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新疆38野生种牧草种植试验,证明许多野生牧草不但在产量、质量上高于栽培牧草,在抗逆性能方面也为许多载培牧草所莫及,对建设新疆中山带的优质人工草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贵州主要野生禾本科牧草种质资源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贵州4种野生禾本科牧草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许多野生禾本科牧草不但在产草量和品质方面跟栽培禾草相当而且在抗逆青绿时间等方面远优于栽培禾科牧草,对贵州大部分地区建立人工半人工草地具有重要意义,亟待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对土壤贮水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田间定位观测,研究了生草对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能提高0~60 cm土层土壤贮水能力,扩大土壤贮水库容;生草种类及年限不同,土壤贮水特征存在差异;在苹果生长期,生草对土壤贮水增减量产生影响,其影响主要发生在春季与秋季;不同降水年型生草对果园土壤贮水量影响差异较大,丰水年种植白三叶能提高土壤贮水量,欠水年生草会加剧干旱对果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草原火对克氏针茅+扁穗冰草——冷蒿型草地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a观测结果表明,草原火刺激牧草返青,使牧草在火后第1个生长期内提前6d返青,但第2、3个生长季无差异;改变了草场植被结构,禾本科牧草盖度,产量下降,杂草的盖度、密度、产量提高,草场植被总盖度和总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安徽南部丘陵山区退化人工草地的改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源俊  张斌 《草业科学》1997,14(1):30-34
采用小区试验和大面积应用的研究方法,结合地面处理,补播,除杂,稀土,根瘤菌接种综合措施,对安徽丘陵山区退化的人工草地进行改良试验,结果表明,鲜草产量提高1倍以上,优良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重70%以上,第5个处理为最佳组合,鲜草产量提高3.04倍,优良牧草占草群经重92.4%,此项改良措施在改造老播区中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对孪井滩荒漠草地的主要牧草进行了营养水平的研究及铁、锰、锌、铜、钴、钼、硒等7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孪井滩开发区草地营养水平居中等,为这一地区发展畜牧业生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红三叶、鸭茅生物量和叶面积时空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樊江文  杜占池  钟华平 《草地学报》2004,12(3):204-208,213
研究红三叶、鸭茅各生育期生物量和叶面积时空结构。结果表明:鸭茅下半部生物量较大,红三叶各层分布较均匀,其上半部所占比例明显大于鸭茅;随着生育期的后移,生物量的差异愈加明显,鸭茅呈现下繁草特性,红三叶则呈现上繁草特性;鸭茅地下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显著高于红三叶,随着生长期的后移,红三叶根量的变化不大,而鸭茅增加较明显;留茬高度<8cm,对鸭茅收获量的影响比红三叶大,而>8cm则相反;除苗期外鸭茅叶量的比例高于红三叶;在现蕾期或孕穗期以后,两种牧草的叶量下降极为明显;在现蕾期或孕穗期前刈割,可获得最大的光合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高寒地区牧草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本试验于1993年在青海省晏牧场进行,共引25种优良耐寒2抗旱牧草品种。通过一年的研究,间比淘汰、筛选出3种豆科牧草,5种本科牧草。其中,禾本科草产干草4667.75kg/hm^2,豆科牧草干草产量1200kg/hm^2。经营养成分分析,8种牧草的营养成分、适口性均高于当地栽培的燕麦品种,而燕麦品种高于天然草场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9.
热带牧草对高温干旱适应性特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美国矮象草、毛花雀稗、百喜草等热带牧草具有的特殊组织与细胞结构进行了探讨。从而确认这几种热带牧草对高温干旱、酸、瘠有很强的适应性,是适合红壤丘陵区种植的优良草种,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牧草中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牧草中有适量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对家畜及牧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牧草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影响因素、贮存过程中的损失和对家畜的营养价值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