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安徽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安徽省农机化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如向多样化发展,向高技术含量发展,向提供产前、产后服务并重发展、向多功能、实用、价廉、微型、低嗓音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崔元红 《甘肃农业》2014,(11):52-53
作者结合定西市安定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在农机化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模式等方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措施与途径,对同类地区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承龙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9):1712-1716
以绿色发展、协调发展、效益水平、社会发展、开放发展和创新发展为基础,构建江苏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以2014—2018年为研究期,对江苏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和6个要素指数评价值。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处于持续性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绿色发展、协调发展、效益水平、社会发展和创新发展呈持续性增长,而开放发展处于下降过程中,源于农业对外开放力度小。  相似文献   

4.
推广农业机械化是青河县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农机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在农机化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理论探讨和实践力度,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坚持科学发展,积极调结构、转方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养猪业在发展观念、发展方式、发展方向、发展内容上应当如何进行改变和调整,才能最大限度的确保养猪业稳定健康发展,值得思考。下面,以山东省德州市为  相似文献   

6.
站在职业教育发展新的起点上,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发展为例探讨农业高职院校发展,包括确定发展方向、明确发展思路、确立发展战略与目标、制定发展举措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民国以来的乡村发展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大量文献,对乡村发展理论进行梳理,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乡村发展概念、乡村发展特点、乡村发展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并将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城市化、小城镇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众多发展理论纳入乡村发展的视角进行考察和评论,理清这些理论和乡村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县林业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经营层次低、科技支撑不够、发展思路不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业、适度发展种苗花卉业、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业、优先发展森林旅游业等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强化政策扶持与营造发展环境、创新机制及提高林产品含量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农机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在农机化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理论探讨和实践力度,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国内外实践证明,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趋势。从空间布局优化、资源节约利用、产地环境保护治理、生态系统养护修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多角度,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现状进行总结;以第1批40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为分析对象,通过数据统计和案例分析总结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的总体现状,提炼出5种典型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即全域农业绿色发展模式、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模式和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扩大试点范围、谋划支持政策、健全考核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立足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思想观念文化和生态文化教育,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胡怀应  谭乾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78-4280
"农地入股"实际上是一种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资本的投资行为,其大背景是重庆市发展城乡统筹的"一圈两翼"战略:在2020年前,重庆市近1000万农民脱离土地进入城市,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推行土地集中,实现规模化经营,促使剩余劳动力转移,在法律的范围内保障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营养导向型的中国食物安全新愿景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40年显著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当前的目标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可持续性和公平的基础上,更好地连接经济与市场,让市场决定最优的生产水平,农业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健康中国2030、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中长期战略推动下,政府及学术界对营养问题的关注持续提升,农业与营养的联系逐步增强,但“农业-食物安全-营养”的有机融合与衔接还尚未形成。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农业和食品行业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中国食物安全战略决定的国民食物营养与健康状况不仅影响中国的国民身体素质,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能否顺利转变发展方式、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需要新的食物安全战略提升国民营养水平,并采取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农业与食物安全和营养的联系。论文基于国际经验的食物安全战略发展思路,梳理中国食物安全面临的新旧挑战,提出食物安全新愿景以及相应政策建议,为营养导向型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决策支持。中国食物安全面临的挑战诸多,与食物安全与营养高度相关的挑战主要表现为:耕地资源不足与退化、水资源紧缺与污染、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影响等自然资源和环境压力,农业生产补贴提高带来的财政支出压力,膳食能量摄入不足、微量元素缺乏以及膳食能量和营养摄入过剩的营养不良“三重负担”,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食物损失与浪费问题。因此中国在经济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向侧重质量增长的深化过程中,将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制度及技术创新,这意味着农业需要生产高价值、营养和安全的食物,更高效地使用水、土地和能源,保护环境和促进平等,因而需要中国食物安全战略顶层设计上的系列转变。据此,本文提出了营养导向型的中国食物安全的新愿景,即将营养指标作为中国食物安全战略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足,并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和超重率以及肥胖率。为此需要以关键领域的重大改革为基础,改进营养治理、通过市场信号传递营养导向、推动营养目标的农业生产、建立更安全的食品价值链、以政策创新促进可持续的营养饮食、加强营养教育并开展循证发展支持营养导向的食物安全新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After four-decade significant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hina sets a series of goals aiming at sustainable medium to high speed economic growth,reasonable equity, and better market oriented economy. In this pursue, agriculture will take a crucial role. Under the Health China 2030, National Nutrition Plan (2017-2030) and Rural Vitalization Strategy,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on nutrition both in policy and research field, meanwhile the linkage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nutrition is enhancing, but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Food Security-Nutrition system is not yet completed. During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griculture and food industry will play a key role, especially when considering the nutrition and health status will impact the 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and therefore influence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pproach. It may also impact whether China can move out of the Middle Income Trap to some extent. In the new development era, China needs a new food secur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nutrition status and sets of policies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nutrition.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major challenges about China’s food security and put forward a new vision based on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which aimed at providing recommendations for designing China’s food security strategy. The key food security challenges include natural and environmental pressure, such as insufficiency and degradation of land resources, shortage and poll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limate change and extreme disaster, fiscal pressure caused by increasing agriculture subsidy, Triple Burden of malnutrition, food safety issues and food loss and waste. It requires institutional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which means that more value added, nutritious and healthy food should be produced, the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of water, land and energy should be improved,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ocial inclusive development should be considered. All of those call for a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food security strategy. This paper put forwards a new vision for China’s food security: China should set nutrition-oriented food security strategy with nutrition indicators as key targeted goals, aim to eliminate hunger and undernutrition by 2025 while effectively reducing overweight/ obesity and food safety risks. Therefore policy innovations are recommended including: Improve nutrition governance, Market motivated and nutrition oriented agriculture support system, Promote Nutrition-based Food Production, Establish efficient, safe, and inclusive food value chains, Policy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le nutritious diet and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Evidence based research to support policy making.  相似文献   

15.
扶贫是新中国应对贫困减少贫困的重大举措,也是现阶段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之一,绩效举世瞩目,本是作为“一方全史”的地方志所应记载甚至浓墨重彩时代特色和改革特点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近30年相继进行的一、二轮修志,对扶贫的入志差强人意,甚至陷入种种误区,亟待从横分门类力求科学设置篇目、纵写到边彻底成全志体要求,完善扶贫入志的编修路径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蝴蝶滞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介绍了近年来蝴蝶滞育虫态、光敏感时期、光周期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滞育的影响、滞育期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变化、滞育的神经内分泌调控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概况。指出,目前蝴蝶滞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外界环境对滞育的影响上,在生理生化和内分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而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报道极少。滞育的生理生化机制、神经内分泌调控、分子机制和滞育应用研究,将成为今后蝴蝶滞育研究的热点;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蝴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充足稳定的实验蝴蝶难以获得,是目前研究蝴蝶滞育的一个难点。蝴蝶养殖业的发展将有利于推动蝴蝶滞育研究。参63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以来借鉴其他高校改革经验,安徽农业大学积极开展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此次改革将对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此青年教师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此次改革,并在行动上采取如下职业规划策略:利用优势,抓住机会,强化科研方面投入的SO策略;规避劣势,虚心求教,弥补教学方面不足的WO策略;发挥年富力强优势,争取从事社会服务、出国进修机会的ST策略;积极进取,团结协作,逐渐积累学术成果,规避威胁的WT策略。改革之后,青年教师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但这种挑战必将转化为青年教师奋勇向前、提升自我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以浙江省临安市於潜镇为个案,说明了社会变迁中的农村城镇化第一阶段的过程和制约因素,分析了这一阶段农村城镇化的理论背景,指出今后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并以制定和实施有明显的战略目标、总体要求、战略重点和战略方针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来完成这一过程。有1参11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可持续发展研究不断深入,生态足迹理论逐渐成为国内外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的热点。成分法作为生态足迹分析模型中应用于微观单位的一种算法,能够较为简便形象地估算微观单位对各种资源的消耗程度,为制订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对该算法的基本思想、分类方法、计算方法和优势缺陷等进行了介绍。同时,利用成分法进行生态足迹分析尚需根据国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在我国应用生态足迹的成分法分析模型的主要困难是数据的收集和均衡因子的取得,但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需求,成分法分析模型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生态足迹理论的微观分析-成分法的算法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可持续发展研究不断深入,生态足迹理论逐渐成为国内外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的热点。成分法作为生态足迹分析模型中应用于微观单位的一种算法,能够较为简便形象地估算微观单位对各种资源的消耗程度,为制订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对该算法的基本思想、分类方法、计算方法和优势缺陷等进行了介绍。同时,利用成分法进行生态足迹分析尚需根据国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在我国应用生态足迹的成分法分析模型的主要困难是数据的收集和均衡因子的取得,但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需求,成分法分析模型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