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息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息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据调查,目前全县3.33hm2以上的专业大户1986个,家庭农场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81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3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了息县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本篇以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在全市10个县市区、近2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用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周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状,深入剖析了影响龙头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促进龙头企业发展的对策。一、总体情况截至2012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有300多家,带动5 000个以上的经营组织、60多万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财鑫集团、辅仁制药等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益海粮油、金丝猴集团等50家企业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94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荥阳市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战略,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快速提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日趋明显.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快速发展,带动能力明显提高 目前,荥阳市成规模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12个.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4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郑州市级龙头企业33家.全市年均增加郑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5家.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孟州市紧紧围绕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发展现状(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孟州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其中,省级6家,焦作市市级15家。2018年孟州市实现销售收入44.2亿元,上缴税  相似文献   

5.
《农村实用技术》2012,(11):14-15
要增加农民收入,既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同时要深化改革,加快统筹城乡的步伐,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中,需要更好地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这些年农业产业化发展很快,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经营重要的主体。在去年底,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有10万家,年销售收入突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利用企业技术、资金、市场等资源优势,引领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优势支柱产业和生产基地,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这就是我县几年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缩影。截止2010年底,全县共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l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北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1家。  相似文献   

7.
泰州农业产业化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其中龙头企业经营独具特色,已然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目前,已形成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企业50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分析泰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状况,以便进一步提高和推广其经验。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1):138-141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力量,也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对自治区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现状、空间分异规律及其空间分异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推动新疆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制定扶持政策和缩小地区间差异为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新疆龙头企业培育的政策扶持措施及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谈琰 《河南农业》2014,(15):7-9
<正>一、河南邓州陶营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一)经营主体多元化陶营乡初步形成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呈现出多元多样的发展态势:1、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一、发展现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渑池县已初步形成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多元多样发展态势。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县从事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247个,投资规模在1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58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20家,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2个、市级5个,销售收入超亿元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湖北省老河口市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大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科学确立蔬菜、林果两大主导产业,全面推进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形成蔬菜及蔬菜制种基地1万hm~2、水果0.91万hm~2;发展龙头企业167家,其中襄樊市重点龙头企业3家,年经营额达2.7亿元;农户年户均从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蒋雄 《云南农业》2007,(7):12-12
一、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涌现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如会泽县隆顺辣椒有限公司、会泽县种子公司、火红乡马铃薯营销开发有限公司等40家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了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营销大户,  相似文献   

13.
<正>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近年来,河南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较好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14.4万hm2,3.33hm2以上规模的经营总面积达84.2万hm2。全省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 400家,农民合作社81 372家,种粮大户11 513家,家庭农场15 538家,其中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有8 015户。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天津市4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数据,运用DEA模型测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效率。研究发现,天津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整体经营效率水平较高;经营主体未达到经营完全有效状态主要是源于纯技术效率低;经营主体规模不是经营效率的决定性因素;约七成农民合作社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约六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农民合作社内部的效率差距较小,发展较均衡,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内部的效率差异开始显现;经营主体投入冗余不多,改进比例较小,但净产出明显不足,尤其是带动农户的效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产出改进空间远大于农民合作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积极发挥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发挥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领头牵引”作用。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产品市场中最强劲的竞争主体,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力量。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对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襄樊市不断强化机遇意识, 直面矛盾,创新思维,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 1 襄樊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1 龙头企业争相做大。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催生了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农业企业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成效明显。积极性很高。去年我市新增10家省级龙头企业,经过认定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75家,“龙头”队伍不断扩大, 发展活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资》2014,(43):3-3
<正>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平稳健康发展。目前,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33万个,其中龙头企业12万多家,实现年销售收入7.9万亿元。龙头企业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8.
许昌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三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如何促进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笔者认为鼓励小农户联合起来,通过规模化经营来发展农村经济是必要手段。一、经营现状(一)龙头企业近年来,在“谁有能力谁牵头,谁牵头就扶持谁”的政策推动下,许昌市农业龙头企业快速成长。2016年,许昌市累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048家,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96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2家。  相似文献   

19.
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全面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濮阳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培育和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乃至整个农村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因地制宜,强力推进。全面提高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全县拥有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龙头企业年产值达15.8亿元,实现税金6850万元,带动农户9.875户,户均增收600元。  相似文献   

20.
正一、沟域经济的发展情况(一)沟域经济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孟津县现有省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5家,市级64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多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6家,省级2家,市级34家;注册家庭农场76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7家。全县已培育成洛建果蔬产业集群和生生奶业产业化集群2个市级产业化集群,各类经营主体的发展形成了"春赏花养生、夏避炎暑休闲、秋品果香美味"的沟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