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青石榴叶为试材,参考现代化绿茶生产加工技术,对炒青石榴叶茶加工过程中干燥工艺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燥工艺对炒青石榴叶茶品质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烘二青温度烘二青时间炒干温度炒三青时间炒三青温度炒干时间;炒青石榴叶茶产品最佳干燥工艺为烘二青温度85℃,烘二青时间15min,炒三青温度60℃,炒三青时间30min,炒干温度50℃,炒干时间2.5h。  相似文献   

2.
陕南春夏秋季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南紫阳群体种为试材,研究了春、夏、秋季红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各环节的最佳参数指标.结果表明:室内自然萎凋,温度20~25℃,湿度75%~85%,春季18 h,夏季13 h,秋季15 h,鲜叶萎凋适度;揉捻采用6CR-25型揉捻机,揉捻依照轻重轻原则,轻揉5min,重揉30 min,轻揉5min,揉捻达到标准;春季揉捻叶发酵温度控制28℃,湿度85%,3.5h;夏季揉捻叶发酵温度28℃,湿度85%,时间3.0h;秋季揉捻叶发酵温度28℃,湿度95%,时间3.0h.干燥烘干毛火温度100℃,足火70℃,烘至茶叶手捻成粉末即可,毛火与足火间摊凉40 min;经感官评审和内质分析,陕南春夏秋工夫红茶产品品质均能达到红茶品质要求,其外形紧结卷曲、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明亮、甜香持久、滋味鲜爽甜醇,叶底红匀明亮.春夏秋季红茶主要理化成分含量分别为:水浸出物含量36.92%、41.93%、35.80%;茶红素含量为3.720%、5.373%、3.486%;茶黄素含量0.313%、0.362%、0.310%;氨基酸含量为3.11%、2.99%、2.92%,产品值得在陕南地区开发.  相似文献   

3.
介绍"客家炒绿"绿茶,从采青→晒青→杀青→炒青→揉捻→干燥的整个生产工艺,每一个工艺环节上力求极致,品尝的每一杯茶都能回味茶树枝头的清香的加工制作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铁观音’红茶茶青采摘、晒青、晾青以及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制作工艺,成品口感鲜爽、浓醇、甘甜,香气甜润中蕴藏着独特的"蜜兰味"。  相似文献   

5.
为丰富桑叶红茶的品种,提高桑叶红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将传统的红茶加工技术应用于桑叶红茶加工的同时,在揉捻工序加入一定比例的玉兰花,使其进行一同发酵。结果表明:通过上述工艺的创新:有效的减轻了常规工艺制作的桑叶红茶中带有不愉悦的青闷气味,获得具有优雅、细腻玉兰花香的桑叶红茶,提高了桑叶红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工艺流程 :鲜柿叶采摘→分捡→冲洗→摊晾→杀青 (10 0℃ ,5min)→揉捻→干燥              →调配 (柿汁 :蛹蛹虫草采收→摊晾→整理→烘干虫草 =9∶1)→整理→包装→成品技术要点 :柿叶的干燥 :将揉捻好的柿叶毛坯放入干燥箱中干燥 ,温度 80~ 85℃ ,时间视毛坯温度而定 ,干燥过程中 ,每隔 5min翻动一次。当用手抓叶片时有刺毛感时 ,50℃低温烘至用手稍捻成粉时即可。虫草烘干 :烘干温度以 50~ 55℃为宜 ,烘干至用手稍捻成粉即可。选用防潮湿无毒的塑料袋或铁罐等容器密封包装 ,即为成品。〔期刊 ,中〕 /冉翠香 / /…  相似文献   

7.
龙脊大叶茶是广西地方特色群体种,本文在传统红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将晒青工艺应用到龙脊大叶茶的红茶加工过程中,并对干燥工序的足火温度设置对比试验,通过检测茶样内含物含量、茶色素含量及感官审评来研究加工工艺对龙脊大叶茶红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普洱茶膏制作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普洱茶膏的加工工艺,针对普洱茶膏的加工工序以及各道关键工序中的注意事项加以论述,同时探讨了科技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流程,指出其工艺和品质特色,以便消费者对科技普洱茶膏有更为详细且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覃塘红茶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覃塘红茶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在红条茶传统加工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同时提出了覃塘红茶最佳加工工艺技术,为今后开展覃塘红茶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罗望子和茶叶为主要原料,研究罗望子茶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罗望子原汁适宜浸提条件为温度50℃、时间60 min,茶的适宜浸提条件为温度25℃、时间30 min;罗望子茶复合饮料营养丰富、芳香浓郁、口感怡人,罗望子绿茶复合饮料的色泽、气味和口感均优于罗望子红茶复合饮料.  相似文献   

11.
超微茶粉的主要原料为茶树鲜叶,既可作速冲饮料,也可作食品添加料。超微茶粉可细化为红、绿茶粉,茶粉可用于糕点制作,经过科学的加工工艺,可提升糕点保健性能。在简要分析超微茶粉加工技术的基础上,以超微绿茶粉蛋糕为例,探讨了茶叶糕点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省西乡县的秋季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成黑毛茶,按照杀青、揉捻、渥堆后再烘干的工序加工黑毛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按照国家标准对黑毛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碳水化合物以及色素等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试,探索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毛茶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均随渥堆时间延长而变化。至渥堆结束时,茶红素(TR)、茶黄素(TF)、茶褐素(TB)含量呈增加;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减少。黑毛茶加工工艺参数为,杀青时水叶比0.2:1;杀青每锅投叶量10~12kg;揉捻加叶量28~30kg;摊晾厚度10cm;渥堆含水量50%左右。渥堆过程中,茶红素(TR)、茶黄素(TF)、茶褐素(TB)含量呈增加、茶多酚的降解都直接表现在黑毛茶汤色黄绿、滋味醇和的品质特点上,肯定了黑毛茶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由于传统绿茶难于开拓新的市场 ,经济价值低 ,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只采春茶 ,夏、秋茶停采的现象 ,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针对这种现象 ,笔者通过近 3年的试验 ,在传统绿茶加工的基础上稍作改进 ,即通过晒青、适度轻摇青 ,再杀青、揉捻、干燥的方法 ,研制出一种既有传统绿茶风格又具自然花香的特种绿茶。期望能引起消费者的青睐 ,扩大茶叶消费 ,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面就花香绿茶的加工工艺作一介绍。1加工工艺1 .1 鲜叶原料。采摘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为原料 ,即鲜叶原料应具一定成熟度。若鲜叶太粗老 ,成茶香气轻飘 ,味淡…  相似文献   

14.
杜鹃红山茶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7a生杜鹃红山茶“红露珍”嫁接苗为试材,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研究测定了杜鹃红山茶不同月份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并对其花期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仅3月没有花开,8月开花量达到最大为24.2朵/株.12月当天散粉的花粉活力最好,花粉活力可达94.96%,柱头在未开花时,已具有可授性,不同月份柱头可授性持续时间不同,4、12月开花后48 h柱头仍有可授性.  相似文献   

15.
杜鹃红山茶花粉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嫁接的杜鹃红山茶花粉为试材,采用MTT法、TTC法和离体萌发法,研究了不同测定方法对杜鹃红山茶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测定方法对杜鹃红山茶花粉活力测定结果影响较大,其中,离体萌发法是杜鹃红山茶花粉活力的最佳检测方法,30℃条件下花粉萌花最适培养基为2.5%琼脂+100g/L蔗糖+10mg/L硼酸,适宜统计的培养时间为4h,花粉萌发率达58.10%,Ca2+对花粉萌发起抑制作用;MTT染色得出92.5%的杜鹃红山茶花粉具有活力,明显高于离体萌发法,而TTC法由于染色不清晰,不适合用于杜鹃红山茶花粉活力检测。  相似文献   

16.
茶-柿复合栽培对茶园生态环境及产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天台县设置了茶、茶-柿2种栽培模式,对林地土壤、林地小环境及茶叶品质进行了分析,以期了解茶-柿复合栽培对土壤养分等环境因子、茶叶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茶园相比,茶-柿复合栽培模式夏季地表和近地30cm的湿度分别提高13.6%、18.6%;夏季地表和近地30cm的温度分别下降4.0、0.5℃;光照强度减少了660.22μmol.m-2·s-1;风速减弱了75%;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91.7%、150.0%。茶-柿栽培模式中春、夏茶的水浸出物、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纯茶园。  相似文献   

17.
以绿芦笋出口加工下脚料经干燥、超微粉碎制得的芦笋全粉为原料,通过对多种稳定剂及其复配试验,研制了能够迅速溶解的绿芦笋超微全粉茶,探讨了不同工艺条件及添加剂对产品质量,特别是对芦笋超微粉茶溶解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稳定剂对制品综合品质的影响按从优到劣的顺序依次为:黄原胶〉果胶〉CMC—Na〉海藻酸钠〉魔芋粉〉麦芽糊精;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每冲调100mL芦笋粉茶,其芦笋超微全粉最适用量为0.4g,最佳稳定剂配方为0.10g黄原胶+O.10g果胶+0.05gCMC-Na;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后,用冷、热水冲调均可迅速溶解,其中以60℃左右的温水冲调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试验确定了猴头多糖罐批发酵的种子培养基配方、种子质量标准、发酵控制条件及发酵终点。猴头罐批培养要求种子活力旺盛,菌球色白,悬浮性强,密度3.0×103个.mL-1~4.0×103个.mL-1,直径0.5 mm~1.5 mm。5批发酵表明,猴头多糖培养以26℃,pH5.0,搅拌150 r.min-1~200 r.min-1,罐压0.04 PMa~0.06 PMa,通风0.6 m3.h-1~0.8 m3.h-1培养144 h~168 h较适宜,菌丝多糖达115 mg.g-1~130 mg.g-1。比较发现,猴头罐批发酵较栽培子实体多糖高2倍。  相似文献   

19.
沙棘冰酒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万军 《北方园艺》2011,(19):146-148
以黑龙江栽培大果沙棘为试材,自然冷冻采摘,经低温压榨、发酵、陈酿、调配等过程制作沙棘冰酒.对影响沙棘冰酒品质的发酵条件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酿造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3℃,酵母接种量500 mg/L,发酵时间25 d,冷冻凝结温度-5℃,加工出的沙棘冰酒色泽金黄,果香浓郁,口感醇厚清爽,品质上乘.  相似文献   

20.
红橘皮类胡萝卜色素浸提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显义 《西南园艺》2006,34(4):8-12
以吸光度值作为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大小的指标,对红橘皮类胡萝卜素浸提溶剂种类、浸提温度、时间,以及红橘皮水分含量、粒度对浸提率的影响等进行研究,筛选最优红橘皮类胡萝卜色素浸提工艺。结果表明,红橘皮水分含量34%~45%,粒度1.0~2.0mm2,40℃浸提2h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