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曲病是湖南水稻常发病之一。七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全省连年发生。一般晚稻重于早稻,杂交稻重于常规稻,迟熟种重于早熟种,山区重于丘陵平原。一、危害严重性1977年井岗山南麓高寒山区的桂东县,种植十万零三千七百亩杂交中稻,发生稻曲病的占总面积34.9%,城郊公社的草堂、茅柳、琴山三个百亩丰产片,几乎丘丘都有发生,一般病穗率为3—5%,部分丘块为10—20%,个别丘块达50.0%以上。1979年全省普遍发生,1982年发生更为严重,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2.
1998年秋季,河南省洛阳市的偃师、伊川等县(市)秋作物田发生东亚飞蝗,尽管采取措施控制了蝗虫迁移为害,但对部分农田仍造成了严重损失。偃师、伊川等县(市)几十年来没有蝗害发生。1998年8月中旬,东亚飞蝗在该地区秋作物田暴发为害,主要发生在可灌溉的丘...  相似文献   

3.
樊寿三 《植物保护》1966,4(3):100-100
1965年8月7—8日、13—14日是永修县第三代三化螟的两个卵孵高峰期,在这段时间内,采用短期深灌水护秧,起到了显著的治螟效果。我们在九合公社河头大队第五生产队,利用两丘毗邻的田,早稻莲塘早已收割,7月26日栽双晚糯稻(品种系大红袍),面积有4亩左右进行试验。其中一丘田较低洼,从8月8日开始灌水5寸左右,浸没秧苗叶鞘口;另一丘地势较高,灌水1.5寸左右。两块田的卵块密度每亩都在1,000块以上。8月20日检查结果:浅水田的枯心率高达24.30%,深水护秧田的枯心率下降到3.22%。同时,我们在县样板队(三角公社树下大队)进行了一次大田调查;如第九生产队有10余亩双晚(品种油粘子),8月9—10日由于天然降雨,水深4寸左右,未发现枯心苗。而其它浅水晚稻田,虽然在8月12日打了一次6%六六六,枯心率仍然有0.18—0.85%,没有打药防治的枯心率达2.08—34.27%。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水稻生育后期遇台风大雨后,导致白叶枯病重复侵染年份的药剂防治策略,1981-1982年开展了以下试验工作。一、试验方法(一)大田病情普查 1982年9月1-2日受十四号台风影响,我县有九万三千余亩中晚稻发生了白叶枯病。病情稳定后,10月21日在新塘公社的老病区,对24丘成片连晚农虎六号进行了逐丘考查,所得数据通过数理统计,求其发病相关性。(二)人工盆栽接种 1982年7-10月,对原丰早(籼稻)、农虎六号(粳稻)、双糯四号(糯稻),汕优六号(杂交稻)等四个品种,进行了36期共72盆人工剪叶接种。每一品种从幼穗分化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近年来随着水稻生产条件改善,发生为害有所上升,尤其是晚稻,有的年份发病较重。为了探讨此病在田间的分布型和取样方法,笔者于1982年10月间对20丘晚稻的病粒调查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微红绒茧蜂生物学特性及其利用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红绒茧蜂APanteles rubecula Marsh是近年来甘蓝和大白菜田菜粉蝶幼虫期新发现的昆虫天敌。在山西省吕梁和晋中地区蔬菜产区,通过1980~1982年田间调查,有一定数量。1981~1982两年,重点对榆次市郭家堡大队甘蓝和大白菜进行了该蜂发生消长情况的调查,并在田间采回蜂种(茧)以室内饲养的菜粉蝶幼虫为寄主进行生物学观察  相似文献   

7.
(一)我省,由于气候适宜,耕作栽培制度复杂,病虫发生种类繁多,仅水稻就有180余种,其中害虫150余种,病害30余种,棉花病虫150多种,其中害虫130余种,病害20余种。所以,历年来,主要作物的主要病虫,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水稻因各种病虫综合危害的产量损失,经我省1980—1982年3年,计183丘,225.271亩,分未施药对照和施药防治稻田对产量影响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8.
戴树涛 《植物保护》1984,10(3):38-38
高粱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占全县粮播面积的11.6%、粮食总产的15%、1976年以来,丝黑穗病严重发生,现已成为高粱增产的主要障碍。1982年发病率平均达23%,严重田发病达50%。 1983年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全县有6个公社25000多户使用25%粉锈宁0.3%拌  相似文献   

9.
肖真余 《植物保护》1985,11(4):33-34
花生根结线虫病在我县发生普遍,常造成严重损失。1984年黄略等18个区普查,每区都有发生,全县调查发病面积共12182.8亩,占调查面积的49.3%。一般田病株率为20—50%,严重的达94%,无水灌溉的旱坡地发病较重,严重影响产量。例如1982年,调查了黄略区文车乡春花生面积820亩,大多数是早坡地,发病面积732亩,占总面积的89.3%。1983年全乡800亩病田平均亩产只有110斤,严重田块只有40斤。一般每亩损失花生60斤,严重的100斤。我县每年花生种  相似文献   

10.
水稻孢囊线虫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于水稻根部的孢囊线虫在我国尚未见报道。1982—1984年,我们在××县××乡的部分双季稻田(冬季种植马铃薯、蔬菜、甘薯)和小部分晚季稻田(春季种植花生、甘薯、冬季休间)范围内,四次发现水稻根部有孢囊线虫寄生而不侵染在这些田种植的冬、春作物。通过三次接种验证,该虫能侵  相似文献   

11.
1981年和1982年奉新穗颈稻瘟病均属大发生年。1981年全县除个别公社早稻未发病外,其他八个有早稻的公社都有发生,发病严重面积一万亩以上,占早、中稻面积3.6%,损失稻谷130—150万斤。其中每亩损失300斤以上的面积有3400亩。会卜、砾下两个公社是重病区,如砾下公社龙洒大早稻2630亩,发病近2000亩,损失稻谷40余万斤,折合发病田平均每亩损失200斤。队会卜公社潭卜大队第二生  相似文献   

12.
棉花苗期枯萎病株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群 《植物保护》1984,10(4):13-14
我县棉花枯萎病病田面积不断扩大,为了迅速准确地掌握该病发生分布情况,我们于1982年6月上旬在棉花枯萎病老病区皇庄公社林集大队棉田进行了田间枯萎病株分布型调查,并依此确定了适合的抽样技术。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发生情况自70年代以来,草地螟在我省曾三次严重发生,第一次是1979年,第二次是1980年,第三次是1982年。1979年在嫩江、黑河、绥化三个地区9个县发生,受害面积110万亩。1980年扩大到嫩江、黑河、绥化、松花江,伊春等五个地区的38个县、市,发生面积达1,370万亩。1982年是特大发生年,南自松花江、北至黑龙江、东起乌苏里江、西到嫩江沿岸普遍发生,有八个地区,67个县,市遭受为害,发生面积达5,876万亩,比大发生的1980年增加三倍多。除为害农田外,还为害林木150万亩,比1980年增加30多倍。  相似文献   

14.
一、异稻缘蝽的发生及为害异稻缘蝽 Leptocorisa acuta Thunberg 以成虫、若虫刺吸稻株、穗汁液,造成生长缓慢,花穗萎缩,谷粒干瘪、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降低米质。异稻缘蝽以前在我县间歇性零星发生。自80年代后,发生面积迅速扩大,每年发生面积3.5~4.6万亩,目前全县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山坑田发生较洋田严重,晚造稻为害重于早造。我县1981、1982、1983、1986、1989年发生严重,1986年晚造翁田、昌洒、龙马发生面积21000亩,一  相似文献   

15.
稻飞虱、纹枯病是我县水稻主要病虫之一。笔者在1989~1990年测报调查中发现,田间稻飞虱的虫口密度与纹枯病的发生程度之间有密切关系。我们于晚杂始穗—齐穗期,选择纹枯病发生轻、中、重三种类型田共9块,每块田调查30蔸纹枯病病情指数和稻飞虱的虫口密度,这9块田的纹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23.3,22.5,  相似文献   

16.
2009—2011年连续3年,采取双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对珲春市大豆田杂草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珲春市大豆田杂草种类有22个科、43种。发生重的杂草有狗尾草、问荆、鸭跖草、稗草、马唐、田旋花、三棱草等7种。介绍珲春市大豆田除草技术。  相似文献   

17.
草地螟是我国北方农作物和牧草的重要害虫。其发生常表现来势猛、密度大、危害严重,如防治不及时,即可造成毁灭性的灾害。草地螟在国外早已有发生和研究资料发表,国内在五十年代中期曾有猖獗为害的记载。但是,该虫自1957年曾严重发生以来,几乎有20年的时间一直没有大量出现,至1977年起,种群数量又急剧上升,1979、1980连续两年严重发生,1982年出现大发生,一、二、三代幼虫都造成严重危害,发生面积在一亿亩以上,再次上升为我国北方最严重的农业害虫。据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测算,1982年因防治草地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油菜田看麦娘严重为害问题,我县从1981开始应用土壤处理剂进行油菜田化学除草试验,1982、1983年示范推广,1985年推广面积达15.4万亩,占油菜种植面积的41%,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效益。现将试验结果简要报告如下:一、土壤处理剂防除油菜田看麦娘的效果和效益我县用于油菜田化学除草的土壤处理剂主要有杀草丹、丁草胺、氟乐灵、除草醚。1985年  相似文献   

19.
钱希 《杂草科学》1994,(2):34-36,43
苏北垦区是江苏的大豆重要产区,以麦茬大豆为主。大豆主要生长期的6~8月份,正是高温、高湿季节,杂草种类多,数量大,为害严重。据1982年以来的调查,本区豆田常见杂草有稗、狗尾、马唐、野燕麦、铁苋菜、苍耳、兔丝子、小旋花等15科36属41种。1986年以来,我场先后引进国产和进口的11种新除草剂开展防除豆田杂草的试验研究,筛选出了可以在大豆田推广应用的有特色的新品种,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一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焱 《植物保护》1965,3(4):127-127
湖北京山县宋河区,每年都有6、7千亩麦茬田插植中稻,这些田往往由于插秧过迟,中稻的抽穗期延迟到8月上旬,遇上第三代三化螟的发生,造成白穗。近两年来通过调查、总结,和1964年的示范,找出了三条避螟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