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柞蚕种茧是柞蚕生产的重要材料,种茧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蚕种场产卵量高低,更关系到蚕农养蚕过程中蚕茧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以及柞蚕产业的良性发展。现将优质柞蚕种茧培育技术介绍如下。1养蚕农户选择选择家庭劳动力充沛、养蚕技术好、责任心强、房屋多的农户作为原蚕放养对象。每户放养0.75~1.0kg为宜,以保证放养过程中,原蚕保苗率高,良叶饱食,体质强健,种茧保护科学。2蚕坡选择小蚕期(1~3龄)蚕坡选择背风向阳,坡势平  相似文献   

2.
柞蚕多批次放养技术是乳山市率先提出的柞蚕放养模式,主要采取了种茧冷藏、分批出库、分批制种、种卵冷藏、分批放养技术并配套柞园修剪管理技术,使山东省柞蚕放养批次数由每年的2批次增加到6批次,放养卵量和产茧量均大幅增加,户均收入增加89.00%以上。实践表明,柞蚕多批次放养还具有可提高保苗率促进壮蚕生长发育、减少养蚕用工增加蚕农收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和柞园资源、有利于开展专业规模经营等优势,适宜在山东省柞蚕重点生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鲁山县柞蚕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蚕业政策、科技推广、柞坡流转、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柞蚕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是我国典型的一化性柞蚕生产区,总结推广了多项生产实用新技术。温度干涉技术提高了单蛾产卵量,小蚕塑料大棚保护育提高了柞蚕保苗率,全龄老梢育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一化二放秋柞蚕生产提高了柞坡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说说柞蚕大棚土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鲁山县是全省著名一化性柞蚕放养区,全县柞蚕一直沿袭传统野外放养,因受外界不良条件的影响,致使全县稚蚕保苗率仅有40%左右,直接影响全县柞蚕的产量和效益,同时严重制约着全县柞蚕生产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稚蚕期保苗率?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一直是广大蚕业科技工作者冥思苦想的话题。从2002年起在县蚕业工作站有关科技人员具体指导下,瓦屋乡庙庄组村民张生娃率先在菜园地里搭建柞蚕大棚土坑育。  相似文献   

6.
<正> 河南是我国柞蚕三大产区之一,茧丝优良,历史悠久,柞绸闻名中外。放养柞蚕是山区农民传统的骨干副业,也是当前发展外向型商品经济的重要项目。河南柞蚕发展潜力很大,现就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挖掘柞坡潜力,提高柞蚕放养量 河南柞蚕的人工放养1921—1931年间称“黄金时代”,蚕坡面积1000万亩,养蚕农民十万余户,年产蚕茧1.55万吨,缫丝100多万公斤,织绸26万疋,远销英、法、美、俄、瑞士等国,价值白银  相似文献   

7.
<正>建立柞蚕春蚕保苗场是提高放养春柞蚕保苗率、春柞蚕种茧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建立柞蚕春蚕保苗场是提高放养春柞蚕保苗率、提高春柞蚕种茧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稳定和发展柞蚕茧生产的一项长远建设。1场地与树种选择春柞蚕保苗场宜选择能避春蚕期西南强风和背北风寒流的向阳的东南向山腰地带,面积按每把春蚕2亩(1亩=667m2)左右。播种前清除杂树,割除场内灌木。宜选择叶质好、发芽早、树势旺的尖柞  相似文献   

8.
放养柞蚕在我县是一个新兴事业,因此,对薪炭林改为放养林以及蚕场整理工作上,尚没有完全达到养蚕利用上的要求;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柞林、逐年提高单位产量,做好冬季蚕场规划和更新整理工作,对促进实现柞蚕远景规划的生产任务和改善社员生活,有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根据我们的蚕场整理工作,有以下初步体会: 薪炭林改为放养林现有的薪炭林;因树势较高,对放养柞蚕极不方  相似文献   

9.
鲁山县是河南省乃至全国典型的一化性柞蚕主产区,素有"柞蚕之乡"美称。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鲁山蚕业,柞坡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确定为河南省柞蚕生产基地县。八十年代成立专业管理机构--蚕业局。其下设一个县蚕站、六个蚕区基层工作站和六个国营柞蚕  相似文献   

10.
关于河南柞蚕稳产高产放养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在野外环境中生活,直接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河南放养柞蚕的4至6月份,正是春夏交替时期,气候多变,气象环境复杂,再加上养蚕技术等因素,易诱发柞蚕脓病,导致柞蚕生产低而不稳。这种局面既影响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又制约着河南柞蚕这一产业的发展。为此,我们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依照柞树、柞蚕的生长发育协调一致满足蚕儿生理需要的原则,就河南柞蚕放养稳产高产的主要技术与国内同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南召县是我国一化性柞蚕(Antheraea pernyi)的原产地,也是全国首家有机柞蚕生产基地。虽然南召县已经将柞蚕产业定位为特色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南召县柞蚕产业的养殖规模不大、经营水平不高。为促进南召县柞蚕规模化养殖和柞蚕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了南召县蚕农柞蚕规模化养殖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运用Eviews6.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南召县蚕农规模化养殖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蚕农的受教育水平、蚕农的养蚕技术水平、国家政府的政策补贴和柞蚕产业的行业支持。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蚕农的受教育水平和养蚕技术水平,加强国家政府的政策性补贴,加大柞蚕行业的扶持力度等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曲福祥  于静 《北方蚕业》2010,31(1):32-33
改逐袋装卵收蚁为引棵收蚁后分装于合成袋内,改悬挂袋法为蚕架平铺法,严格消毒防病和加强饲养技术管理,能够解决春柞蚕小蚕室内合成袋饲育中发育不整齐的问题,节省工本,提高保苗率和养蚕成绩。  相似文献   

13.
柞蚕保苗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柞蚕饲养场单位面积养蚕量少,特别是养小蚕也用自然蚕场,面积大,条件也差,是造成小蚕损失多(收蚁保苗率仅50%左右)、产茧量低(收蚁结茧率仅20%左右)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所早在1960年即着手研究建立稚蚕专用蚕场的课题,取得一定进展。1970年以来,又对这一课题作了全面的研究。几年来,根据改造自然以及改善生产条件的要求,本着简易、密植、速成的原则,从保苗场的建设、管理和养蚕等方面,开展了全面的试  相似文献   

14.
"呼伦贝尔1号"柞蚕新品种规模化生产,对蚕农起到示范作用,最终在内蒙古各蚕区推广,推动内蒙古蚕业进一步发展。同时总结内蒙古蚕业多年来研究的新技术,与全国其他养蚕大省引进的新技术进行有机融合,集成为柞蚕关键技术,在繁种单位、蚕农中推广,带动产业更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正1柞蚕中毒的原因柞蚕中毒的主要原因有柞叶污染,在放养期间蚕场周围的农田、果园和林地等喷施农药时,农药雾点飘浮至蚕场。2柞蚕不同的中毒症状(1)卵期中毒症状。卵孵化早期中毒时胚胎发育停止,卵内容物逐渐液化而呈汁状,后期中毒时胚胎  相似文献   

16.
柞蚕受精卵的发育受温湿度的影响。适时暖卵是放养春蚕的重要环节,如暖卵过早则蚕出无柞叶吃,过晚则蚕出时柞叶已大,小蚕吃不到嫩叶而影响生长。  相似文献   

17.
当前柞蚕业产权制度不合理,林蚕矛盾比较突出,制约了柞蚕场资源的利用水平。通过延长蚕场承包期限,适当控制春蚕放养规模,合理配置放养品种,推广放养新技术,做好病虫害防除工作,能够提高柞叶饲料收获系数。  相似文献   

18.
河南鲁山柞蚕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山县地处豫西南,是河南省乃至全国典型一化性柞蚕基地之一,素有“柞蚕之乡”美称,年放养柞蚕卵和蚕茧产量居全省第二位。随着西部大开发、东蚕西迁、国家茧丝绸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柞蚕产业基础薄弱,生产技术落后,规模效益不够显著,产业化程度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县柞蚕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对鲁山柞蚕生产的现状进行了认真词研,客观分析了柞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县柞蚕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姜义仁  秦利 《中国蚕业》2012,33(1):94-96
柞园又称柞蚕场或柞坡,柞园建设是发展柞蚕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柞园建设影响柞蚕营养条件及山区生态环境。柞树不仪是柞蚕的饲料树种,也是我幽重要的植被资源、绿化树种,同时还是…区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利用鲁山县柞坡资源,2015年进行了"一化二放"秋柞蚕制种生产试验,取得了种茧羽化率34%、蚕卵孵化率80%以上、平均单产118.5kg的好成绩,总结探索出一化性柞蚕种茧感光制种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