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苎麻疫霉Mtr性状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含甲霜灵10μg/mL的LBA培养基平板上培养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野生型菌株EC-3和JC-20两周左右获得抗甲霜灵(Mt^r)突变株,测定了Mt^r突变株对甲霜灵的抗性特点:在不接触甲霜灵的条件下,突变株对甲霜灵的抗性下降,大多数在1-2周丧失其抗性,开始表现为对甲霜灵敏感(Mt^s),其游动孢子后代绝大多数单孢株也失去对甲霜灵的抗性;在含甲霜灵的培养基上其抗性可以长期保持。研究还发现,供试的疫霉菌株一旦对甲霜灵产生抗性,其抗性可上升至相当高的水平,达野生型亲本的160倍以上。结果表明:抗性突变株对甲霜灵的抗性遗传不稳定,疫霉菌对甲霜灵的抗性可能发生在细胞质线粒体DNA上。  相似文献   

2.
辣椒疫霉抗甲霜灵菌株的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诱导辣椒疫霉对甲霜灵产生抗性 ,然后测定所得抗性菌株和野生亲本型菌株对辣椒的致病力。结果表明 :辣椒疫霉易对甲霜灵产生抗药性 ,抗甲霜灵 (Mrt)突变株HF 1 T、LA 1 T和驯化 (Trt)抗性菌株HF 1 Y、LA 1 Y与其野生亲本相比 ,其对甲霜灵的抗性水平均在 5 0 0倍左右 ;在含甲霜灵的CA平板上 ,其抗药性较稳定 ;所得的抗性菌株无论抗性倍数多大 ,其对辣椒的致病力与其野生型亲本菌株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苎麻疫霉(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ada)对甲霜灵、地茂散、代森锰锌和杀毒矾的离体敏感性。结果显示,甲霜灵、地茂散、代森锰锌和杀毒矾对苎麻疫霉的菌丝生长抑制EC50平均值分别为0.0295mg/L、2.0283mg/L、25.1452mg/L和2882.8708mg/L,表明供试苎麻疫霉菌株对甲霜灵表现极为敏感,最低达0.0194mg/L;而对杀毒矾抗药性极强,最高达10158.7122mg/L,且各菌株间的最大差异达49.9倍。利用SPSS软件分析表明,各供试杀菌剂对苎麻疫霉菌株的质量浓度EC50值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苎麻疫霉对上述杀菌剂的抗性或敏感性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甘肃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甘肃6个地区的19株辣椒疫霉单孢菌株进行甲霜灵的抗性水平测定,结果表明,甘肃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存在明显差异,酒泉市铧尖乡、临水乡和金塔县未施用过甲霜灵的菌株,EC50平均值为0.13mg/L,可作为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的敏感基线。兰州、天水、武威等地区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普遍产生较高的抗性,中高抗菌株检出率达到63.2%,抗性水平最高可达388.0倍,这与上述地区长期施用甲霜灵有关。  相似文献   

5.
苎麻疫霉对甲霜灵抗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苎麻疫霉对甲为抗性的特点和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苎麻疫霉易对甲霜灵产生抗性,抗性水平可达野生型亲本的1800倍以上,但抗性遗传不稳定;抗甲霜灵突变株EC-3-1的M性状在游动孢子后供中发生连续分离,其余突变株的M性状经一代单游动孢子分离后完全丧失;M单游动孢子株在不含甲霜灵的利马豆培养基平板上培养10-14d后对甲霜灵的抗性下降或丧失,其游动孢子后代中M个体比例相应关少;而在含甲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估大豆疫霉对甲霜灵是否存在抗性风险,采用药剂驯化的方法诱导获得了大豆疫霉菌抗甲霜灵突变株hlj34M,并对其适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该突变体菌丝生长速率、游动孢子产量和致病力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显著变化。而卵孢子产量明显减少,突变体的3个单游动孢子后代的卵孢子产量与亲本菌株相比分别减少20.35%、43.63%和43.85%,统计分析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结果表明:甲霜灵的长期使用会导致大豆疫霉对其产生较大的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地区及对甲霜灵不同敏感程度的辣椒疫霉菌株间的遗传差异,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分离自安徽省和县等(15株)、江苏省南京市(1株)、四川省邛崃市(1株)的17个菌株及经甲霜灵处理筛选得到的3个抗性突变菌株进行了RAPD指纹分析。结果显示10对引物共扩增出30个比较清晰的条带,且均为多态性条带;当以遗传相似系数0.7为阀值时,可以将供试的20个菌株分为4个遗传聚类组,说明辣椒疫霉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同时,RAPD分析结果还表明,经甲霜灵处理所筛选得到的抗性突变株与野生型敏感亲本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但是辣椒疫霉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程度与RAPD的聚类分组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菌株对氟吗啉、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和霜脲氰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度法,并用叶盘漂浮法加以比较,测定了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菌株和敏感性菌株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菌剂对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和敏感菌株的菌丝生长、孢子囊的形成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  相似文献   

9.
麻疫霉对甲霜灵抗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苎麻疫霉(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ada)对甲霜灵抗性的特点和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苎麻疫霉易对甲霜灵产生抗性,抗性水平可达野生型亲本的1800倍以上,但抗性遗传不稳定;抗甲霜灵(Mrt)突变株EC31的Mrt性状在游动孢子后代中发生连续分离,其余突变株的Mrt性状经一代单游动孢子分离后完全丧失;Mrt单游动孢子株在不含甲霜灵的利马豆培养基(LBA)平板上培养10~14d后对甲霜灵的抗性下降或丧失,其游动孢子后代中Mrt个体比例相应减少;而在含甲霜灵的LBA上,Mrt单孢株的Mrt性状可以保持一个月以上,且随着与甲霜灵接触时间的增加,其游动孢子后代中Mrt个体比例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疫霉菌对甲霜灵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疫霉菌对甲霜灵抗性的发生概况、抗性产生机理、抗甲霜灵特性的遗传控制 ,以及甲霜灵对疫霉菌抗药性的影响和甲霜灵抗性的治理对策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抗氟吡菌胺突变体对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并评估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风险。【方法】通过紫外线照射菌丝体、紫外线照射孢子囊和药剂驯化的方法获得抗氟吡菌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突变体,计算突变体的突变频率,测定抗性突变体的抗性水平,研究突变体在无药条件下继代培养10代后抗性能否稳定遗传,测定突变体在RSA培养基和离体叶片上的适合度(菌丝生长速率、产孢子囊能力及复合适合度指数),比较抗性菌株与其亲本敏感菌株的竞争力,分析对氟吡菌胺表现不同敏感性的菌株对不同药剂的交互抗性,并通过笔者实验室建立的抗性风险量化标准评定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风险。【结果】共获得21个抗性菌株,抗性水平介于61—3 157倍,紫外线诱导孢子囊的突变率为2.78×10~(-7);大多数抗性突变体的适合度与其亲本菌株无显著性差异;竞争力测定试验中,2株突变体的第1、3、7代的共18次抗药频率测定中,有3次测定的抗药频率显著低于初始频率,有4次测定的抗药频率显著高于初始频率,其余11次测定的抗药频率与初始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突变菌株的抗药性均能稳定遗传;抗氟吡菌胺菌株及其亲本菌株对氟吡菌胺的lgEC_(50)与这些菌株对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霜脲氰、烯酰吗啉、双炔酰菌胺、甲霜灵、氟醚菌酰胺的lgEC_(50)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104(P=0.654)、0.311(P=0.170)、0.228(P=0.081)、0.376(P=0.093)、0.214(P=0.351)、0.122(P=0.599)、0.963(P=0.000);致病疫霉对氟吡菌胺基本抗性风险值为15。【结论】氟吡菌胺与氟醚菌酰胺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与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霜脲氰、烯酰吗啉、双炔酰菌胺、甲霜灵之间无交互抗性,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的固有抗性风险为高度,应加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风险管理,建议生产上将氟吡菌胺与其他类药剂交替或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2.
抗氰烯菌酯的禾谷镰刀菌nit突变体的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抗氰烯菌酯的禾谷镰刀菌nit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将3个抗氰烯菌酯的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菌株分别在含氯酸盐的MMC培养基上培养,共获得了50个硝酸盐利用缺陷突变体(nit)。比较了抗性菌株的nit突变体与亲本在无性和有性阶段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结果】抗性菌株的nit突变体与亲本在菌落生长速率、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某些突变体中,产孢量和产子囊壳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此外,禾谷镰刀菌对氯酸盐和氰烯菌酯之间没有交互抗药性,且抗性可以稳定遗传。【结论】可以将nit作为遗传标记来研究禾谷镰刀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遗传学。  相似文献   

13.
戚仁德  汪涛  李萍  丁建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514-5515
[目的]为了探索辣椒疫霉抗甲霜灵菌株Mtr的遗传规律。[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该病菌的若干生物学性状在无性世代中的遗传特点。[结果]辣椒疫霉Mtr突变株的生长速率、菌落形态以及对甲霜灵的抗性等性状在其游动孢子后代中未发生变异。[结论]这些性状在无性繁殖中能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4.
 利用根癌农杆菌C58C1介导转化1株致病力极弱的野生型稻瘟病菌菌株CY2,成功地获得3000多个转化子,混合接种于携带25个不同抗病单基因的水稻近等基因系上,获得4株单胞致病突变体;继代培养和PCR检测表明,这些突变体均为T-DNA插入CY2的后代,而非自发突变或外源菌株污染。将4株突变体与实验室已保存的20株致病突变体分别回接水稻近等基因系,推断其携带的致病基因类型,结果表明突变体分别针对13个抗性单基因的18个单基因系发生了突变,其中针对Pi-a,Pik-s,Pi-sh单基因系表现出较高的侵染频率。由于这些突变体均来自同一个菌株,仅致病性存在差异,属于近等菌系,利用其分析出102个水稻品种中的34个品种的抗病基因组成,其中,抗病基因Pik-s,Pi-a,Pi-sh,Pi-19(t)分布频率较高,分别达70.59%,61.76%,52.94%和44.12%,且带有这类基因的糯稻品种多于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15.
抗腐霉利的灰葡萄孢菌株特性及其竞争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正确评价抗腐霉利的灰葡萄孢的生物学特性和竞争能力,用4株诱导的抗腐霉利突变株及其原始敏感菌株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抗性菌株之间生物学特性有显著差异,但菌丝生长速率、产孢能力和致病力并不随抗药性的增加而增强或减弱。用诱导的抗性突变株和敏感菌株分生孢子混合接种,分析抗性菌株的竞争能力。结果表明:抗性菌株的竞争力易发生变异,有的抗性菌株竞争力比其原始菌株强,有的比其原始菌株弱。菌株竞争能力未显示出随抗药性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从江苏、河北、上海等地采集的水稻恶苗病株上分离到抗、感多菌灵的稻恶苗病菌菌株中,选用7个抗性菌株和6个敏感菌均获得氯酸盐的硝酸盐利用缺陷突变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2个棉花枯萎病菌菌株进行的突变体诱发与鉴定实践及技术方法探索,进一步验证了可以采用KClO3培养基来诱发突变体,并利用各突变体对不同N源的利用能力差异而采用MM,MH,MA,MO2培养基对各突变体类型进行鉴定。实验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菌株(93.7%)在KClO3培养基上能诱发出突变体,但多数(85%)突变体类型不全,且不同菌株诱得突变体的难易不同,个别菌株很难诱发到突变体。各突变体的诱发率高低依次为nit1〉nit3〉nit8〉nitM,与国内外相关报道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木材-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本文利用热分析方法对木材、木材-酚醛树脂复合材料、木材-蒙脱土复合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木材-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急剧失重起始温度明显比木材低,而木材-蒙脱土复合材料的急剧失重起始温度与木材相当。但复合材料的失重率比木材明显小,残余物比率也明显高于木材。复合材料难燃烧成分增加,炭化分解困难,热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9.
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娜  赵莉  张婷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5):910-914
[目的]为了探明遗传及环境等因素对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的影响,进而为准确预测预报该虫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亲本组合、温度、幼虫密度以及寄主质量等条件下饲养幼虫至蛹,并对其翅型分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亲本组合对苜蓿叶象甲F1代翅型分化影响差异显著,尤以亲本均为长翅型(N♀×N♂)组合中,F1代中短翅型蛹高达94.1;;温度、密度对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均有一定影响,随着温度、密度的升高,长翅型蛹分化率呈上升趋势,短翅型蛹分化率呈下降趋势;寄主质量对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影响极显著,苜蓿茎秆处理组中长翅型蛹显著高于苜蓿茎叶处理.[结论]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受多个因子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