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编码在IBDV变异株GLS大基因组片段A的VP2结构基因经过修饰后,编译出只在IBDV标准株才能见到的中和表位,编码有VP3,VP4的大片段A的一个嵌合cDNA克隆和修饰过的变异IBDVVP2结构蛋白在一重组杆状病毒中得到表达。用一组中和单抗(MAb)对表达的嵌合蛋白评价后指出,此嵌合蛋白不仅含有以前用MAb鉴定过的所有GLS变异株表位,而且还含有只有标准株才见到的B59中和表位,这种亚单位疫苗对  相似文献   

2.
用单克隆抗体(MAb)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不同毒株中和表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MAb B69能中和同源病毒D78株,但不中和MD及IBDV Del-A变异株。而MAb 33E8和R63能中和D78株和MD及Del-A变异株。在体外将Dcl-A株VP2基因和一个10^3bp片段的cDNA克隆进行翻译,得到6种多肽,它们代表了一个全长产物(35.5kd)和5份切割片段。用MAb B69、3  相似文献   

3.
将从鸡、鸭和麻雀体内分离到的IBDV用SPF鸡胚增殖,采用氯仿抽提、聚乙二醇沉淀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纯化病毒,鉴定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有效地将病毒与杂蛋白分开。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抽提一步法提取病毒RNA,电泳分析表明,三种IBDV均由双节段RNA组成,大、小基因片段的电泳迁移率毒株间无差异。SDS-PAGE分析表明,各IBDV的结构蛋白带谱相同,但各蛋白带的相对百分含量有差异,表明这些不同IBDV分离株的同源性和变异。本文还对IBDV的纯化和变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将含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广东地方分离株D41的S1基因cDNA(从ATG到S前体蛋白裂解位点)的片段克隆到具有多角体启动子(PXIV)和人工合成启动子(Psyn)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中,构建了重组转基因载体质粒pSXIVVI+X3-S1.D41。用该重组转移质粒与无包涵体的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SVI-GDNA(occ-,gal+)共转染草地夜蛾(Sf9)细胞,筛选并纯化出既能表达S1基因又能形成多角体的重组病毒TnNPV-IBVS1-occ+(occ+,gal-)。通过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等方法在感染了重组病毒的Sf9细胞中成功地检测到分子量约62000的S1基因表达产物。虽然该重组S1糖蛋白可能由于N-糖基化不完全而分子量小于天然蛋白,但它可以像正常病毒粒子一样,被鸡抗IBVD41株血清特异识别。  相似文献   

5.
根据已报告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 B D V) c D N A 序列,在病毒 V P2 区域,设计 1 对引物,并在 2 引物上分别加 Pst Ⅰ和 Eco R I酶切位点。对 2 个 I B D V 分离株 J S3 和 J S4,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抽提一步法提取病毒 R N A,然后进行逆转录和 P C R 扩增,将扩增片段经酶切纯化后克隆于 p U C18 质粒载体中,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 c D N A 序列。将测定的分离株与标准对照株( S1) I B D V V P2 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计算机分析比较, J S3 与 S1 的同源性为 97% , J S4 与 S1 的同源性为 97% , J S3 与 J S4 的同源性为 99% 。推导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 J S3 和 S1 的同源性为 97% , J S4 与 S1 的同源性为 96% , J S3 和 J S4 的同源性为 98% 。这表明在我国流行的 I B D V 毒株与标准毒株相比不仅在免疫学反应上有差异,而且在病毒核酸序列上有变异,这种变异是造成疫苗免疫失败或免疫逃避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 B V) S1 基因 c D N A 克隆至含有起始密码 A T G 的转移载体 p S X I V V I+ X3/4,构建成重组转移质粒 p S X I V V I+ X3/4 S1. Holte,再与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Tn N P V S V I- G D N A( O C C- , gal+ )共转染 草地夜蛾( Sf9) 细胞, 经空斑纯化得 到已插入 S1 基 因并能形成多角体 的重组病毒 Tn N P V( X3/4) S1. Holte O C C+ 。以重组毒株感染 Tn5 B1 细胞,在不同时间收取感染了病毒的细胞进行 S D S P A G E 与 W estern 印迹检测。 Tn N P V( X3/4) S1. Holte O C C+ 在感染的细胞中高效表达了 S1 基因,表达产物为约 100 000 的融合蛋白,与预计的表达修饰后的产物大小相符,推测此蛋白已糖基化。 S D S P A G E凝胶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病毒后 48、72、96 h, S1 蛋白分别占细胞内总蛋白量的 287% 、358% 、371% 。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高变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CDNA序列,在VP2基因高变区设计一对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IBDV分离株JS3和JS4。将扩增片段克隆后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核苷酸旬。JS3和JS4的同源性最高达98%。与已发表的vvIBDV,IBDV变异要BDV经典株为IBDV弱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尖拨天92 ̄98%之间,根据IBDV的大ORF推导出该片段蛋白的氨基酸序更,JS3和JS4的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免疫对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肾型 T 株 S1 基因c D N A 连接于pc D N A3 的 Hind I I I与 Ba m H I位点之间构建含有 C M V 启动子及 B G Hpoly A 信号序列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1 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实验证明, S P F 鸡肌注免疫后血清 Ig G 抗体逐渐升高,至第35 日龄左右达到高峰,攻毒后血清 Ig G 抗体先下降而后升高,血清 Ig G 抗体升高幅度不及 I B 油苗免疫组。质粒 D N A 免疫鸡攻毒后有40 % 的鸡可耐过强毒的攻击,说明 S1 基因在体内获得了表达并使鸡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从狂犬病病毒3aG株感染的BHK细胞裂解上清液中快速提取病毒RNA,用RT-PCR得到编码核蛋白完整结构基因的cDNA,进一步将此基因克隆入pUC 18中,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并与国外狂犬病病毒PV,CVS,SADB10株以及国内另一狂犬病病毒5aG株的N基因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然后将N基因正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中,转染COS7细胞,用免疫组化方法证明所克隆基因可在细胞中正确表达出了N蛋白。  相似文献   

10.
从狂犬病病毒 3a G 株感染的 B H K 细胞裂解上清液中快速提取病毒 R N A,用 R T P C R 得到编码核蛋白完整结构基因的 c D N A。进一步将此基因克隆入 p U C 18中,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并与国外狂犬病病毒 P V、 C V S、 S A D B1 9 株以及国内另一狂犬病病毒 5a G 株的 N 基因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然后将 N 基因正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中,转染 C O S7 细胞,用免疫组化方法证明所克隆基因可在细胞中正确表达出 N 蛋白。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VP0基因在重组鸡痘病毒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鸡痘病毒复制非必需区TK基因为侧翼,在牛痘病毒A型包涵体晚期启动子(ATI)与16个串联的突变型早期痘苗病毒p7.5启动子组成的复合启动子的下游,分别插入编码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结构蛋白VP2和VP2-4-3(VP0)的基因片段后,进行了同源重组和蓝斑筛选,获得2株重组病毒vUTALacVP2-7和vUTALacVP0-10。经ELISA、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表明,重组病毒vUTALacVP2-7能表达VP2,vUTALacVP0-10能表达VP2和VP3,VP2和VP3的Mr分别为41000和32000。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氯仿抽提、聚乙二醇沉淀,再经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从病变法氏囊组织中提取出较纯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病毒核酸电泳分析表明,4株IBDV分离株均由双节段RNA组成,大小基因片段的电泳迁移率毒株间无差异,SDS-PAGE分析表明,IBDV分离株均由4条主要的结构蛋白带组成,近年从免疫鸡群中分离的地方强毒JH株及引自中监所的I型强毒J1C7株,其主要结构蛋白带与早年分离的IBDV野毒株相似,电  相似文献   

13.
用表达非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pBV220,通过PCR技术的引物设计对PRRS病毒BJ-4株核衣壳蛋白(N)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进行了改造和修饰,在其上游加入了 EcoRI酶切位点。将 PRRS病毒 N基因插入载体 pBV220 PLPR启动子和S-D序列下游合适距离的位置,成功地构建了含有PRRS病毒N基因的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BV-N。pBV-N转化大肠杆菌DH5a,经温度诱导后菌体裂解物经SDS-PAGE分析发现,在约15kD处出现一条特异性的目的蛋白条带,分子量大小与PRRS病毒N蛋白相符,而诱…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1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本地分离株GZ902中扩增到编码IBDV主要免疫蛋白VP2的cDNA片断,大小约为1350bp。将该cDNA片断插入pBsK质粒中,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成功获得重组质粒转化菌。对重组质粒DNA进行酶切鉴定,证明插入的DNA片断与PCR扩增的DNA片段大小相符。对GZ902高可变区进行了序列分析。其核苷酸序列与3株IB-DV变异株A、GLS、E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8.9%,96.2%和95.5%。而与其他Ⅰ型毒株的同源性较低。比较从DNA序列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发现GZ902高可变区的两个亲水区均发生了一个氨基酸的变化,而在249和254位上的氨基酸分别为K和S,与以上3个变异株相同,但与所有标准Ⅰ型毒株不同。这两个氨基酸可以作为IBDV变异株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采用腹腔的接种1次脾内注射禽呼肠孤病毒(ARV)蛋白免疫小鼠,经3次融合后,共筛选8株分泌抗禽呼肠孤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这8株McAb均可与ARVS1133株,FDO株发生反应,而与IBDV,MDV,EDS-76病毒不发生反应,经亚类鉴定,AE7,AF8,BD1,DH10,EE5为IgG1;AD6,CG4为IgC2a,AG7为IgG2b。腹水效价在10^3~10^5之间。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原性研究进展江青艳,张曼夫(北京农业大学)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一大疫病,其病原为IBD病毒(IBDV)。IBDV在分类上属于双RNA病毒科,病毒基因组共编码出VP1、VP2、VP3和VP4四种主要的病毒蛋白,...  相似文献   

17.
将编码猪水泡病病毒(SVDV)主要抗原蛋白的基因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BV220的PrP1串联启动子的下游,分别构建了重组质粒pBV220-VP3(0.6kb)及pBV220-VP3-VP1(约1.6kb),表达的蛋白经Westernblot及Dot-ELISA检测,结果表明,表达的VP3蛋白只与猪水泡病病毒VP3特异性亚单位抗血清反应,而VP3-VP1蛋白未能成功表达。该实验为SVDV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光敏生物毒标记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rk株3’末端及部分N蛋白基因的cDNA克隆片段,进而与提取的IBV标准毒株M41,H52和分离的YG以及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的标准株LaSota,D78和S1133的RNA进行斑点杂交试验。  相似文献   

19.
以人工合成的针对血清I号马立克氏病病毒(MDV1)A抗原基因(gA)部分序列的两端寡聚核苷酸为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引物,分别对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I型(京-1株,MD11/75C株);2型(SB-1株);3型(火鸡疱疹病毒的FC126株)毒株和GA株BamHI B片段的PACY184克隆重组质粒DNA进行基因扩增反应及其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引物不仅对MDV1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而且由此引物引导  相似文献   

20.
将从鸡、鸭和麻雀体内分离到的IBDV用SPF鸡胚增殖,采用氯仿抽提,聚乙二醇沉淀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纯化病毒,鉴定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有效地将病毒与杂蛋白分开。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抽提一步法提取病毒RNA,电泳分析表明,三种IBDV均由双节段RNA组成,大、小基因片段的电泳迁移率毒株间无差异。SDS-PAGE分析表明,各IBDV的结构蛋白带谱相同,但各蛋白带的相对百分含量有差异,表明这些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