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苹果锈病又称赤星病,俗称羊胡子、羊毛疔,除了危害苹果、梨等果树,还危害转主寄主桧柏。其病原菌是转主寄生菌,是有转主寄主现象的代表性病害。1发生规律苹果锈病以菌丝体在桧柏枝上的菌瘿里或桧柏体表的锈孢子上越冬。春天菌瘿产出冬孢子,萌发后产生担孢子,随风传播到果树上,侵染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进行为害,担孢子每年只侵染一次。秋季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形成菌瘿越  相似文献   

2.
曹涤环 《新农村》2023,(3):24-25
<正>梨锈病又称赤星病。除危害梨树外,还可危害木瓜、山楂、棠梨和贴梗海棠,但不危害苹果。梨树锈病病菌是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枝上形成菌瘿越冬,翌年3月份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梨树上,侵染梨的叶片等,但不再侵染桧柏。其转主寄主除桧柏外,还有欧洲刺柏、欧洲柏、高塔柏、圆柏、龙柏、柱柏、翠柏、球柏和金羽柏,  相似文献   

3.
梨锈病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通过对金沙县平坝镇梨锈病发生程度,危害症状,气候条件,转主寄主等综合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对梨锈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西藏林芝地区苹果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锈病在西藏林芝地区普遍发生,对当地苹果产业造成很大为害。通过对苹果锈病的症状、病原特性的观察和田间调查,初步摸清该病的发生规律和发病原因,进一步明确苹果锈病的发生与转主寄主桧柏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生活环境的改善,绿化树种桧柏、刺柏等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数量逐年上升,这些为苹果寄主性病害——苹果锈病,提供了丰富的转主寄主,造成全县各果区锈病不同程度发生,为害程度亦呈逐年上升趋势。对近几年苹果锈病严重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和情况分析,总结出了苹果锈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苹果锈病在灵武市发生普遍,对当地苹果产业造成很大危害。通过对苹果锈病的症状、病原特性的观察和田间调查,初步摸清该病的发生规律和发病原因,进一步明确了苹果锈病的发生与转主寄主桧柏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景宁县梨树生产现状,结合生产实践,阐述了梨锈病的形态特征及发病条件,提出了防控梨锈病的措施,包括清除转主寄主、铲除越冬病菌、增湿抗旱、果实套袋、化学防控、推进健身栽培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梨锈病又名赤星病,在我国东北、华北、中南、华东、西南各地都有发生,是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梨锈病也叫梨桧锈病,因为梨锈病的病原菌是转主寄生的锈菌,其转主寄主为桧柏,此外,还有圆柏和龙柏等。梨桧锈病在河南发生比较普遍,南方各省也有发生,发病后常引起叶片早落,幼果畸形,严重影响产量。如幼苗期受害,严重时可使苗木致死。1症状梨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严重时果实也可以发病。叶片受害,先在叶片正面发生橙黄色小斑点,  相似文献   

9.
桧柏类树(包括桧柏、高塔柏、新疆圆柏、欧洲刺柏、希腊桧、矮桧、翠柏及龙柏等)是苹果、梨、山楂、沙果、山定子、海棠等果树的"克星",是果树锈病(又称赤星病)的主要转主寄主.近年来,由于在果区大量栽植桧柏类树,引起果树发生锈病,造成果树减产约15万吨,减少收入2.4亿元.为此,辽宁省政府办公厅于2001年1月31日发出通知,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0.
 梨锈病(Gymnosporangium asiaticum Miyabe ex Yamada),病叶率高达100%,造成梨品质下降,产量锐减.防治该病长期采用砍伐转主寄主(桧柏类植物)和化学农药,防效不近人意且破坏生态平衡和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松针锈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89年在黑龙江省阿城市料甸林场,用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var. mongolica Litv.)松针上的春孢子向健康的黄药(Phelledendron amurenseRupr.)和紫花铁线莲(Clematis fusca var. violacea Maxim)叶片人工接种成功。用人工接种所产生的夏孢子向相同寄主植物接种后,再次发病并产生夏孢子。由此证明阿城市料甸林场樟子松松针锈病菌(Cleosporium clematidis Barcl.)的转主寄主为紫花铁线莲和黄药,病原菌种应为铁线莲鞘锈菌(Coleosporium clema(?)idis Barcl.)。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我国亚热带湿热少日照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型区条件下,对乔砧苹果幼树密植早果丰产的一些技术参数进行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六项基础结构参数与早期产量形成密切相关。在该生境下,全冠等幼树具超长枝,多次枝和腋花芽结果性,为早果丰产的枝类结构基础。对旺枝摘心同时摘除先端2—4片幼叶,可控旺长,促分枝成花,成形矮化紧凑。定植苗多留根、干可加强整体营养生长。为早果丰产栽培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梨瘿螨(Eriophyes pyri Pagenstecher)为害梨叶后,叶背面产生淡绿色小疱疹,梨树叶片形态结构发生改变。为害初期,叶片上出现浅绿色小斑点;叶片受害部位海绵组织细胞增生,逐渐向叶背隆起,螨瘿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此时,栅栏组织不受影响;螨瘿停止增大后,瘿内海绵组织细胞开始离析、解体,栅栏组织发生异常,而后受害部位逐渐变黑坏死。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修枝促接干影响泡桐枝叶干相对生长关系的效应,采用全株测定方法对4年生修枝促接干和对照泡桐叶片的生长状况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修枝促接干对泡桐叶片生长的影响极为明显,表现在从单叶到单枝、冠层和全株等各级层面. ①使单叶的干重和面积明显提高,在树冠下层分别提高26.54%、28.78%,在树冠上层分别提高19.93%、23.71%,且有减小上下冠层间差异性的趋势. ②使单枝的叶片数、叶干重和叶面积在树冠下层分别提高48.59%、99.62%和98.51%,而在树冠上层分别降低33.29%、20.56%和17.59%,冠层间的差异性明显降低. ③使树冠上层的叶片数、叶干重和叶面积分别降低62.30%、55.10%和53.42%,同时使树冠下层的叶片数降低16.45%,而叶干重和叶面积反而分别提高12.22%和 11.61%,进而使全株的叶片数、叶干重和叶面积分别降低32.29%、22.88%和20.59%. ④修枝促接干使泡桐的侧枝数在树冠上层和下层均明显减少,但由于促进了新接干的形成和下层侧枝的发育和生长,其叶片数、叶干重和叶面积在总体上的降低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5.
以白城市9个样点90株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的树冠结构调查数据作为依据,研究了不同绿化类型红皮云杉一级和二级枝条数量、枝条在树干上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及分枝角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城市绿化红皮云杉的单位冠长一、二级枝条数量随着树龄增大而减少;红皮云杉各轮枝的一级枝条平均分枝数为街路4.58、广场4.38、公园4.34、庭院5.20;各种绿化类型一级枝条垂直分布有较相似的趋势,不同年龄轮枝上的一级枝条数多为4~6个;群生状态下(庭院和广场)的红皮云杉二级枝条数量以4~5层轮枝上分布最多,然后随着枝条轮枝数的升高而减少;而街道绿化的红皮云杉2~4层轮枝上的二级枝条数为最多。χ2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绿化类型红皮云杉一级和二级枝条的水平分布遵从均匀分布原则;红皮云杉一级侧枝的分枝角度与其着枝深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但同株树一级枝条分枝角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林分密度对山桃树冠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树冠结构决定着林木外部形态和对光能的截获能力,并直接影响林木个体的初级生产力。对于风景林来说,树冠结构不仅影响着林木个体的姿态,而且严重地影响着林木的开花结实,进而显著地影响着林木的观赏性。以北京山区山桃风景林为例,从枝条长度、枝条基径、分枝角度及侧枝密度等变化的角度对林分密度与山桃树冠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山桃的树冠形状在一定程度上受林分密度的影响,高密度(3 500株/hm2)林分中山桃活枝下高相对较高,而冠幅、树冠率相对较小。②林分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一级侧枝的各种树冠形态参数产生影响,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对较高序级枝条的枝长度、基径、枝角和侧枝密度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各序级枝条的基径随密度提高而增大,且与枝角呈负相关,与枝长度呈显著正相关。③在低密度(2 500株/hm2)林分中,各树冠层次中的枝条结构均有利于光的吸收,长短枝比例相对比较合理。建议山桃风景林的经营密度应控制在2 500株/hm2以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葡萄离体茎段和叶片的最适表面消毒条件、离体培养基和接种方法,建立生防菌株E26防治葡萄根癌病效果的离体检测方法。【方法】通过比较6种表面消毒方法,4种培养基和2种接种方法,建立最优的E26生防效果离体检测方法;并通过与温室、大田生防效果的比较以及瘤组织切片观察、冠瘿碱纸电泳检测验证该离体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在1/2 B5培养基的基础上改良出适合于葡萄离体茎段培养用的MSC 1/2B5培养基;筛选出葡萄离体茎段的最佳消毒条件和接种方法,建立了检测E26生防效果的离体茎段接种法。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葡萄活体植株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E26的防效;并且,瘤组织切片观察和冠瘿碱纸电泳检测结果证实了该离体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叶圆片法检测时,根癌瘤只能在葡萄叶圆片的叶脉处形成,瘤组织较小,难以准确反映E26的生防效果。【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离体茎段检测E26的生防效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离体检测E26生防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索马里棉具有许多优良性状,是改善陆地棉品质的重要种植资源. 通过细胞学、形态学观察,从陆地棉×索马里棉异源六倍体的后代中,鉴定出2个异附加单体系. 其中异附加单体系I形态学表现为鸡脚形叶、叶色深绿、叶面有褶皱、叶枝张角小、铃小;异附加单体系II各单株形态学表现为黄花冠、花瓣内有黄色斑块、花器小、叶尖下垂、叶片厚、叶表面凹凸不平;异附加单体系异附加单体系II的分离株均表现为正常陆地棉型.  相似文献   

19.
虎杖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虎杖主要农艺性状间及其与单株产量间的相关关系,为虎杖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对采自川渝两地19份虎杖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y)的相关系数绝对值为主根粗(x8)茎叶鲜重(x9)分枝数(x4)茎粗(x2)主根长(x6)冠幅(x5)株高(x1)主茎叶数(x3)侧根数(x7)。最佳回归方程y=-84.867+6.900x3-46.376x4+1.238x5+225.457x8+0.983x9,R2=0.909,F=23.988**,即主茎叶数、分枝数、冠幅、主根粗和茎叶鲜重是影响虎杖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茎叶鲜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是分枝数,第三是主根粗。茎叶鲜重、分枝数和主根粗是虎杖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性状和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虎杖高产株型为茎叶茂盛,分枝数较少,主根较粗,主茎叶数、冠幅适中的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