40,44
蚕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这一新兴的领域发展迅速 ,国内外已取得许多新成果 ,给蚕丝业的研究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极有可能形成蚕丝经济的新兴产业。开发利用果桑资源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逐步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果桑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望成为蚕桑行业的新型经济生长点。1 桑果的主要成分桑果又叫桑椹 ,是桑树所结的果实。桑果含水分 85%左右 ,固形物主要是糖分 ,其中以葡萄糖及果糖为多 ,糖分含量与成熟度有关 ,未成熟的桑果中糖分含量较少 ,而果胶较多。桑果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酸和脂肪油 ,如柠檬酸…  相似文献   

6.
以果桑品种大十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发育时期桑椹中总酚类物质、总黄酮及多酚单体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幼果期桑椹中含有较高的总酚类物质和总黄酮物质,随着果实的成熟,合成速率逐渐减慢,全红期又开始大量积累。多酚单体在半粉期含量最高。桑椹成熟过程中半粉期的总黄酮物质、绿原酸、芦丁、槲皮素和龙胆酸含量都是最高的,可以作为一个特殊时期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桑果又叫桑椹,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上结的一种聚合物。桑椹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果糖、胡萝卜素、维生素、氨基酸及矿物质钙、磷、铁、铜、锌等,既可入食又可入药。中医认为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具有补肝益肾、养血生津、润肠通便的功效,能增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还可制成果汁和酿酒,不但口感好,营养丰富,而且保健作用明显。近年来单纯依靠植桑养蚕难以抵御蚕茧市场变化的风险,而栽植果桑,结合养蚕可使蚕农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桑椹成熟过程中主要色素类物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桑椹成熟过程中的主要色素类物质组成与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改善桑椹鲜果产品色泽和合理开发利用桑椹色素提供理论依据。采用80%丙酮提取法和pH示差法分别测定桑树品种大10、97-68、选26不同成熟期桑椹中的叶绿素及总花色苷含量,结果表明桑椹成熟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而总花色苷含量逐渐升高,其中桑椹成熟后期大10的总花色苷含量是97-68的2.2倍,分析认为总花色苷积累量的差异是造成不同桑树品种桑椹色泽差异的原因之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桑椹成熟过程中主要含有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C3R)和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Pg3G)3种花色苷组分,3种组分的变化为:C3G和C3R存在于桑椹整个成熟期,是桑椹中的2种主要花色苷组分,且C3G呈逐渐增加趋势,C3R呈先增加后微量减少,至后期迅速、大量增加的趋势;而Pg3G在桑椹成熟生长的初期检测不到,然后呈先增加后减少,至后期迅速、大量增加的趋势。在生产上可将桑椹中主要色素物质含量变化特点及花色苷类化合物的积累特点,作为确定桑椹采摘适期的参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葛世东 《广西蚕业》2003,40(4):38-40
果桑是果、叶兼用的桑树,它不仅可采果,还可利用桑叶养蚕,桑果又名桑椹,酸甜可口。桑椹的药用价值在很多医书中均有记载,据近代科学化验测定,桑椹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丁二酸、矢车菊素、无机盐7种维生素和16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桑椹除鲜食外,还可以制成桑椹酒、桑椹蜜饯、桑椹饮料等保健食品。开发药食兼用的桑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浙江省临海市特产技术推广总站于1993年开始引进6个果桑品种试种,经过多年的对比试验,筛选出“大十”品种为最佳。“大十”品种具有生长势强,桑果成熟期早,单果颗粒大,桑果产量高、…  相似文献   

10.
殷浩  佟万红  王振江  李勇  刘刚  黄盖群  危玲 《蚕业科学》2011,37(6):1106-1110
以10个果桑品种为材料,检测成熟桑椹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桑椹中的3种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选择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红果2号和蜀椹1号为材料,自盛花期后采样检测桑椹发育成熟过程鲜果肉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红果2号和蜀椹1号盛花期后第3天的果肉中,DNJ质量分数分别为0.074 1%和0.072 5%,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DNJ含量逐渐降低,2个品种盛花期后第31天果肉中的DNJ含量比第3天的样品分别下降了49.80%和58.90%;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红果2号和蜀椹1号果肉中的总多糖含量逐渐增加,至盛花期后第27天达到最大,总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572%和10.276%;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红果2号和蜀椹1号果肉中的总黄酮含量呈现双峰变化,盛花期后第11天和第27天,果肉中总黄酮的含量达到峰值,质量分数分别为0.313%、0.444%和0.264%、0.326%。另检测红果2号和蜀椹1号成熟桑子中的DNJ含量远远高于果肉中的含量,但总黄酮含量却远远低于果肉中的含量,且未检测到多糖。依据检测结果初步认为,盛花期后第27天的桑椹是生产药食两用桑椹食品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分析南方主栽李品种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特征,建立李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方法,为李资源开发利用和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测定了8个李品种基本的品质性状(重量、大小、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和果实营养品质总酚、花青苷、类黄酮、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结果表明,8个李品种的果实重量、大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酚、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是成熟李主要的可溶性糖。李主要有机酸是苹果酸,其次为柠檬酸和异柠檬酸,其它有机酸包括草酸、酒石酸、琥珀酸和富马酸,不同品种间总有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苹果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对8个李品种果实的19个主要营养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PCI和第二主成分PC2分别包含了原来信息的32.07 %和24.93 %,结果表明,果皮的色泽、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评价李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8个品种中芙蓉李的总酚、花青苷、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有机酸含量最低,可作为进一步选育优质李新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盐胁迫对菊芋糖组分含量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菊芋品种南芋一号(NY-1)为试材,在温室进行全生育期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盐胁迫对糖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通过HPLC-ELSD(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仪)检测发现,盐胁迫对NY-1块茎、茎和叶中各种糖的含量有不同影响。对于单糖和二糖来说,与对照相比,盐处理140 DAP (days after planting)时茎中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分别降低了72.67%,78.31%和39.40%;块茎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分别降低了67.08%,60.91%和30.07%;叶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变化。盐处理220 DAP时,块茎中这些糖的含量无明显降低,茎中的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相比降低了139.22%;而叶中这些糖已检测不出。低聚合度果聚糖主要集中分布在菊芋块茎和茎中。与对照相比,盐处理140 DAP 时茎与块茎中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叶中这些糖分布很少,与对照相比变化很小。盐处理220 DAP,块茎中这些糖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茎与对照相比,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含量几乎为0,表明随块茎的形成,茎和叶中的果聚糖逐步向块茎转运,盐胁迫产生渗透机制,增加了果聚糖在块茎中的积累。以上结果表明盐胁迫影响了糖分的积累转运,微调了植物体内的果聚糖组成,但极其严重地减少了果聚糖在地上部分(尤其是茎)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3个果桑品种大10、选27、苗66的桑椹成熟过程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及总酚的含量变化与差异。以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和流动相A(乙腈)、B(0.4%冰醋酸)进行梯度洗脱,可以较好地分离测定桑椹中的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3个品种的桑椹成熟过程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不尽相同,不同的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同一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不完全相同,同一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不同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也不完全相同。3个品种的成熟桑椹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含量均依次为儿茶素>芦丁>金丝桃苷>安息香酸>绿原酸>龙胆酸>水杨酸>阿魏酸>香草酸>槲皮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丁香酸>咖啡酸>白藜芦醇;桑椹多酚物质的总含量在成熟过程中逐渐增加,其含量为选27>大10>苗66。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GC-MS对3个柠檬品种和2个贵州地方特色宽皮柑橘(牛肉红朱橘和朱红橘)果肉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共检测到蔗糖、果糖、葡萄糖、木糖等10种可溶性糖,以及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草酸等10种有机酸。柠檬、牛肉红朱橘、朱红橘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类似,差异主要在含量上。可溶性糖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中主要可溶性糖为蔗糖、果糖和葡萄糖,3种主要的可溶性糖在牛肉红朱橘和朱红橘中的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柠檬,分别是柠檬的4.51倍、2.18倍和1.68倍。有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柠檬有机酸含量远高于牛肉红朱橘和朱红橘,3个柠檬柠檬酸和奎宁酸的平均含量分别是2个宽皮柑橘的12.18倍和10.05倍。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反映了柑橘品种的种质特征,且与果实风味和口感一致。  相似文献   

15.
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Qingmu No.1)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PEG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对老芒麦幼苗糖代谢产物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持续,老芒麦幼苗体内糖代谢相关产物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均发生改变,且高浓度干旱胁迫下变化幅度更明显.其中,低浓度处理下,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S)活性较对照无显著变化,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活性于胁迫第8d最大,增幅22.10%;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和中性转化酶(Neutral invertase,NI)活性分别于第4d和第12 d最强;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升-降-升趋势;蔗糖含量无显著变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于第8d和第4d最大,增幅分别为53.06%和46.33%;高浓度胁迫下,SS、SPS、AI和NI活性最强时期集中于胁迫8~12 d,且均显著高于各自对照和低浓度胁迫;可溶性糖含量于胁迫第20 d达最大;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在胁迫中期(4~8 d)显著增加;综上所述,干旱胁迫下,老芒麦幼苗通过积累糖代谢产物含量和提高相关酶活性来适应干旱,从而提高老芒麦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桑椹原浆为原料熬制桑椹膏,设置电磁炉加热功率为400 W、800 W,桑椹原浆与水的体积比为1∶1和1∶2,并组合为4组加工条件,检测分析不同加工条件下桑椹膏在熬制过程中的总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4组条件下桑椹膏熬制过程中的总糖含量变化较小,葡萄糖含量不断升高,果糖含量则逐渐下降,除桑椹原浆与水的体积比为1∶1、加热功率800 W条件下熬制桑椹膏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较高外,其余3组条件下熬制桑椹膏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差异较小;桑椹膏的体外总抗氧化能力以及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随着熬制时间的延长逐步下降。试验结果提示,在桑椹膏熬制过程中果糖要先于葡萄糖参与美拉德反应,过长的熬制时间会影响桑椹膏产品的抗氧化活性,加工条件以桑椹原浆与水体积比为1∶1、加热功率为400 W较佳,能较好地保持桑椹膏的营养与保健品质。  相似文献   

17.
探讨4个果桑品种桑椹在65℃恒温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规律及不同品种干物含量的差异性,并采用SPSS分析其总失水率和干物率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4个果桑品种桑椹含水率为88%~92%,桑椹失水率在烘干过程中一直呈上升趋势直至恒定,且不同果桑品种烘干过程中其失水率和干物率存在差异,大10和红果2号的总失水率极显著低于46C019和72C002,大10和红果2号的干物含量极显著高于46C019和72C002。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临海市蚕桑站1993年开始引进六个果桑品种,经多年的对比、试验研究,已总结出一套较完整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果桑是果叶兼用的桑树,桑果于4 ~5月间成熟,正值水果淡季,填补市场上空档,深受消费者喜爱. 桑果又名桑乌、桑椹,是长椭园形聚合果,紫黑色,成熟的桑椹富含果汁,香甜可口.桑椹的药用价值自古倍受重视,在很多医书中均有记载.历代医书均作为补肝益肾、滋阴养血、通气血、利五脏、驻容颜、抗衰老等药效评估.据近代科学化验测定:桑椹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丁二酸、矢车菊素、无机盐和7种维生素、16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有很好的滋补心、肝、肾及养血祛风的功效,对耳聋眼花、须发早白、内热消渴、神经衰弱、动脉硬化、血虚便秘、风湿关节痛等均有疗效.桑椹除鲜食外,还可以制成桑椹酒、桑椹糖、桑椹蜜饯、桑椹蜜膏等保健食品.目前国际上正在掀起开发第三代水果资源热潮,被列为第三代水果之一的桑椹,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果桑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果桑不仅可采果,还可利用桑叶饲蚕."大十”果桑良种的特点是:一是产果期早,产量高,桑果一般在4月底开采,成熟期比其它的品种提早7~10d,桑果采摘期一个月.仅此良种投产极早,栽种第二年667m2产桑果300~500kg ,第三年667m2产桑果可达1000kg以上.二是品质好,果型大,多汁无籽,一般每kg340 粒左右,最大单粒重8.2g,果长4.1cm.三是适应性广,栽培管理容易,无论山地、溪滩地、海涂、良田均可栽植.其三倍体植株生长势旺,盛产期667m2产桑叶1500kg以上,桑叶饲蚕茧质优,果叶兼用,效益高.近几年,鲜果投放市场后,已进入高档宾馆及消费场所,很受消费者青睐,桑椹的保健效果和药用价值已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特别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 桑果鲜销有着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9.
《北方蚕业》2018,(4):19-26
以果桑大十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技术处理对桑椹成熟期和桑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桑椹青果期喷施3%~4%蔗糖溶液或葡萄糖溶液会加速桑椹的成熟,增加桑椹单果重,并影响桑椹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喷施GA_3(50~125 mg/L)和ABA(75~125 mg/L)溶液可以加速桑椹的成熟,而喷施IAA(30~50 mg/L)可以显著延迟桑椹的成熟,适当浓度的激素处理也可以影响桑椹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桑枝环割处理也可以加速桑椹的成熟,提高桑椹产量,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0.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分析了石硖、储良、东壁、青壳宝圆、冬宝9号、公妈本、九月乌、施冲浦、晚香等9个龙眼品种干果和鲜果的糖组分含量。结果表明,9个龙眼品种干果和鲜果中的可溶性糖主要有果糖、葡萄糖和蔗糖;鲜果中的果糖含量16.4 ~ 36.0 mg/g,葡萄糖含量14.9 ~ 33.7 mg/g,蔗糖含量87.5 ~ 161.7 mg/g,总糖含量135.7 ~ 193.0 mg/g,甜度值144.5 ~ 200.8;干果中的果糖含量84.5 ~ 160.7 mg/g、葡萄糖含量67.5 ~ 125.8 mg/g、蔗糖含量169.0 ~ 356.8 mg/g、总糖含量444.6 ~ 538.2 mg/g、甜度值497.2 ~ 590.7;龙眼干果和鲜果中均以蔗糖含量最高;与鲜果相比,干果中的果糖、葡萄糖占比提高,蔗糖占比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