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洞庭湖区黄鳝体内胃瘤线虫的感染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洞庭湖区6个采样点的黄鳝对胃瘤线虫的感染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常德市芦山乡所产黄鳝感染量为严重,感染率高达90%,感染强度为4.35,其次是岳阳县中洲乡,感染率37.1%,华容暂未发现有感染。不同体长组的黄鳝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是一个随机感染的过程。胃瘤线虫幼虫主要寄生于黄鳝的腹腔内的肠系膜和体壁内膜上,常常结囊。在肠道内发现有较多的细小胃瘤线虫寄生,说明这种线虫是经消化道而感染的。并测得胃瘤线虫在黄鳝种群中的体长为8.5—55.0mm,其中以10—20mm体长的线虫占多数,说明7—8月份可能是胃瘤线虫感染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毛细线虫病是黄鳝疾病中最主要的寄生虫病。该病在人工高密度养殖池中感染快,发病率高,当水质恶化、水温陡增到33℃以上时,可造成大批黄鳝死亡。病原及危害病原为毛细线虫。该虫呈乳白色,细长如线,体长2~11毫米。该虫寄生于黄鳍肠道后半部,以头钻入肠壁粘膜吸取营养,致使杨道发炎充血,若大量寄生可引起鱼体消瘦至死亡。症状发病初期寄生量小,不易被发觉;当寄生过多时,病日出洞后不归,身体呈卷龙状运动,头颈呈颤抖状;食欲减退或消失,体型消瘦。预防方法:(1)养殖前用生石灰情地杀死虫卵及带病者。(2)经常兑换新水,尤其…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新乡市场三种经济鱼类对寄生线虫的感染情况,发现乌鳢体内线虫的感染率为50%,感染强度为9.5;黄鳝体内线虫的感染率为20%,感染强度为1.25;泥鳅体内线虫的感染率为25.9%,感染强度为8.28。所检线虫初步鉴定为中华秉志线虫、胃瘤线虫、对盲囊线虫、拟类斯线虫以及尚未定名的毛细线虫。  相似文献   

4.
毛细线虫病在黄鳝养殖中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由毛细线虫寄生在鳝鱼的肠系膜上引起。虫体乳白色,长约1cm,头部较细,向后逐渐变粗,以头部钻入肠系膜吸取寄主的营养,致使有肠道发炎充血,大量寄生使鱼体消瘦,并伴有水肿和肛门红肿,严重的甚至钻入脏器导致黄鳝死亡。  相似文献   

5.
澳洲高体革鯻驼形线虫病首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嵘 《内陆水产》2004,29(3):35-35
2003年2月12日作者在检查高体革鯻(Scortum barcoo)病鱼时,首次发现其体内有线虫寄生。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伟俊研究员鉴定,送检时标本为驼形线虫。现将该病的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鲩华鱼线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线虫,成虫寄生于草鱼的腹腔内。此虫最早是由伍惠生发现的,由于形态特殊,因此描述为鲩华鱼线虫新属新种(Sinoichthyonema otenoph-aryngodoni Wu,1965),其特征和龙线科(Dracunculidae)中所有的种类有显著不同,因此建立华鱼线亚科(Sinoichthyone-matinae Wu)以容纳华鱼线虫新属。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关系,论文未能及时发表,  相似文献   

7.
线虫具有明显的寄主选择性。以鲤嗜子宫线虫危害鲤鱼为最严重。线虫虽不能直接引起病鱼大量死亡,但由于线虫的大量寄生,破坏病鱼体表,吸取病鱼血液,引起皮肤充血、发炎、感染水霉等,影响鱼的正常生长,对养殖有一定的危害性。对线虫引起鱼病的治疗,特别是大面积发病情况下的治疗方法,至今少见到报导。今年我们用高效低毒农药百分之九十晶体敌百虫治疗红线虫鱼病,发现其效果良好。今年三月下旬,在沅江县灵官渔场,面积为十三点二亩的成鱼塘内,发现鲤鱼、鲫鱼和少量草鱼、鲴鱼及一条乌鳢,分别在鳍条基部(鲤、乌鳢)及鱼体两侧鳞片下(鲫、草鱼、刁子鱼)有线虫寄生。从起捕的鱼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在湖北省武汉市(30°30′N,114°12′E)采到的嗜子宫科线虫三个未定种:嗜子宫线虫未定种1,寄生于乌鳢的肾;嗜子宫线虫未定种2,寄生于黄鳝的腹腔;布氏线虫未定种,寄生于蒙古红鲌的腹腔。后两种因只采到雌虫且不完全成熟而不宜鉴定种名。三未定种在国内均未曾有文献报道,本文给出了它们的简单描述、形态图和简单讨论,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据《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第二版)一书记载:“根据目前资料,鲤嗜子宫线虫仅寄生于鲤鱼,一尾亲鱼身上最多寄生到30条(安徽省农林厅的资料),使亲鱼在产卵前就大量死亡。”据此书记载,该病的流行地区有:辽宁、湖北、河南、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山东等省市。1975年4月22日,笔者在河北省唐山地区柏各庄农场五分场渔林队,曾发现较多越冬后的亲鲤患嗜子宫线虫病,病情十分严重,引起产卵前的亲鲤大批死亡。当时,取其中一尾雌鲤(全长39厘米,体长31厘米,体重525克)进行检查,其体表竟然寄生了101条鲤嗜子宫线虫的雌虫,数量十分惊人。该虫寄生在头后  相似文献   

10.
卵甲藻病又叫卵鞭虫病,是由嗜酸性卵甲藻(嗜酸性卵鞭虫)寄生鱼体而引起,其病症初看与小瓜虫病相类似,主要症状:初期病鱼在池水中拥挤成团, 环游不息;病鱼体表粘液增多,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白点逐渐蔓延至尾柄、身体两侧、头部和鳃内。仔细观察,可看到白点之间有红色斑声、(充血),尾柄部特别明显。后期病鱼食欲减退,游动迟缓,不时呆浮水面,鱼体上白.点连接成片重叠象裹了一层米粉,故有“打粉病”或“白鳞病”之称。“粉块”脱落处发炎溃烂,并伴有大量的水霉菌寄生。最后病鱼瘦弱,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11.
黄鳝水蛭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曰杰 《淡水渔业》2000,30(7):24-26
蛭类是环节动物门蛭纲的俗称 ,有 2 0 0 0多种 ,体形一般扁平而狭长 ,寄生于淡水鱼的蛭类属吻蛭目 ,俗称水蛭 ,多寄生于鲤、鲫、鳃盖下和河蚌外套膜内 ,也寄生于黄鳝的鳃孔及体侧吸取其血液 ,是养鳝业的一大害。大量寄生时会引起鳝体贫血和继发性水霉病 ,严重时病鳝不摄食和失血过多 ,造成大量死亡。病原体在长江流域各地都有 ,湖北的汉川、随州、京山、天门等地 ,江西省鄱阳湖周围的进贤、南昌等县市来函反映 ,都有危害黄鳝的许多例子 ,对黄鳝人工养殖造成严重威胁 ,是黄鳝养殖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 ,笔者在各位专家研究的基础上 ,又反…  相似文献   

12.
何辉成 《内陆水产》1996,22(5):20-20
鳗鳔居线虫病治疗一例鳗鱼鳔居线虫病,是由线虫的幼虫借寄生于剑水,被鳗苗误食,而进入鳗鱼鳔内,吸取鳗鱼营养,营成虫的寄生生活所造成的鳗鱼病。其症状,病鳗体质消瘦,生长慢,严重的,腹部膨大,浮于水面,作“之”慢游。养鳗者虽对鳗苗的开.口饵料──水生丝蚯蚓...  相似文献   

13.
对虾养成期间的疾病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庆显  俞开康 《海洋渔业》1983,5(3):110-116
<正> 对虾在养成期间已发现有许多疾病,例如:由生物引起的疾病,其病原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复殖吸虫的幼虫、绦虫幼虫、线虫的幼虫和成虫、寄生甲壳类等;非生物性的疾病有痉挛病,肌肉坏死病、泛池等。其中有些病往往使养殖的对虾  相似文献   

14.
1梅花斑状病 此病在长江流域一带常发生在7月中旬,症状为黄鳝背部出现黄豆大小的黄色圆斑。防治方法是:在饲养池里放养几只蟾蜍预防。已发病者可用1~2只蟾蜍,将头皮剥开,用绳系好,在池内反复拖几次,1~2日即可治愈。2锥体虫病 是锥体虫在黄鳝血液中寄生引起的。锥体虫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黄鳝感染此病后,大多数贫血,身体消瘦,生长不良,流行期在6~8月。防治方法是:(1)生石灰清塘,清除锥体虫中间寄主;(2)用2%~3%的食盐水或 0. 7×10-6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浸泡鳝10分钟左右,均有效果。3隐鞭…  相似文献   

15.
鱼蛭病     
《海洋与渔业》2014,(1):62-62
<正>病原尺蠖鱼蛭。临床症状寄生在鱼的体表、鳃、鳍条等处,病鱼烦躁不安,在水面狂游,严重寄生时导致生长不良及贫血。流行情况可危害黄鳝、鲫鱼、草鱼等鱼,夏秋季感染较多。诊断根据症状在易感部位发现虫体即可确诊。防治措施1.蛭类对食盐敏感,每立方米水体可用20~25kg食盐浸洗1小时。2.0.7ppm敌百虫全塘泼洒,连用两次。海洋渔业  相似文献   

16.
近日在三厂镇出现了一批从事黄鳝养殖的专业户 ,但由于措施不当 ,在引进苗种后不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现象 ,损失达近万元。据初步诊断 ,病鳝体表有大小不一的红斑 ,呈点状充血发炎 ;活体解剖发现肠内有毛细线虫或棘头虫 ,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毛细线虫病。为了总结经验教训 ,笔者通过与养殖户的接触和交流 ,认为这次鳝苗发病并大量死亡可能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 :一、鳝苗可能携带病原体笔者逐一走访了这些养殖专业户 ,通过活体解剖 ,均不同程度的发现毛细线虫 ,且这些鳝苗均来自同一地区 ,在运回后不久即发病 ,因此不能排除其携带病原的可…  相似文献   

17.
2021年3~8月对永州市4个地区黄鳝体内胃瘤线虫和新棘衣棘头虫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黄鳝胃瘤线虫新田县感染率最高(45.61%),冷水滩区次之(36.74%),东安县第3(36.11%),宁远县最低(21.43%);平均感染强度(条/尾)以冷水滩区最高(3.74),东安县次之(1.75),新田县第3(1.69),宁远县最低(1.00)。黄鳝新棘衣棘头虫冷水滩区感染率最高(1.96%),东安县次之(1.67%),新田县和宁远县未发现感染;平均感染强度(条/尾)东安县最高(2.00),冷水滩区次之(1.44)。根据统计可以得出永州黄鳝胃瘤线虫感染率为36.99%,感染强度为3.02条/尾;单尾黄鳝感染胃瘤线虫最多为54条,结果表明永州黄鳝胃瘤线虫感染较严重。而永州黄鳝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率为1.69%,感染强度为1.58条/尾;单尾黄鳝感染新棘衣棘头虫最多也只有4条,结果表明永州黄鳝感染新棘衣棘头虫的数目较少,感染不太严重。  相似文献   

18.
韩九皋 《畜禽业》2007,(1):40-41
线虫主要寄生于鸡的小肠.因圆形线状得名,鸡群常普遍感染。主要发病在雏鸡,造成饲料报酬的下降。成鸡是线虫病的携带者和传播者,一般不发病,但增重和产蛋能力下降。寄生在鸡体内的线虫主要有:鸡蛔虫、比翼线虫、胃线虫、异刺线虫、毛细线虫等。  相似文献   

19.
黄鳝肠道寄生隐藏新棘虫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鳝肠道寄生隐藏新棘虫的组织病理研究魏绍君刘路训(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黄鳝(Monopterusalbus)为常见的经济鱼类,除西部高原外,在我国各水域都有分布[1]。近年来,黄鳝的天然资源已面临枯竭,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其...  相似文献   

20.
鱼类蠕虫病是由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及环节动物等寄生引起的鱼病总称。我国常见的鱼类蠕虫病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